• 沒有找到結果。

張大復的成癮之病

第五章 張大復的成癮之病與想望

第一節 張大復的成癮之病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5

第五章 張大復的成癮之病與想望

繼起之第五章所探討的,是張大復在〈病居士自傳〉中的成癮病態:「病 愛」、「病草野而倨」、「病結習」。「病居士」之病,不再是飽受疾病摧殘 的病體或遭受挫折創傷後的性格變態,反倒是借著成癮之病的開展與蘊積,為 困頓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完美的自我,打造出一個「寄情於物」、沉耽於特殊癖 嗜、充滿自由想望的新生命。

從殘敗的病體,到狂放的生命鬥士,終而演化為消遙自適的名士,無奈且 自然而然的營造和退縮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安全舒適、平靜雅致之「精神樂園」461, 是張大復的人生抉擇,亦是同時代諸多不遇文人的類似際遇;借此,我們得以 窺探了中晚明文人追求主體自適的生活美學,也看到了張大復個人生命上、文 學藝術上所臻及之超越與成就。

第一節 張大復的成癮之病

一、 病愛

張大復的此病,乃是緣自對山水之癡愛的成癮之病。

盡其足力不數里,每至佳山水,必攀崖汨流,竟日徙倚不能去,或敹夜 無侶,則獨往來庭孙間,至烏啼月落,欣然忘倦,病愛。462

儘管老病的軀體讓他「盡其足力不數里」, 然而,凡遇佳山水,卻「攀崖汨流,

竟日徙倚不能去」。張大復在〈病居士自傳〉中指出,他對山水的耽溺已到了至 輒流連忘返、欣然忘倦的「病愛」地步。寄情園林山水,在山水中尋求自我心 境的超脫,人與山水的關係,彷彿不遇文人與知音463的一場美麗邂逅。

「至佳山水,必攀崖汨流,竟日徙倚不能去」,是讓張大復悠然忘我、戀之 如癡的山水之游;「往來庭宇間,至烏啼月落,欣然忘倦」則是瀟灑出塵、逍

461 吳承學指出,晚明社會的混亂與俗氣、喧雜而危險,讓文人從狂放的鬥士,轉而演化為消遙 自適的名士,無奈且自然而然的營造和退縮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安全舒適、平靜雅致的精神樂園。

吳承學,《晚明小品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 年 7 月),頁 292。

462 張大復,《梅花草堂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冊 138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年)卷 5〈病居士自傳〉,頁 413。

463 晚明文人嘗自栩為山水的知音。董其昌(1555—1636)就曾言:「名山遇詞人賦客,何異士 遇知己」,見〈錢簡棲先生集敘〉,﹝明﹞錢希言,《荊南詩》(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萬曆 二十八年刊本),卷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6

遙自適的園林意趣。

(一) 戀之如癡的山水之游

和晚明許多士人般,張大復雖是主動放棄科舉,從科舉羈絆中解脫出來,

但身心卻已被折磨得心力交瘁,對世事亦感到疲憊而疏離;益以王陽明心學提 倡「天地萬物,與人原是一體」464之引申論證下,山水之游便成了其生活中不可 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戀之如癡,藉之超然物外、悠然忘我。465

「不得已逃之游冶,以消磊塊不平之氣,古之文人皆然」。466如張岱有湖心 亭看雪之痴467,張大復曩時亦有二鼓闃夜,與友人紹伯拍馬踏雪、乘雪作樂的浪 蕩行止,其痴之境界,未遑多讓:

辛丑正月十一日夜,冰月當軒,殘雪在地。予與李紹伯徘徊庭中,追往 談昔,竟至二鼓闃。無人聲,孤雁嘹嚦。此身如遊皇古,如悟前世。予 謂紹伯,二十年前中夜,聞霰聲擊射,亟貣,呼兄偕行。雪中冰凝,屐 底高不可步,則相與攀樹敲斫而行。聞人鼻鼾,笑之為蠢。夜來聽窗外 折竹聲,亦當命奴子啟扉視之。酸風裂鼻,頭岑岑作痛。自笑曩時拍馬 踏雪,不如擁絮酣臥。468

老來怯風露,常憶「少時喜夜遊,務窮搜奇勝」、「如遊皇古」之樂,與雪中行 樂、笑傲世俗之顛狂態;如今雖只能「擁絮酣臥」,夢中想必亦仍神遊千古。

464 王陽明,《傳習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年),頁 107:「其發窮之最精處,是 人心一點靈明。風雨露雷,日月星辰,禽獸草木,山川土石,與人原只一體。」這就將自然山 水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至縮小為零。

465 吳承學指出,晚明大量的山水遊記,正是當時文士們心靈的寫照,亦投射了晚明文人的人格 理想;他們筆下的景點,已非純客觀的靜止觀察,而是在此過程中,找到了與之相契的超然物 外、悠然忘我的美感特質。吳承學,《晚明小品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 年 7 月),

頁 244-249。

466 袁中道著,錢伯城點校,《坷雪齋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卷十〈殷生當歌 集小序〉,頁 472。

467 如張岱對山水之游的喜愛,就達到了「痴」的程度:「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 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 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沅碭,天與 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 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文見張岱,《陶庵夢憶》(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 年)卷 3〈湖心亭看雪〉,

頁 73。

468 張大復,《梅花草堂筆談》卷 1〈李紹伯夜話〉,頁 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7

春巒秋月,翠竹丹楓,令人應接不暇,亦時携卭杖聽松聲、泉聲、鐘聲、

梵聲、里人笑歌管絃聲,欣然竟日,緬想巫咸、伓雍之遺烈,庹幾猶有 存者。而盲甚蹇甚,弗能遍也,然則余之客虞山亦窘矣。469

雖「盲甚蹇甚,弗能遍也」無法暢快旅行、觀看,然而,卻不放棄傾聽大自然 中的各種聲音。竟日所歡者,除了松聲、泉聲、鐘聲、梵聲、甚至還包括里人 的笑歌、管絃聲;應接不暇的不止是「春巒秋月,翠竹丹楓」,過去往往被文人 不屑一顧的日常瑣事,亦可被他們營造或探尋出另一番美的文化氣息和氛圍。470

鄉祭酒筍輿蘭艇,徜徉溪山,鮮雲麗月,岸草汀花,無遠不到,到則披 草而醉,與鐵崖迂叟却流,曠世神感,於是四方名流則結交歡先生。471 蔣鑛在〈張元長先生傳〉中,寫出張大復徜徉山水間的愜意生活與交游之豁達;

張大復在〈與朱方黯書〉中亦自云:「少慕希闊之行,登臨故亦不淺。天矐其眼,

又蹇其足,又阨其資。」472貧病交加於一身,無法暢快旅行、觀看,只能傾聽各 種聲音,卻未減游興;「老盲不能夜遊,晚來月色如銀,意欲隨逐行輩稍穿城市」

473〈上元〉一文中,也寫出了身不由己的悵然與亟欲神遊之思。

張大復亦曾在追念父執輩友人王伯欽與先君的書信往還中,述及兩人山水 之樂的對談與行跡:

王伯欽先生,古貌慧心,好吟喜飲,嘗自號「醉愚」,又號「倚梧吟叟」。

辛未釋褐,即遺先君書云:「秋風漸肅,池上芙蓉爛開。兩人徘徊山中,

若蓬壺以島。相知三四人,舉酒相屬,叫呼烏烏,寧復念王大拘迫拳攣 之苦乎?」又曰:「黃花白酒,偃仰泉壑,何日忘之?」又曰:「麋鹿野 性,終在長林豐草間耳已。令歷城遷臨孜,竟以懶罷。」時提一壺,與 張師丈、周芝孫輩酣飲山阿,吟詠不輟,視世事泊如也。與弟德孜孚帅 文,至性友愛,晚年彌篤。嘗邀先君過西園,坐臥萬梅館中,輒懷母太 夫人。德孜公不置,其詩云:「狂風號五月,一夜水澧澧。細竹項雀度,

閉門霰雪飛。所嗟母子遠,復嗟兄弟違。如何酒未醒,夢逐淚沾幃。」

又嘗與先君書云:「暇則縱帙獵奇,倦則擁姬酣臥。大丈夫不得志,便當

469 張大復,《梅花草堂集》,卷 2〈客虞小草序〉,頁 319。

470 胡林,《明清文人審美心態世俗化研究》(長沙:湖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5 年),頁 26。

471 蔣鑛,〈張元長先生傳〉《崑山人物傳》,收入《明代傳記資料叢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 社,2008 年)第 12 冊,頁 539。

472 張大復,《梅花草堂集》卷 14〈與朱方黯書〉,頁 593。

473 張大復,《聞雁齋筆談》卷 4〈上元〉,頁 55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8

聲色自娛。」情辭亹亹,累百千言。予嘗集其書,置一簏,高可三尺。

字畫遒遠,不減率更令,惜為人取去。今日偶得《倚梧吟》,追想故人風 味,遂不成寢。其詞曰:「飲酒未必醉,倚梧便長吟。涼風吹苧衣,逍遙 開我襟。朝朝白雲飛,飛彼高山岑。敹敹孤禽還,想在中樹林。白雲共 飛項,孰知浮與沉。朝朝復敹敹,孰知古與今。」474

追想故人耽於山水,其心朝與白雲飛,暮同孤禽還,無復知人世之浮沉與古今 之興衰;心戚戚焉,遂不成寢;張大復也寫出了相同的旨趣:

由土山西折登鹿城,固有小徑,松篁高密,茅屋數間,點綴其左,耕者 雜居之。雪朝月夜,多與龔季弘、朱方黯遊衍其間。仰睇雲影,一往而 逝。徑狹不復可蹤跡,故嘗以「一線天」名之,有年矣。今日復過此,

頗聞削稻聲,草煙蓬蓬逼人,低回慨然,殊有林穀之氣。475

未因老病而減山水遊興,雖雪朝月夜,仍與友人遊衍其間,攀崖汨流,至水窮 徑狹處方止,止則仰睇雲影,一往而逝,竟日徙倚不能去。

山溪橋有新泉,味極冷澈,日可濡百十戶。聞之僧孺云,雨霽且訪之。476 從友人牛僧孺聞得山溪橋有冷澈新泉,無俗情之累的張大復,決定「雨霽且訪 之」。攜瓶汲泉,一解嗜茶之癖,亦是山水之遊中的一大勝事。

(二) 逍遙自適的園林意趣

「暮夜無侶,則獨往來庭宇間,至烏啼月落,欣然忘倦。」477虛閒之念,讓 張大復在自家有限的庭宇空間中,亦能打造出瀟灑出塵、逍遙自適的園林意趣。

所居梅花草堂,古樹橫斜,席門蔽虧。軒車至此,戶履交錯。君從容獻 酬,詼諧間作。眸子矇矇然,光芒猶映射四座。478

園林,是他與文人雅士往還唱和之地,同時也寄託其精神意趣與人生領悟。

474 張大復,《梅花草堂筆談》卷 3〈王伯欽〉,頁 48。

475 張大復,《梅花草堂筆談》卷 14〈登鹿城〉,頁 317。

476 張大復,《梅花草堂筆談》卷 7〈山溪泉〉,頁 136。

477 張大復,《梅花草堂集》,卷 5〈病居士自傳〉,頁 413。

478 錢謙益著,錢曾箋注,錢仲聯標校,《錢牧齋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85 年)

冊 2《牧齋初學集》卷 54〈張元長墓誌銘〉,頁 135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9

一鳩呼雨,修篁靜立。茗碗時供,野芳暗度。又有兩項,吚嚶林外,均 節天成。童子倚爐觸屏,忽鼾忽止。念既虛閑,室復幽曠,無事此坐,

一鳩呼雨,修篁靜立。茗碗時供,野芳暗度。又有兩項,吚嚶林外,均 節天成。童子倚爐觸屏,忽鼾忽止。念既虛閑,室復幽曠,無事此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