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筆談中的疾病敘事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筆談中的疾病敘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

來觀察張大復乃至晚明文人特有之價值判斷與理想人生觀。然而,由張大復小 品文之疾病敘事角度切入,且將其多面向之疾病敘事背後的風景一一爬梳展現 的論述,反而寥寥無幾。

張大復自稱「病居士」,在〈病居士自傳〉中,將自己一生從頭至尾、徹底 以病為主軸來書寫,其重要著作之《筆談》,更被視為「如枚乘之寫《七發》,

透過虛構的故事的框架,表達出一己諷喻的意圖,乃借以『發世之病』也。」28 令人感到困惑與好奇的是,透過病居士的化身,張大復以一介不遇之士,多舛 多病的一生中,究竟對於晚明世變前夕的複雜形態有何清醒的認識與體悟?隱 喻話語的出現,究竟連結了晚明現實社會中哪些樣貌的記憶傷痕?本論文欲就 此作深入研究,透過體貼、細膩而曲折的理解與穿透,以體會張大復在其文學 作品中所要表現的真正生命意涵。

第三節 筆談中的疾病敘事

晚明衰頹的時局中,文人的疾病敘事開創出豐富而完整的醫病想像,牽引 出隱藏在內心中之對文化傳統、社會現況的反思與批判。張大復《筆談》中最 引人注目之疾病敘事,正是恰逢其時的產物。《梅花草堂筆談》中,張大復直揭 其「病」乃「非病」。藉一管禿筆,以異常的疾病書寫反諷、戲謔現實世界,寫 出一己亟欲療救晚明家國沉疴難返精神之疾的苦心。

一、 疾病敘事的承衍

「疾病敘事」本就是一個駭人且迷人的主題,其意象表現林林總總,並且 有其獨特的文化隱喻與時代特徵;東西方神話傳說中,都有神因不滿人們的種 種罪行而降下疾病以示懲罰的史料記載。29疾病所具有之隱喻功能的神秘外衣,

因為文學家的創作及想像力,更呈現了多樣的面貌;是以,當疾病出現在文學 作品並被當作特殊體驗時,通常也會「被人無情的想像」30,並將其與社會的反 常事物作比對。

綜觀中國古代文學,「疾病」幾乎是隨處可見,各個朝代文人對疾病的描 寫與審美趣味又常大異其趣;不變的是,疾病的描寫,絕少被視為醫學問題來 對待,它總是會被放置在傳統文化的背景下,以探討其隱喻的意義與價值。如 鄭毓瑜在〈從病體到個體〉中,以先秦兩漢辭賦作品為研究對象後就指出,賦

28 王豫章,〈聞雁齋筆談引〉,收入《聞雁齋筆談》《續修四庫全書》第 1131 冊首序,頁 623。

29 李姝提及,種種附加在疾病上的隱喻,無不與人的道德和社會準則相關,如瘟疫是上天將要 剝奪失道統治者政治權的預兆。性病、愛滋病,由於其特殊的傳染途徑,幾乎成為不潔、縱欲、

墮落、罪惡的代名詞。內容參見李姝,〈淺談疾病的文學隱喻〉,《楚雄師範學院學報》第 24 卷 8 期(2009 年 8 月),頁 1-4。

30 張金婷,《論古代中國小說中的文學隱喻》(溫州:溫州大學碩士論文,2012 年),頁 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

家愁苦憂思的「病體」,除了是醫學定義的「疾病」外,更可以說是某種氣流鬱 塞不諧,有害身體主體的缺陷狀態。所謂的「抒情」,早先可能是因應「病體」

的醫治渴望而誕生,是以,發生在關於身體之議題上的書寫,其意義乃在於,

它是種由人類共有的身體感構築而成的「抒情世界」。31中國文人筆下的疾病,

不僅是在陳述個體生命的痛苦體驗,往往被當作修辭手法或隱喻加以使用。32疾 病的隱喻,更成為一種文化符號,背後同樣具有符旨的隱喻作用。33正如蘇珊‧

桑塔格(Susan Sontag, 1933-2004)所言,疾病一步步隱喻化,從「僅僅是身體 的一種病」,轉換成了解特定文化中,該時期的道德、價值和信仰的主要指標,

顯示出個體與社會之間深刻的失調。34

二、 晚明以後的疾病敘事

到了晚明以後,為了標舉自我形象的特異性,或以病為美,或借由病以轉 向內省,或不惜寫出自我缺陷與病態,以力求鮮明寫出真性情和真面貌的書寫 方式;疾病(illness)在文學作品中的表現更趨豐富而複雜,疾病(illness)在 作品中的意象亦開始明朗化與具體化。35

徐渭自稱:「賤而懶且直……,人多病之」36,直言其性格呈現為人所詬厲 之病態;袁小修甚至比況自己好游之癖為病,「疾病所趨,勢不容已,予之於山 林也,亦若是而已矣!」37謝病歸鄉的陸樹聲,晚年著作多與「老病」的覺知有 關,每部著作的序言,動輒言:「衰老退休」、「謝病歸閑」、「臥病初起」、「衰暮

31 鄭毓榆,〈從病體到個體──「體氣」與早期抒情說〉,收入楊儒賓、祝平次編,《儒學的氣 論與工夫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年),頁 305-308。

32 內容參見姜彩燕,〈疾病的隱喻與中國現代文學〉,《西北大學學報》第 37 卷第 4 期(2007 年 7 月),頁 1。

33 內容參見林佩珊,《詩體與病體:臺灣現代詩疾病書寫研究》(臺中:中興大學文學所碩士論 文,2010 年),頁 38。

34 內容參見蘇珊‧桑塔格著,程巍譯,《疾病的隱喻》(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3 年),頁 55。

35 張金婷指出,特別是明清時期的小說作品,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疾病所映射出那個時期的社會 本質與時代觀念;以《紅樓夢》中的疾病描寫為例,作者用獨到的醫學知識架構了整部小說的 行文脈絡,病意象不只是塑造人物性向的手段,更開始指向不合理的社會制度與封建禮教。張 金婷,《論古代中國小說中的文學隱喻》(溫州:溫州大學碩士論文,2012 年),頁 16。

36 徐渭,〈自為墓誌銘〉,收於杜聯喆輯,《晚明自傳文鈔》(臺北:藝文印書館,1977 年),頁 190。

37 袁中道著,錢伯城點校,《珂雪齋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卷 10〈王伯子岳 游序〉,頁 46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

昏眊」,書名則如:「耄餘雜識」、「病榻寤言」等。38董斯張,自號瘦居士,其自 傳中亦不諱言地寫出自己的病態:「居士衡善病,藥碗大率不去口。」39 蓮池大師自號跛腳法師,其他相類者如徐渭自視痴痴,羅洪先自詡面如銀 盤,屠本畯以聾自恃,茅坤、高濲皆自稱髯翁,張大復自號病居士,皆為此也。

誠如毛文芳所言,明人喜歡自嘲一己的形貌,並以異己疏離的他者身分進行自 我觀照。40

本是留給後人的自傳文本,寫一己之病亦毫無諱飾,甚至「以病為美,著 力刻劃一個真實的自我」41「恨山人病夫,不能答酬之也」42「多病好睡……,

每病經月不起」43「移病歸,結屋石川上,44,各種病人話語一一在文人自傳中 大量湧現,形成獨特的反世俗情致與異端論述。

晚明士人因仕途的多舛,也導致了其知識趣味的多樣化的現象,他們開始 會去關注民生問題,甚或日常生活的瑣細小事,諸如民間的農、圃、醫、卜之 類攸關衣食之源的跨領域知識;是以,「即使在一般文人士大夫筆記中,一樣可 以找到很多基於他們自己生活經驗之上的日常生活小竅門。」45;這不但形成了 涉獵醫書的社會風氣,好著書且精於醫者不乏其人,儒者與醫者交游的的情形 亦至為普遍。再者,在晚明衰頹的時局中,文人借著作品中的疾病敘事亦可開 創出豐富而完整的醫病想像,牽引出隱藏在內心中之對文化傳統、社會現況的 反思與批判。

三、 《筆談》中的疾病敘事

38 毛文芳,〈觀看自我:明人的畫像自贊〉,修改後以〈自我認同的困惑─明清文人自題像贊初 探〉為題,收入彰化師大國文系主編《「中國詩學會議」學術會議論文集》(臺北:萬卷樓,2002 年 12 月),頁 124。

39 董斯張,〈瘦居士自傳〉,文見杜聯喆輯《晚明自傳文鈔》(臺北:藝文印書館,1977 年),

頁 320。

40 毛文芳,〈觀看自我:明人的畫像自贊〉,頁 124。

41 蘇娟,《中晚明自傳文研究》(上海:復旦大學碩士論文,2012 年),頁 69。

42 引自黃省曾,《五岳山人集》影印明嘉靖間刻本(濟南:齊魯書社,1997 年)卷 38〈臨終自 傳〉,頁 94。

43 引自陳中州之自傳文〈太鶴山人傳〉,收於杜聯喆,《明人自傳文鈔》(臺北:藝文印書館,

1977 年),頁 239。

44 引自殷雲霄之自傳文〈石川子傳〉,收於《石川文稿》影印明嘉靖十年胡用信刻本(濟南:

齊魯書社,1997 年),頁 58。

45 張晶,《文人身份的重構與晚明文學新變》(武漢: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2 年 4 月),

頁 3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

葉培恕在〈梅花草堂集序〉形容張大復所述之病,如「俱世人不敢抱者,

在先生可弗瘳者。」46 他一生飽受疾病糾纏,大小疾病不斷,長期與疾病共處 中,疾病非但未讓他自廢,反而使他重新返視自我的病體。他鉅細靡遺的記錄 病痛過程與自我的病中感受,這些細膩而令人印象深刻的病痛(illness)敘事,

形成一種獨特的身體論述,也成了他《筆談》中,最引人注目的書寫題材。

筆談二書中,屢屢自稱「病居士」47,書寫成了他病痛靈魂的最佳出口,映 現了個人對於生命的體悟,與自我的生命圖像的完成,也成了他借自我的肉身 對變動社會與國體間,進行隱喻託諷與反思沉澱的一種手段。

「病居士」被自覺而有意識的凝塑,成為個人的生命圖像,《筆談》之中,

不時可見身體之病、非病之病、乃至許多像齒痛、癬疥、手瘍等小病。區區「齒 豁」之小病,就盛載了滿紙隱喻託諷與追憶自傷的心情:

韓退之云:「髮禿齒豁,不見知己。」故自此老上書時語耶。知己何容易 乎?予嘗有言,豪傑無帄交,真人無知己。近世以來,如張江陵必殺何 心隱,而心隱自謂必尌江陵之縛。夫心隱何如人耶?當其陎陎相覷,不 交一談,一恢彌天之網,沼之釜中,一投必死之淵,馴其機彀。目精相 喻,肝膽盡出。心隱再活不得一著,江陵再寬不得一籌,所謂真人之知 己非耶。今日食櫻桃,亡一齒三分之一,無端冷風閑閑,從隙處入也。

因憶退之齒豁語,慢及知己,用解其無聊云爾。48

借著「齒豁」之小病,先是追憶韓退之「髮禿齒豁,不見知己」之語,寫出了 跨時代同病相憐的感傷。「齒豁」之冷風入齒隙,是寫病體的齒冷,亦是面對

「張江陵必殺何心隱」之事,所致之難以排遣的心寒。微不足道的齒痛,卻隱

「張江陵必殺何心隱」之事,所致之難以排遣的心寒。微不足道的齒痛,卻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