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影響兒童語言發展的因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影響兒童語言發展的因素

一個孩子到三歲了如果還不會說話,做父母的這時候就必須警覺到孩子 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可能是經常有中耳炎,而影響到他的語言學習能力;也 可能是他的成長環境中缺乏學習語言的機會,比方父母都上班,沒有人和孩 子玩;當然更有可能孩子有自閉症的毛病(劉麗容,1983)。然而幼兒語言 的發展可以經由各種不同的途徑予以培養。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需要依靠所 有接近他們的人的意念及去安排互動和學習的情境。假使我們忽略了幼兒早 期語言之學習失去了培植他們的機會。等他們長大以後,我們將非常困難予 以彌補(陳秀才,1998 )。而兒童的語言發展通常是在他所生長的語言文化 環境中發展出來的(林寶貴,983)。此外,影響兒童語言發展的因素尚包括:

兒童的健康狀況、智力程度、性別差異、家庭社經狀況、人格特徵、雙重語 言等(徐道昌等,1990;Hurlock,1952;引自林寶貴,2003);以下將就健 康狀況、性別、智力、父母、環境以及雙重語言分別說明之:

ㄧ、在健康狀況方面:

劉麗容(1983)指出身體健康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首要之務。于漱(1988)

也提出健康狀況良好的幼兒語言發展較好,反之如果個體之生理、心理發展 程度較緩慢,那麼其語言的發展亦可能較為遲緩。徐道昌等(1990)也提出 健康狀況良好的幼兒語言發展較好,相對的幼兒若患得嚴重或長期性疾病,

尤其在最初一、二歲之間,會延長開始講會的時間,也會剝奪遊戲及與他人 接觸的機會;由於外界環境隻語言刺激減少,語言學習發生困難,嚴重的妨 礙語言發展。

二、在性別方面

劉富梅等(1994)民 83 年針對高雄市國小一年級普通班學童語言障礙 調查研究發現:男童發生語言障礙的概率顯著的比女童為高。于漱(1988)

也提出,女孩之語言發展一般而言較男孩為早,且語言的能力亦較優於同年 齡的男孩,其原因至今仍不明。吳武典、張正芬(1984)以自編之「國語文 能力測驗」 探討性別因素對國語文能力之影響,結果發現女生成績優於男 生。

三、在智力方面

語言的學習是極為複雜的體系,因此必須具備相當程度的智力(傅秀 媚,1996)。于漱(1988)指出智力越高者,通常其語言發展情形亦較好,

此主要原因是智力高的小孩具有教敏銳的觀察力,較能了解事物之間的關 係,能把握情境的意義和發揮模仿的能力所致。黃志成、王麗美(1994)則 對智力高的幼兒提出以下三點特徵:(一)智力高的幼兒開始學說話的時間 較早,反之則較晚;(二)智力高的幼兒使用語句較長,反之則較短;(三)

智力高的幼兒,在語言使用的品質較好,反之則較差。鄭甤(1990)亦認為

兒童的語言發展,深受智力發展的影響。而 Vygotsky(1962)強調語言發 展和認知發展的關係,他認為語言發展可以幫助兒童的認知思維,在其「思 想與語言」一書中提到,在思想的系統發展中,語言負擔很重要的地位,他 強調智力發展依賴於語言的掌握。

四、在父母方面

環境是一種催化劑,幼兒與其周圍環境有著動態的關係。尤其父母是 幼兒環境中最親密,最重要的人物。父母親,尤其母親幾乎每天都協助幼兒 生活,在他們每天的交互作用中,母親指導幼兒的溝通能力,而這些能力可 以說是語言能力的先驅(陳秀才,1989)。研究發現,即使只有兩天大的嬰兒,

對父母的說話腔調,都會有反應(Cooper & Aslin 1990)。Snow & Ferguson.

(1977)指出,嬰兒與母親的溝通,學習了「雙向」的會話功能,由於不斷地 創造及保留會話的模式,母親是其基本溝通同伴中最重要的。美國 Hart &

Risley(1995),試圖找出影響小孩語言發展的因素,故針對 43 個一至兩歲 幼兒的家庭做研究,經由兩年半的觀察父母與小孩日常生活中的對話方式,

發現中產階級的小孩在四歲時的語言發展明顯的高於勞動階級及低收入戶 家庭,而勞動階級的小孩的語言發展又高於低收入戶家庭的小孩。其研究最 後歸納出五點明顯的父母差異來解釋為何中產階級家庭的小孩語言發展較 好:一、中產階級的父母常常對小孩說話,藉著說話來拉近與小孩間的距離;

二、中產階級的父母願意傾聽小孩在講什麼,藉由傾聽了解小孩需要什麼,

並鼓勵小孩多說多表達;三、中產階級的父母跟小孩對話時都很和善,即使 是在要求小孩子行為時,他們比較能保持冷靜地和小孩子溝通;四、中產階 級的父母給予孩子自由選擇的權力,比較不會強制小孩一定要遵照某一模式 而行;五、中產階級的父母在與小孩日常生活對話中,會主動提供給小孩一 些訊息與觀念。

Ramey & Mills(1977)觀察六個月大的嬰兒及其母親。結果顯示較低 階層的母親很少和他們的嬰兒談話,而嬰兒也就比他們中等階層家庭的孩子 少說話(引自陳秀才,1989)。林和惠(1988)指出,不論是在臨床觀察中,

或者是研究報告裡,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親子關係和幼兒的語言發展有著 密切的關係。而鍾玉梅、徐道昌(1983)則提出父母教育程度越高者,其小 孩語言能力相對的亦越佳。張正芬、鍾玉梅(1986)之研究結果也顯示出,

父母為中、高教育程度的兒童語言能力略優於父母為低教育程度之兒童。劉 富梅、鍾玉梅、黃秀珍、劉憶萍(1994)的研究亦顯示出,父親和母親的教 育程度與兒童語言障礙的出現率有顯著相關,低教育程度者子女發生語言障 礙的機率較高。

五、在環境因素方面

兒童與環境的互動是持續的、互相依賴的,若要分析兒童,則無法跳脫 環境因素;分析環境,亦無法忽略兒童,兩者有其相互依存的關係(Bijou&

Bear,1978)。環境至少包含物理的和心理的兩方面。物體之擺設和組成方式,

構成了物理之環境。這種環境具有潛移默化的功效。不但能影響幼兒所學內 容,同時也能影響所學的過程,進而使幼兒在環境下有所行動或內在化,因 此家庭物理環境之適宜與否,將對幼兒學習性與動機發生很大的效應,此外 有良好的心理環境,孩子之語言發展亦會較易成長,例如:孩子在無壓力的 心理環境下,語言學習會有較好的效率(陳秀才,1998)。Bank認為,貧窮、

住屋不良、過分擁擠的環境影響很多兒童的學業表現;貧窮會使父母不願使 其子女就學,使父母對於購置書籍、教材等有利學習的工具感到為難,住宅 過分擁擠使得家庭成員感到侷促與壓迫(引自林清江 譯,1984)。

于漱(1988)指出當環境中促使語言發展的刺激減少甚至缺乏時,也就 是出現環境剝奪(Environmental deprivation)的情形時,亦可能會妨礙兒 童正常的語言發展,例如兒童若是與年老的祖父母同住,便可能因生活環境 中之感覺剝奪(Sensory deprivation)而影響其語言的發展。另外,如混血 兒或生長在國外的小孩,因他們會同時面對兩種以上不同的語言,此情形或 多或少均會影響或阻礙正常的語言發展,但聰明、適應良好的小孩則能夠很 快趕上正常發展的速度。王雅蘭(2004)認為貧窮、環境不利、受到虐待或 忽略、照顧者本身有互動上的障礙(如憂鬱症)等環境因素會導致兒童陷入 溝通障礙的高危險群,並認為語言學習環境對語言學習有重大的影響,兒童 若於三十個月大以前,處於一個虐待的、忽略的環境,將嚴重影響社交、溝 通的功能。于漱(1988)依研究顯示兒童語言發展與父母的教育程度、職業、

社會經濟地位、家戶人口數以及出生別有關,比如社經狀況高者,在配以其

他條件(如父母的教育程度、家戶人口數較少而關係密切者),其小孩的語言 發展會優於他者。Thomas Kellaghan 等提出家庭是兒童學習母語的地方,也 是擴大自己字彙及豐富語言的主要場所(引自吳國淳,1996)。Noller和 Callan(1991)兒童在家庭中與父母、手足和親人等人際互動的早期經驗,

即是兒童學習的管道以及人際經驗的基礎,因此,家庭對兒童的發展佔有其 重要的地位。此外,家庭環境的好壞對子女成長與發展影響重大(引自蕭彩 琴,2004)。Bernstein(1977)的主要論據是,不同的家庭語言交流形態,

尤其是親子關係,會影響子女的語言發展。例如,中上階層的母親對於兒童 的問題能給予詳盡的回答或加以討論,使得兒童對於外在環境會有較系統的 認識。語言交流是家庭文化的一面,而此一層面深切的影響到子女的語言發 展及社會化過程。

六、雙重語言

世界各地尤其是中國、美國,許多兒童在上學前學一種母語,等到上 學後又必須使用另一種語言,這種雙重語言的問題,亦會在兒童的語言發展 過程中,帶來些許的影響與困擾(林寶貴,1983)。混血兒或生長在國外的 小孩,因他們會同時面對兩種以上不同的語言,此情形或多或少均會影響或 阻礙正常的語言發展(于漱,1988)。對一個開始學說話的兒童而言,正確 使用兩種語言說話,真是困難重重;他必須同時學習如何說、寫及瞭解並區 分兩種語言的意義及異同處(徐道昌等,1990)。

語言在我們的溝通行為中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雖然語言的發展與個 體的生長和發展一樣,有一定的順序、步驟或模式,但縱使是同父母的兄弟 姊妹,語言的發展歷程也不相同,語言發展是因人而異。由以上文獻資料中 可以發現,健康狀況、性別、智力、父母、環境以及雙重語言等對兒童語言 能力的發展都有影響性存在,且都可能會妨礙兒童正常的語言發展,然而就

語言在我們的溝通行為中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雖然語言的發展與個 體的生長和發展一樣,有一定的順序、步驟或模式,但縱使是同父母的兄弟 姊妹,語言的發展歷程也不相同,語言發展是因人而異。由以上文獻資料中 可以發現,健康狀況、性別、智力、父母、環境以及雙重語言等對兒童語言 能力的發展都有影響性存在,且都可能會妨礙兒童正常的語言發展,然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