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本章主要介紹本研究之動機、研究問題與研究目的、名詞釋義,茲分別 敘述於以下各節。

第一節 研究動機

依據內政部警政署資料,近五年來外籍婚姻登記數每年都超過十萬人,

1998年有10,413外籍人士和國人結婚(新郎1,788人新娘8,625人),佔當年台 灣總結婚對數145,976之比率為7.13﹪;2000之後此比率超過百分之十一,也 就是每一百對婚姻中有近12對為外籍通婚(薛承泰,2003),至今2005年共有 138,834外籍人士和國人結婚(新郎19,268人新娘119,566人)(附錄一)。新 移民女性人潮不斷湧進,在台灣出生率逐年下降的現況下,有95%以上的新移 民女性在婚後第一、二年即孕育有下一代(夏曉鵑,2000)。

由內政部戶政司的統計資料中發現新移民女性子女出生比例有逐年增 加的現象,從 1998 年的 5.12﹪到 2004 年的 13.25﹪(附錄二)。由這樣的 一個數據顯示出,台灣人口結構正悄悄的在改變中,而以新移民女性為主題

所做的研究也越來越多,相對的新台灣之子的問題也逐漸的備受重視。依據 相關研究(夏曉鵑,2000;周美珍,2001)顯示這些新移民女性大部份的社 經階層、教育程度都較低,會娶新移民女性的台灣男性,大部份都具有年齡 較高、教育程度較低、甚至身心障礙等社會階層背景。楊艾俐(2003)指出 由於新移民女性子女的父親忙於工作,而母親不會讀寫中文,無法教導兒 童,研究發現兒童有發展遲緩現象,尤其以語言障礙問題最多,有的到三歲 還不能叫爸爸。布魯納(Bruner,1978)就主張,語言的習得,母親與幼兒 各佔一半的因素,至少兒童必須聽到與人互動(通常是母親)時別人所說的 話,方能順利的發展語言技巧。

張秀玉(2003)研究指出,除去先天病理因素,語言遲緩在各種發展遲 緩類別中,是受到後天社會文化環境、語言刺激環境之影響,因此新移民女 性本身語言的限制,將會是影響兒童語言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陳怡華

(2000)則指出語言文字除了在學校有限的學習外,還需要家庭裡足夠的教 導與互動,學童對語言文字的運用才能夠更有幫助,因此家庭也負有極大的 責任。蘇建文(1998)認為父母的社經地位對兒童的語言發展是一重要的變 項,個體在關鍵期內若具有良好的環境,得到適當的刺激與發展機會,將促 進語言正常的發展,但若遭遇到不利的環境或不幸的發展機會,將剝奪兒童 接受刺激或訓練的機會。

夏曉娟(2002)的研究指出:「若說新移民女性的子女有發展遲緩的問 題,有一大成因是媽媽不敢和小孩講話」。學習語言的環境與新移民女性本

身的國語語言能力對兒童的語言發展而言都是重要的變項。根據劉秀燕

(2003)採質性研究探討外籍新娘跨國選擇配偶、跨文化適應衝擊、家庭環 境等因素對其子女行為表現之影響,其研究結果顯示:新移民女性因為不會 說國語,無法教導子女寫國字,進而影響其子女學業成就表現低落,尤其是 語文方面明顯較差。而,葉肅科(2004)則表示,新移民女性之子女學習困難,

原因不在血統或種族,而是因為她們的社會資本或經濟與文化資源的不足;

即使她們的子女就學有適應不良的問題,也可能是整體教育與社會環境對於 弱勢族群的不友善,而非新移民女性是沒有能力的母親,或標籤她們所生子 女是有問題。莫藜藜、賴珮玲(2004)亦認為實務界、學術界或報章媒體,不 斷報導新移民女性的家庭是有問題的家庭,或者認為新移民女性是沒有能力 的母親。社會上亦有一股聲浪,認為新移民女性不擅長使用中文的聽說讀寫 能力會阻礙孩子學習與發展,基於她們是孩童主要照顧者的理由,擔心她們 沒有能力帶領孩子閱讀、識字、刺激語言發展、及學校課業的輔導等。

綜合上述而言,新移民女性子女在學習語言的環境上確實是屬於較不利 的一群,然而新移民女性之子女的語言發展是否會因為新移民女性的中文語 言能力不佳以及新移民女性的家庭環境、學習環境等因素,而造成影響。新 移民女性她們真的沒有能力教育自己的孩子嗎?還是說她們只是不知如何使 用中文與子女溝通?或者是有其他的原因呢?

在本研究中,研究個案小南的母親來自越南,會說國語但與他人對話時 仍需較多的時間思考,小南經醫師診斷為語言發展遲緩,而且小南的父親教

育程度也不高,只有國中畢業,家裡的社經地位低,因此研究者選擇了以質 性研究的方式想要深入探討小南的家庭,並想瞭解小南在語言學習上的各個 相關條件與其語言發展之情形?當我們越深入了解新移民女性的家庭可能會 面臨的困境時,就越容易發現其子女在語言發展上所面臨的問題,也就更容 易尋求最適切的解決方法並進一步採取預防措施,此外本研究在選取研究個 案時主要針對新移民女性之子女中六歲以前的學齡前兒童,用意在於希望社 會能更加關注這群新移民女性所生之子女,並期望如有語言發展問題者能把 握六歲前黃金治療期,讓學齡前兒童獲得適當的治療,提早步入正常社群。

張春興(1993)指出一般兒童在六歲入學接受學前教育以前,已學會使用生 活上必要的語言;張正芬、鍾玉梅(1986)認為兒童早期語言發展的遲速優 劣,不僅影響學習的效果,對兒童社會關係健全與人格的發展都有極大的影 響。基於以上理由再加上目前大部分關於新移民女性子女的研究都偏向學 業、生活、教養等,很少深入探討語言發展方面,例如相關研究(陳美惠,

2002;魏毓瑩,2003;劉秀燕,2003;鄭予靜,2004;蔡奇璋,2004)可以 發現這些研究都是針對子女教養與教育進行探討;而(林璣萍,2003;柯淑 慧,2004;盧秀芳,2004;謝慶皇,2004;陳湘淇,2004;周秀潔,2005)

大都針對學校生活適應及學業成就進行探討。因此研究者希望藉由此研究對 日後的新移民女性子女語言發展問題方面能有所幫助、有所貢獻。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新移民女性嫁來台灣後,因為文化、語言等的差異,因此為她們自己與 家庭在生活上帶來了一些問題,且無形中也給予社會大眾建構了很多負面的 刻版印象,然而是否真如外界所言新移民女性之子女就會有發展遲緩的問題 呢?其子女是不是會因為新移民女性本身語言能力不好而影響到他的語言 發展,還是有其他的因素造成新移民女性子女語言發展遲緩呢?本研究是以 一名語言發展遲緩之新移民女性子女為研究對象,並採用觀察、訪談的方式 來蒐集資料,去了解研究個案的家庭環境、父母親,以及學習環境與其語言 發展的關係性。具體而言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有:

一、研究目的:

(一)、瞭解個案語言發展情形。

(二)、瞭解個案之生長環境與其語言發展之關係。

(三)、瞭解新移民女性本身語言能力與個案語言發展之關係。

(四)、瞭解個案之學習環境對其語言發展之影響。

(五)、分析個案狀況,提出後續服務建議。

基於上述的目的,本研究想要瞭解的問題有:

二、研究問題:

(一)、個案語言發展情形為何?

(二)、瞭解個案之生長環境與其語言發展之關係為何?

(三)、新移民女性本身語言能力對個案語言發展是否有關係?關係性為 何?

(四)、個案之學習環境對其語言發展之影響為何?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的研究題目為「新移民女性子女語言發展遲緩之個案研究」,以 下將針對研究中重要的名詞加以界定與說明:

一、新移民女性之子女

本研究所指新移民女性之子女係指來自東南亞地區包括越南、菲律 賓、印尼、柬埔寨、馬來西亞等,不包括大陸新娘和其他國家,如日本、美 國及歐洲在內的新娘女子,與台灣籍男子結婚後,兩人一起生育的孩子,且 年齡在六歲以下之子女;在本研究對象中所選擇的新移民女性國籍為越南,

研究個案小南【暱稱】則為一名男性兒童,今年五足歲,聽力、智力皆正常,

可以遵循簡單指令,經醫師診斷後確定有構音異常、語言發展遲緩和認知遲 緩的情形。個案於 94 年 8 月進入幼托園就讀,目前就讀中班,被學校老師 發現有語言發展上的問題而轉介至醫院評估,並於 94 年 10 月開始接受語言 治療課程。個案個性溫和、聽話,就讀幼稚園前的主要照顧者為母親。

二、語言發展(language development)

人類語言的發展受成熟與學習兩因素的支配。就成熟方面而言,兒童 的構音器官和聽覺器官需發展成熟且正常。支配語言行為的大腦亦須達成熟 的程度,才具有說話的能力;就學習方面而言,此種說話能力需透過環境的 刺激和引發,使兒童獲得適當的學習經驗與增強,然後發展為純熟的語言表 現(張春興,1991);本研究所指的語言發展即幼兒具備健全的構音器官、

完整的聽覺系統和成熟的大腦並透過日常生活的學習,獲得聽、說、讀、寫 以及非肢體語言表達與接收訊息等能力的過程。

三、語言發展遲緩(language delay)

語言的發展水準,比起同年齡的一般兒童為低(何華國,1999)。研究中 所指語言發展遲緩,即語言發展有下列一種或數種情形者:(1)語言發展的 起步年齡較晩,(2)語言發展的進度較慢,(3)發展的程度較正常兒童低下。

其特徵如下:a.語意異常:詞不達意,或無法理解說話者含義。b.語法異常: 句型、結構簡單,有顛倒、混淆或省略等不合語法現象。c.語用異常:說話

其特徵如下:a.語意異常:詞不達意,或無法理解說話者含義。b.語法異常: 句型、結構簡單,有顛倒、混淆或省略等不合語法現象。c.語用異常: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