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待答問題

三。

多數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曾經有過崇拜偶像進而模仿偶像的行為,若是透 過崇拜或認同仿效優質楷模而發展自我認同,建立良好自我概念,是十分積極正 向的效果。綜合上述,本研究欲探討影響高中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的的現 況,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的相關關係,以及學生崇拜偶像是否會影響其自我概 念,以此為主題進行探究,其結果可提供給教育行政機關、高中教師和未來研究 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根據研究動機,本研究旨在了解高中學生之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之現況,茲 將本研究之目的詳述如下:

一、瞭解高中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的現況。

二、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高中學生偶像崇拜之差異情形。

三、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高中學生自我概念之差異情形。

四、探討高中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之相關情形。

五、分析高中學生偶像崇拜對自我概念之預測情形。

最後,綜合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教育相關單位及人士參考。

第三節 待答問題

根據前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的待答問題包括:

一、高中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的現況為何?

二、不同背景變項的高中學生偶像崇拜之差異情形為何?

三、不同背景變項的高中學生自我概念之差異情形為何?

四、高中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之相關情形為何?

五、高中學生偶像崇拜對自我概念之預測力為何?

第四節 名詞釋義

茲將本研究所涉及之相關名詞或概念加以界定,包括:高中學生、偶像崇拜、

自我概念,分別說明如下:

一、偶像崇拜

所謂偶像崇拜是指個體對某偶像人物(影視明星、歌手主持人、運動人物、

政治人物、其他人物類型)具有強烈認同、喜愛的心理傾向,並積極投入對崇拜 對象有關的人、事、物的模仿、學習、欣賞與消費、創作的行為。本研究的偶像 崇拜係指受試者在「偶像崇拜量表」上的得分而言,量表的分數愈高表示受試者 偶像崇拜程度愈深;反之,分數愈低則表示受試者偶像崇拜程度愈淺。

二、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指個人對自己多方面知覺的總和。其中包括個人對自己性格、能 力、興趣、欲望的了解,個人與別人和環境的關係,個人對處理事物的經驗,以 及對生活目標的認識及評價等。本研究的自我概念係指受試者在「高中生自我概 念量表」上的得分而言。量表的分數越高表示受試者愈能肯定自己,較有自信,

生活屬於積極的態度;反之分數愈低則表示受試者愈不能肯定自己,較缺乏自信,

生活屬於消極的態度。

三、高中學生

高中學生指我國就讀於高中高一至高三的學生,本研究係指台南市翱翔高 中 102 學年度之高中一年級與二年級學生。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的主旨在探討高中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之關係,茲將本研究之 研究範圍及限制說明如下: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的研究範圍,依研究區域、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等三方面,

分別說明如下:

(一)研究區域

本研究為個案研究,係以台南市翱翔高中為取樣範圍。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係以 102 學年度就讀台南市翱翔高中部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偶像 崇拜與自我概念之關係。

(三)研究內容

本研究旨在瞭解高中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之現況,以及高中學生偶像崇 拜與自我概念的關係,根據最後結果,對相關單位提出結論與建議。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的研究限制,依推論上的限制、研究方法限制等兩方面,分別說明如 下:

(一)推論上的限制

研究以台南市翱翔高中學生為對象,其研究結果不宜對其他縣市與其他階段 學生作過度的推論。

(二)研究方法的限制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進行團體施測量化研究,受試者可能會受到當時的背景 因素、個人喜好等因素干擾作答情形,因而造成研究結果的誤差。因此未來研究 人若能佐以實地訪談、觀察等質性研究方式,研究結果將更加周全。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根據研究目的,就有關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的文獻加以探討,作為本 研究之理論基礎。本章共分成三節,第一節探討偶像崇拜的理論與相關研究;第 二節探討自我概念之理論與相關研究;第三節探討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之相關研 究。

第一節 偶像崇拜的理論與相關研究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次文化的一種表現,也是青少年行為的一種型態,亦 是青少年社會化的一個重要歷程。個人價值觀的形成,是透過模仿或認同的對 象,進而改變自己的思想、言行,形成自己的價值觀。所以青年偶像崇拜的情形,

也自然而然是其尋求自我統整的歷程,個體透過別人或團體當作崇拜的對象,想 像自己就是對方,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張酒雄,1993),因此多數青少年幾乎都有 過偶像崇拜的經驗。本節旨在探討偶像崇拜的相關理論基礎,包含偶像崇拜的意 義、相關理論分析和偶像崇拜的分類。

壹、偶像崇拜的意義

社會風氣日益開放,隨著時代的轉變,個體所追求的偶像,已從傳統認定 的典範或楷模人物,衍生為隨著個體的興趣、喜好所追求、模仿或崇拜的目標。

「偶像」泛指不分古今中外個人心目中所認同的對象(張春興,1994);鄭慶宗(1989) 將「崇拜偶像」一詞定義為人們為了宗教信仰、祭祀膜拜神明之用,以土木、金 屬為原料製造而成的人偶;後來衍生為對古代之聖賢、志士們,其立德、立言、

立功之行為,表示尊敬之意,以及做為個人勤勉奮鬥的目標。英文中的「偶像」

(idol)一詞,從字意中解釋也是神偶的意思,所以不論中國或西方,對偶像崇拜 的原始說法,都是指與宗教信仰相關的神偶,而後才衍生為推崇聖賢、偉人的佳 德,有學習仿效、自我激勵的作用;於是,「偶像」又可視為「典型」、「典範」、

8

岳曉東(1999)將偶像崇拜行為分為:榜樣崇拜(極其教育性、政治性);師長 崇拜(包括父母與長輩)和三星崇拜(包括歌星、影星、體育明星),「偶像」在現今 思想開放自由的社會裡,「偶像」不再是以往封閉時代的神聖偉人崇拜那樣偉大 尊敬,現今式轉變成為一種受人喜愛、喜歡、學習、愛慕的對象或模式,「偶像 崇拜」也越來越成為現今年輕人自我表現的意涵以及流行時事的代表,脫離了原 始人類對大自然神威的崇拜。「偶像」在現今社會的解釋,可說是一種被學習的 對象(model)而不是模範。

偶像崇拜是成長的一個重要歷程,兒童乃至於青少年可以藉此來排除生活的 壓力與挫折感,並能獲得情感的寄託,滿足自己的期待及幻想,獲得心靈上的慰 藉(伍至亮,2002;姜韻梅,2002;蕭淑穗,2007);因此「偶像崇拜」所得到的 會是正面積極或負面消極的價值觀、行為,將影響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概念及人格 發展(李詩萍,2011)。除此之外,伍至亮(2001)提出青少年偶像崇拜也有部分是 從眾心理的作用,由於團體的集體行為而形成的風潮,待風潮一過,崇拜的對象 也為之改變或消失,其中以影視明星最為明顯。

姜韻梅(2002)的研究歸納出「偶像崇拜」可以包括下列幾個要素:

1.「偶像崇拜」是個人表示同意他人的一種行為。

2.「偶像崇拜」是個人模仿他人的一種行為。

3.「偶像崇拜」是個人經由價值內化、產生情感的替代感受,建立自我概念 的一種過程。

Raviv 等人(1996)認為,青少年正處於成人社會的邊際地位,因此會努力尋 求同儕支持和引導,青少年會遵守同儕之間的價值觀、態度、行為模式所形成的 青少年文化,偶像崇拜行為也因而產生。Cheng(1997)亦發現,青少年在追求自 我認同時,必須確認自己的能力、成就、見解及看法能被同儕所接受,因此當某 位偶像在團體中受到歡迎,青少年可以藉由成為他的迷(fan)、加入組織,被同儕 所接受,隨著崇拜之偶像的成功,能夠共同感到驕傲,穩定自己和同儕之間的關 係、地位、自尊心和價值感。

國內外研究文獻對偶像崇拜隨著時代變遷和個人感受見解之不同,對其定義 論點也不盡相同。以下將國內外學者有關偶像崇拜的定義加以整理,如表 2-1:

表 2-1

偶像崇拜定義歸納表 研究者

(年代)

對偶像崇拜所下之定義

張酒雄 等人 (1993)

偶像崇拜是一種社會化發展的現象與過程,是一種經由喜歡、學習、模 仿、認同某一些特定現象的言行舉止、服裝打扮、思想態度、價值觀等 的心理作用與歷程,以滿足心理層面、生活適應、建立自我概念等目標。

郭致君 (2001)

偶像崇拜是指個體對某偶像人物具有強烈的愛慕、認同之心理傾向,並 積極投入偶像本文的模仿、仰慕、消費、創作等崇拜行為之現象。

伍至亮 (2002)

偶像崇拜是一個常見現象,其藉由對偶像崇拜或認同的過程,尋求心理 滿足、角色認定,進一步改變自我的思想概念、言行舉止,更進而建立 自我。

陳勝發 (2003)

偶像崇拜係指一個人,對於某一特定人物之景仰與愛慕或模仿及效法之 態度及行為表現。

姜韻梅 (2003)

偶像崇拜係指對某特定人物產生欣賞、喜愛或滿足自我的心理需求,進 而積極投入對特定人物的學習、模仿、膜拜、消費、追隨之行為,藉由 此歷程建立完整之健全自我。

何巧妤 (2007)

偶像崇拜係指青少年對於特定對象表示敬仰欽服之行為表現。

唐淑珊 (2008)

偶像崇拜是認同某些特定對象的特定行為,包含思想觀念、穿著打扮、

言行舉止、生活態度等,並加以模仿和學習。

(續下頁)

10

表 2-1(續) 吳月桂 (2008)

偶像崇拜是隨著個人喜好,對某個特定人物產生欣賞、喜歡、認同或滿 足自我心理需求之心理傾向,藉由對特定人物之學習、模仿、崇拜、消 費、追隨等行為,建立完整之自我概念。

Raviv et al.

(1996)

偶像崇拜是過度消費所崇拜歌手的音樂、蒐集其基本資料加以模仿、崇 拜,反映出對其音樂的激賞。

Cheng (1997)

偶像崇拜是過分愛慕或讚揚、欣賞某事或某人,且在青少年階段最容易 出現此種行為。

偶像崇拜是過分愛慕或讚揚、欣賞某事或某人,且在青少年階段最容易 出現此種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