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高中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之間的關係」,本章共分五 節,第一節說明研究動機;第二節說明本研究目的;第三節為本研究待答問題,

第四節為本研究名詞釋義,第五節為本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隨著時代的進步,經濟方面漸漸不虞匱乏,人們開始追求精神方面的富足,

資訊的快速傳播、社會的多元面向以及外來文化的衝擊和融合。青少年們開始嚮 往家庭、學校以外的生活,以及尋找模仿、認同的對象,於是「偶像崇拜」成為 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熱門話題(林進材,2000)。

偶像崇拜的現象,也是國中生尋求自我認同及社會化的過程;這乃是個體透 過模仿或學習所認同的對象,以改變自己的思想觀念、言行舉止,最後形成自我 的價值觀念(林清江,1981)。所以「偶像崇拜」可以說是認同他人的表現,讓 個體在耳濡目染下受到認同對象的影響,在認知、情感與行動上表現極度喜愛、

亟欲在各方面表現上,達到與崇拜對象一模一樣的傾向(蔡州宙,1999)。

青少年時期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早期(early adolescence)約在十至十四歲 左右;中期(middle adolescence)約在十五至十七歲左右;晚期(post adolescence)

約在十八至二十四歲左右,高中階段大約是在青少年中期,生理逐漸成熟,思考 能力也慢慢地提昇,而個人的自我意識更是與日俱增,透過自我與社會需求的整 合,個人對於自己的志趣、心理特質、價值系統、性別角色以及其它社會角色慢 慢會有清晰的認知,另一方面也能夠知道自己的能力,依據自己的價值來判定目 標和方向,希望能在社會中佔有一席之地,尋求自我合適的角色(張酒雄,1993)。

在這樣的歷程中,一方面由於信心的缺乏,故而尋找認同的對象;另一方面也期 望自己能與團體中的同儕相處融洽,因此追求一種團體認同的特質,也就漸漸產

2

生了偶像崇拜的心理。

近年來「韓流」、「日風」盛行,許多東洋團體陸續來台灣開演唱會或見面會,

往往都造成一票難求的現象,有些歌迷會在售票前便磨刀霍霍準備搶票,甚至前 幾天便到賣票地點排隊等待,更不用說去機場接機、花錢購買偶像週邊商品等行 為了。某次與就讀高中的妹妹去唱片行幫朋友買某個偶像的單曲,同一張 CD 卻 分成初回限定盤、通常盤等不同樣式,而欲購買者照單全收,一張 CD 買了三種 版本收藏。除此之外,還有人平日省吃儉用,但只要心儀偶像團體發行唱片或演 唱會 DVD,必定將所有版本全都買下,每年定期到日本看偶像的演唱會,除了 演唱會的週邊商品,只要偶像代言的產品也會掏錢買單,並用心的製作偶像的應 援扇,這些行為令研究者對青少年的偶像崇拜留下深刻的印象。

偶像崇拜的現象,也是青少年尋求自我認同及社會化的過程;這乃是個體透 過模仿或學習所認同的對象,以改變自己的思想觀念、言行舉止,最後形成自我 的價值觀念(林清江,1981)。由於偶像在某方面提供了青少年模仿、學習的一 個方向,但是偶像的類別多樣且複雜,因此研究者想了解現今高中生偶像崇拜的 現況為何,此為研究動機之一。

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人類行為形成的動機基礎,使得人類的行為有目的 性和意義性。人類學家 Magaret Mead(1961)則認為:「自我概念是個體與他人互 動的結果,其基礎在於社會經驗,而且也受到文化價值觀和預期所控制,並透過 語言來表達」(引自郭靜晃,2006)。Baumeister(1991)的定義為:「任何人擁有關 於自我訊息之整體結構」。其受個人之社會關係及其望所影響,當然自我概念也 也反應個人對自己的觀感。

近年來,環境、傳統價值觀的改變,大眾傳播媒體發達,青少年所面臨的環 境與遭遇的問題與以往不盡相同。Dusek 和 Jerome(1996)提到,青少年時期個 體可能會因為身體外貌改變、彼此認知不同,亦或因為同儕、父母關係的改變,

引發了力求獨立的想法,導致個體會以不同的方式重新評價自己,扮演新角色,

產生自我概念,因此研究青少年的自我概念成了重要的課題。

根據相關研究和文獻資料顯示,不同學生的背景變項,例如:性別、背景、

家庭社經地位會對「崇拜不同偶像之類型」或「自我概念」、「價值觀」產生顯著 差異或相關情形(白博仁,2000;何賢曉,1999;吳淑玲,1996b;林英貴,1987;

林世欣,2000;林家屏,2002;周素嫻,2001;卓石能,2002;周佑玲,2002;

洪若和,1995;孫碧蓮,2002;張酒雄,1993;郭致君,2001)。岳曉東、張宙 橋、黃成榮的研究結果顯示,學生愈是崇拜明星偶像其自我效感偏低,社交焦慮 愈高。所以不同背景變項的高中生在偶像崇拜類型選擇或崇拜程度,以及不同背 景變項高中生在自我概念上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此為研究動機之二。

由 Erikson 的心理社會發展論(psychosocial theory of development)的角度而 言,青少年正值自我統合與角色混淆(ego identity vs role confusion)階段,這是一 個由兒童期轉變為青少年必經的歷程,一個嘗試改變限制、打破依附束縛、建立 新認同的時期。此階段青少年會質疑並重新界定兒童時期以建立好心理自我意 向,以追尋人生方向,若發生障礙會導致角色混淆(negative identity),此時是人 格發展過程中十分重要的階段,因此可以推斷,青少年正值「自我概念」變動快 速、重新尋求自我認同、追求更深入自我瞭解的時期。

現今社會大眾傳播媒體十分發達,透過電視、網路、手機等媒介,經紀公司 將偶像塑造成舉手投足都充滿魅力的人物,利用媒體,將偶像的一切巨細靡遺的 呈現在影歌迷的面前,包括政治人物、運動員、專業人士經由商業文化的包裝渲 染,也成為青少年崇拜的偶像之一,從「小馬哥開賣,偶像靠邊站」(劉子鳳,

2002)、「世界棒球經典賽載譽歸國,職棒回春,中職延燒開打」等報導都可以略 窺一二。每個人對漏夜排隊、花錢購買偶像相關商品、包車追星等行為的見解、

看法不甚相同,但若只是盲目追隨偶像,影響了自己身心發展、人際關係、課業 學習等,是我們最不樂見的負面價值,也是父母、師長不可疏忽的。因此,偶像 崇拜既然已經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探討正值追求自我了解時期的青少

4

三。

多數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曾經有過崇拜偶像進而模仿偶像的行為,若是透 過崇拜或認同仿效優質楷模而發展自我認同,建立良好自我概念,是十分積極正 向的效果。綜合上述,本研究欲探討影響高中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的的現 況,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的相關關係,以及學生崇拜偶像是否會影響其自我概 念,以此為主題進行探究,其結果可提供給教育行政機關、高中教師和未來研究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