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中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以台南市翱翔高中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中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以台南市翱翔高中為例"

Copied!
11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舒 緒 緯 博士. 高中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 ─以台南市翱翔高中為例. 研 究 生:王 婉 婷 撰. 中. 華. 民. 國. 1. 0. 3. 年. 1. 月.

(2) 2.

(3) 謝 辭 能夠在進入職場後又重拾書本,重溫學生的身分,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情!十分懷念碩一、碩二那段修課、趕報告、閱讀文獻、蒐集資料的日子,雖然 內心也會徬徨不安,但在學習的過程中,真的覺得十分的充實愉快! 碩士生涯中自己也經歷了很多不同的事物,遇到了許多不同的人,磕磕绊 絆,經歷過壓力、蛻變而成長,終於走到了畢業這一天,內心除了喜悅,更多的 是感激。 首先,我由衷的感謝指導教授舒緒緯博士的支持和鼓勵,由於有您的教導與 督促,才能順利產出論文,謝謝您總是在課業上給予許多的指導,讓我獲益良多! 其次,感謝口考委員陳新豐教授和黃誌坤教授,在百忙之中撥冗審閱論文,給予 我詳細的指導和建議。 還要感謝在碩士班認識的朋友們,特別是一路互相扶持的革命好友,相信我 們都能有很美好的人生,這些年的點點滴滴,都是生命中美好的回憶! 最後,要感謝父母長久以來對我的支持與包容,除了生活上的照料,更是我 精神上的支柱,你們是最好的爸媽!也要謝謝妹妹,幫忙我發問卷、四處奔波。 我愛你們! 再次感謝身邊所有關愛、協助過我的人,有你們真好!. 婉婷 謹誌 2014.01. I.

(4) 高中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 ─以台南翱翔高中為例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高中學生自我概念與偶像崇拜的相關情形,並由不同背景 變項探究其在自我概念及偶像崇拜的差異情形。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台南市翱翔高中高一和高二部份學生, 有效問卷 321 份,以「偶像崇拜量表」 、 「高中生自我概念量表」為研究工具,所 得資料以描述統計、獨立樣本 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 積差相關進行 分析,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高中學生偶像崇拜之認同程度良好,以「認知美化」層面最高。 二、高中學生自我概念之認同程度良好,以「家庭我」層面最高。 三、高中生的自我概念與偶像崇拜存在相關。 四、高中學生偶像崇拜的認同程度愈高,其自我概念的認同程度也愈高。 五、高中學生偶像崇拜對整體自我概念整體及各面向具正向預測力。. 最後根據上述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供後續研究者及相關單位 參考。. 關鍵字:高中生、自我概念、偶像崇拜. II.

(5)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Self-Concept and Idolization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 A Case Study of Fight Senior High School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lf-concept and the idolization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This research is carried out in the form of questionnaires which adopt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are the students of Flight Senior High School in Tainan City. The effective number is 321. In addition to questionnaires, the “Scale on Idolization”and“Scale on Self-concept”surveys are employed.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s are analyzed wit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s T-Test, One-Way ANOVA and Pe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main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 are concluded as follows:. (1)The attitude of idolization in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in good condition, especially of decorate cognition. (2) The attitude of self-concept in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in good condition, especially of family-self. (3)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is found between the self-concept and idolization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4) When the attitude of idolization in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in good condition, the attitude of self-concept in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in good condition.. III.

(6) (5)Idolization could be predicted well according to the self-concept of th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Finally, the discussion of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mentioned above, and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people who would like to study further in this field.. Keywords :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 Self-concept , Idolization.. IV.

(7) 目. 次. 謝辭 …………………………………………………………………. I. 摘要 …………………………………………………………………. II. Abstract ……………………………………………………………. III. 目次 …………………………………………………………………. V. 表次 …………………………………………………………………. VII. 圖次 …………………………………………………………………. VI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4. 第三節. 待答問題 ……………………………………………… 4. 第四節. 名詞解釋 ……………………………………………… 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偶像崇拜的理論與相關研究 ………………………… 7. 第二節. 自我概念的理論與相關研究 ………………………… 18. 第三節. 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 …………………… 2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2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9 第二節 研究假設 …………………………………………………31 第三節 研究對象 …………………………………………………32 V.

(8) 第四節 研究工具 …………………………………………………33 第五節 研究程序與步驟 …………………………………………35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38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39 第一節 高中學生的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之現況分析…………39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高中學生偶像崇拜之差異分析…………49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高中學生自我概念之差異分析…………59 第四節 高中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之相關分析……………68 第五節 高中學生偶像崇拜對自我概念之預測分析……………7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79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79 第二節 結論………………………………………………………88 第三節 建議………………………………………………………90 參考文獻 壹、 中文部分 ……………………………………………………94 貳、 英文部分 ……………………………………………………98 附錄 附錄一 「偶像崇拜量表」原作者同意函…………………………99 附錄二 「高中生自我概念量表」原作者同意函…………………100 附錄三 正式問卷…………………………………………………101. VI.

(9) 表. 次. 表 2-1 偶像崇拜定義歸納表 ………………………………………………9 表 2-2 偶像崇拜研究層面一覽表 …………………………………………15 表 2-3 自我概念定義歸納表 ………………………………………………20 表 2-4 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 …………………………………25 表 4-1 高中學生偶像崇拜量表整體及各層面分析摘要表………………40 表 4-2 偶像崇拜量表各分量表之相關情形………………………………40 表 4-3 高中學生偶像崇拜量表之各題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41 表 4-4 高中學生自我概念量表整體及各層面分析摘要表………………45 表 4-5 自我概念量表各分量表之相關情形………………………………45 表 4-6 高中學生自我概念量表之各題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46 表 4-7 不同年級之高中學生偶像崇拜 t 考驗摘要表……………………49 表 4-8 不同家中排行之高中學生偶像崇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51 表 4-9 不同父母婚姻狀況高中學生偶像崇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52 表 4-10 不同家庭經濟狀況高中學生偶像崇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54 表 4-11 不同父母管教方式高中學生偶像崇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56 表 4-12 不同零用錢額度之高中學生偶像崇拜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57 表 4-13 不同年級之高中學生自我概念 t 考驗摘要表……………………60 表 4-14 不同家中排行之高中學生自我概念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61 表 4-15 不同父母婚姻狀況之高中學生自我概念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62 表 4-16 不同家庭經濟狀況之高中學生自我概念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64 表 4-17 不同父母管教方式之高中學生自我概念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65 表 4-18 不同零用錢額度之高中學生自我概念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66 表 4-19 高中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之相關摘要表……………………68 表 4-20 高中學生偶像崇拜各層面預測身體我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72 表 4-21 高中學生偶像崇拜各層面預測情緒我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73 表 4-22 高中學生偶像崇拜各層面預測社會我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74 表 4-23 高中學生偶像崇拜各層面預測家庭我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76 表 4-24 高中學生偶像崇拜各層面預測整體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77. VII.

(10) 圖. 次. 圖 3-1 研究架構圖……………………………………………………29 圖 3-2 研究流程圖……………………………………………………37. VIII.

(11)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高中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之間的關係」,本章共分五 節,第一節說明研究動機;第二節說明本研究目的;第三節為本研究待答問題, 第四節為本研究名詞釋義,第五節為本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隨著時代的進步,經濟方面漸漸不虞匱乏,人們開始追求精神方面的富足, 資訊的快速傳播、社會的多元面向以及外來文化的衝擊和融合。青少年們開始嚮 往家庭、學校以外的生活,以及尋找模仿、認同的對象,於是「偶像崇拜」成為 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熱門話題(林進材,2000)。 偶像崇拜的現象,也是國中生尋求自我認同及社會化的過程;這乃是個體透 過模仿或學習所認同的對象,以改變自己的思想觀念、言行舉止,最後形成自我 的價值觀念(林清江,1981)。所以「偶像崇拜」可以說是認同他人的表現,讓 個體在耳濡目染下受到認同對象的影響,在認知、情感與行動上表現極度喜愛、 亟欲在各方面表現上,達到與崇拜對象一模一樣的傾向(蔡州宙,1999)。 青少年時期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早期(early adolescence)約在十至十四歲 左右;中期(middle adolescence)約在十五至十七歲左右;晚期(post adolescence) 約在十八至二十四歲左右,高中階段大約是在青少年中期,生理逐漸成熟,思考 能力也慢慢地提昇,而個人的自我意識更是與日俱增,透過自我與社會需求的整 合,個人對於自己的志趣、心理特質、價值系統、性別角色以及其它社會角色慢 慢會有清晰的認知,另一方面也能夠知道自己的能力,依據自己的價值來判定目 標和方向,希望能在社會中佔有一席之地,尋求自我合適的角色(張酒雄,1993)。 在這樣的歷程中,一方面由於信心的缺乏,故而尋找認同的對象;另一方面也期 望自己能與團體中的同儕相處融洽,因此追求一種團體認同的特質,也就漸漸產 1.

(12) 生了偶像崇拜的心理。 近年來「韓流」 、 「日風」盛行,許多東洋團體陸續來台灣開演唱會或見面會, 往往都造成一票難求的現象,有些歌迷會在售票前便磨刀霍霍準備搶票,甚至前 幾天便到賣票地點排隊等待,更不用說去機場接機、花錢購買偶像週邊商品等行 為了。某次與就讀高中的妹妹去唱片行幫朋友買某個偶像的單曲,同一張 CD 卻 分成初回限定盤、通常盤等不同樣式,而欲購買者照單全收,一張 CD 買了三種 版本收藏。除此之外,還有人平日省吃儉用,但只要心儀偶像團體發行唱片或演 唱會 DVD,必定將所有版本全都買下,每年定期到日本看偶像的演唱會,除了 演唱會的週邊商品,只要偶像代言的產品也會掏錢買單,並用心的製作偶像的應 援扇,這些行為令研究者對青少年的偶像崇拜留下深刻的印象。 偶像崇拜的現象,也是青少年尋求自我認同及社會化的過程;這乃是個體透 過模仿或學習所認同的對象,以改變自己的思想觀念、言行舉止,最後形成自我 的價值觀念(林清江,1981)。由於偶像在某方面提供了青少年模仿、學習的一 個方向,但是偶像的類別多樣且複雜,因此研究者想了解現今高中生偶像崇拜的 現況為何,此為研究動機之一。 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人類行為形成的動機基礎,使得人類的行為有目的 性和意義性。人類學家 Magaret Mead(1961)則認為:「自我概念是個體與他人互 動的結果,其基礎在於社會經驗,而且也受到文化價值觀和預期所控制,並透過 語言來表達」 (引自郭靜晃,2006) 。Baumeister(1991)的定義為: 「任何人擁有關 於自我訊息之整體結構」。其受個人之社會關係及其望所影響,當然自我概念也 也反應個人對自己的觀感。 近年來,環境、傳統價值觀的改變,大眾傳播媒體發達,青少年所面臨的環 境與遭遇的問題與以往不盡相同。Dusek 和 Jerome(1996)提到,青少年時期個 體可能會因為身體外貌改變、彼此認知不同,亦或因為同儕、父母關係的改變, 引發了力求獨立的想法,導致個體會以不同的方式重新評價自己,扮演新角色, 產生自我概念,因此研究青少年的自我概念成了重要的課題。 2.

(13) 根據相關研究和文獻資料顯示,不同學生的背景變項,例如:性別、背景、 家庭社經地位會對「崇拜不同偶像之類型」或「自我概念」 、 「價值觀」產生顯著 差異或相關情形(白博仁,2000;何賢曉,1999;吳淑玲,1996b;林英貴,1987; 林世欣,2000;林家屏,2002;周素嫻,2001;卓石能,2002;周佑玲,2002; 洪若和,1995;孫碧蓮,2002;張酒雄,1993;郭致君,2001)。岳曉東、張宙 橋、黃成榮的研究結果顯示,學生愈是崇拜明星偶像其自我效感偏低,社交焦慮 愈高。所以不同背景變項的高中生在偶像崇拜類型選擇或崇拜程度,以及不同背 景變項高中生在自我概念上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此為研究動機之二。 由 Erikson 的心理社會發展論(psychosocial theory of development)的角度而 言,青少年正值自我統合與角色混淆(ego identity vs role confusion)階段,這是一 個由兒童期轉變為青少年必經的歷程,一個嘗試改變限制、打破依附束縛、建立 新認同的時期。此階段青少年會質疑並重新界定兒童時期以建立好心理自我意 向,以追尋人生方向,若發生障礙會導致角色混淆(negative identity),此時是人 格發展過程中十分重要的階段,因此可以推斷,青少年正值「自我概念」變動快 速、重新尋求自我認同、追求更深入自我瞭解的時期。 現今社會大眾傳播媒體十分發達,透過電視、網路、手機等媒介,經紀公司 將偶像塑造成舉手投足都充滿魅力的人物,利用媒體,將偶像的一切巨細靡遺的 呈現在影歌迷的面前,包括政治人物、運動員、專業人士經由商業文化的包裝渲 染,也成為青少年崇拜的偶像之一,從「小馬哥開賣,偶像靠邊站」(劉子鳳, 2002)、 「世界棒球經典賽載譽歸國,職棒回春,中職延燒開打」等報導都可以略 窺一二。每個人對漏夜排隊、花錢購買偶像相關商品、包車追星等行為的見解、 看法不甚相同,但若只是盲目追隨偶像,影響了自己身心發展、人際關係、課業 學習等,是我們最不樂見的負面價值,也是父母、師長不可疏忽的。因此,偶像 崇拜既然已經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探討正值追求自我了解時期的青少 年的崇拜對象及崇拜行為,對其自我概念是否有顯著相關存在,為本研究動機之 3.

(14) 三。 多數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曾經有過崇拜偶像進而模仿偶像的行為,若是透 過崇拜或認同仿效優質楷模而發展自我認同,建立良好自我概念,是十分積極正 向的效果。綜合上述,本研究欲探討影響高中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的的現 況,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的相關關係,以及學生崇拜偶像是否會影響其自我概 念,以此為主題進行探究,其結果可提供給教育行政機關、高中教師和未來研究 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根據研究動機,本研究旨在了解高中學生之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之現況,茲 將本研究之目的詳述如下: 一、瞭解高中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的現況。 二、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高中學生偶像崇拜之差異情形。 三、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高中學生自我概念之差異情形。 四、探討高中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之相關情形。 五、分析高中學生偶像崇拜對自我概念之預測情形。 最後,綜合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教育相關單位及人士參考。. 第三節 待答問題 根據前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的待答問題包括: 一、高中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的現況為何? 二、不同背景變項的高中學生偶像崇拜之差異情形為何? 三、不同背景變項的高中學生自我概念之差異情形為何? 四、高中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之相關情形為何? 五、高中學生偶像崇拜對自我概念之預測力為何? 4.

(15) 第四節 名詞釋義 茲將本研究所涉及之相關名詞或概念加以界定,包括:高中學生、偶像崇拜、 自我概念,分別說明如下:. 一、偶像崇拜 所謂偶像崇拜是指個體對某偶像人物(影視明星、歌手主持人、運動人物、 政治人物、其他人物類型)具有強烈認同、喜愛的心理傾向,並積極投入對崇拜 對象有關的人、事、物的模仿、學習、欣賞與消費、創作的行為。本研究的偶像 崇拜係指受試者在「偶像崇拜量表」上的得分而言,量表的分數愈高表示受試者 偶像崇拜程度愈深;反之,分數愈低則表示受試者偶像崇拜程度愈淺。. 二、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指個人對自己多方面知覺的總和。其中包括個人對自己性格、能 力、興趣、欲望的了解,個人與別人和環境的關係,個人對處理事物的經驗,以 及對生活目標的認識及評價等。本研究的自我概念係指受試者在「高中生自我概 念量表」上的得分而言。量表的分數越高表示受試者愈能肯定自己,較有自信, 生活屬於積極的態度;反之分數愈低則表示受試者愈不能肯定自己,較缺乏自信, 生活屬於消極的態度。. 三、高中學生 高中學生指我國就讀於高中高一至高三的學生,本研究係指台南市翱翔高 中 102 學年度之高中一年級與二年級學生。. 5.

(1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的主旨在探討高中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之關係,茲將本研究之 研究範圍及限制說明如下:.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的研究範圍,依研究區域、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等三方面, 分別說明如下:. (一)研究區域 本研究為個案研究,係以台南市翱翔高中為取樣範圍。.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係以 102 學年度就讀台南市翱翔高中部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偶像 崇拜與自我概念之關係。. (三)研究內容 本研究旨在瞭解高中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之現況,以及高中學生偶像崇 拜與自我概念的關係,根據最後結果,對相關單位提出結論與建議。.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的研究限制,依推論上的限制、研究方法限制等兩方面,分別說明如 下:. (一)推論上的限制 研究以台南市翱翔高中學生為對象,其研究結果不宜對其他縣市與其他階段 學生作過度的推論。. (二)研究方法的限制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進行團體施測量化研究,受試者可能會受到當時的背景 因素、個人喜好等因素干擾作答情形,因而造成研究結果的誤差。因此未來研究 人若能佐以實地訪談、觀察等質性研究方式,研究結果將更加周全。 6.

(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根據研究目的,就有關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的文獻加以探討,作為本 研究之理論基礎。本章共分成三節,第一節探討偶像崇拜的理論與相關研究;第 二節探討自我概念之理論與相關研究;第三節探討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之相關研 究。. 第一節 偶像崇拜的理論與相關研究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次文化的一種表現,也是青少年行為的一種型態,亦 是青少年社會化的一個重要歷程。個人價值觀的形成,是透過模仿或認同的對 象,進而改變自己的思想、言行,形成自己的價值觀。所以青年偶像崇拜的情形, 也自然而然是其尋求自我統整的歷程,個體透過別人或團體當作崇拜的對象,想 像自己就是對方,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張酒雄,1993),因此多數青少年幾乎都有 過偶像崇拜的經驗。本節旨在探討偶像崇拜的相關理論基礎,包含偶像崇拜的意 義、相關理論分析和偶像崇拜的分類。. 壹、偶像崇拜的意義 社會風氣日益開放,隨著時代的轉變,個體所追求的偶像,已從傳統認定 的典範或楷模人物,衍生為隨著個體的興趣、喜好所追求、模仿或崇拜的目標。 「偶像」泛指不分古今中外個人心目中所認同的對象(張春興,1994);鄭慶宗(1989) 將「崇拜偶像」一詞定義為人們為了宗教信仰、祭祀膜拜神明之用,以土木、金 屬為原料製造而成的人偶;後來衍生為對古代之聖賢、志士們,其立德、立言、 立功之行為,表示尊敬之意,以及做為個人勤勉奮鬥的目標。英文中的「偶像」 (idol)一詞,從字意中解釋也是神偶的意思,所以不論中國或西方,對偶像崇拜 的原始說法,都是指與宗教信仰相關的神偶,而後才衍生為推崇聖賢、偉人的佳 德,有學習仿效、自我激勵的作用;於是, 「偶像」又可視為「典型」 、 「典範」、 「楷模」等,相當於英文中的「typical model」(朱龍祥,1996;張酒雄,1993)。 7.

(18) 岳曉東(1999)將偶像崇拜行為分為:榜樣崇拜(極其教育性、政治性);師長 崇拜(包括父母與長輩)和三星崇拜(包括歌星、影星、體育明星), 「偶像」在現今 思想開放自由的社會裡,「偶像」不再是以往封閉時代的神聖偉人崇拜那樣偉大 尊敬,現今式轉變成為一種受人喜愛、喜歡、學習、愛慕的對象或模式,「偶像 崇拜」也越來越成為現今年輕人自我表現的意涵以及流行時事的代表,脫離了原 始人類對大自然神威的崇拜。「偶像」在現今社會的解釋,可說是一種被學習的 對象(model)而不是模範。 偶像崇拜是成長的一個重要歷程,兒童乃至於青少年可以藉此來排除生活的 壓力與挫折感,並能獲得情感的寄託,滿足自己的期待及幻想,獲得心靈上的慰 藉(伍至亮,2002;姜韻梅,2002;蕭淑穗,2007);因此「偶像崇拜」所得到的 會是正面積極或負面消極的價值觀、行為,將影響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概念及人格 發展(李詩萍,2011)。除此之外,伍至亮(2001)提出青少年偶像崇拜也有部分是 從眾心理的作用,由於團體的集體行為而形成的風潮,待風潮一過,崇拜的對象 也為之改變或消失,其中以影視明星最為明顯。 姜韻梅(2002)的研究歸納出「偶像崇拜」可以包括下列幾個要素: 1.「偶像崇拜」是個人表示同意他人的一種行為。 2.「偶像崇拜」是個人模仿他人的一種行為。 3.「偶像崇拜」是個人經由價值內化、產生情感的替代感受,建立自我概念 的一種過程。 Raviv 等人(1996)認為,青少年正處於成人社會的邊際地位,因此會努力尋 求同儕支持和引導,青少年會遵守同儕之間的價值觀、態度、行為模式所形成的 青少年文化,偶像崇拜行為也因而產生。Cheng(1997)亦發現,青少年在追求自 我認同時,必須確認自己的能力、成就、見解及看法能被同儕所接受,因此當某 位偶像在團體中受到歡迎,青少年可以藉由成為他的迷(fan)、加入組織,被同儕 所接受,隨著崇拜之偶像的成功,能夠共同感到驕傲,穩定自己和同儕之間的關 係、地位、自尊心和價值感。 8.

(19) 國內外研究文獻對偶像崇拜隨著時代變遷和個人感受見解之不同,對其定義 論點也不盡相同。以下將國內外學者有關偶像崇拜的定義加以整理,如表 2-1: 表 2-1 偶像崇拜定義歸納表 研究者 對偶像崇拜所下之定義 (年代) 張酒雄. 偶像崇拜是一種社會化發展的現象與過程,是一種經由喜歡、學習、模. 等人. 仿、認同某一些特定現象的言行舉止、服裝打扮、思想態度、價值觀等. (1993). 的心理作用與歷程,以滿足心理層面、生活適應、建立自我概念等目標。. 郭致君. 偶像崇拜是指個體對某偶像人物具有強烈的愛慕、認同之心理傾向,並. (2001). 積極投入偶像本文的模仿、仰慕、消費、創作等崇拜行為之現象。. 伍至亮. 偶像崇拜是一個常見現象,其藉由對偶像崇拜或認同的過程,尋求心理. (2002). 滿足、角色認定,進一步改變自我的思想概念、言行舉止,更進而建立 自我。. 陳勝發. 偶像崇拜係指一個人,對於某一特定人物之景仰與愛慕或模仿及效法之. (2003). 態度及行為表現。. 姜韻梅. 偶像崇拜係指對某特定人物產生欣賞、喜愛或滿足自我的心理需求,進. (2003). 而積極投入對特定人物的學習、模仿、膜拜、消費、追隨之行為,藉由 此歷程建立完整之健全自我。. 何巧妤. 偶像崇拜係指青少年對於特定對象表示敬仰欽服之行為表現。. (2007) 唐淑珊. 偶像崇拜是認同某些特定對象的特定行為,包含思想觀念、穿著打扮、. (2008). 言行舉止、生活態度等,並加以模仿和學習。 (續下頁). 9.

(20) 表 2-1(續) 吳月桂. 偶像崇拜是隨著個人喜好,對某個特定人物產生欣賞、喜歡、認同或滿. (2008). 足自我心理需求之心理傾向,藉由對特定人物之學習、模仿、崇拜、消 費、追隨等行為,建立完整之自我概念。. Raviv et al.. 偶像崇拜是過度消費所崇拜歌手的音樂、蒐集其基本資料加以模仿、崇. (1996). 拜,反映出對其音樂的激賞。. Cheng. 偶像崇拜是過分愛慕或讚揚、欣賞某事或某人,且在青少年階段最容易. (1997). 出現此種行為。.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上述研究者的看法,青少年偶像崇拜的行為,是一種自我統整的歷程, 藉由把他人或團體當成崇拜的對象,將自己的幻想和期望投射在偶像身上,藉此 獲得心靈上的滿足,度過認同的危機。而隨著時代進步,社會風氣日益開放,每 個人可以依照自己喜好、興趣,選擇一個或數個對象作為模仿、崇拜或追求的目 標。現今的「偶像」已轉變為一種受人喜愛、喜歡、值得學習、愛慕的對象或模 式, 「偶像崇拜」也越來越成為現今年輕人自我表現的意涵以及流行時代的代表。. 貳、偶像崇拜的相關理論 由於偶像崇拜行為中部分是有尋求認同的作用存在,由透過對偶像的認同進 而達到社會化的過程,因此,以下依據心理分析論、社會學習論、需求層次論、 發展危機論來分別敘述認同理論。. 一、心理分析論 Freud 之心理分析論是最早有系統提及之認同理論,性器期之兒童已有性別 之分,開始對自己的性器官發生興趣,並以父母異性者為「性愛」的對象,男孩 形成認同的主要原因是「戀母情結」(oedipus complex)與「閹割焦慮」(castration 10.

(21) anxiety)。由於男孩從嬰兒階段已和母親建立親密的關係,因此便以母親為性愛 幻想的對象,到對父親產生的強烈焦慮,轉而認同父親;女孩形成認同的主要原 因在「戀父情節」(electra complex)和「性器妒羨」(penis envy),女孩亦是將母親 當成第一個性愛幻想對象,隨後妒羨父親產生戀父情結,但在事實不允許的情況 下,轉而認同母親。這是正常的過渡現象,但必須化解後才能順利發展。此種模 仿而內化形成個人人格特質的過程,就是「認同」(張春興,1994)。 Freud 用性心理發展階段的性徴期來解釋青少年的行為特徵:性興奮、焦慮 和人格不平衡,此時的性興奮達到最高潮,故需求異性解除性緊張(Zastrow, 1994),但礙於社會各種道德禁忌與限制,青少年便將性的精力投入在各種社會 認可的活動上。因此,青少年藉由對偶像的追逐與崇拜的相關活動,例如少女對 俊俏男歌手的迷戀,便可發洩並轉移原始性衝動的精力(蕭淑穗,2007)。Reviv 等人(1996)也將青少年藉由偶像崇拜的行為來取代或昇華性衝動列為青少年偶 像崇拜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社會學習論 根據 Bandura 的解釋,個體在社會情境中,經由觀察並模仿他人的歷程而學 習到新的行為,亦即經由自我觀察學到某種新的行為,可用來說明人格形成與改 變的過程,所以稱為社會學習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 (張春興,1999)。以社會 學習理論來解釋認同的動機,個人會特別認同某個楷模,是由於模仿與楷模彼此 間交互作用所產生的行為結果而定(蕭淑穗,2007)。因此,認同係內化或學習楷 模過程,與社會學習理論中幾個概念頗為相似,以下分別簡要說明之: (一)認同與模仿 張春興(1994)認為認同與模仿本質上相同,只是程度上的差異而已。亦即認 同是進一步或深一層的模仿,是學習內化的歷程;由模仿而得者多屬態度的行為 性成分,而由認同而得到的態度,除了行為成分外,還帶有較深的情感性成分。 11.

(22) 而模仿的楷模或偶像較常是具體而實際的人物,而認同的對象則可以較為抽象。 因此模仿屬於外在的、表面的、直接的模擬,而認同則多屬於內在的、深層的、 間接的學習,也是內化態度行程的歷程。 (二)認同與內化 張春興(1994)指出內化中有兩種重要的學習歷程,一為模仿,一為認同。內 化(internalization)是指經由社會學習歷程,由外控(external control)變為內控 (internal control)的歷程。由此可知,內化包含認同模仿,範圍較廣、影響更持久, 內化是由個人渴望而去做的動機,是對社會影響最為持久的一種反應(張酒雄 等,1993)。 (三)觀察學習 觀察學習(observational learning)又稱為替代學習(vicarious learning),係指觀 察者以旁觀者的身分,觀察楷模的行為,不實際參與活動,產生模仿楷模的行為 進而完成學習,是社會學習的歷程。換言之,觀察、模仿、認同只是層次上的差 別,無法明確的區隔,尤其模仿必有觀察,而認同中也有觀察模仿的作用(郭為 藩,1981)。 Bandura(1997)強調觀察學習的重要性,因此父母師長、大眾媒體都是傳播楷 模的主要來源,對於青少年的行為塑造與改正社會風氣上,佔有極重要之地位。 因此從社會學習論的觀點可以解釋青少年偶像崇拜行為的關係(姜韻梅,2003)。. 三、需求層次論 根據 Maslow 的「需求層次論」,人類自我實現的動機是由多種不同性質的 需求所組成,而各種需求之間,又有先後順序與高低層次之分,用來廣泛解釋行 為動機的問題,也可以用來解釋認同的發展(張春興,1999)。Maslow 提出的需 求層次論指出人類的需求有八種層次,分別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歸屬與 愛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認知與理解的需求、審美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超 越的需求。 12.

(23) 就 Maslow 的「需求層次理論」來解釋青少年偶像崇拜的行為因素: (一)家庭社經地位 來自中下階層的個體為了追求生理需求的滿足和物質享受的本能,符合 Maslow 所提到的生命基本需求原理,因此會羨慕他人擁有和自己截然不同的生 活方式。由近年來學者研究顯示,選擇螢光幕前人物認同的比例已成為第一名, 並與其他類偶像的差距頗大,且低社經地位的學生傾向選擇影視名人作為自己崇 拜的對象(吳淑玲,1996b;林英貴,1987;張酒雄等人,1993;羅玉英,2007)。 (二)親子互動關係 Robesenberg 在 1965 年提到,電視成為家庭中不可缺少的電器後,孩童在親 子關係不愉快的挫折下,電視人物可能成為替代的認同楷模,或逃避的寄託(引 自劉曉倫,2001)。孩子也因為過度理想化的崇拜偶像,忘記自己的存在,會逃 避現實不敢負起責任。 (三)同儕隸屬關係 在 Maslow 的需求理論中強調個體皆有隸屬感的需求,但長輩一方面要求孩 子為自己負起責任,一方面卻在其嘗試時又擔心孩子年紀太小,無法負起責任, 因此個人和家庭之間產生距離,只有靠同儕關係來補足,於是個體與同儕較能以 相同角度、觀點看世界而獲得共鳴,滿足愛與隸屬的關係(李麗真,1994)。. 四、發展危機論 Erison 在 1950 年提出解釋人生全程發展的一套著名理論,稱為發展危機論 (theory of developmental crisis),Erison 依照人生全程之危機性質的不同,將人格 成長分為八個時期,若順利依序持續發展,而後循序漸進,最終目的即會完成個 人整體性的自我(張春興,2004)。 青少年正處於 Erison 理論中「自我統合對角色混亂」的時期,此一時期為 人生全程八段中最重要的時期,也是人格發展歷程中多個關鍵中的關鍵。此時期 13.

(24) 的危機主要產生在自我統合(self identity)與角色混亂(role confusion)兩者之間,對 青少年的自我成長而言,統合的形成是一種挑戰,無論對求學或就業的青年來說 都是十分困難的,因此 Erison 將此一時期的發展危機命名為統合危機(identity crisis),此時期的統合危機若得不到化解,當事者將傾向角色混亂的一端,以致 阻礙以後的發展(張春興,2004)。 根據 Erikson 的理論觀點,同儕關係、親子互動和學校生活挫折三個因素都 會催化青少年崇拜明星行為的形成與程度(劉曉倫,2001)。在青少年時期發展任 務是尋求自我認同,發展出對自己的看法,角色任務的認定與社會地位的形成, 一方面缺乏自信心;另一方面希望能在同儕團體中有立足點,因此必須尋求一個 團體的認同,因此對各類偶像崇拜的行為也就顯現出來(張酒雄等,1993)。青少 年也需要一些認同的對象,讓他們模仿學習成人社會的規範與價值(劉曉倫, 2001)。. 參、偶像崇拜的層面 「偶像崇拜」是十分複雜的心理現象,其中包含了認知、動機和行為的展現。 McCutcheon 等人(2003)認為偶像崇拜的態度與行為,不是清楚的區分為有或沒有 兩種,對偶像著迷的程度像光譜一般,是漸進的,有層次的深淺之分,因而將偶 像崇拜區分為三個層面: (一)低崇拜程度:個體僅止於觀看、聆聽偶像的資訊,受到偶像某部分的特 質吸引。 (二)中崇拜程度:個體對偶像會反映出密集性與強制性的感覺,個體認為自 己與偶像之間有一些連結。 (三)高崇拜程度:個體過度認同偶像,對其有高度同理心,心情隨之悲喜, 沉迷於瞭解偶像的生活細節,有強迫性的行為。. 14.

(25) 茲將近幾年研究學者對於偶像崇拜所提出的分類,歸納整理如下表 2-2: 表 2-2 偶像崇拜研究層面一覽表 研究者 偶像崇拜的研究層面 (年代) 吳淑玲 (1996a/1996b) 陳祥裕. 偶像崇拜的類型、偶像崇拜的訊息來源、對偶像表達崇拜的方式、偶像 崇拜的原因 偶像崇拜的類型、偶像崇拜的來源、偶像崇拜的原因、偶像崇拜的程度. 許歆宜 (1998) 伍至亮. 偶像崇拜的類型. (2002) 陳勝發. 偶像崇拜的類型、偶像崇拜的原因、偶像崇拜的心理感受、偶像崇拜的. (2003). 行為表現. 姜韻梅. 偶像崇拜的類型、偶像性別、注意接受、偏愛執著、熱誠、堅信. (2003) 傅國樑. 偶像崇拜的心理:認知性的認同、情感性的認同、行為性的認同. (2003) 陳燕珠. 偶像崇拜的類型、偶像崇拜的程度、偶像崇拜的原因. (2004) 羅玉英. 偶像崇拜的心理:認知性的認同、情感性的認同、行為性的認同. (2007) 蕭淑穗. 偶像崇拜的程度:注意接受、偏愛執著、熱誠、堅信. (2007) (續下頁) 15.

(26) 表 2-2(續) 白榮燦. 偶像崇拜的程度:娛樂社交型、強烈個人型、瀕臨病態型. (2007) 林怡雯. 偶像崇拜的對象、偶像崇拜的類型、偶像崇拜的熱忱、偶像崇拜的影響. (2009) 林淑貞. 偶像崇拜的類型、偶像崇拜的原因、偶像崇拜行為強度. (2008) 唐淑珊. 偶像崇拜的心理:認知性的認同、情感性的認同、行為性的認同. (2008) 李文欽. 偶像崇拜的對象、偶像崇拜的原因、偶像崇拜的心理:愉悅心理、行為. (2009). 投注、認知美化、愛屋及烏、忠誠相隨、貼近迷戀. 李詩萍. 注意接受、偏愛執著、熱情堅信. (2011) 邱淑珠. 偶像崇拜的心理:認知性的認同、情感性的認同、行為性的認同. (2011)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由表 2-2 歸納整理得知,研究者最常提到「偶像崇拜」的層面以「偶像崇拜 的類型」次數最多;其次為「偶像崇拜的心理」,包含「認知性認同」、「情感性 認同」 、 「行為性認同」 、 「注意接受」 、 「偏愛執著」 、 「熱誠」 、 「堅信」 、 「愉悅心理」 、 「行為投注」 、 「認知美化」 、 「愛屋及烏」 、 「忠誠相隨」 、 「貼近迷戀」等幾個層面; 第三為「偶像崇拜的原因」。 根據上述探討,歸納及分析研究結果可知:偶像崇拜的類型、偶像崇拜的心 理、偶像崇拜的原因是青少年或國小學生偶像崇拜的主體。本研究所引用的「偶 像崇拜量表」為深入瞭解、分析高中生偶像崇拜的動機和行為,及行為背後的因 素,將偶像崇拜心理區分為六個層面,分述如下: 16.

(27) 一、愉悅心理 個體對某種人物產生注意或覺知,並願意接受此種現象,但不做任何價值判 斷,只有單純的接收有關偶像的資訊,認為偶像崇拜是一件快樂的事,並帶給生 活許多樂趣,屬於表層性欣賞。. 二、行為投注 個體會隨時注意自己所崇拜之偶像的動態與資料,觀賞所崇拜偶像之表演或 節目,並能記下崇拜之偶像的相關事物。. 三、認知美化 個體會專注於其崇拜的偶像上,並會花費時間和精力去尋找、追求他,自願 投入更多對注意的對象的反應,且可能產生不切實際的行為和思想,美化自己所 崇拜的偶像。. 四、愛屋及烏 個體除了欣賞所崇拜之偶像之外,還會將對偶像的崇拜投注於其代言之商品 之上,認為自己所崇拜的偶像所代言之商品有良好的品質,並認為購買自己偶像 崇拜之商品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 五、忠誠相隨 個體對所注意的對象之行為達到一定的穩定狀況時,所表現出的一種狂熱的 信念與態度。除了其行為外,並進一步將其思想、觀念加以內化成為自我的想法 及價值。. 17.

(28) 六、貼近迷戀 個體除了本身在情感上堅定地接受某種信念,還會想說服他人同意自己的想 法,再進而使別的個體認定自己的理念,甚至會想接近自己所崇拜的偶像。. 綜合上述,本研究將偶像崇拜的層面分為「愉悅心理」 、 「行為投注」 、 「認知 美化」 、 「愛屋及烏」 、 「忠誠相隨」 、 「貼近迷戀」六個層面,以 Likert 五點量表讓 受試者自評,來探討高中生偶像崇拜的現況及偶像崇拜的程度,並進一步探討不 同背景變項對高中生偶像崇拜的差異情形。. 第二節 自我概念的理論與相關研究 我們對自我都有某些看法,這些看法是經由過去經驗和重要他人的影響而 形成的,心理學家稱之為「自我概念」。個人對自我的認知和評價會反映在平常 的言行舉止上,經過不斷的學習修正,形成個人的價值體系。本節分析自我概念 形成的意義、形成及發展,並探討影響自我概念的因素。. 壹、自我概念的意義 自我概念是個體行為形成的動機系統,使個體行為具有目的性與意義性, 特別是兒童在步入青少年階段,身心發展呈現自主與表現個性,欲掙脫成人社會 對其個人的約束,同時想展現自己的特色,追求自我認同,逐漸形成自己的人格 (郭為藩,1996)。張春興(1994)認為自我概念可視為個人對自己各方面綜合的 看法,包括個人對自己能力、性格以及與人、事、物之關係等多方面,也包括個 人從目標與理想的追求中所獲的成敗經驗。 自我概念是個人思想情感所形成對自己的覺察與想法,簡單地說,就是一個 人對自己的看法,包括對自己的理念、情感與態度。對正值追尋自我認同階段的 青少年而言,自我概念是人格建構的重要核心及發展的重要向度(李惠加,1997)。 18.

(29) 鄭美芳(1988)提出自我概念使得人人成為獨特的個體,也是個人一生行為與 反應的方式;它顯示你是何種人、做過那些事;自我概念是個人存在的核心,也 是個人日常反應的產品。黃德祥(1994)則認為自我概念是指個體對自己的理念、 情感與態度的總合,亦即是個人試圖解釋自己,建立參考模式,以便將對自己的 印象、情感與態度整合起來,簡單的說,自我概念就是個人對自我的整體看法。 Dusek(1996 )認為自我概念可以界定成我們看待自己、形容自我的方式,它 包括了我們的身體自我,許多不同角色中的我們自己,以及對於我們重要的部 份,例如學術上或是運動上的我。而青少年通常以情緒、心境、動機、信念等內 在、不容易見到的部份形容自我。Byrne(1984)則認為自我概念乃是個人對其行 為、能力、身體、個人評價所持有之態度、判斷與價值, 亦即個人對自己的知 覺與評估。 社會心理學家 Cooley(1902)認為自我概念的形成深受社會環境的影響,而自 我的成長乃是人際關係互動的結果,自我概念是根據他人的反應所形成的,對自 己是否受歡迎、成功、或人際關係良好等方面的看法與評價。Plucker Stocking (2001)認為自我概念從最簡單的層面來說,是指一個人對自己想法。成年後, 自我概念會變得更抽象和分化。Bourcet(1998)則認為自我概念是指個人對自 己的技巧、能力、外表、及社會能力等方面之感覺與理解。它是由經驗、及與環 境之互動塑造而成的集合。 綜合國內外學者之意見,歸納得知自我概念是個體在成長過程中,對自己各 方面整合後的看法,包括性格、外貌、能力、興趣、情緒等面向,以及生活中各 種學習與經驗的累積而形成對自我的看法與價值。個人對於自我的概念自小便開 始發展,透過自我與他人在各種環境中的互動所逐漸形成,由此可知,自我概念 是一種透過個人主觀意識的認知與社會環境互動後所演發出對於自我整體形象 的了解。. 19.

(30) 貳、自我概念的形成與發展 張春興(1991)認為個人自我概念的形成,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一、自我認定期:所謂自我認定乃是個人認定自己是誰,通常一歲後的幼兒 以自我為中心,並具有心理的自我概念。 二、自我評價:隨著年齡增長,個體逐漸有主觀我和客觀我的區別,個人對 自己的價值判斷即為自我評價的階段。 三、自我理想:自我理想是自我概念發展的最高階段,此階段的建立多半是 經由認同的歷程而來。 Gurney(1988)認為自我概念並非天生的,而是出生後與環境不斷交戶作用所 逐漸形成的。Erikson 認為青少年時期最重要任務就是完成自我認同,也可以說 是完成自我概念的階段。在青少年發展的研究中顯示,「重要他人」或「有意義 的他人」在個體成長中佔有很重要的影響,而重要他人的地位或定義會因個體年 齡改變、社會環境變遷的因素而有所不同(洪有義,1993)。總而言之,青少年若 能在成長的過程中,接受他人正確的引導,建立信賴感、尊重自我,對其認同和 自我概念發展有很正面的影響。. 參、自我概念的相關研究 茲將國內外學者專家對「自我概念」的相關論述彙整摘要如表 2-3 所示: 表 2-3 自我概念定義歸納表 研究者 對「自我概念」所下相關定義 (年代) 楊馥綸. 個人自我概念的發展,主要是來自他人對自己的期望與態度之評價反. (1985). 應,如果此評價是負向失敗的,則個人的自我概念也將受到損害。 (續下頁) 20.

(31) 表 2-3(續) 黃德样. 自我概念是指個人藉由組織對自己的理念、情感與態度而產生對自己的. (1994). 整體看法。. 張春興. 自我概念是個人對自己多方面知覺的總合,包括個人對自己性格、能. (1996). 力、興趣、慾望的了解,個人與他人和環境之間的關係,個人對於處理 事物的經驗,以及個人對生活目標的認識與評價。. 郭為藩. 自我概念是一種概念性的架構,為個人所知覺,並加以認定成為自己,. (1996). 表現為行為舉止,成為一種客體我的模式而存在。簡言之,自我概念是 個人本身對自己的看法與態度。. 侯雅齡. 不同環境下,透過他人與自己的反應態度,而對自己有所知覺,這樣的. (1998). 知覺會逐漸形成個人在此環境中的自我概念。. 伍至亮. 自我概念是指個人對自己的看法、情感、態度和價值判斷,即是個人對. (2001). 自己主觀的評價。. 林家屏. 自我概念是個人對自己的看法,是個體與社會環境互動後如何看待自己. (2002). 的行為、能力、身體或態度等,個體可以由知覺、認識及評價環境,從 而決定反映的方式。. Burns. 一、整體的自我包括「主體我」和「客體我」. (1997). 二、「自我概念」是個人對自己所知覺的影像(Self-image)所進行自我評 價的歷程,個人所感受到的自尊或自我接納形成「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包括「主觀我」、「投射我」及「理想我」三部分。 (續下頁) 21.

(32) 表 2-3(續) James. 認為自我是個人對自己的知覺、感受與思考,一個人所描述的我,就是. (1983). 他的「自我概念」 。James 將「自我」分成「主體我(I)」和「客體我(Me)」 兩部分。. Freud. 認為人格結構分為「本我(Id)」、「自我(Ego)」與「超我(Superego)」三. (1948). 個層面。. Fitts (1964). 將自我分為「內在架構」和「外在架構」兩部分: 「內在架構」包括:1.生理自我 2.道德倫理自我 3.心理自我 4.家庭自我 5.社會自我 「外在架構」包括:1.自我認同 2.自我滿意或接納 3.自我行動. Cooley. 以「鏡中自我」(Looking glass self)的概念說明「自我概念」是透過與他. (1902). 人互動之後,想像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同時想像他人對此形象的評 估而產生的自我評價。. Mead. 「自我」是藉由與環境互動而逐漸形成的,個人在不同的環境下,透過. (1934). 環境中他對自己的反應和態度,因而對自己有所知覺,這樣的知覺會逐 步形成個人在此環境中的「自我概念」。. Rogers. 「自我概念」可視為個人對自己各方面的綜合看法,即包括個人對其能. (1951). 力、性格以及個人與人、事、物等關係的作法,也包括個人從目標與理 想的追求中所獲成敗的經驗,以及對自己所做的正負面評價,換言之, 即個人對自己的知覺與評價。. Erikson. 提出「心理社會發展階段」理論,將人格發展分為八個階段,亦可解釋. (1968). 為各階段的價值觀念展特徵。任一時期的身心發展,其順利與否,均與 前各個時期的發展有關。將人生的每一個時期均視為一個「危機與轉機 的關鍵」,所以危機是正常的現象。 (續下頁) 22.

(33) 表 2-3(續) Hurlock (1974). 認為「自我概念」包括「知覺的」 、 「概念的」和「態度的」三個部分, 以四種不同形式表示出來,包括: 1.基本的自我 2.短暫的自我 3.社會的自我 4.理想的自我.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各位學者的論述,得知「自我概念」是個體根據過去的生活經驗來評價 自己,具有動態性、多元性、社會化的特性,會隨著個體成長與他人互動的過程 而改變,並形成一種屬於自己的認知基本模式,會不斷因內化與調適對「客體我」 的看法,進而調整與改變對自我的認知。「自我概念」是後天學習而得,是個體 在成長過程中,與他人的長期互動所得到的經驗,經學習所形成的一組包括個體 生理、能力、道德、人格、社會等各層面所組成的心理結構。 本研究對象為青少年階段的高中生,因此引用洪佩圓(2008)所編製之「高中 生自我概念量表」其中非學業我自我概念層面,分為「身體自我概念」 、 「情緒自 我概念」、「社會自我概念」及「家庭自我概念」。. 第三節 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 個人價值觀的形成,是透過模仿或認同的對象,進而改變自己的思想、言行, 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個體經由認同而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自我概念(張春 興,1987)。從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的相關研究結果發現,其中有許多正向的案 例,例如:由於喜歡日本藝人,進而通過日語檢定,甚至申請日本研究所繼續深 造;也曾經有研究者經過深度訪談歌友會的歌迷,發現有人因為喜歡歌手,進而 努力讀書想考上演藝學校,家人因此無需為其學業擔心(張智雅,2001)。但其中 也有令人憂心的例子:有個案因為迷戀韓國明星,為了買明星的周邊商品,因此 縮衣節食,每天吃白土司或泡麵,因而枉顧了健康,令父母親格外擔心;更有報 23.

(34) 導指出,網路虛擬人物使用的不雅用語或穿著暴露,讓許多家長或教師為學生受 到的不良影響而憂心忡忡(董孟郎、萬仁奎,2001)。. 張酒雄等人(1993)將自我概念分成生理自我、社會自我、家庭自我、心理自 我和能力自我等五個層面,結果發現國中生崇拜偶像類型,除了家庭自我層面有 差異外,在生理自我概念、社會自我概念層面並無差異;Cheng 在香港的一份有 關偶像崇拜的研究中發現,參加偶像俱樂部的青少女,比沒有參加俱樂部的青少 女,有著較低的自尊以及較高的負面評價恐懼(Cheng,1997)。有些研究結果則 顯示,學生愈是崇拜偶像明星,其自我效能感偏低,社會焦慮高(岳曉東,2002)。 因此將青少年對於偶像崇拜的行為對其自我概念的形成,分為正面影響和負面影 響兩類。. 壹、偶像崇拜對自我概念的影響 一、正面影響 朱龍祥(1996)認為偶像崇拜能讓青少年獲得他人的認同,進而加強人際關 係、建立個人形象、學習目標、融入生活等外在的自我概念。張智雅(2001)則認 為偶像崇拜並不是一件負面的事,對青少年來說,偶像崇拜不但可以緩衝青少年 面臨的課業問題、生活環境、人際關係壓力,也能夠紓解情緒上的苦悶,更具有 協助青少年發掘自我和肯定自我的能力。因此「偶像崇拜」的程度愈深,並不會 令青少年的價值觀變得負向(劉曉倫,2001)。 二、負面影響 雖然某些研究呈現「偶像崇拜」為青少年帶來了許多對自我概念的正向影 響,然而某些研究則顯示,「偶像崇拜」仍然對身心發展尚未成熟與不穩定的青 少年的自我概念形成了負面作用。參加俱樂部的歌迷,其自尊跟未加入的人比起 來顯得較低,參加俱樂部的女性歌迷,對自我有著高度的負面評價恐懼(Cheng, 24.

(35) 1997)。美國的研究也顯示,多數選擇著名男性英雄作為偶像的女性歐裔美國人, 有著較低的自尊(Freedman-Doan, 1997)。岳曉東等人(2002)也指出,香港的中學 生愈是崇拜偶像明星,與好友的親密感愈低,且明星崇拜的負面影響在香港的中 學生或男學生中特別明顯。. 貳、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 茲將國內外學者專家對「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的相關論述彙整摘要如 表 2-4 所示: 表 2-4 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 研究對象. 測量工具. 研究結果. 高雄市國中學. 量化研究. 1.偶像崇拜的類型與家庭自我概念有差異。. 生. 問卷調查法. 2.在家庭自我概念上,崇拜其他親人、同學朋友、卡通小說人物者,. (年代) 張酒雄等 (1993). 家庭自我概念高於崇拜師長者。 3.社會自我層面、心理自我層面不因性別不同而有差異。 4.除了心理自我層面上,不因年級不同而有差異外,其他層面的自我 概念則隨年級不同而有差異。 陳美芬. 臺東地區國小. 量化研究. 1.生理自我概念僅對父親的認同有顯著差異。. (1996). 學童. 問卷調查法. 2.能力自我概念對父親認同、母親教育程度有顯著相關。 3.心理自我概念和社會自我概念對父親的認同、母親教育程度、影視 明星認同有顯著相關。 4.價值自我概念對父親的認同、歷史人物的認同有顯著相關。 5.就整體的自我概念方面,對父親的認同、歷史人物的認同有顯著相 關。. (續下頁) 25.

(36) 表 2-4(續) 朱龍祥. 17 位歌迷. 深入訪談. 1,歌迷因獲得他人認同的心態而加強了人際傳播的功能,建立個人包 括形象塑造、學習目標、融入生活等外在自我概念的意義。. (1996). 2.建立個人內在滿足的意義:包括心理滿足、情緒享受等自我概念。 張智雅. 14 位偶像崇拜. 質性研究. 1.崇拜偶像可以緩衝青少年的壓力,具有協助青少年自我認知即能力. (2001). 者. 深入訪談. 的發展及價值觀。 2.崇拜偶像能引發青少年對自我能力的發掘及肯定,有深刻的記憶可 尋、找到認同的力量。. 伍至亮. 高高屏三縣市. 量化研究. 1.自我概念高的學生對正面偶像崇拜程度也較高。. (2001). 國小高年級學. 問卷調查法. 2.收看電視節目時間的長短,對自我概念有很大的影響,自我概念愈. 童. 高的學生,看電視的時間愈短。 3.看電視節目時間愈長的學生,對影視明星、劇中角色的崇拜愈高。. 郭致君. 國一和國三學. 量化研究. 1.家庭自我概念高的學生崇拜「父親」的人數顯著高於中、低家庭自. (2001). 生. 問卷調查法. 我概念的學生。 2.整體自我概念高的青少年崇拜「政治人物」的人數顯著高於中、低 家庭自我概念的學生。. 劉曉倫. 國中學生. 量化研究. 1.崇拜明星的行為程度與青少年的價值觀正向與否並沒有相關。. 問卷調查法. 2.崇拜明星的行為程度愈深,其價值觀並不會因此而變得負向。. 中國及香港中. 量化研究. 1.學生愈崇拜明星偶像其自我效感偏低,社交焦慮偏高。. 學生. 問卷調查法. 2.學生越是認同知識型偶像,其社交焦慮就越低;學生越是對崇拜偶. (2001) 岳曉東等 (2002). 像的榜樣學習,其自我效感也越高。 3.崇拜明星偶像的中學生與好友的親密感較低。 4.明星崇拜的負面影響在香港中學生或男學生當中特別明顯。 5.學生越是崇拜知識型偶像,其榜樣學習及心理認同就愈高。. (續下頁) 26.

(37) 表 2-4(續) 姜韻梅. 台中市大同國. 量化研究. 1.國小高年級學生偶像崇拜的類型以「歌手、主持人」居多,性別以. (2003). 小高年級學生. 問卷調查法. 男偶像為主,崇拜原因為偶像之才華,主要訊息管道是看電視。 2.不同性別之國小高年級學生在「偶像類型」 、 「偶像偏好」達顯著性 差異。 3.國小高年級女生在「學校自我概念」層面高於男生,男生在「身體 自我概念」層面高於女生。 4.「整體偶像崇拜」與「整體自我概念」達低度正相關,與「身體自 我概念」 、「外貌自我概念」、 「情緒自我概念」達低度負相關。 5.「注意接受」與「整體自我概念」達低度正相關,與「家庭自我概 念」 、「學校自我概念」 、「情緒自我概念」達低度正相關。. 陳燕珠. 高職青少年學. 量化研究. 1.青少年的背景變項在自我概念發展上,有顯著影響。. (2004). 生. 問卷調查法. 2.青少年「雙親社會經濟地位」對青少年「偶像崇拜程度」的影響有 顯著差異。 3.青少年自我概念與行為困擾構念對其偶像崇拜程度為具顯著影響 之聯合變項。. 李文欽. 苗栗縣國中學. 量化研究. 1.不同父母管教方式的國中生在自我概念各層面具有顯著差異。. (2009). 生. 問卷調查法. 2.不同學業表現的國中生在偶像崇拜心理各層面存有顯著差異。 3.國中生最崇拜的偶像類型為影視明星。 4.國中生選擇偶像主要原因為外貌與才華。 5.國中生的自我概念與偶像崇拜心理存在顯著相關。. Malgady et al. (1990). 90 個八、九年級 學生. 實驗法. 1.在進行 19 個活動設計後,顯著的增進了青少年的種族認同與自我 概念,並降低青少年的焦慮。 2.對在單親家庭中成長的青少年成效最好。. (續下頁) 27.

(38) 表 2-4(續) Cheng. 77 為歌迷俱樂. 量化研究. 1.參加俱樂部的歌迷較一般人的自尊來得低。. (1997). 部成員. 問卷調查法. 2.參加歌迷俱樂部的女生有著高度的負面評價恐懼。. 950 位八年級. 量化研究. 1.女性歐裔美人有較低的自尊,且多數選擇男性著名英雄做為偶像。. 學生. 問卷調查法. 2.非裔美人大多選擇家庭成員作為崇拜對象。. FreedmanDoan (1997).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由表 2-4 歸納整理得知,研究對象以學生而言涵蓋國小學生至高職學生,以 及歌迷及歌迷俱樂部成員,以國中生之研究數量最多;研究方法則以量化研究之 問卷調查法最多。而由上述研究結果並無法明確判斷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之因果 關係,但能夠發現在偶像崇拜的過程中,對研究對象之自我概念的形成與發展有 一定程度的相關影響存在。因此本研究選取「年級」 、 「家中排行」 、 「父母婚姻狀 況」 、 「家庭經濟狀況」 、 「父母管教方式」和「零用錢額度」作為背景變項,探討 高中學生之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的關係。. 28.

(3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本研究主要是探討高中生偶像崇拜的現況,以及不同變項下高中學生偶像崇 拜與自我概念的差異情形,並分析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兩者之間的相關性。經由 上一章的文獻探討,以相關的理論和實證研究做為基底,說明本研究的設計與實 施。本章分為六節,就研究架構、研究假設、研究對象、研究工具與實施、研究 程序與步驟,以及資料處理與分析等,茲分節說明如下。.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依據前述之研究目的與文獻探討的結果,配合研究問題與假設,擬定 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如圖 3-1 所示:. 背景變項 A. 年級 家中排行. B. 父母婚姻狀況 家庭經濟狀況 父母管教方式 零用錢額度. 偶像崇拜 愉悅心理 行為投注 認知美化 愛屋及烏 忠誠相隨 貼近迷戀. 自我概念 C 身體我 情緒我. D. 圖 3-1 研究架構圖. 29. 社會我 家庭我.

(40) 本研究基本架構包括個人背景變項、偶像崇拜、自我概念三部分。分別說明 如下:. 一、個人背景變項 本研究採取「年級」 、 「家中排行」 、 「父母婚姻狀況」 、 「家庭經濟狀況」 、 「父 母管教方式」和「零用錢額度」等六個變項。. 二、偶像崇拜 本研究將偶像崇拜分為「愉悅心理」、「行為投注」、「認知美化」、「愛屋及 烏」、「忠誠相隨」和「貼近迷戀」等六個層面。. 三、自我概念 本研究將自我概念分為「身體我」 、 「情緒我」 、 「社會我」和「家庭我」等四 個層面。. 依據圖 3-1 所示。本研究概念架構圖分成 A、B、C、D 四個路徑,說明如 下: A 路徑:旨在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高中學生偶像崇拜之差異情形。 B 路徑:旨在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高中學生自我概念之差異情形。 C 路徑:旨在探討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兩者的相關程度。 D 路徑:旨在探討偶像崇拜對自我概念之預測力。. 30.

(41) 第二節 研究假設 根據研究目的、待答問題與研究架構,茲提出下列之研究假設:. 假設一:不同背景變項之高中學生在偶像崇拜上有顯著差異。 1-1 不同年級之高中學生在偶像崇拜上有顯著差異。 1-2 不同家中排行之高中學生在偶像崇拜上有顯著差異。 1-3 不同父母婚姻狀況之高中學生在偶像崇拜上有顯著差異。 1-4 不同家庭經濟狀況之高中學生在偶像崇拜上有顯著差異。 1-5 不同父母管教方式之高中學生在偶像崇拜上有顯著差異。 1-6 不同零用錢額度之高中學生在偶像崇拜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二:不同背景變項之高中學生在自我概念上有顯著差異。 1-1 不同年級之高中學生在自我概念上有顯著差異。 1-2 不同家中排行之高中學生在自我概念上有顯著差異。 1-3 不同父母婚姻狀況之高中學生在自我概念上有顯著差異。 1-4 不同家庭經濟狀況之高中學生在自我概念上有顯著差異。 1-5 不同父母管教方式之高中學生在自我概念上有顯著差異。 1-6 不同零用錢額度之高中學生在自我概念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三:高中學生之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具有顯著的相關。. 假設四:高中學生之偶像崇拜對自我概念有顯著預測力。. 31.

(42) 第三節 研究對象 為調查高中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現況及相關性,依據前述之研究目的與研 究架構,本研究所採用蒐集資料之方法為問卷調查法。本節係針對問卷調查之研 究對象及抽樣方法加以說明如下:. 一、母群體 本研究係以 102 學年度就讀於台南市私立翱翔高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依據 教育局各級學校學生人數統計,高中部共有三個年級 21 班,學生總人數為 998 人,性別為女性。郭致君(2001)的研究發現女性崇拜偶像人數明顯多於男性,伍 至亮(2001)亦提出女性崇拜偶像的強度較強,因此研究者選取該校做為研究母群 體。. 二、正式問卷抽樣方法 本研究的抽樣對象以 102 學年度台南市翱翔高中學生為母群體,本研究為考 量人力、物力等因素後,預計抽取 360 位學生為正式問卷之受試者。因此,為了 研究的方便、研究者能力與衡量樣本的代表性、回收率,本研究的取樣係採隨機 抽樣的方式,但由於問卷施測時間和三年級大學學科能力測驗時間過為相近,因 此抽取母群體中一、二年級部份學生填答問卷。 回收問卷共 342 份,剔除掉作答不完全、漏答、答題規律者,共得 321 份有 效問卷,有效問卷率為 94%,其中一年級 52 人,二年級 269 人,以有效問卷進 行統計分析與比較。. 三、有效樣本基本資料分析 本研究係以 102 學年度台南市翱翔高中學生為研究對象。正式問卷調查有效 樣本基本資料自變項有「年級」 、 「家中排行」 、 「父母婚姻狀況」 、 「家庭經濟狀況」 、 「父母管教方式」和「零用錢額度」。. 32.

(43)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採取問卷調查方式,探討高中學生偶像崇拜現況,以及個人背 景變項在偶像崇拜、自我概念之差異情形,以及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之相關情 形。用以進行調查之工具為「偶像崇拜量表」與「高中生自我概念量表」 , 茲說 明如下:. 一、偶像崇拜量表 本問卷使用李文欽(2009)編製之「偶像崇拜量表」,採用李克特五點量表計 分方式,每題均有五個選項,含「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沒意見」、「同意」 和「非常同意」,給分依序為 1、2、3、4、5,由受試者在量表上的填答情形, 了解其偶像崇拜之現況,受試者在各量表的得分愈高,表示其偶像崇拜程度愈高。. (一)效度考驗 以因素分析法考驗各量表的建構效度,結果顯示此量表抽取六個因素,分別 命名為「愉悅心理」 、 「行為投注」 、 「認知美化」 、 「愛屋及烏」 、 「忠誠相隨」及「貼 近迷戀」。「愉悅心理」因素負荷量介於.57~.87,變異量為 12.17%;「行為投注」 因素負荷量介於.68~.80,變異量為 11.69%; 「認知美化」因素負荷量介於.52~.85, 變異量為 11.35%; 「愛屋及烏」因素負荷量介於.80~.84,變異量為 10.97%; 「忠 誠相隨」因素負荷量介於.71~.75,變異量為 10.83%; 「貼近迷戀」因素負荷量介 於.48~.79,變異量為 9.95%。各因素層面題目的因素負荷量皆在.48 以上,累積 解釋總變異量為 66.96%。. (二)信度考驗 以 Cronbach’s α 係數檢驗,各量表及總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以顯示各(分)量 表的信度,α 係數愈高,表示各(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也愈高。 「愉悅心理」為.79, 33.

(44) 「行為投注」為.75, 「認知美化」為.79, 「愛屋及烏」為.78, 「忠誠相隨」為.68, 「貼近迷戀」為.68,顯示信度良好。. 二、高中生自我概念量表 本問卷中自我概念情形乃以洪佩圓(20008)編製之「高中生自我概念量表」, 採用李克特五點量表計分方式,每題均有五個選項,含「非常不同意」 、 「不同意」 、 「沒意見」、「同意」和「非常同意」,給分依序為 1、2、3、4、5,由受試者在 量表上的填答情形,了解其自我概念之現況,受試者在各量表的得分愈高,表示 其自我概念程度愈高。. (一)效度考驗 以因素分析法考驗各量表的建構效度,結果顯示此量表之非學業我抽取四個 因素,分別命名為「身體我」 、 「情緒我」 、 「社會我」及「家庭我」 。 「身體我」因 素負荷量介於.43~.61,變異量為 11.22%; 「情緒我」因素負荷量介於.37~.66,變 異量為 13.72%; 「社會我」因素負荷量介於.31~.63,變異量為 12.89%; 「家庭我」 因素負荷量介於.33~.68,變異量為 11.89%。各因素層面題目的因素負荷量皆在.31 以上,累積解釋總變異量為 49.81%。. (二)信度考驗 以 Cronbach’s α 係數檢驗,各量表及總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以顯示各(分)量 表的信度,α 係數愈高,表示各(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也愈高。非學業自我概念 部分, 「身體我」為.86, 「情緒我」為.89, 「社會我」為.82, 「家庭我」為.77,各 (分)量表的 α 係數介於.82~.89 之間,顯示信度良好。. 34.

(45) 第五節 研究程序與步驟 本節主要說明本研究的實施過程,研究者在研究初期,先確定所欲研究之主 題,再根據研究動機與目的,廣泛收集相關文獻,加以整理分析,完成研究計畫, 並依據研究計畫積極實施。茲將本研究進行之實施程序如圖 3-2,說明如下:. 一、 確定研究主題 研究者參考文獻資料及生活週遭青少年對偶像崇拜的情形,進而確定研 究方向,並蒐集相關研究論文,提出研究構想與指導教授討論,經分析後, 確定以「高中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為研究主題。. 二、 文獻探討 確定研究主題後,根據題目開始蒐集及閱讀相關文獻與資料,透過國內 外博碩士論文、相關書籍與期刊,取得所需資料,並著手進行文獻探討與資料分 析整理,建立本研究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架構及設計研究工具之參考。. 三、 擬定研究計畫 依據研究動機與目的,擬定研究架構與進度,再與指導教授討論修正以確 定研究方向與計畫。. 四、 研究計畫發表 經過廣泛收集文獻及資料分析後,擬定緒論、文獻探討、研究方向及架構、 研究方法,撰寫成研究計畫書,並與指導教授討論,修正研究重點,確定研究範 圍,建立本研究之方向與架構,進而撰寫並提出研究計畫。. 五、 實施正式問卷調查 本研究施測的研究對象為 102 學年度台南市翱翔高中一年級和二年級之學 生,採用隨機抽樣方式。正式問卷採親自發送方式,進行正式施測。. 35.

(46) 六、 資料處理分析 回收問卷後,經人工篩選有效問卷,運用 SPSS for Window 17.0 統計套裝軟 體進行分析與討論。. 七、 撰寫研究論文 經由統計分析的結果,提出本研究之結論與建議,撰寫論文初稿。. 八、 修正完成論文 論文初稿完成之後,再根據指導教授與口試委員的指導以及所提出的建 議,對論文內容進行修改,校正論文內容後,完成本研究的論文撰寫。. 36.

數據

表 4-6(續)  家  庭  我  17  我的父母非常喜歡我        4.12  .83 18 我喜愛我的家人       4.32 .79  19  我在家裡受到充分尊重      4.07  .91  20  我和父母之間有良好的溝通  3.97  .98  21  我和家人能互相關心  4.12  .92  22  我的家庭非常溫暖  4.20  .89  23  我和家人相處愉快  4.19  .90          由表 4-6,就「高中學生自我概念量表」之各題項,分別從各層面說明如下
表 4-8    不同「家中排行」之高中學生偶像崇拜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層面  家中  排行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變異 來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方和  F值  事後 比較  愉悅 心理  1.獨生女 2.老大  3.中間  4.老么  63  141 54  63  16.16 15.28 14.63 14.19  2.85 3.35 3.34 3.82  組間 組內 總和  139.13  3565.37 3704.51  3  317 320  46.38 11.25  4.12*
表 4-10(續)  忠 誠 相 隨  1.富裕 2.小康 3.普通 4.稍貧  7  193 119  2  8.57 9.50 9.35  11.50  2.99 2.54 2.44 .71  組間 組內 總和  15.43 1999.64 2015.07  3  317 320  5.14 6.31  .82  貼 近 迷 戀  1.富裕 2.小康 3.普通 4.稍貧  7  193 119 2  9.43 9.24 8.90  12.00  3.60 2.86 2.92 1.41  組間 組內 總和
表 4-15(續)  由表 4-15 可知,就各層面的 F 考驗而言,不同父母婚姻狀況之高中學生在 自我概念之「身體我」(F=.87,p>.05)、 「情緒我」(F=.80,p>.05)、 「社會我」(F=.45, p>.05)和「家庭我」(F=.09,p>.05)四個層面均未達顯著水準,顯示不同父母婚姻 狀況之高中學生在這四個層面上的表現無顯著差異存在。          而就整體的 F 考驗(F=.47,p>.05)而言,未達顯著差異,故不同父母婚姻狀 況之高中學生在自我概
+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 order to serve the fore-mentioned purpose,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a related questionnaire that extracts 525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the object for the study, and carries out

In studying habits, 72.2 percent of the subjects attended cram schools before senior high school, and they went to cram schools two to four times a week.. After entering senior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aims at discussing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affecti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aboriginal areas in terms of learning mathematics.. The research

This purpose of study was to realize, as well as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 teaching by junior high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latest situation between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leading role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ulticultural literacy and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ichung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work enthusiasm of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the attitude of the enthusiasm and the effect of the enthusiasm.. In this

The participants of this case study are two eighth grad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 The math game is designed to assist in teaching volume four, chap- ter one of grade e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