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個案分析

第二節 後續建議

過去,也許人人提起台灣 IC 設計產業,直覺想到的都會是後進者姿態的 IC 設計廠商,憑藉著低成本的優勢,在產品技術成熟後,國外廠商持續在先進技術 的努力上,而台灣接收後段市場成長後的利潤。然而,在個案的分析後,也許面 臨新世代的來臨,不可否認的,台灣的 IC 設計廠商面臨到最大的競爭者,主要 還是來自於美國,但是競爭的態勢已有所轉變,整體而言,還是無法追上美國,

但是在先進技術上,卻已經有逐漸走在領先地位的潛力。主要台灣無法跟上重點 在於規格上無法掌握,台灣缺乏強而有力的系統廠商,台灣的優勢在於「整合的 能力」,例如 TFT LCD 產業面板和驅動 IC 廠的合作,以及晶圓廠的產能提供,建 立屬於自己的優勢。對於數位家庭的趨勢,一波又一波的整合需求湧現,數位相 關的產品,也預測出龐大的市場規模,都是台灣大廠在累積許多的實力後,可以 發展的方向。

未來台灣 IC 設計廠商大者恆大的趨勢抵定,擁有單一產品線的小型公司已 經難以存活,轉而是朝向產品線較廣的大型 IC 設計廠商,專注於系統的晶片整 合能力,在研發專利的數量逐漸累積,也將可以有和美國大廠一拼的實力。

除了上述對於台灣 IC 設計產業的建議和趨勢預測外,也針對本研究在未來 可以進一部發展的建議:

1. 對於 IC 設計產業的關鍵成功因素的決定,可以找出更合理的架構與構面分 析。

2. 進一步,透過更多的廠商訪談實證調查,完整的建構出各類 IC 設計廠商所需 要的關鍵成功因素為何,並對台灣 IC 設計產業提出更完整的發展建議。

3. 對於動態的分析,本研究著墨不足,建議未來研究方向,可以朝向動態性的 關鍵成功因素整合,依據產業的變動和廠商的競爭關係,動態的過程中,找 出關鍵時點的關鍵成功因素,從中分析出來的結果,將會更有價值。

参考文獻

心障礙研究》,2005,Vol3,No2

8. 吳思華,《策略九說》,臉譜文化事業,民國八十七年

22. IT IS 產業評析

23. IC 設計的抉擇:SIP 或 SOC 元件科技雜誌 外國文獻:

1. Aaker David A.,(1984)(1994) Strategic Market Management, John Wiley & Sons Inc

2. Barney J.B.,(1991),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Management, 17(1):pp.99-120

3. Collis K. R.(1991), A resource-base Analysis of Global Competition: The Case of the Bearing Industry,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10,pp.367-382

4. Collis D. J. and Montgomery C. A.,(1995), Competing on Resource Strategy in the 1990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3:118-128

5. Collis D. J. and Montgomery C. A.,(1997), Corporate Strategy: Resources and the Scope of the Firm, Irwin, Chicago,

6. Coyne K.P.,(1986),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What It Is, What It Isn’t, Business Horizons, Jan./Feb., PP54-61

7. Grant R. M.,(1991), The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mplication for Strategy Formulatio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Vol. 33 (3):

pp. 114-135 171-174

8. Hemphill Thomas A., and Vonortas Nicholas S., (2003), Strategic Research Partnership:A Managerial Perspective, Technology Analysi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15, p.255

9. Kathleen M. Eisenhardt, and Jeffrey A. Martin, (2000), Dynamic Capabilities:

What are they?,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J., 21:1105-1121

10. Moller Kristian, K. E.,and Svahn Senja, (2003), Managing strategic Nets:A Capability Perspective, Marketing Theory, 3, p.209

11. Penrose ET., (1959), 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 Wiley : New York 12. Porter Michael E., (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p.5

13. Porter Michael E., (1985), Competitive Advantage,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4. Prahalad C. K., and Hamel G., (1990), Th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 68(3), pp. 79-91

15. T.K. Das and Bing-Sheng Teng, (2000), A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Strategic Alliances, Journal of Management, 26(1):31-61

16. Sambamurty V., Bharadwaj Anandhi, and Grover Varun, (2003), Shaping Agility Through Digital Option:Re-conceptualizing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In

Contemporary Firms, MIS Quarterly, 27, P.137

17. Teece D. J., Pisano G., and Shuen A.,(1997), Dynamic Capability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18. Verona Gianmario, and Ravas David, (2003), Unbending Dynamic Capabilities:

An Exploratory Study Continuous Product Innovation,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12, P.577

19. Wernerfelt B., (1984),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5:171-180

附錄

一.訪談問題(瑞昱半導體):

[問題一]企業競爭方式

1. 貴公司以網路通訊晶片和音效晶片為主要核心,之後開始進入 LCD monitor 控制晶片市場以及 DVD decorder,甚至還有電視晶片的市場的發展,請問這 樣的演變在於過去到現在的產業環境的變化或是市場需求的變化,貴公司ㄧ 路以來策略選擇上的考量點為何? 關鍵的因素可能在於成本、品質、整合能 力、研發團隊或是創新能力?例如 2000 年的乙太網路交換器控制晶片,就是 創新的產品的証明。

2. 您認為在過去網通和音效晶片的優勢,如何影響了之後在產業競爭中的地 位?(舉例來說,對於無線網路晶片相關的技術更加成熟,導致競爭者較難以 超越等影響,或是因為這樣的核心能力,使得瑞昱更容易進入什麼樣的市場?) 3. 台灣IC設計產業多在產品成熟期切入,以規模經濟的低成本和多量的優勢

去競爭,因此毛利都無法如同美國廠商那樣的高,瑞昱在此的因應策略和作 法是?

4. 因此,在技術資源上的取得或研發,您認為對貴公司什麼樣的作法是最具關 鍵的,例如是透過研發團隊的挖角、研發人員的培育與招募、併購關鍵技術 的公司以作為資源槓桿的方式或是其它方式?

5. 是否可大略的總結一下,您認為在貴公司在全球的競爭環境中,過去、現在 以及未來在競爭方式上的考量因素為何?為什麼?

(成本、品質、技術、研發團隊、整合能力、速度、產量、創新) [問題二]五力分析與掌握顧客需求程度

1. 過去的IC設計公司有許多種類型,一部分在早期由晶圓廠分割出來,有些 則專注在IP的設計服務廠商。您的觀察,認為瑞昱從過去到現在有什麼樣 的改變?未來朝什麼樣的定位去改變,利如專注網通領域的發展,像晨星朝 手機的無線通訊市場佈局,或是轉向 IP 的研發等等。又在競爭方式上,在未 來的發展如何?例如規模的擴大、產品線的增加、新技術的開發等等 2. 我們知道IC設計公司有許多類型,許多成功的IC設計公司,例如聯發科

等背後都有晶圓廠的支持,而瑞昱在對上游晶圓廠商的議價力如何?如何控

制毛利?IP 取得的來源?對掌握顧客需求的下游系統廠關係如何?重要的 下游廠商有哪些? 如何滿足其需求?

3. 面臨到同業間的競爭,像是與晨星半導體在 LCD 控制 IC 的競爭?什麼樣的 優勢可以勝出?關鍵因素是什麼?

4. 在專利保護上的作法是?建立進入障礙的方式?如何維持在市場的地位?

綜觀產業的發展態勢?您認為除了瑞昱外,台灣現在 IC 設計產業,聯詠和奇 景快速的成長,這些不同領域的 IC 設計公司,未來可能勝出的關鍵為何?

5. 掌握顧客需求程度上,瑞昱的作法為何?市場預測能力?資源投入時點?還 是技術整合能力?

[問題三]未來發展與趨勢

1. 台灣的消費性電子IC較具優勢,近年來,通訊電子和IA的崛起,請問您 如何看待此現象?瑞昱未來發展的利基在哪裡?如何分配資源,例如在研發 團隊的規劃,以及如何做佈局。例如凌陽在光儲存領域的佈局,將橡樺的光 儲存部門購併等為的就是取得該領域更加的技術和規模經濟的追求,還有看 重合併的綜效?

2. 台灣的IC設計業者,在產品開發及生命週期來看,往往都是受制於美國大 廠的產品技術成熟後,以成本優勢切入,接收後段的市場利潤。簡言之,台 灣IC設計產業多在產品成熟期切入,以規模經濟的低成本和多量的優勢去 競爭,因此毛利都無法如同美國廠商那樣的高,您對此的看法是? 未來台灣 IC業者應該如何在此取得主導優勢?究竟在IC設計業,first mover 是 不是一定比 follower 具優勢?未來對於貴公司和 IC 產業的關鍵成功因素可 能為何?

二.訪談問題(凌陽科技):

[問題一]

1.貴公司從 1990 年初期推出首顆語音晶片量產到 LCD 控制晶片,隨後接著專注 在消費性電子 IC 的市場,因此在消費性電子市場有卓越的表現,現在積極進 入多媒體晶片市場,所考量的因素為何?由於消費性IC的生命週期短,擁有 什麼樣的資源優勢去競爭?

2.台灣IC設計產業多在產品成熟期切入,以規模經濟的低成本和多量的優勢去 競爭,因此毛利都無法如同美國廠商那樣的高,凌陽在此的因應策略和作法 是?在消費性IC上,凌陽相對於產業競爭者,有什麼樣不一樣的作法?

3.因此,在技術資源上的取得或研發,您認為對貴公司什麼樣的作法是最具關鍵 的,例如是透過研發團隊的挖角、研發人員的培育與招募、併購關鍵技術的公 司以作為資源槓桿的方式或是其它方式?

4.是否可大略的總結一下,您認為在貴公司在全球的競爭環境中,過去、現在以 及未來最具關鍵性的影響因素為何?為什麼?

[問題二]

1.請問貴公司從過去到現在在經營模式上的轉變為何?過去的IC設計公司有 許多種類型,一部分在早期由晶圓廠分割出來,有些則專注在IP的小型 design house,您認為凌陽在未來會有什麼樣的轉變嗎?又您的觀察,認為何 種經營模式在未來IC產業發展上,較具有競爭優勢?

2.我們知道IC設計公司有許多類型,許多成功的IC設計公司,例如聯發科等 背後都有晶圓廠的支持,而凌陽在對上游晶圓廠商的議價力如何?對掌握顧客 需求的下游系統廠關係如何?

3.聯發科近年來和貴公司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無論是在DVD的市場、積極佈局 的手機晶片市場或是光儲存晶片上,貴公司如何面對這樣的競爭,採取什麼樣 的行動?且認為在此競爭態勢上,掌握何項資源將左右競爭的結果?貴公司的 產品定位為何?

[問題三]

1. 台灣的消費性電子IC較具優勢,近年來,通訊電子和IA的崛起,請問您 如何看待此現象?凌陽的利基在哪裡?轉向多媒體發展,在該市場的競爭力

為何?

[問題四]

1.台灣的IC設計業者,在產品開發及生命週期來看,往往都是受制於美國大廠 的產品技術成熟後,以成本優勢切入,接收後段的市場利潤,未來台灣IC 業者應該如何在此取得主導優勢?究竟在IC設計業,first mover 是不是 一定比 follower 具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