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依據上一章節的文獻探討後,本研究由 RBV 的觀點出發,觀察產業面向的「企 業競爭方式」和「產業五力分析」,以及需求面的「掌握顧客需求程度」,去尋找 關鍵成功因素,找出企業經營和競爭的環境中,如何「贏」的條件,並了解資源 基礎理論如何幫助企業在產業競爭中成功取得競爭優勢。下圖為本研究架構: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圖 3-1:研究架構

一. 企業競爭方式:

在企業的競爭方式中,了解在成本、速度、品質、整合能力、產量、技術、

研發團隊的投入以及創新等面向上的影響,本研究將討論這些因素對於個案公 司和產業中競爭行為的探討,並從中找出關鍵的成功因素。以下說明各要項:

1. 成本:從過去 IC 設計產業所掌握的優勢,就在於市場後段的利潤,將成 本壓到最低,爭取低毛利高出貨量的市場,往往此時期,歐美的 IC 設計 大廠在先進技術的推出,掌握到出期成長的高毛利的市場後,由台灣 IC 設計廠商接手,因此,台灣廠商間許多競爭的優勢在於誰能將成本降到

企業競爭方式

產業五力分析

掌握顧客需求程度 資源基礎

理論 關鍵成功因素

最低,相對上,毛利的表現也會較佳,價格較有競爭力,IC 的面積越小,

成本越低。

2. 速度:IC 設計產業講求新產品推出的速度(time to market)、新技術研 發的速度、降低成本的速度或是技術整合的速度,對於產品線為生命週 期較短的公司,速度就成為關鍵。

3. 品質:產品良率的高低反應品質的高低,提供穩定的 IC 表示品質較佳,

也能夠在市場上取得優勢,另一方面,IC 追求高功率低耗電的品質需求 去和競爭者競爭,並符合輕薄短小的需求。

4. 整合能力:大型 IC 設計公司多專注於 SOC,擁有的優勢就在於整合不同 晶片需求的能力,或是專門提供 IP 的服務公司,掌握完整的 IP,在產業 競爭中就擁有了強大的優勢。

5. 產量:對於專注在標準化商品的廠商,對於產量的擴充就成為關鍵,面 臨低毛利的市場競爭,誰擁有高的產能和銷量,才能夠擁有利潤。

6. 技術:IC 設計能力和新技術的研發能力,對於 IC 設計產業特別重要,美 國 IC 設計廠商為領導廠商的優勢,就在於新技術上的優勢,永遠在所有 IC 設計公司之前研發出來,提供許多解決方案。

7. 規格制定:IC 設計公司在規格制定上的掌握能力,如果越高越能夠掌握 技術和產品推出的能力,歐美大廠通常和系統廠也有良好的關係,因此 掌握規格的制定,所以在產業競爭中擁有較佳的優勢。

8. 創新:創新能力在於廠商是否能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或是不斷推出新 產品的能力,以差異化的策略在競爭中勝出。

9. 研發團隊:有別於技術能力,IC 設計公司如何找到最佳的團隊,並且在 研發團隊投入的時點和投入的規模掌握得宜,也能夠在產品商品化後,

相較競爭者擁有較大的優勢。

二. 產業五力分析:

不同於企業競爭方式上的討論,此構面要了解的是在產業競爭環境中,面 對上下游的關係,和面臨潛在競爭者、現有競爭者還有替代品的威脅,需要考 慮哪些關鍵因素的影響。

1.供應商:

(1)產能:IC 設計公司供應商的晶圓廠產能,給予什麼樣的價格、品質以及產量 的 IC,此因素影響 IC 設計公司的競爭力和議價能力。

(2)和晶圓廠的緊密程度:從國內 IC 設計發展的歷程中,可以看到許多大型的 IC 設計公司,當初都是由晶圓廠獨立出的 IC 設計部門,因此和母公司有良好的 關係,往往在 IC 的產能問題上,可以較無慮且較無風險。例如聯發科和聯電的 關係;凌陽和台積電。當 IC 設計公司具有競爭力時,提供晶圓廠較大的訂單和 利潤,也有助於彼此關係的建立。

(3)製程技術:製程技術的掌握程度,影響到 IC 設計公司和晶圓廠的合作關係,

例如 Xilinx 和聯電合作在高階製程技術的開發,對於聯電,需要 Xilinx 的製 程技術支援,相互合作,藉以彼此牽制議價力。

(4)IP 的提供:如何從 IC 設計服務公司取得有用的 IP,對於 IC 設計公司的產 品整合能力和整體競爭力有很大的影響。

2.購買者:

(1)規格:下游大型品牌系統廠商具有強大的規格制定能力,相較於 IC 設計公 司更接近下游終端消費者,更能掌握市場的需求,因此,具有較高的議價能力,

對於往往扮演後進者的台灣 IC 設計廠商而言,更需要跟隨著系統廠商主流規格 的制定,而決定研發技術的開發時程。

(2)技術能力:當 IC 設計廠商具有高度的技術整合能力,能夠滿足系統廠商的 要求,例如提供較佳的 SOC 晶片設計,相對於購買者的議價能力就較大。

3.潛在的新進入者:

(1)專利保護:建立專利保護,有助於建立競爭優勢,使產品不易被模仿,相對 潛在競爭者掌握到關鍵資源,且掌握到關鍵技術的專利,建立起高的進入障礙,

發揮先進者優勢。

(2)規模:IC 設計產業大者恆大的趨勢,規模較大的廠商在某領域取得優勢,對 於現有競爭者的競爭力就相對較強,而產量的規模也帶來的規模經濟優勢且擁 有資源較多,也是優勢的來源之ㄧ。

4.替代品的威脅:

(1)成本:當替代品擁有更低成本的優勢,相對於現有的產品具有低價格優勢,

很容易對現有競爭者造成威脅,對於 IC 設計產業亦有此現象。新的製程技術或 低成本的 IC 提供,將對競爭著造成影響。

(2)功能:在品質和功能上的表現較佳,也將帶來較大的威脅,成為提供替代品 公司的優勢來源。

(3)轉換成本:當提供更具競爭力的產品時,克服相容性的問題,當下游系統廠 商很輕易的可以轉換 IC 設計公司的提供的產品時,轉換成本低,則替代品就會 很快的取得優勢。

5.現有廠商:(此構面與企業競爭方式有相同的影響因素)

(1)成本:有效利用成本的優勢,當面臨產業競爭強度很高時,才能藉由成本的 優勢,在成熟市場中擁有優勢。

(2)差異化的能力:產品創新程度高,差異化能力強,建立完整的產品線並彈性 地提供顧客多樣的產品服務,相較於現有競爭者將擁有較佳的優勢。

(3)專利保護:相較於現有競爭者,擁有相對完整的專利保護,相對擁有較大的 競爭力,也是 IC 設計業者彼此競爭的手段之ㄧ。

(4)彈性:所謂的彈性,在於面對市場變化反應較快的能力,較競爭者較快取得 資源,較快隨環境變動而調適的能力,將能擁有持續性的競爭優勢。例如凌陽 和聯發科,藉由產品線的快速擴展,除了專長的領域外,往快速成長的市場作

佈局,以不斷的在競爭中成長和延續。其中彈性的優勢來自於技術和主管的正 確決策等因素和資源條件。

三.掌握顧客需求程度:

1.市場預測能力:對於下游系統廠商和終端消費者的需求有效預測,較能更快 速滿足顧客的需求,例如通訊市場的成長和手機的 3G 市場和 MP3 整合的需求 等,如果能夠快速預測到該市場,快速的提供廠商此需求的晶片,便能取得優 勢。

2.資源投入時點:投入ㄧ顆 IC 的研發到產品化,所需時程長達一年以上,因此,

IC 設計廠商投入研發的資源時,如果無法掌握到未來市場的正確需求,很可能 會有嚴重的損失,所以資源投入的時點相當重要。

3.技術整合能力:當顧客提出要求時,能夠快速提供所需的解決方案,尤其在 資源的分配和取得應用上,是否具有效率和效果,也會是影響掌握顧客需求程 度的影響因素。

4.技術支援的服務:在 IC 設計領域,非常重要的在於售後服務,當 IC 賣給廠 商後,在技術支援的服務上,就非常重要,關係到廠商是否能夠在 IC 技術上的 協助,以達到完美的效能,因此,尤其對於掌握台灣市場的 IC 設計公司,憑藉 這點,就是相當關鍵的成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