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背景和動機

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成就,時至今日,台灣 IC 設計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國,

僅次於美國,在晶圓代工方面,更是世界第一。過去 IDM 掌握一切的時代已經過 去了,產業價值鏈趨向專業分工的時代,IC 設計產業更是台灣經濟崛起的一股 新興力量,儘管美國的 IC 設計仍然領先台灣,但在 IC 產業技術的發展,逐漸趨 於成熟之際,一方面也是有賴於全球專業分工,各領域都有專精的領導廠商鑽研 其技術,從類比 IC、邏輯 IC、記憶體 IC 到微元件 IC 的發展,應用範圍從消費 性 IC、晶片組、網路通訊 IC 到繪圖晶片等等,從過去發展至今,已經邁向另ㄧ 個新的階段。

二十一世紀以來,電子產品的殺手級應用,除了手機應用市場規模快速成長 外,已經很難以看到真正的殺手級應用,反而趨向於各種數位整合的電子消費產 品。輕、薄、短、小的趨勢,仍主導著產品應用的方向,但強調更多功能的整合 和數位化的需求,以及無線網路的概念,逐漸建構出數位家庭和數位資訊產品整 合的新世代。

全球半導體產業在 2004 年由於過度樂觀下,反而使得景氣反轉直下,全球 半導體市場規模成長率從年初預期的 40%,降到剩下 29%,而急速擴充的產能,

也使產能利用率從 105%降到 80%左右,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 SIA 預期油價將會影 響消費者對電子產品與半導體的消費支出,進而導致全球半導體產值損失達 120 億美元,比重約 5%。因此 2004 年底各家主要的調查機構都對 2005 年全球半導 體產業抱持較悲觀的看法,成長率預估值可能介於-2%到 4%之間,WSTS 成員廠商 大都認為 2005 年全球半導體的市場規模將趨向零成長。然而 SIA 最新報告也指 出,受到 PC、手機、數位相機及 MP3 播放機等消費性電子產品強勁需求帶動下,

以平均 6.6%的高成長率高過所有專家的預估。

現在已經進入 2006 年,全球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公佈的最新預測顯

示,繼 2005 年將成長 6.6%之後,2006 年全球晶片市場可望成長 8%,2007 年成 長 10.6%。WSTS 預測對於 PC、數位消費產品和行動通訊的需求將維持成長趨勢,

預計亞太地區將仍然是成長最快的地區。

國內對於 IC 設計產業在這幾年來的論文研究非常之多,不乏針對競爭優 勢、關鍵成功因素以及經營模式的探討,也有動態資源理論的研究,然而,隨著 時間的推移,市場和廠商間的競爭態勢不斷的改變下,過去觀察的觀點和現在與 未來,仍然有所落差,這也驗證了環境變動的快速。因此,本研究將以資源基礎 理論為核心理論的角度,去觀察台灣 IC 設計公司的關鍵成功因素,過去分析產 業競爭力有兩各角度,分別是資源基礎理論和競爭動態論,蔡明介(2002)提出如 此的觀點。

因此,有鑒於 IC 設計產業的變動進入新的階段,過去優秀的公司,例如聯 發科、威盛、瑞昱、凌陽、聯詠等公司,在經歷許多的市場變動下,還有經營管 理上的影響,都有其波折和起伏,但整體而言,大者恆大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產 品線的廣度也越來越廣,面臨到新世代的數位家庭的市場規模和需求,各家廠商 的動作頻頻,在此,本研究在這樣的背景下,試圖分析出個案公司在過去、現在 和未來,經營策略的考量點上,究竟從資源理論的觀點出發,IC 設計廠商擁有 什麼樣的關鍵成功因素,得以從過去成長到現在,以及歷程中考量的因素為何?

並對產業提出建議。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在台灣 IC 設計產業的變動下,過去諸多學者和研究報告,都提出不同的見 解,本研究基於對於台灣過去 IC 設計產業變化的基礎,將透過兩種不同類型的 IC 設計公司,在台灣 IC 產業具有其代表性,目的在找出各代表性公司的關鍵成 功因素,儘管也許在成長上有所變動,但整體而言,選取的個案公司都仍是國內 前十名的 IC 設計公司,在消費性 IC 和網路通訊 IC 上,各自擁有一片天地。近 來,台灣內部的 IC 設計競爭越趨激烈,過去的優勢在於成本,現在由於技術的 成熟,將面臨新一波的競爭態勢。因此本研究的目的:

1. 以資源基礎的角度,探討台灣 IC 設計業者面臨環境變動時的策略思維。

2. 分析產業從過去到現在的變動,對於台灣 IC 設計公司,究竟什麼樣的因素,

是影響競爭優勢的重要因素。

3. 隨著各領域所面臨的競爭態勢的不同,分析台灣 IC 設計個案公司的關鍵成功 因素,並對台灣 IC 產業提出看法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