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資源基礎理論

競爭優勢是近年經營策略管理理論的核心觀念,是企業成敗的主要關鍵因 素。方至民(2000)指出競爭優勢的來源有兩個,一個是競爭定位(competitive positioning),另一個為資源基礎(resource-based)。1990 年初期,在策略領 域中,很重要的觀點,在於界定哪些資源能做為持久性競爭優勢,也正是資源本 位理論的中心思想。且在方至民(2000)的「企業競爭優勢」一書中,方至民(2000) 定義競爭優勢為「競爭優勢是指企業有效運用所擁有的資產(assets)及技能 (competencies),而在某個經營領域獲致比競爭者高的績效結果。」,針對競爭 優勢提出一個函數表示的觀念,如下表示:

CA = f (C,S,R,BM) CA:競爭優勢的價值

C:現在及潛在競爭者強弱勢及未來可能行動 S:企業經營範疇

R:企業資源 BM:企業經營模式

如何建立並持續擁有競爭優勢是企業經營的重點,企業可能透過許多的策略 性作法,例如多角化策略、垂直整合、策略聯盟、購併等,都是為了取得競爭優 勢。方至民(2000)將競爭優勢主要的構成要素區分為:資產與技能、經營領域、

經營模式以及競爭者。架構如下圖所表示:

資料來源:方至民(2000) 圖 2-1:競爭優勢的決定因素

而當企業擁有競爭優勢時,便能擁有較高的經營績效,反應在企業所創造的 價值上。其中,資產與技能就是競爭優勢的基礎;經營模式則是有效的運用資產 和技能的方式。因此,本篇論文的架構精神,即建立在資源的基礎上。資源基礎 理論並不是 90 年代才出現的新理論,但卻是從 Wernerfelt (1984)發表的文獻 中,正式開啟對於 RBV(resource-based view)的重視與後續研究。Wernerfelt 認為企業資源的組成包含了有形和無形資產兩部份,以「資源」的觀點取代「產 品」的觀點思考企業經營策略,不同於以外在因素思考,轉以內部資源的出發點,

為此理論的重要思維。資源基礎理論最初由 Selznick 提出組織的獨特能力,

資產與技能

經營領域

經營模式

競爭者

企業

競爭優勢 高經營績效

Penrose(1959)年進一步賦予資源基礎理論更明確的基礎,Penrose 認為企業要 獲取利潤,不僅僅單純擁有資源,更要進一步的發揮資源的獨特能力(unique)。

因此,廠商的差異性在於對於資源與能力,控制能力的不同導致企業經營不同的 結果。(Penrose, 1959;Wernerfelt, 1984 等學者)。而 Collis(1991)從「能力」

的觀點將資源劃分為三類:

1. 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來自不可逆的資源,相對於競爭者特有的優 勢,也是創造利潤的來源。

2. 組織能力(organization capability):運用管理能力改善公司經營效率與效 能的能力。

3. 行政遺產( administrative heritage):企業策略選擇的限制,包括有形資 產與無形資產。

Coyne(1986)將組織的能力區分為兩類:擁有能力(having)以及使用能力 (doing)。並將其分別歸類有功能與文化;以及地位與法規。其內容架構如下圖

資料來源:Coyne(1986) 圖 2-2:組織資源示意圖

除了上述的組織資源的分類外,Grant(1991)認為策略是透過組織內部資源 以及外在環境所創造出來的機會、風險,為兩者間的競爭工具,且在一般性競爭 策略的環節中,認為企業的資源和能力是企業長期導向的策略方向,及組織獲利 的來源,如下圖所示:

資料來源:Grant(1991) 圖 2-3:組織獲利的來源示意圖

Barney(1991)對於「廠商資源」的定義為;所有能使廠商執行策略,以改進 其效率與效能的資產、能力、企業特質、資訊與知識等。且 Barney(1991)認為 資源是否具有持久性競爭優勢的潛力,決定於是否具有以下的特質:

1. 價值(value):資源的價值決定於是否能協助企業在決定執行策略時,增加它 的效率與效能。

2. 稀少(Race):某資源在市場中,需求者多過於擁有者,則此資源具有稀少性。

3. 無法完全複製與模仿(imperfectly replicable/imitable):又可分為專屬 性、模糊性、複雜性三項特質。

獲 利 來 源

產業吸引力

競爭優勢

獨佔性:市場佔有率

垂直議價能力:公司規模、財務資源

成本:製程技術、廠房規模、低成 本投入

差異化:品牌、產品技術、

行銷/配送/服務能力 進入障礙:專利、品牌

4. 不可替代性(insubstitutability):無策略性約當資源存在,換句話說,即

價值的,往往屬於前述的「策略性資產」。而方至民(2000)針對資源有以下的歸 類:

1.有形資產(tangible assets)

有形資產主要有土地、廠房建物、設備及其立地(location)條件、財務資產 (擁有之現金、可變現資產及舉債能力等)、市場佔有率、擁有之通路及轉投資事 業等等。

2.無形資產(intangible assets)

無形資產包括智慧財產權、市場資訊系統、品牌、商譽、上(供應體系)下(配 銷體系)游之關係與控制力、忠誠度高的顧客群。

3.人力資源(human resource)

人力資源是比較特殊'的企業資產,它包括了員工的技能、經驗、適應力及 對企業之認同程度與向心力。

4.經營能力(capabilities)

經營能力包括了業務相關(business related)能力及組織能力兩類:

(1)業務相關能力包含顧客與市場知識體系、開發新市場及開辦新事業能力、研 發新產品/製程能力、高效率與彈性之生產/作業/服務能力、人力資源養成體 系、持續改善及合理化能力。

(2)組織能力則包括內部之協調、整合、控制、激勵及創新等能力;企業文化;

組織學習及因應環境變遷之變革能力;領導及管理風格;策略品質及危機處 理能力等。

而所謂的企業資源結構,意即企業的資源也可以分為企業專屬

(firm-specific)與企業可取得(firm-addressable)兩類,是一種資源組合而成 的開放系統。(Barney, 1991;Penrose, 1959;Wernerfelt, 1984)。在了解資 源結構之後,在討論資源基礎論時,我們要憑藉什麼樣的準則去判斷,何項資源

是屬於關鍵性的「策略性資源」,哪些資源才是對於企業的競爭優勢有所貢獻的

「策略性資源」,方至民(2000)提出以下的準則,如下圖所示:

資料來源:方至民(2002),企業競爭優勢 圖 2-4:資源對企業競爭優勢之貢獻準則 企業資源對競

爭優勢之貢獻 程度

競爭價值準則

優勢持續準則

組織專用準則

相關性 可替代性

耐久性 可移動性 可複製程度

知識財產權 相對議價力

稀少性

資產鑲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