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後續研究的建議與研究限制

第六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

第三節 後續研究的建議與研究限制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後續研究的建議與研究限制

本研究探討創業家歷經失敗後是什麼樣的原因驅使期創業或不創業,其研究 結果囿於時間、資源、研究者本身的生活經歷、求學背景影響,有其適用範圍及 限制存在,在此說明研究限制,以俾後續研究者對此議題有更深入的研究討論。

一、受訪對象較少,無法做全面推論

本研究的受訪對象共有五位,研究方法以深度訪談為主,然而受限於研究者 的人脈及金錢的限制,受訪對象的數量與創業領域尚不齊全,僅就訪談的五位創 業家所得到的部分收斂內容做研究探討。若能增加個案的數量或者是更全面的創 業領域,將可以使得研究整體更顯完整,後續若有相關研究,建議可以朝這兩個 方向進行更全盤性地深入了解。

二、本研究僅以創業家本身作為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主題對於創業家而言可能是個不願回想的經驗,多數願意與研究者 分享的對象都已是釋懷的,卻仍有芥蒂或者是不願再面對的理由,顯示一個事業 的失敗與結束對於創業家而言是多麼深刻,然而研究者認為若是能得到與個案對 象互動密切的創業夥伴或是共同創辦人等等的深度訪談,以便從第二人稱的角度 了解創業家所表現出的行為與創業家本身所認為的反思後的行為互相比較,將可 能有更多發現。後續若有相關研究,建議可以尋找個案創業家的夥伴或互動密切 的人,以不同的角度探討創業家經過失敗後時的反思行為。

三、可能忽略不願公開的創業家作為研究對象

願意與研究者分享前次失敗的創業家們都是處於輕鬆看待過去的人,即使回 憶也不會有太多負面的情緒起伏,進而娓娓道出自己失敗後的歷程。不願分享的 創業家是如何看待上一次失敗?其心態轉換是如何?內心是否願意學習或者反 思?若對上一次失敗做檢討是怎麼樣的角度去解讀與分析?…等等諸如上述疑 問,光是願意分享與不願意分享的創業家即有相當大的不同,研究者認為若能一 窺不願分享的創業家的內心,對於研究將有更全盤性的解讀。後續若有相關研究,

建議將內心處於封閉的創業家列為探討對象。

8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四、內外部歸因的大部分來自研究者

本研究訪談內容的分析,針對研究樣本的敗因進行內外部的歸因,然而以前 人的研究,若涉及內部或外部的控制向度歸因,須由創業家個人執行,並搭配測 量該樣本本身為內控者或者外控者以進行後續分析。研究者以當時訪談的情境並 追問研究樣本以旁敲側擊方式推斷每一個被歸因的挫折或失敗經驗,對研究樣本 是內部還是外部。研究者先以個案事件的描述加上部份訪談稿佐證,另多次向研 究樣本反覆確認補足因偏誤的認知所造成的缺陷,研究者認為對分析內容與後續 整理的表格,能最大限度地提供客觀性的說法,減少研究者本身的主觀意識以誤 導研究結果。

五、「敗因歸納-學習-反思與行為改變」歷程圖的使用限制

本研究嘗試提出從創業家「敗因歸納-學習-反思與行為改變」的歷程中,

許多行為進行圖形區塊化,並在第五章解釋該流程圖與可能的使用方法,然而大 部分仍倚靠研究者本身的生活經歷、邏輯想法與取得為數不多的訪談資料而來,

尚有諸多研究方向待後續有興趣的研究人員探討,例如內外部圖形的面積總和是 否固定,反思區塊與內化能力區塊兩者之間的關係為何等等。後續若有相關研究,

建議將流程圖的應用與量化基準列為探討對象。

- 81 -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參考文獻

中文參考文獻:

Birkinshaw & Haas (2016)。提升你的失敗回報率。哈佛商業評論。2016 年 05 月 03 日,取自:http://www.hbrchina.org/2016-05-03/4061.html

Dewey (1992),《Experience and Education 經驗與教育》(姜文閔譯), 台北市:五 南。

Paul J. H. Schoemaker (2014)。《聰明犯錯》(Brilliant Mistakes),第二章。iThome。

2014 年 05 月 09 日,取自: http://www.ithome.com.tw/article/87400 Zeichner, K. M., & Liston, D. P. (2008). 《反思教學導論》(許健將譯)。台北市:

心理出版社。

周育叡 (2012)。創業家的失敗學習-經驗釋義與「韌力-學習」模型之建構。

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嘉義市。

陳悅琴、蔡明宏與林明杰 (2006)。驅動創業家東山再起之因素探討。創業管理 研究第一卷第一期,頁 45-74。

陳悅琴、蔡明宏與林明杰 (2010)。創業家失敗經驗對東山再起事業經營之影響 研究:以意會活動觀點探討。管理學報,民 99 年,27 卷,6 期,571-601。

連雅慧、艾昌瑞與周育叡 (2012)。回復力觀點探討創業家的失敗學習。社會服 務與休閒產業研究第一期,頁 1-16。

傅朝淵 (2014)。大學生創業失敗學習動力因素分析。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盧俊宏(1994)。運動心理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 82 -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台灣綜合研究院 (2006)。中小企業基本知識,台北市,取自:

http://www.tri.org.tw/ceo/

中小企業白皮書 (2015)。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台北市,取自:

http://ppt.cc/Hgb9I (縮網址格式)

世界銀行經商環境報告 (2016)。經商環境改革(EoDB)-世界銀行經商環境報告,

取自:

http://theme.ndc.gov.tw/eodb/Content_List.aspx?n=876F7BD09247FFDD 劉克璋 (2015)。景氣寒冬創業人口變少了,大者恆大效應影響,新設企業減近 5%。蘋果日報。2015 年 09 月 27 日,取自: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inance/20150927/36801740/

全球創業精神發展機構 (2016)。全球創業指數:台灣名列亞洲第一、全球第八,

領先瑞士與新加坡。蘋果日報。2015 年 01 月 20 日,取自:

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id/35058

林曉琪 (2007)。創業家自我效能、社會資本、與機會辨識對東山再起之影響。

朝陽科技大學企管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楊少強 (2011)。開失業派對,向滑鐵盧經驗致敬。商業周刊第 1248 期。2011 年 10 月 20 日,取自: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Article.aspx?id=44832

王居卿與陳麗華 (2006)。組織創業精神及創業機會辨識模式對創業結果影響之 研究。2006 第 10 屆科際整合管理研討會,頁 630-651。

林晉寬與陳和賢 (2006)。客家創業楷模之創業歷程研究,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獎 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屏東縣。

羅宗敏、潘慧慈與賴杉桂 (2014)。創業家先驗知識與自我監控對創業機會辨識 的影響:用心的調節效用,育達科大學報第 38 期 2014 年 08 月,頁

169-19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陳欣蘭 (2006)。從諾爾斯的自我導向學習看成人學習者在創意教學中的學習成 效之個案研究,明新學報 32 期,頁 51-63。

莊敦閔 (2009)。從學習型組織、文化與領導,探討個人學習與組織訓練對績效、

競爭力之影響。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蕭錫錡、陳聰浪(1996),自我導向學習在教師專業發展上之應用,成人教育,

第 34 期,頁 32-37。

張春興 (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書局。

謝智謀、吳崇旗與謝宜蓉(2007)。體驗學習融入休閒教育課程之實施成效研究。

運動休閒餐旅研究,2(4),頁 39-50。

謝智謀 (2003)。另類學習方式─體驗教育,教師天地,127 期,頁 6-13。

蔡居澤 (2003)。戶外教育的通用教學模式:經驗學習圈。教師天地,127 期,

頁 23-27。

徐茂練 (2007)。企業家之特質與認知,2007 創業教育學術研討會。

徐茂練與施慧玲(2007)。企業創新系統之研究--以 P&G 為例。朝陽商管評論,

特刊,頁 47-78。

熊川武(1999)。《反思性教學》。上海市: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駱怡君與許健將 (2010)。反省性思考在教師班級經營上之運用。耕莘健康管理 專科學校智庫,教育科學期刊 9(1)

吳佩陵與陳木金 (2007)。反思學習法在領導人才培訓的應用,「反思學習法在領 導人才培訓」研討會手冊 pp. 1-14

向海英(2001)。成就動機的歸因理論與教學改革。山東師大學報。

饒見維 (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陳靜文 (2004)。台北市國民小學初任教師教學省思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台 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張文龍、馬珂與陳思婷 (2013)。創業訓練與創業績效關聯性之研究:機會辨識 與先驗知識所扮演的角色。商略學報,2013 年第五卷,第二期,pp.

117-135。

郭敏華 (2008)。《行為財務學:當財務學遇上心理學》,台北:智勝出版。

吳政瑩 (2011)。網路口碑文之認知失調與信任。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 論文,高雄市。

蘇馨容 (2011)。幼稚園組織學習、教師效能感與家長參與之研究。國立政治大 學幼兒教育所論文,台北市。

彭月茵、詹雨臻、葉玉珠與葉碧玲(2009)。「青少年復原力量表」之發展。測驗 學刊,56(4),491-518。

葉至誠與葉立誠 (2011)。《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出版。

黃光玉、 劉念夏與陳清文譯 (2004)。《媒介與傳播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研究 途徑》,台北:風雲論壇。

盧綵蓉 (2011)。正向心理團體對挫折大學生正向情緒及挫折復原力輔導效果之 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高雄市。

吳凱琳 (2004)。你具備挫折復原力嗎。快樂工作人雜誌,42,88-93。2010 年 5 月 22 日,取自:

http://www.cheers.com.tw/doc/page.jspx?id=402881e8134e403a01134e493a0a0876

英文參考文獻:

Albaum, G. & Peterson, R.A., (1984). Empirical 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1976–1982.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5(1), 161-163.

- 8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Baron, R. A, & Shane S .A., (2007). Entrepreneurship: A Process Perspective(2nd ed). Mason, Ohio: Thomson South-Western.

Baron, R.A. & Ensley, M.D., (2006).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as the Detection of Meaningful Patterns: Evidence from Comparisons of Novice and Experienced Entrepreneurs. Management Science , 52(9), 1331 - 1344.

Baron R.A. & Henry R.A., (2010).How Entrepreneurs Acquire the Capacity to Excel:

Insights from Research on Expert Performance.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 4 (1) , 49–65.

Budescu, D. V., & Bruderman, M. (199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llusion of Control and Desirability bias.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 8(2), 109-125

Cowley, E., Farrell, C., & Edwardson, M. (2006).Strategy to Improve the probability of Winning a Lottery: Gamblers and Their Illusions of Control.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 European Conference Proceedings, 7, 597-601.

Cardon, M. S., Stevens, C. E., & Potter, D. R. (2011). Misfortunes or Mistakes?

Culture Sense Making of Entrepreneurial Failure.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6(1), 79-92.

Dewey, J. (1938).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 New York: Collier Books.

Dweck, C. S. and Leggett. E., L., (1988). A Social Cognitive Approach to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ical Review, 95 (2), 256-273.

Fellner, G. (2009). Illusion of Control as A Source of Poor Diversification:

Experimental evidence. Journal of Behavioral Finance, 10(1), 55-6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Frédéric , M., Valérie, F., Bernard, G., & Gaëlle ,V. (2010). Reports of Wins and Risk Taking: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the Illusion of Control.

Journal of Gambling Studies, Retrieved November 19, 2010, from

http://www.springerlink.com.ezproxy.lib.nsysu.edu.tw:8080/content/j1245534 5hx655v6/

Gaglio, C. M. and Katz J.A. (2001) .The Psychological Basis of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Entrepreneurial Alertness.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16(2), 93-111.

Jarvis, P. Holford, J & Griffin, C. (1998).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Learning.

London: Kogan Page.

Kolb, D. A. (1984). Experiment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En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Lucas E. Robert, Jr. (1980). Method and Problems in Business Cycle Theory.Journal of Monetary, Credit and Banking, 12(4), 696-715.

Minniti, M. & Bygrave, W. (2001). A Dynamic Model of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5(3), 5-16.

Malcolm, S. K., Elwood, F. H., & Richard, A. S. (2004). The Adult Learner: the definitive classic in adult education an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6th.

McGrath, G. R.. 1999. Falling Forward: Real Options Reasoning and Entrepreneurial Failur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4( 1), 13-30.

Pretorius, M., & Le Roux, I. (2011). Successive failure, repeat entrepreneurship and no learning: A case study. SA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 9(1), 217 -22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Osterman, K. F. & Kottkamp, R. B. (1993). Reflective Practice for

Educators:Improving Through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Petterson, Rein. (1988). Understanding and Encouraging Entrepreneurship Internationally.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26(2), 1-7.

Petterson, Rein. (1988). Understanding and Encouraging Entrepreneurship Internationally.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26(2),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