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訪談個案回收分析與研究發現

第一節 甲君個案故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章 訪談個案描述

第一節 甲君個案故事

壹、個案簡述

G 公司為一坐落在都市鬧區之外的深度旅遊業品牌,專辦打工假期。本個案 訪談對象,甲君,接觸到該公司的契機為在 2014 年時,某科大研究所要終止與 該公司共同營運的計畫,使得公司營運上將有困難。然而愛上這一片土地的甲君 比誰都堅定,一心想要延續及放大這一片土地的社會可能性,幾番溝通後,甲君 與兩位共同創辦人 A 先生和 B 小姐,於 2014 年 5 月正式租下這棟兩層樓房子,

展開了一場社會創新實驗。

就讀大學期間,甲君參與台大的創新創業類社團 (2011 年至今)學習用商業 技巧解決社會問題,到各處擔任創新創業的講師。2013 年,他因思索「創新究 竟有沒有個案研究?」。後來透過旅行,直接走進田中央,邀請設計、企業等專 業人士來學習社會創新,也在這時第一次踏上 G 公司所在的鄉鎮。如今,他更 從咨詢、引導角色轉換為執行者,G 公司的新一頁從此誕生。

透過輔導社企與教學傳授過程,重獲對生命的熱情,並帶領更多年輕人體驗 另一種生活方式。甲君認為:「G 公司和別人所做的最大的不同,在於這是一個 體驗性和旅遊性的活動,是透過動手做來體會改變,而農家也會因為你的到來而 不同,是一個雙向改變的旅程,也在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截至 2015 年 2 月底,

G 公司的志工旅人突破 700 人、創造土地友善採購經濟超過新台幣六十萬、累積 山村工作總時數 7200 小時,並協助在地戶數達 25 家以上。

然而甲君在最後兩個月,歷經團隊溝通與磨合屢屢受挫,加上工作內容協調 不順利。

直到最後爆發,最累的那個時候,他就說,我不要那麼累,原來我們大家是不一 - 22 -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樣的,後來,我以為只要我給了薪水,錢給得夠多,我拿得夠少,他們就會心甘 情願,後來我發現說,有些人對於自己要怎麼生活的堅持不是用錢去買的。

以及經營目標不一致,團隊如多頭馬車,耗損相當多的執行能量。

有些人跟人的差異,或是認知的不同(是存在的),我覺得這件事讓我學到最大的 東西就是,認知不同,不要勉強自己去適應對方,你應該是趕快換,我覺得這一 連串教我最大的事情就是,換人,這樣就好了。

在加上 G 公司這一間房子的房東,其所持有的的所有權是有糾紛的,佔了 房子的四分之一,造成甲君在該事業體營運的極大不確定性。

租屋的不穩定性,我們之前租的房子之前所有權是有糾紛的。那位大哥只佔了房 子的四分之一,但他把整間房子租給我們,然後其他兄弟都想告那個大哥,然後 其他兄弟有來暗示我們,你們年輕人租沒關係,阿租約今年到,你們就不要再租 了,然後他們要對大哥提告。

甲君認為 G 公司的經營是富有實驗性質的,不論是商業模式或者是該企業 展現給市場的面貌,然而這樣的風格並不完全被 A 先生與 B 小姐接受,在 G 公 司的最後兩個月,團隊關係逐漸生變,但也因此透徹體悟到團隊要有共同理念的 重要性。從之前團隊共事所累積的血淋淋經驗,讓自己體會到,人跟人的差異是 很大的,不必勉強自己去適應對方。基於上述提及困境與多方考量下,甲君於 2015 年的 3 月 5 號簽署合約、讓出股份,正式退出該事業體。甲君自 2014 年 5 月服務至 2015 年 3 月,總共約十個月。同年年底在同一個鄉創立了自己的新事 業體 L 公司,其中團隊內部有少數幾位是原 G 公司成員。甲君帶著自己的理念 離開舊有團隊並將這一工作假期模式在新團隊上徹底執行,他更不認為上一次的 結束等同於失敗,而僅是一個過程,更有種使命感促使著他。

最後四個月的時候開始商業模式變穩定,然後就會開始有企業接團...因為我的 名氣而被吸引過來的,執行上還不是那麼好,那我覺得沒關係...真正嚴重的是 最後兩個月,我們的商業模式已經確立,可是他們(兩位共同創辦人)卻沒有辦 法好好的執行...即便它(G 公司的商業模式)是很有市場價值,而且很成功...

- 23 -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他們(兩位共同創辦人)根本就不在乎在市場上成功的經驗...我果斷地離開。

如果問我失敗跟成功我會覺得沒有這種東西...G公司的失敗,我可以跟你描述 我有多生氣、多無奈、多難過,我的每本書上都印說我是G公司的創辦人,每次 我的新聞爆出來,G公司臉書粉絲團的人數就暴增,我很不滿...這些都是一個 過程,創業這種事情對我來說不是一期一期過...接連累積的我現在能做什麼事 我就去做它,而且我有種使命感我應該去做。

甲君認為前一次在 G 公司的挫敗和實驗性經營,讓自己了解當前在市場只 有自己能實現這個商業模式,幾經被台灣各處業者的拒絕後,重新回到了和 G 公司同一個鄉鎮。甲君回憶起新團隊的互動,短期內仍無法朝向理想中的水平式 經營,甲君認為 L 公司還正在起步,加上這樣有別於以往的經營模式常會吸引到 部分的單位跨界合作,經歷甚淺的夥伴無法獨當一面而很多資訊必須不斷回報於 甲君,甲君也檢討是否原因是出在自己身上,使得組織的溝通成本過高。

感覺創業的歷程又再繞了一圈...我那時候反而覺得說,ok這成熟了我要來這 樣做了,可是試了一圈發現沒有什麼組織要配合我(的這種商業模式)...因為台 灣這種組織,地方青年,他們全部都不是做生意的,他們都是做那種文化局的案 子,忙著做標案,沒有空跟我合作...就會發現說這個模式其實有很多限制,所 以最後又慢慢回到這個地方...練習著把每一件事情該怎麼回都處理下來,就是 慢慢累積的過程。只是我剛剛講的是,夥伴們好像也不清楚這件事情他們該不該 插手...我覺得一個問題是,我沒有辦法讓他們安心的覺得自己能夠做決定。

甲君認為,青年返鄉或是城鄉連結不是口號,過往的經驗使他能夠看到更細 緻的產業細節或趨勢,而這又是別人所無法理解或達成的,使甲君認為自己能做 什麼事的話就該去做。另一方面,面對得來不易的團隊,加上有些成員隨著甲君 離開 G 公司,再再使得甲君積極串聯起新團隊與新公司。抱持著不同目標,卻 有著共同的願景,甲君認為 L 公司的存在對於成員而言就已經是個定義為理想的 地方,是無法輕言放棄。截止 2016 年 7 月,L 公司已成長為當地主要的土地推 廣單位,市場的表現上以粉絲團人數已超過 G 公司將近三成,並持續增長。

也是自己不服輸吧。我覺得還有一個不得不做的原因是,有些人一直在跟著我,

你也給他們承諾,就是這些人相信你所說的 fancy、innovation,他的理念是跟 著你的,要讓他們理想的地方存在,讓他們可以待著...現在的團隊狀況,就是 大家是抱著不同的期望進來的...比如說有人要錢,有人要名譽,更多的挑戰之

- 24 -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類的。可是不那麼多人是為了農村的發展,就是說這是一艘且開且走的船。

貳、甲君個案大事件時間表

【表 2】甲君個案大事件時間表 時間 主要關鍵活動

2013 年 舉辦社會創新活動,讓甲君第一次踏上 G 公司所在的鄉鎮,對這塊 土地有所認同。

2014 上半 某科大研究所要終止與 G 公司共同營運的計畫,營運困境將使 G 公司退出市場。

2014.05 甲君為了延續這一片土地的可能性,與 A 先生、B 小姐協議,共同 租下 G 公司所在的房子。

2014.05 正式加入 G 公司團隊,直到退出共歷時十個月。

2015 年初 團隊之間屢屢發生爭吵,彼此間工作內容協調不順,對於經營目標 亦不一致。

2015.03 簽署合約、讓出股份,正式退出該事業體。

2015 年底 與新成員成立 L 公司,新團隊溝通與互動尚在磨合階段。

2016.07 L 公司的粉絲團人數超過 G 公司將近三成。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 25 -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