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創業家挫折學習之歷程與歸因探討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創業家挫折學習之歷程與歸因探討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9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 碩士論文. 創業家挫折學習之歷程與歸因探討 政 治. 大. 學. ‧ 國. 立 Learning from Frustration: Entrepreneurial Process and Attribution.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指導教授:. 鄭. 至. 甫. 研 究 生:. 王. 宣. 閎. v. 博. 士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 五 年 七 月 ⅰ.

(2) 謝辭. 感謝我的指導教授,鄭至甫老師,百忙之中給予學生論文指導,使學生能 夠嘗試以不同的角度學習何謂真正的創業,並給予學生最大的自由在論文的撰寫 上盡情揮灑,即便仍非常地不成熟,但讓學生在茫茫學海中勇敢嘗試主張自己的 觀點。感謝老師在我撰寫論文的這一年一路上細心扶持,除了像是對自己孩子般 地關心學生日常、解決學生的焦慮與疑問外,對於研究上的困難也會主動協助學 生突破困境,介紹適合的訪談對象,使學生的論文進行得更加順利,從老師身上. 政 治 大. 學習到對學問渴求與做事嚴謹,能夠讓老師指導,是我最大的福氣。. 立. 從工學院來到政大科智所,也許是中間隔了一年兵役使得這一刻似乎來得稍. ‧ 國. 學. 晚,如今準備告別校園卻感到不捨。回顧這幾年,從所上我學習到了三件事情重 要的心得:(1) 沒有什麼事,是理所當然的,能靠的只有自己;(2)成功不必在. ‧. 我;(3)意志力遠遠大於努力。不論是科智所藉由課程與活動的做中學,或論文. y. Nat. sit. 的失敗學,對我影響力都是甚鉅的。尤其是從軍旅回歸校園,讓我抱持更多想變. n. al. er. io. 得獨特、想變得更強的渴望,謝謝宗佑與鄭老師對於促成我在科技部創業的參賽. i n U. v. 隊伍,尤其感謝宗佑像是熱心的業師,不論論文與競賽時都給予莫大的幫助。. Ch. engchi. 謝謝同樣鄭們的震軒、君立、綺婷,在最後收成論文的煎熬互相打氣;謝謝 同學們在求學時的陪伴,不論是舉辦活動的團隊合作以及共同修課的互相砥礪, 大大消弭了課業繁重的壓力;謝謝成大好友柏延、瞇子、怡華、怡瑄適時的聚會 交心,願意時常聽我宣洩負能量;謝謝所上的學弟妹們在時常給予加油打氣,期 待你們能將科智所的 DNA 貫徹在自己的未來之上;謝謝每一位幫助我的論文訪談 者,從你們身上我學習到的不只是創業經歷還有更多人生體悟;謝謝 912 教室的 所有常客,彼此的激勵讓我能專心走完最後一哩路;謝謝辦公室學姊和助教在我 不懂的行政業務給予最大的支援;謝謝口委老師們對我研究的指教,也許還不成 ⅱ.

(3) 熟但對於您們的專業意見與關心我將會努力吸收並應用在未來社會上的挑戰。最 後,最感謝我的父母親,自學齡成長階段就不干涉而使我能走想走的路,而又再 偏離時適時引導我回到最好的避風港,感謝老爸老媽答應我跨領域來到科智所的 堅持,以及擅自休學直到退伍後返校完成學位的任性,謝謝你們。 很幸運地有你們的幫忙,使這一篇論文得以論利完成,在此大大感謝。. 宣閎. 立. 2016 年 8 月 29 日於科智所 912 教室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ⅲ. i n U. v.

(4) 中文摘要. 台灣向來展現中小企業旺盛的生命力,近年來國際性評比的報告中指出台灣 的經商環境與創業精神皆名列世界前茅,然而失敗是創業活動不可避免的一環, 愛迪生曾說過: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與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既然人們說失敗 為成功之母,創業家實際面對時是否能相信失敗具有價值?向失敗學習日趨重要, 市面上亦增加許多向失敗學習以取代傳統成功典範的科普書籍,畢竟成功無法複 製,卻能以失敗借鏡。從失敗的經驗累積未來進取成功的機會。本研究以曾有失. 政 治 大 折過後,針對前次經驗作內外部歸因的分析,進而讓創業家執行行為修正。 立. 敗或挫折經驗的創業家作為訪談對象,以深度訪談的方式,了解創業家失敗或挫. ‧ 國. 學. 經過深度訪談與資料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三點結論:(1) 面對原來的挫折. ‧. 時,所啟動的「敗因歸納-學習-反思與行為改變」歷程有下列影響:( i ) 內. y. Nat. sit. 外部歸因前次的挫折,使創業家得到經驗學習的對象,進行反思。( ii ) 以前. n. al. er. io. 次的挫折為基礎,修正自我的行為,改變成不再犯同樣錯誤的。( iii ) 歷程過. i n U. v. 後,反思後得到內化後的能力將成為面對下次創業的依據之一。(2) 歷程中的行. Ch. engchi. 為改變可能引發控制錯覺,而成為下一次創業的失敗原因之一:當創業家在「敗 因歸納-學習-反思與行為改變」歷程時,將針對前次挫折經驗視為學習與修正 自我的對象,正因為創業家專注在解決與修正前一次的行為,使得歷程中的行為 改變中,隱藏了下一次創業活動的行為盲點,而成為了當下檢討歷程的控制錯覺 之一。(3)研究發現內外部的歸因與內外部資源有關聯:歷程中將內外部歸因以 表格式的分類與分析,將敗因學習與行為修正所得到的回饋,轉而成為創業家實 際的自我價值與資源。 關鍵字:失敗學習、歸因理論、反思、控制錯覺 ⅳ.

(5) Abstract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Taiwan have shown people their great vitality. Recently,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ports pointed that the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in Taiwan and Taiwanese entrepreneurship are almost on the top world. However, it is unavoidable to make mistakes when people stay in entrepreneurial process. There is a quotes spoken by Thomas A. Edison, “Negative results are just what I want. They're just as valuable to me as positive results.” People say that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whether can entrepreneur really treat failure as a valuable experience?.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It has been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o learn from failure. We can easily find lots of books talking about this topic. After all, success can’t be copied but people can. ‧. be able to learn from failure. People can accumulate experiences from failure and. sit. y. Nat. make themselves to be success. This research examines how entrepreneurs do with. n. al. er. io. reflection after being failure. Through interviewing 5 entrepreneurs who had been. i n U. v. suffered from failure or frustrated experiences, researcher tried to understand the. Ch. engchi.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ose experiences and entrepreneur’s behaviors by attribution theory.Through in-depth interviews and data analysis, there are three main findings. First, the process in “attribute frustration - learning from failure - reflection and behavior adjustment” has 3 significant impacts on the behavior of previous setbacks which help entrepreneur achieve. Second, the behavior adjustment in the process may trigger the illusion of control, which may become one of the failure reasons for the next entrepreneurship. Last,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the dimensions of attribution and the dimensions of entrepreneur’s resources have connection. Keywords: learning from failure, attribution theory, reflection, illusion of control ⅴ.

(6) 目錄 緒論 ………………………………………………………………………..………..…………… - 1 -. 第一章 第一節. 研究背景 ………………………………………………………………………..……… - 1 -. 第二節. 研究動機 ……………………………………………………………………………….. - 2 -.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 3 -. 第四節. 研究流程 ……………………………………………………………………………….. - 3 文獻探討 ………………………………………………………………………………………. - 5 -. 第二章 第一節. 與創業家相關的學習理論 ……………………………………………………. - 5 -. 壹. 成人學習與自我導向學習 ……………………………………………………. - 5 -. 貳. 經驗學習 ………………………………………………………………………………. - 7 -. 參 壹. 治 政 反思的相關理論 ……………………………………………….………………... - 11 大 立 …………………………………………………………………………. - 11 反思的定義. 貳. 反思的實踐 ……………………………………...........…………………………. - 13 -. 歸因理論與成敗歸因 ………………………………………………………..… - 14 控制錯覺 ….....................………………………………………………………. - 15 -. ‧. 第四節. 學. 第三節. ‧ 國. 第二節. 失敗學習 ……………………………………………………………………………… - 10 -. 研究方法 ………………………………………………………………………….…….…… - 17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 17 -. 壹. 研究方法的選擇 …………………………..………………………….…………. - 17 -. 貳. 研究方法的選擇 …………………………..………………………….…………. - 18 -. 第二節. 資料蒐集方式 ……………………………………………………………….…….. - 18 -. 第三節. 訪談對象的選擇 ……………………………………………..…….……………. - 19 -. n. al. er. io. sit. y. Nat. 第一節. Ch. engchi. i n U. v. 訪談個案回收分析與研究發現 ………………………………………………….. - 22 -. 第四章 第一節. 甲君個案故事 ……………………………………………………………………… - 22 -. 第二節. 乙君個案故事 ……………………………………………………………………… - 26 -. 第三節. 丙君個案故事 ……………………………………………………………………… - 30 -. 第四節. 丁君個案故事 ……………………………………………………………………… - 35 -. 第五節. 戊君個案故事 ……………………………………………………………………… - 37 研究發現與討論 …………………………………………………………………………. - 41 -. 第五章 第一節. 敗因定義與內外部歸因 …………………………………………...........… - 41 -. 壹. 創業家的內外部歸因 …………......……………………………...........… - 41 -. 貳. 內部因素 ….....................................…………………………...........… - 45 ⅵ.

(7) 參. 外部因素 …......................................…………………………...........… - 46 -. 第二節. 內外部歸因後啟動的學習 …................………………………………… - 48 -. 壹. 內部歸因的學習 …................…………………………................……… - 48 -. 貳. 外部歸因的學習 …................…………………………................……… - 55 -. 參. 內外部歸因後的學習行為 ...…………………………................……… - 58 -. 第三節. 學習後的反思與行為改變 ……………...………………………………….. - 59 -. 第四節. 控制錯覺的發生 ……………………………………………...………….......... - 63 -. 第五節. 研究樣本分析結論 ……………………………………...………….............. - 65 -. 第六節. 提出研究命題 ………………………....……………………...………….......... - 67 -. 第七節. 歷程流程圖演進 ………………....……………………...………….............. - 70 -. 第八節. 流程圖的使用限制 ……...……………........………...………….............. - 75-. 第一節 第二節. 學. 第三節. 政 治 大 研究結論……………………..………………………………………………………… - 76立 研究貢獻 ………………………………………………….………………………..… - 77-. 研究結論與建議 ….……………………………………………………………………... - 76-. ‧ 國. 第六章. 後續研究的建議與研究限制 ………………………………………...……. - 80. 參考文獻 ……………………………………………………………………………………........….…..…… - 82 -. ‧. 附錄一:訪談大綱 ……………………………………………………………………………………….. - 89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ⅶ. i n U. v.

(8) 圖目錄 圖1. 研究流程 ………………………………………………………………………………………….... - 4 -. 圖2. Dewey 經驗學習模型 ……………............................................................... - 8 -. 圖3. Kolb 四階段體驗學習圈 ............................................................................. - 9 -. 圖4. 反思歷程的十個步驟圖............................................................................... - 13 -. 圖5. 創業家創業挫敗後行為歷........................................................................... - 16 -. 圖6. 歷程流程圖步驟一....................................................................................... - 70 -. 圖7. 歷程流程圖步驟二 ..................................................................................... - 71 -. 圖8. 歷程流程圖步驟三 ..................................................................................... - 72 -. 圖9. 以甲君研究資料說明歷程圖的使用 ......................................................... -73 -. 圖 10. 以連續的歷程流程圖說明創業家的變化 ................................................ -74 -.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ⅷ. i n U. v.

(9) 表目錄 表1. 樣本基本資料表 .......................................................................................... - 20 -. 表2. 甲君個案大事件時間表 ............................................................................. - 25 -. 表3. 乙君個案大事件時間表 ............................................................................. - 28 -. 表4. 丙君個案大事件時間表 ............................................................................. - 34 -. 表5. 丁君個案大事件時間表 ............................................................................. - 37 -. 表6. 戊君個案大事件時間表 ............................................................................. - 40 -. 表7. 創業家對失敗原因之歸納表 .................................................................... - 41 -. 表8. 財務控管不佳的學習 ................................................................................. - 49 -. 表9. 重複犯錯導致虛耗的學習 ......................................................................... - 50 -. 表 10. 組織內部有雙重關係的學習 .................................................................... - 51 -. 表 13. 團隊無向心力,無前進動力的學習 ......................................................... - 54 -. 表 14. 輕忽人性險惡與股權劃分談判破裂的學習 ........................................... - 55 -. 表 15. 現實法規受限的學習 ................................................................................. - 56 -. 表 16. 創業環境惡劣的學習 ................................................................................. - 56 -. 表 17. 進入陌生市場的學習 ................................................................................. - 57 -. 表 18. 全體內外部歸因後的學習行為 ................................................................ - 58 -. 表 19. 甲君歸因後學習的行為改變 .................................................................... - 59 -. 表 20. 乙君歸因後學習的行為改變 .................................................................... - 60 -. 表 21. 丙君歸因後學習的行為改變 .................................................................... - 61 -. 表 22. 丁君歸因後學習的行為改變 .................................................................... - 61 -. 表 23. 戊君歸因後學習的行為改變 .................................................................... - 62 -. 表 24. 甲君控制錯覺發生 ..................................................................................... - 64 -. ‧. ‧ 國. io. sit. y. Nat. n. al. er. 表 11. 學. 表 12. 治 政 理念不合或認知不對等的學習 ................................................................ - 52 大 立 ........................................................................ - 53 團隊各自結黨結派的學習. Ch. engchi. ⅸ. i n U. v.

(10) 第一章 第一節. 緒論 研究背景. 根據國外研究指出,平均二至五年之間,十家新創企業之中有九家失敗;而 僅剩十分之一的幸運者,大多都是經歷二次以上的失敗挫折後才成功 (Timmons, 1990)。台灣經濟部統計,2000 年至 2004 年間,平均每年約有 43757 家的新創事 業創立;同時,平均每年有 41465 家的企業撤銷或解散,累算失敗率高達 95%。 由此可知創業雖然聽起來與眾不同,卻需要背負巨大的風險,然而,根據台 灣綜合研究院 (2006) 所發布的統計數據中指出,中小企業佔台灣企業總數的. 政 治 大 勃發展,當中所蘊含的創業力量在推動台灣經濟發展,佔有舉足輕重的重要性。 立. 96.61%,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口的 70.70%,從而明顯觀察到中小企業在台灣的蓬. ‧ 國. 學. 天下雜誌指出美國研究單位「全球創業精神發展機構」 (The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公布 2015 年「全球創業精神指標」,台灣名列全球第 八,亞洲更是第一,領先其他亞洲國家。從前述高度指標中足見台灣人民的創業. ‧. 精神。. y. Nat. sit. 創業精神指的是一種追求機會的行為(Stevenson, 1999),然而這些機會不被市. er. io. 場上多數人所關注,其原因除了多數人無法直覺在當前的困境之中應用該機會,. al. n. v i n Ch 是能早一步洞察機會,並發展潛在的資源為未來則認為,創業精神亦是促成新事 engchi U 亦不存在於目前運用的範圍,但未來有可能創造資源應用的新價值。而創業家即 業形成、發展和成長的原動力(Roberts, 1999)。.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認為,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失敗經驗,那才是件危險 的事!一語道出了人若不能失敗過,未來也許會跌倒得更痛,落寞地更長久。失 敗無疑是成長的必然之事,人一旦面臨失敗的打擊,痛苦蹲下的另一方面卻是跳 得更高的機會,失敗對於後續成功有著極大的相關性(Minniti & Bygrave, 2001; Shepherd, 2003; Cardon et al., 2011) 。經歷失敗,猶如拿到了一把珍貴的鑰匙,啟 動了名為學習的引擎,若要說比起成功典範的學習,向失敗虛心討教與借鏡,才 能真正幫助創業家在未來走得更快速更穩健。 -1-.

(1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前人探討驅動創業家東山再起的因素中 (陳悅琴, 蔡明宏 & 林明杰, 2006), 自我效能 (self-efficacy) 的認知是解開失敗創業家從失敗打擊情緒中復甦的關鍵 (Bandura, 1986),優秀的創業家擁有高超的自我效能,幫助挫折後的創業家東山 再起 (Gaglio & Katz, 2001)。挫敗可視為是經驗的累積,經驗是學習的重要資源, 透過試誤 (trial and error) 的過程累積經驗,再將經驗轉化與創造成為知識、技能、 態度、價值、情緒、信仰與感受的歷程,稱為經驗學習 (experiential learning) (Jarvis, Holford, & Griffin, 1998) 。是的,創業之路充滿著不確定性,更不可能是永遠保 持完美而持續成功,一份難得的成功在失敗與挫折面前猶如鳳毛麟角,回顧創業. 治 政 而隻身披荊斬棘,也為探險家留下記號。 大 立. 家在這條天堂路上所踏出的每一步,或多或少都有著血淋淋的足跡,而為了探索. ‧ 國. 學. 創業家是組織及管理資源,並承擔企業交易風險的人 (Peterson & Albaum, 1984)。身處在這片惡劣環境的創業家,不知道往左或往右,不知道繼續往前是. ‧. 否正確,唯一能倚靠的,是創業家蒐集資訊的能力,為自己挖掘到其他人不能注 意到的鑽石原石;以及,手邊所能應用的工具,為自己所受的限制一點一點地向. Nat. sit. y. 外延伸出去。能否成為創業家之先決條件,取決於個人所掌握的資訊含量、內在. io. n. al. er. 知識與認知能力 (羅宗敏 & 潘慧慈, 2014)。. Ch. i n U. v. 「失敗學」儼然已經成為市場上的顯學,因為成功無法複製,失敗可以借鏡,. engchi. 對創業家要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創業圈生存,比起學習成功,不如學習失敗。失敗 是創業學習啟動的引擎有效的失敗學習對於甫受打擊的創業家是最好的心靈之 鑰,陳悅琴學者 (2006)探討驅動創業家東山再起的研究中,並未對學習過程作深 入研究;連雅慧學者 (2012)探討創業家的失敗學習的研究中,除了以正向心理學 的回復力以建構創業家各階段的學習機制外,本研究更想探討創業家在學習後的 行為表現。因此當創業家向失敗學習並驅動自我效能,重新評估前一次創業所剩 餘的價值與現有資源,最後則下定決心再次創業與否,過程中一連串的學習行為 與學習後的行為,將是本研究想探討的重點。. -2-.

(12)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本研究的研究焦點在探討創業家的前次創業經驗的學習,以及探討其經歷 「現有剩餘價值評估」過後,是什麼樣的因素驅使創業家產生了再次創業的意圖, 並探討「再次創業」的決定是否來自創業家本身的「現有機會辨識」,最後將嘗 試探討即使經歷過一次或多次的失敗學習後,「控制錯覺」仍會一直存在?研究 目的分別敘述如下: 一、探討創業家面對原來的挫折時,所啟動的「敗因歸納-學習-反思與行 為改變」歷程,有何影響? 二、探討創業家的控制錯覺在「敗因歸納-學習-反思與行為改變」歷程的 發生時機?. 政 治 大. 三、探討內外部的歸因與內外部資源的關聯為何?. 第四節. 研究流程. 學. ‧ 國. 立. ‧. y. Nat. 本研究的研究流程概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以研究背景及研究動機為出發. sit. 點,透過廣泛閱讀相關文獻進一步確立欲探討的研究問題,再以研究問題為對象. er. io. 整理出相關文獻後,進一步發展並確立研究架構與研究限制。第二階段以實務上. al. n. v i n Ch 內容佐證,分析並歸納每一份個案後執行跨個案的分析。經過兩個階段後,本研 engchi U 究從中提出研究發現與結論。 的個案訪談後,以資料蒐集與後續整理為主,過程中輔以其他蒐集之資料與文獻. -3-.

(13) 本研究之研究流程與論文架構如圖 1 所示:.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圖 1】研究流程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4-. v.

(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近代教育改革家列夫·托爾斯泰曾說:正確的道路是這樣,吸取你的前輩所 做的一切後再往前走。前人所研究成果積累的智慧,作為本研究的基礎,並期許 自我產生新的洞見與思維。本章為了對主題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下各節將文獻進 行討論,第一節探討失敗學習,第二節探討反思行為,第三節探討歸因理論,第 四節探討控制錯覺,最後就本章文獻探討加以彙整,作為研究架構的基礎。. 第一節. 與創業家相關的學習理論. 政 治 大 出其中的每一個問題並逐一解決。大膽投入創業後所會遇到的問題有千千萬萬, 立 創業家馬斯克說:如果你希望在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情上盡善盡美,那麼就找. 所謂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創業家們若持著每碰到一個新問題,便埋頭翻書尋求. ‧ 國. 學. 知識上的解答,那麼無窮、無邊而無盡的學問與知識,到什麼時候能學得完呢?本 節將探討與創業家相關的學習理論,藉前人所研究成果積累的智慧為基礎,逐步. ‧. 探討「成人學習」 、 「自我導向學習」 、 「經驗學習」 、 「失敗學習」等這四個由廣而. io. sit. y. Nat. 收斂的角度,列舉國內外學者的觀點,進一步建構出創業家的學習路徑。. n. al. er. 壹、成人學習與自我導向學習. Ch. engchi. i n U. v. 成人學習者定義為成人學生,係指已完成基本教育或第一階段教育,再參與 有組織的學習活動者 (成人教育學會編,1995),最早起源於成人教育理論,二十 世紀時由 Eduarl Lindeman 提倡並影響後代多位學者 (Imel, Susan,1999) ,其理 念在 Malcolm Knowles (1989) 時發揚並提出「成人教育學」(andragogy) 一詞 (Welty, Gordon, 2010)。. -5-.

(15) 莊敦閔 (2009 )整理近代國外學者一致認為成人在學習上主要有以下六個特 點 (Malcolm, Elwood & Richard, 2004): 1.. 為了什麼而學習(learner’s need to know) 比起大多數兒童不在乎為何學習、或是學到的內容是否能確實應用上,僅單 純接收老師及父母的要求,然而成人在投入學習之前,必須先知道學習的目 的與原因,才願意進行學習。. 2.. 學習者的自我概念(self-concept of learner) 心理上相對成熟的成人會認為個人須對自己負責,故在學習時較容易產生獨 立的自我意識。. 3.. 學習者的先驗經驗(prior experience of learner) 已有基本學習經驗的成人可以幫助自己能更有效地了解學習內容,然而有些. 政 治 大 學習者的準備度(readiness to learn) 立 有些學習須在學習者在一定的時間點後才作好準備去學習,例如一個高中女 則會侷限其思維模式,故成人比起兒童容易受到經驗的幫助與阻礙。. 學. ‧ 國. 4.. 生還沒準備好學習嬰兒照顧和經營婚姻,但隨著年紀增長後會逐漸準備好面 對並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學習導向(orientation). ‧. 5.. 兒童在學習時多為學科導向(subject-center),會認為學習就是學習該學科的知. y. Nat. al. n. 成人容易受到內在動機的激勵而產生學習需求。. Ch. engchi. er. 學習動機(motivation to learn). io. 6.. sit. 識;然而成人則是生活導向(life-center),認為學習是為了解決生活上的問題。. i n U. v. Knowles (1989) 認為每一個成人學習個體都具有自我導向的學習能力,以「生 活、任務、問題為中心」等等為學習取向 (陳欣蘭, 2006) ,而相較基本教育學習 者有更主動的學習動力以及自主性,國內學者整理該特色源於 Maslow (1954) 的 自我實現的哲學基礎(蕭錫錡、陳聰浪,1996),而自我導向學習(self-directed learning) 一詞自 1966 年由 Allen Tough 提出,一般皆認為發展於 Tough (1979)所提出的自 我教學、自我計畫學習性質的學習計畫(learning projects)的研究。Roger (1969)認為 當學習內容符合學習的目的時才可謂有意義的學習,亦認為主動而自發投入的學 習所得到的成果才是深刻而持久(張春興, 1994;施良方,1996)。. -6-.

(16) 成人教育學和自我導向學習 (self-direct learning) 是成人學習理論的兩大支 柱 (陳欣蘭, 2006),黃富順 (2000) 綜合各學者的論點,提出自我導向學習的特 色為:(1)自我導向的學習者具有獨立的人格 特質(2)自我導向的學習是一種自我 教育(3)自我導向的學習並非是一種完全獨立的行為。 綜合以上,心智成熟的創業家身處在日新月異的產業變遷與社會競爭,面對 著自我的不足時,以成人模式再次投入學習領域,其動機大部份是發自內在力量, 以「再學習」的行為試圖解決「生活、任務、問題為中心」的問題,或補足目前 欠缺的知識。由內在力量驅使著自我導向學習,倚靠先前的基本知識與自我意識, 進而了解學習者本身的需求,並且能自我評鑑是否真正學會,成人學習者利用這 樣的學習特質,能有效地進行學習活動。成人學習者被視為一個成熟的個體,具. 政 治 大. 有積極的自我概念,能主動的、有效率的參與各種學習活動 (陳欣蘭, 2006)。. 立. 貳、經驗學習. ‧ 國. 學 ‧. 「經驗」是 Dewey 哲學體系的重大系統,更是其教育哲學的核心概念 (吳木 崑,1999),John Dewey (1938) 認為教育即生活,而生活是經驗繼續不斷的重組. sit. y. Nat. 和改造。一個人能夠藉由學習而進步,其學習的基礎就是從實際活動中獲得的經 驗。Dewey (1938) 出版的《經驗與教育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一書,強化了. io. n. al. er. 「由做中學」的經驗學習 (experiential learning) 理論基礎,強調不能倉促將經驗. i n U. v. 視等同於教育用,對於經驗的價值幸有其判斷準則,一是對吸收過去經驗與修正. Ch. engchi. 未來經驗的的連續性,二是個體內在與外在環境的交互作用性,這兩原則密不可 分方能創造有價值的經驗 (連雅慧,2012)。. -7-.

(17) 一、Dewey 經驗學習模型 Dewey (1944) 提出經驗學習模型,描述從經驗中學習與做中學的兩個主要概 念,其認為經驗包含行動與結果,兩者透過反思而有了連結,個體因反思而學習, 進而產生新知識,成為個體下一次經驗學習的思考基礎,藉由流程不斷轉動帶動 學習者累積經驗,因而不斷成長,Dewey (1944) 的經驗學習模型如圖 2 所示:.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圖 2】Dewey 經驗學習模型 資料來源:連雅慧 (2012),本研究整理. y. Nat. sit. 謝智謀、吳崇旗與謝宜蓉 (2007)認為體驗 (經驗) 教育是學習者透過親身體. al. er. io. 驗,進行對生活與環境產生反思的整個過程,進而將知識積累的教學方式,倚靠. n. 親身體驗與反思為教材使學生「真實地學習」,提升「自我成長」之能力。 二、Kolb 四階段體驗學習圈. Ch. engchi. i n U. v. David A. Kolb (1984) 是繼以 Dewey、Lewin 和 Piaget 後最常被提到的學者, 已三位學者的經驗學習的論述為支撐,乃承接 Dewey 的教育哲學,建構了著名 經驗學習法的理論,並提出最具代表性且最被普遍運用的「體驗學習圈」模型。 Kolb 認為學習、轉變及成長是最能由一個整合過程來推動,該過程從已有的經 驗開始,觀察有關的經驗,分析資料後歸納結論,最後回饋以改變行為,其認為 學習可視為一個包含四個階段的過程。Kolb 的四階段體驗學習圈如圖 3 所示:. -8-.

(18)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圖 3】Kolb 四階段體驗學習圈 資料來源:謝智謀、王貞懿 & 莊欣瑋 (2007),本研究整理. y. Nat. sit. 研究者整理 Kolb (1984) 的論述以及參閱其他學者相關著作 (謝智謀、王貞. er. io. 懿 & 莊欣瑋, 2007),以下簡略說明經驗學習圈四個階段的內涵與重點:. al. n. v i n Ch 參與主擁有開放的意願,透過引導者有技巧的帶領,將自己置身於活動中感 engchi U 受任何具體經驗,並學習到有價值的樂趣。. 一、體驗 (Experiencing). 二、反思內省 (Reflecting) 將活動中所見、所聽、所聞、所感受到的事物,轉化為內在省思,並藉由省 思與檢視問題的核心所在,尋求與過去經驗的結合,以得到問題的解決辦 法。 三、歸納 (Generalizing) 透過不斷地與他人討論以及自我的反思,將前一階段思考的想法與得到的經 驗歸納與連結,累積成概念,以做為將來解決問題時的最佳應用策略。 四、應用 (Applying) 歷經活動體驗、內省反思、以及想法歸納的過程後,經驗學習圈最重要的成 -9-.

(19) 效,即是個人能將所學運用於日常生活中或是工作情境上。 這四個階段是連續且隨時有可能發生,任何一個經驗產生不但是連續的,他 也會影響未來的某一個經驗 (蔡居澤, 2001)。每個階段並不也只有單一的方向, 因為環境、學習者之間、教師或領導者、設施及裝備彼此之間不斷的互動,並產 生連續性之交互作用,因此如何在這多變的學習環境中,使用合適活動設計,運 用合宜的內省及分享方式,便成為體驗教學成效之重要因素 (謝智謀, 2003)。. 參. 失敗學習 創業家是組織及管理資源,並承擔企業交易風險的人(Peterson & Albaum,. 政 治 大. 1984)。重組現有資源並創新的背後往往也有著極大風險,十家新創企業之中有. 立. 九家失敗;僅剩十分之一成功者,大多是經歷二次以上的失敗挫折後才成功. ‧ 國. 學. (Timmons, 1990)。足見經歷過挫折在職場上有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之一,Reivich 和 Shatte (2002) 指出在高度競爭與充滿不確定的職場,面對挫折的復原力是除了 專業能力外最重要的指標(吳凱琳, 2004),及面對挫折時擁有自我堅持和自我調整. ‧. 的能力,正向心理學的研究指出,挫折經驗能對個體形成正向的影響(盧綵蓉,. io. sit. y. Nat. 2011)。. n. al. er. 連雅惠 (2012)的研究整理指出,挫折包含挫折的事件與挫折感;而當實際表. i n U. v. 現低於期望值,便視為失敗(事件)。本研究將就挫折與失敗一併視為討論對象。. Ch. engchi. 因此進一步定義創業失敗,徐茂練 (2007)認為創業初期事業失敗的主要原因不外 乎是新穎性、規模小的包袱、企業家能力不足、無法適應環境或依據環境變化進 行轉型等。另外,跨入陌生產業、缺乏管理專業能力、用人不當、創業團隊失和 也都是創業失敗的原因。 Marius Pretorius (2011) 藉實務上的個案研究指出,創業家的創業行為中所有 的失敗有根本上的相似之處,這暗示創業家並沒有從藉由失敗學到教訓,反而是 需要透過謹慎的思考,Pretorius (2011)認為反思將是創業家向上一次失敗學習變 得有效的先決條件。失敗是學習的必要條件,唯有真正失敗後才能帶來反思 (Sitkin, 1992)。經歷失敗事件後的創業家,將對前一事業進行辨認與剖析、反思 並總結教訓,修正原有的知識並改變自己行為,最後重新訂立目標而走出失敗, - 10 -.

(20) 但並非所有的失敗都促進學習,必須尋找創業失敗學習動力因素 (付朝淵, 2014)。 前述 Kolb (1984)以一切的學習以經驗為起點,過程中透過分享和反省,深入 處理和轉化深入處理和轉化該次經驗,成為一次有個人意義的信息 ,成為一次 有個人意義的信息,並藉著實踐而驗證它的真確性,繼續進入另一個經驗,帶來 另一次學習循環。研究者整理學者們的貢獻後發現創業家的不論是做中學的經驗 學習,或者是事後檢討的失敗學習,都將與反省、反思環環相扣,次節將探討反 思的相關理論。. 治 第二節 政 反思的相關理論 大. 立. ‧ 國. 學. 英國哲學家 John Locke 曾說:「反思是人心對自身活動的注意和知覺」。 Dewey (1944) 指出:「當思考的數量增加,所以與它相稱而增加的價值也就非常 不同。經驗變質了,而且變得深具意義,我們把它稱為反思型經驗 (type of. ‧. experience reflective) ,是一種優質的思考 (reflective par excellence)。」本節將先探. sit. y. Nat. 討反思的定義及其相關文獻,再探討支撐反思學習的相關理論與文獻,最後探討. io. n. al. er. 反思的實踐與歷程。. 壹、反思的定義. Ch. engchi. i n U. v. 近代國外學者致力於反省研究者首推 John Dewey (1910),其著作《思維術 (How We Think) 》與反省思考 (reflective thinking) 的概念對後人研究反省時有深 遠的影響。Dewey (1910) 認為反省思考試最好的思考方式,是一種經由觀察現狀、 蒐集資料,檢視證據後的反覆而嚴謹的持續深思 (姜文閔譯,1992),將其定義為 「依據所持的理由以及其將導致的後果,對所有信念或實踐行為用積極、持續以 及謹慎的態度予以考量」 (熊川武, 1999;Zeichner, 1996;Liston, 2008)。 往後的東西方學者以 Dewey 的理論為基礎,對於反思、反省,將有更多面 的解釋,Osterman (1993) 和 Kottamp (1993) 認為反思是整合思考與行動,達到學 習和行為改變的方法,並藉由反思改善個人本身以及組織效能 (吳佩陵、陳木金, - 11 -.

(21) 2007)。Costa (2000) 和 Kallick (2000) 指出反思最根本目的為了使人們習慣基於自 身經驗思考,養成習慣便可開始傾聽內在和外在的聲音 (吳佩陵、陳木金,2007)。 反思的概念在東方儒家思想備受重視,早在孔孟儒道便能知其一二。子曰: 「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論語為政篇: 「退而省 其思,亦足以發」。傳統儒家以「反省」作為基本修心修身的自我檢討,使明亮 自我的本心與作為。近代學者如饒見維 (1996) 指反省是在感官經驗外,在雜亂 無章的經驗中所進行的思考,並將經驗加以分析、歸納、整理,淬鍊出有意義的 組合。陳靜文 (2004) 認為反省是個人因為自我需求而產出一種主動而堅持的評 估,從理解體驗、質疑與重新建構中,獲得思索自身的經驗,反覆修正後結合思 想與行動,尋求解決之辦法。. 治 政 歸納上述,反思的本質為一種思考的方式。以時間構面而言,反思是立足 「現 大 立 在」 ,回顧「過去」 ,展望「未來」(吳佩陵 & 陳木金, 2007)。人的知識是被動建 ‧ 國. 學. 構而非被授與的,而在反思過程中將持續追求改善(Dewey, 1938)。是一連串反覆 與自己內心對話的練習,藉由不斷反思,修正過往以創新突破舊有思考模式,建. ‧. 構出更好的行動效能與知識基礎。.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 12 -. i n U. v.

(22) 貳、反思的歷程 反思實踐(reflective practice)的概念促成最早由美國學者 Donald Schon (1987), 將源自 Dewey (1910) 的反省思考 (reflective thinking) 擴展並應用,Schon (1987) 認為在行動中進行反思 (reflection-in-action) 可以使從業者在實踐中變成研究者, 並從固定的理論和技巧中解脫出來,建構一種新的適用特定情境的理論,其對反 思實踐的註解: 「是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對行動進行反思的能力」 。Schmuck(1997) 認為反思是在反省、探究和問題解決之間持續不斷,從未有結束的程序。一旦設 定新目標,實踐者便會一再地進入循環的歷程,並且在其專業生涯中不斷地再循 環。其提出反思歷程的十個階段如下圖 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y. Nat. 【圖 4】反思歷程的十個步驟圖 資料來源:修改自 Practical action research for change(p.39-40), by Schmuck, R. A.. er. io. sit. (1997), Arlington Heights, SkyLigh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l. n. v i n Ch 反思實踐是指人們藉著持續主動反省得以檢視個人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信念、 engchi U. 行動、經驗、目標與實踐,在深思熟慮後更深入理解與慎思,逐漸重新建構舊有. 經驗並整合新的思想與行動,塑造出新的自我認知與行動,以增進未來行動的決 策 (吳佩陵 & 陳木金, 2013)。. - 13 -.

(23) 第三節. 歸因理論與成敗歸因. 歸因理論源於社會心理學,是一種由別人或自己在社會情境中的某些行為結 果,推論別人內部狀況或解釋自己行為原因的一種歷程(盧俊宏, 1994),即是人們 處在各種情境中的所有行為結果,其內在與外在歷程後,終將得到一個解釋。若 是創業家對曾經歷事業,透過歸因事業失敗的成因,有助於了解失敗對其認知、 情感和行為的改變 (Dweck & Leggett., 1988)。McGrath (1999) 主張有關於創業家 的研究,了解創業的成本比了解成功更有益,且可從失敗中避免再度失敗的風險, 或知道如何面對失敗和調適。 Weiner 的歸因論(Attribution Theory)的基礎來自於 Heider (1958)與 Rotter. 治 政 的解釋,故又稱「成敗歸因」 。對行爲成敗原因的分析可歸納爲以下原因:能力、 大 立 努力、工作難度、運氣、生理狀態、別人幫助等,以上六項因素作爲一般人對成 (1966),後由其集大成,Weiner 的歸因論對行為的歸因偏重在對行為結果的成敗. ‧ 國. 學. 敗歸因的解釋或類别。Weiner 依據個體對成功或失敗歸因,來探討歸因對行為的 影響。他認為歸因可以從三個向度來分析:原因點 (locus)、穩定性 (stability)與. ‧. 可控制性(controllability)。. Nat. sit. y. 「原因點」指造成成功或失敗的原因,可能是外在(如工作的難易或是運氣. io. er. 等)亦可能是內在的(如能力或是努力等);「穩定性」指對於成功或失敗的歸因隨 著情境不同而有所變化,可分為穩定的(如能力),以及不穩定的(如努力); 「可控. n. al. Ch. i n U. v. 制性」是指當事人自認影響其成敗的因素,是否能否由個人意願所決定,如努力. engchi. 則為可控的原因,工作難度則為不可控原因。. 有的人傾向於對所有成敗均歸於外在因素,歸因於工作難度、當時的運氣或 者倚靠別人的協助;有的人則偏向內在,認為是因為本身的能力或者倚靠自己的 努力,於是一個人的歸因方式,就有兩種不同的方向。Weiner 的歸因理論實際上 也是一種關於成就的期望和價值的理論。即「能控制性」影響著人對成敗賦予的 價值,歸因的穩定性則影響著成就期望。價值和期望共同決定人在以後的成就行 為中所付出的追求 (向海英, 2001)。本研究將對創業家的挫折進行內外部歸因, 試圖理解其過往受挫的經驗,是否能幫助創業家變得更加了解創業環境,並修正 個人的行為表現,以降低再次失敗的可能性。 - 14 -.

(24) 第四節. 控制錯覺. Rotter (1971)以控制信念(locus of control)來說明個人如何察覺自己的行為與 行為後果的關係,以及個人對生活事件之責任歸屬 (吳璧如, 2002)。Rotter (1971) 認為人們根據過往經驗去學習,這當中要素有二:必須對自身行為的了解和預期。 因此 Rotter 認為,當一個人經歷某事件時,自認能控制事件成功或失敗的程度, 會影響其往後經歷同一件事件時,對成功或失敗的預期 (蘇馨容, 2004) 。若個體 認為成功來自本身的努力或能力,屬內控者;若個體認為來自個人以外所導致, 如運氣、他人協助時,則屬外控者 (彭月茵, 2006)。然而使用歸因理論,人們常 會犯下歸因的謬誤,本研究提到的「控制錯覺 (illusion of control)」便是其一。. 治 政 若人們高估自己對外在事物之影響力,可以將這樣的對象有高度的控制錯覺, 大 立 創業家若有控制錯覺,將高估自己對風險因子的掌握程度,因而相信自己能夠成 ‧ 國. 學. 功創業。這是一種非理性的偏誤,屬於意志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有限狀態 (郭敏華, 2008)。有些研究學者相信,產生控制錯覺和人格特質有關。控制錯覺也讓人認. ‧. 為自己可以巧妙地控制偶發事件,因而低估風險的存在 (Frederic, Valerie, Bernard & Gaelle, 2010)。有研究者經過實驗證實,控制錯覺是人們相信自己的做法可以. Nat. sit. y. 達到理想的成果,並且也反映出人們對自己的信心程度 (Budescu & Bruderman,. io. er. 1995)。Fellner (2009)指出控制錯覺會造成人們難以從錯誤中學習,對於結果預測 過度樂觀,或是慣性的默認自己的行為,而導致高風險的後果發生。. al. n. .. Ch. engchi. i n U. v. Lucas (1971) 提出以「理性預期」觀念為主的論文,認為人們是理性的,最 大限度地利用所得到的資訊來作出行動而不會犯系統性的錯誤。Lucas 後陸續數 篇文章的出現 (均衡景氣循環、時間系列的分析加入理性預期分析…等等) 奠定 了理性預期假說在總體經濟學中的地位。簡言之,理性的大眾,不會連續地重複 犯錯。但 Marius Pretorius (2011) 長期觀察認為創業家經歷失敗後,「從失敗中吸 取教訓」這件事並不會立即發生,若沒有經過反思檢討,反而影響下一次的失敗。 人們相信自己有超凡的控制力量,常高估了自己的控制力,明知事情可能產的風 險很大,卻偏偏去挑戰危險,並且一犯再犯,便是控制錯覺偏誤的產生 (郭敏華, 2008)。. - 15 -.

(25) 以上各節將文獻進行討論,第一節探討失敗學習,第二節探討反思行為,第 三節探討歸因理論,第四節探討控制錯覺,最後就本章文獻探討加以彙整,作為 研究架構的基礎如下圖 5,研究者首先將創業家前次的創業經驗視為經驗學習的 對象,因此在開始向先前的經驗學習以前,創業家將先定義敗因,並已內外部的 向度歸因,並逐項學習之,學習與產出將由反思行為作為鏈結,最後以創業家個 人原有的行為執行修正,作為此創業挫敗後的行為歷程。因此,本研究將就此架 構作為後續章節的研究設計基礎。.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圖 5】創業家創業挫敗後行為歷程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16 -.

(2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目的如下:(1)探討創業家面對原來的挫折時,所啟動的「敗 因歸納-學習-反思與行為改變」歷程,有何影響?(2)探討創業家的控制錯覺在 「敗因歸納-學習-反思與行為改變」歷程的發生時機?(3)探討內外部的歸因與 內外部資源的關聯為何?本章闡述研究者根據上述研究目的之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一節說明質性研究的選擇,第二節說明研究流程,包含研究流程、個案研究與 資料來源,第三節說明資料分析方法。 本研究主要以研究對象的自身經驗為基礎,了解研究對象對於自己在事業結. 政 治 大. 束後的種種行為的意義詮釋,以及影響研究對象再次創業與否的關鍵因素,因此 研究設計主要以質性研究的深入訪談法為主,藉以了解研究對象的行為與其意義。. 立. 以研究者拜訪過的創業家訪談內容作為研究主架構,後續整理資料加入文獻資料. ‧ 國. 學. 的支持補足深度訪談可能產生分析上的死角或偏見。研究者期望透過這一研究架 構回答本研究所提出的研究問題。. ‧. 第一節. 研究方法. sit. y. Nat. n. al. er. io. 壹、訪談方法的選擇. Ch. i n U. v. 研究方法可大致分為兩大派別,分別是量化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與質化. engchi. 研究(qualitative reaearch)兩種(葉至誠、葉立誠,2011)。量化研究以統計分析探究 社會現象,建立放諸四海皆準的原理原則,強調價值中立的態度,以達成客觀更 進一步解釋、預測和控制社會的現象;而質化研究則強調研究的價值不在於累積 量的證據,而是從研究場域獲得數據後,將資料歸納分析對於特定對象做更深入 的認識。本研究的研究主題為創業家結束事業體後的學習與反思歷程,並探討是 否再次創業的關鍵原因,無論是對象的學習行為、反省歷程或者思考脈絡等等皆 涉及受訪者的個人經驗,不適用於標準化的問卷取得研究資料,因此本研究選擇 質性研究作為研究方法。質性研究可以用訪談、焦點團體、參與式觀摩、民族誌 研究…等不同方式進行研究,而本研究採用「深度訪談法」作為研究方法,以下 將說明本研究採用之研究工具。 - 17 -.

(27) 訪談法較能直接了解受訪者內心的感受,但本研究需要了解的是屬於受訪者 非常私密的、深藏於內心的議題,對於部分創業家而言,是難以敞開心胸向訪談 者分享的,向訪談對象虛心請教以進入訪談主題的範籌,訪談將以輕鬆閒聊的方 式進行,期待訪談者願意暢談經驗,另以半結構訪談方式,研究者於過程中針對 訪談對象有興趣的部分將追問,以挖掘出訪談對象更深層的想法與相較一般創業 經驗訪談的不同之處。 貳、個案訪談前的預設邏輯 研究者以第二章末的創業家創業挫敗後行為歷程,作為訪談大綱的設計邏輯, 列舉出本研究將探討創業家在失敗後的一連串行為表現,將關注失敗事件後的失. 政 治 大. 敗學習、反思、行為改變,以及評估殘餘價值後,始進行再次創業與否的評估。 研究者進行訪談前將模擬行為的發生順序,以輔助研究者設計訪談大綱與訪談間. 立. 學. ‧ 國. 的提問順序,幫助受訪者回想個案且期待能真實待重現當下的細膩內心思維。. 第二節、資料蒐集方式. ‧. 呈第一節末提到的訪談方式,本研究採行的是面對面的直接訪談方式,但訪. y. Nat. sit. 談方式上又分類為結構性訪談(structured interviews)、非結構性訪談(unstructured. al. er. io. interviews)及半結構訪談(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三種(袁方編,2002;黃光玉、劉. v. n. 念夏、陳清文譯,2004),本研究將採半結構訪談方式。. Ch. engchi. i n U. 半結構訪談的特點,一、有一定主題,提問問題的結構雖然鬆散,但仍有重 點和焦點,不是漫無邊際的;二、訪問前擬定訪談大綱或訪談要點,但所提問題 可以在訪談過程中隨邊談邊形成,提問的方式和順序也可依受訪者的回答隨時提 出,有相當彈性;三、訪談者不需使用特定文字或語意進行訪問,但訪問過程以 受訪者的回答為主( 鐘倫納,1993;趙碧華、朱美珍編譯,席汝揖,1997;黃光 玉、劉念夏、陳清文譯,2004) 研究者將以訪談大綱為主要架構,視訪談過程的狀況針對受訪者較有興趣或 者研究者欲特別了解的部分追問,期望能更真實地理解受訪者當時的心路歷程與 內心的感受,進而幫助研究者理解受訪者的種種行為之間背後的邏輯與意義。 - 18 -.

(28) 第三節、訪談對象的選擇 本研究以創業家為研究對象,將涉及有關前次創業家們受挫折的經驗和事業 營運活動的歷程,需由創業家親自回答,而無法由他人代答。但因創業家平時必 須負擔公司營運活動,無法順利聯絡,而本研究的議題將勾起令創業家傷感的過 往,使得本研究的訪談的樣本取得不易。最後本研究得到五位創業家的同意下接 受訪談,本研究的受訪者,即「有創業經歷」且「該公司事業已結束或本人不再 參與營運」,創業領域不受限已廣納各行各業為目標。附錄一為本研究的訪談大 綱,在進行訪談前研究者已初步了解訪談對象的創業背景與現況,並透過電子郵 件反覆確認創業家願意分享自身創業與創業後的經驗。. 政 治 大. 下列表為本研究受訪者的基本介紹,依訪談時間先後順序進行排列。訪談地. 立. 點在公開的咖啡廳與不易受干擾的開放空間進行,獲訪談者同意錄音紀錄並輸出. ‧ 國. 學. 逐字稿,以利後續分析的進行,因訪談內容涉及個人身分與隱私,為保護受訪者 將以代碼表示之。研究者依據訪談逐字稿和次級資料內容進行比對寫持個案文本,. ‧. 在依據研究者理論觸覺進行個案內容編碼和歸類,建構理論觀點。第四章的個案 分析因對象眾多,為求辨識清楚將重新規定受訪者及其事業體代號。.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 19 -. i n U. v.

(29) 【表 1】,樣本基本資料表 受訪者. 甲君. 乙君. 年齡. 25. 31. 訪談日期. 2016.03.06 2016.05.20 (補充). 2016.04.01 2016.05.20 (補充). 先前創業挫折 的時間. 2015 年. 2014 年. 創業挫折 的公司名. G 公司. I公司. 因緣結識 A 先生與 B 小姐, 共同出資組成團隊,最後因理 念不同而選擇離開 G 公司,另 外在同一個鄉鎮成立 L 公司。. 獲得商業競賽大獎而成立 I 公 司,卻因團隊內部成員私下有 利益考量而結黨結派,以及遲 遲無法與專利技術持有人達成 技術股的協議,使公司內部分 崩離析,最後乙君認為不能再 信任該團隊而離去,不久 I 公 司也宣告清算。. 學. y. er. 3 小時. a l工作假期 v i n Ch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engchi U. n. 產業背景. io. 訪談時間. P 教授-技術持有者 C 學生-P 教授的實驗室學生 D 先生-原團隊 BD 之一 E 先生-美國合作夥伴. sit. Nat. A 先生-G 公司共同創辦人 B 小姐-G 公司共同創辦人 L 公司-甲君的新公司. ‧. 重要關係人物. 立. 政 治 大. ‧ 國. 先前創業挫折 的情況. - 20 -. 3 小時 生醫.

(30) 續【表 1】,樣本基本資料表 受訪者. 丙君. 丁君. 戊君. 年齡. 34. 24. 40. 訪談日期. 2016.04.22. 2016.05.15. 2016.06.15. 先前創業挫折 的時間. 2010 年. 2015 年. 2011 年. 創業挫折 的公司名. H公司. T 公司. N 公司. 先後推出三款 APP 撰寫政府計畫獲得 跳脫學校單位的框 產品,但成立公司後 資金而創業,因對市 架,選擇成立公司直 先前創業挫折 僅讓一位使用者付 場尚不熟悉屢屢受 接面對不熟悉的市 的情況 費,團隊成員紛紛放 挫,且面臨兵役問 場,挫折了許多時間 棄的情況下結束事 題,於是將公司暫 尋找適合公司的商 業。 停。 業模式。. 政 治 大. APP 開發. 旅遊平台. io. n. al.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Ch. engchi. - 21 -. sit. 2 小時. er. 2 小時. y. ‧. 產業背景. F 先生-T 公司功同 R 教授-戊君的 創辦人之一 老師 F 先生-戊君的 學長. Nat. 訪談時間. X 產品(成立以前) Y 產品(成立以後) Z 產品(成立以後). 學. 重要關係人物. ‧ 國. 立. i n U. v. 2 小時. 人資測評工具.

(31) 第四章 第一節. 訪談個案描述 甲君個案故事. 壹、個案簡述. G 公司為一坐落在都市鬧區之外的深度旅遊業品牌,專辦打工假期。本個案 訪談對象,甲君,接觸到該公司的契機為在 2014 年時,某科大研究所要終止與 該公司共同營運的計畫,使得公司營運上將有困難。然而愛上這一片土地的甲君. 政 治 大 與兩位共同創辦人 A 先生和 B 小姐,於 2014 年 5 月正式租下這棟兩層樓房子, 立 展開了一場社會創新實驗。 比誰都堅定,一心想要延續及放大這一片土地的社會可能性,幾番溝通後,甲君. ‧ 國. 學. 就讀大學期間,甲君參與台大的創新創業類社團 (2011 年至今)學習用商業. ‧. 技巧解決社會問題,到各處擔任創新創業的講師。2013 年,他因思索「創新究 竟有沒有個案研究?」。後來透過旅行,直接走進田中央,邀請設計、企業等專. y. Nat. sit. 業人士來學習社會創新,也在這時第一次踏上 G 公司所在的鄉鎮。如今,他更. n. al. er. io. 從咨詢、引導角色轉換為執行者,G 公司的新一頁從此誕生。. Ch. i n U. v. 透過輔導社企與教學傳授過程,重獲對生命的熱情,並帶領更多年輕人體驗. engchi. 另一種生活方式。甲君認為:「G 公司和別人所做的最大的不同,在於這是一個 體驗性和旅遊性的活動,是透過動手做來體會改變,而農家也會因為你的到來而 不同,是一個雙向改變的旅程,也在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截至 2015 年 2 月底, G 公司的志工旅人突破 700 人、創造土地友善採購經濟超過新台幣六十萬、累積 山村工作總時數 7200 小時,並協助在地戶數達 25 家以上。 然而甲君在最後兩個月,歷經團隊溝通與磨合屢屢受挫,加上工作內容協調 不順利。. 直到最後爆發,最累的那個時候,他就說,我不要那麼累,原來我們大家是不一 - 22 -.

(32) 樣的,後來,我以為只要我給了薪水,錢給得夠多,我拿得夠少,他們就會心甘 情願,後來我發現說,有些人對於自己要怎麼生活的堅持不是用錢去買的。 以及經營目標不一致,團隊如多頭馬車,耗損相當多的執行能量。. 有些人跟人的差異,或是認知的不同(是存在的),我覺得這件事讓我學到最大的 東西就是,認知不同,不要勉強自己去適應對方,你應該是趕快換,我覺得這一 連串教我最大的事情就是,換人,這樣就好了。 在加上 G 公司這一間房子的房東,其所持有的的所有權是有糾紛的,佔了 房子的四分之一,造成甲君在該事業體營運的極大不確定性。. 政 治 大 租屋的不穩定性,我們之前租的房子之前所有權是有糾紛的。那位大哥只佔了房 立 子的四分之一,但他把整間房子租給我們,然後其他兄弟都想告那個大哥,然後. ‧ 國. 學. 其他兄弟有來暗示我們,你們年輕人租沒關係,阿租約今年到,你們就不要再租 了,然後他們要對大哥提告。. ‧. 甲君認為 G 公司的經營是富有實驗性質的,不論是商業模式或者是該企業. y. Nat. sit. 展現給市場的面貌,然而這樣的風格並不完全被 A 先生與 B 小姐接受,在 G 公. er. io. 司的最後兩個月,團隊關係逐漸生變,但也因此透徹體悟到團隊要有共同理念的. al. 重要性。從之前團隊共事所累積的血淋淋經驗,讓自己體會到,人跟人的差異是. n. v i n 很大的,不必勉強自己去適應對方。基於上述提及困境與多方考量下,甲君於 Ch U i e h n c g 2015 年的 3 月 5 號簽署合約、讓出股份,正式退出該事業體。甲君自 2014 年 5. 月服務至 2015 年 3 月,總共約十個月。同年年底在同一個鄉創立了自己的新事 業體 L 公司,其中團隊內部有少數幾位是原 G 公司成員。甲君帶著自己的理念 離開舊有團隊並將這一工作假期模式在新團隊上徹底執行,他更不認為上一次的 結束等同於失敗,而僅是一個過程,更有種使命感促使著他。. 最後四個月的時候開始商業模式變穩定,然後就會開始有企業接團...因為我的 名氣而被吸引過來的,執行上還不是那麼好,那我覺得沒關係...真正嚴重的是 最後兩個月,我們的商業模式已經確立,可是他們(兩位共同創辦人)卻沒有辦 法好好的執行...即便它(G 公司的商業模式)是很有市場價值,而且很成功... - 23 -.

(33) 他們(兩位共同創辦人)根本就不在乎在市場上成功的經驗...我果斷地離開。 如果問我失敗跟成功我會覺得沒有這種東西...G公司的失敗,我可以跟你描述 我有多生氣、多無奈、多難過,我的每本書上都印說我是G公司的創辦人,每次 我的新聞爆出來,G公司臉書粉絲團的人數就暴增,我很不滿...這些都是一個 過程,創業這種事情對我來說不是一期一期過...接連累積的我現在能做什麼事 我就去做它,而且我有種使命感我應該去做。 甲君認為前一次在 G 公司的挫敗和實驗性經營,讓自己了解當前在市場只 有自己能實現這個商業模式,幾經被台灣各處業者的拒絕後,重新回到了和 G 公司同一個鄉鎮。甲君回憶起新團隊的互動,短期內仍無法朝向理想中的水平式 經營,甲君認為 L 公司還正在起步,加上這樣有別於以往的經營模式常會吸引到 部分的單位跨界合作,經歷甚淺的夥伴無法獨當一面而很多資訊必須不斷回報於. 政 治 大. 甲君,甲君也檢討是否原因是出在自己身上,使得組織的溝通成本過高。. 立. 感覺創業的歷程又再繞了一圈...我那時候反而覺得說,ok這成熟了我要來這. ‧ 國. 學. 樣做了,可是試了一圈發現沒有什麼組織要配合我(的這種商業模式)...因為台 灣這種組織,地方青年,他們全部都不是做生意的,他們都是做那種文化局的案. ‧. 子,忙著做標案,沒有空跟我合作...就會發現說這個模式其實有很多限制,所 以最後又慢慢回到這個地方...練習著把每一件事情該怎麼回都處理下來,就是. y. Nat. sit. 慢慢累積的過程。只是我剛剛講的是,夥伴們好像也不清楚這件事情他們該不該. er. io. 插手...我覺得一個問題是,我沒有辦法讓他們安心的覺得自己能夠做決定。. al. n. v i n 甲君認為,青年返鄉或是城鄉連結不是口號,過往的經驗使他能夠看到更細 Ch U i e h n c g 緻的產業細節或趨勢,而這又是別人所無法理解或達成的,使甲君認為自己能做 什麼事的話就該去做。另一方面,面對得來不易的團隊,加上有些成員隨著甲君 離開 G 公司,再再使得甲君積極串聯起新團隊與新公司。抱持著不同目標,卻 有著共同的願景,甲君認為 L 公司的存在對於成員而言就已經是個定義為理想的 地方,是無法輕言放棄。截止 2016 年 7 月,L 公司已成長為當地主要的土地推 廣單位,市場的表現上以粉絲團人數已超過 G 公司將近三成,並持續增長。. 也是自己不服輸吧。我覺得還有一個不得不做的原因是,有些人一直在跟著我, 你也給他們承諾,就是這些人相信你所說的 fancy、innovation,他的理念是跟 著你的,要讓他們理想的地方存在,讓他們可以待著...現在的團隊狀況,就是 大家是抱著不同的期望進來的...比如說有人要錢,有人要名譽,更多的挑戰之 - 24 -.

(34) 類的。可是不那麼多人是為了農村的發展,就是說這是一艘且開且走的船。. 貳、甲君個案大事件時間表. 【表 2】甲君個案大事件時間表 時間. 主要關鍵活動. 2013 年. 舉辦社會創新活動,讓甲君第一次踏上 G 公司所在的鄉鎮,對這塊 土地有所認同。. 2014 上半. 某科大研究所要終止與 G 公司共同營運的計畫,營運困境將使 G 公司退出市場。. 2014.05. 甲君為了延續這一片土地的可能性,與 A 先生、B 小姐協議,共同. 立. 政 治 大. 租下 G 公司所在的房子。. 正式加入 G 公司團隊,直到退出共歷時十個月。. 2015 年初. 團隊之間屢屢發生爭吵,彼此間工作內容協調不順,對於經營目標. ‧. ‧ 國. 學. 2014.05. 亦不一致。. Nat. 2015 年底. 與新成員成立 L 公司,新團隊溝通與互動尚在磨合階段。. 2016.07. L 公司的粉絲團人數超過 G 公司將近三成。. n. al. er. sit. y. 簽署合約、讓出股份,正式退出該事業體。. io. 2015.03. Ch. engchi. i n U.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 25 -. v.

(35) 第二節. 乙君個案故事. 壹、個案簡述. I公司成立的起源自中研院 P 教授所持有的一個技術,P 教授負責的實驗室 的一位 C 學生,熱衷於創業,也是事件的關鍵人物。該技術還找不到應用的地 方,因為有相當高的學術門檻與實驗門檻等等,仍找不到市場。近年創業風氣興 盛也有相當多創業比賽,那位 C 學生希望將技術商品化而投入創業比賽。在 C 學生主導下該技術曾被包裝成題目參與創業比賽,但第一次是沒有得獎的,隨後 創業圈的人向 C 學生推薦了擁有創業競賽經驗以及某 NGO 幹部的乙君,彼此認 識後,在因緣際會之下組成團隊,再次把該技術商品化的題目投入到比賽。. 政 治 大 C 學生初期的立場並不希望教授參與在其中,其深信依 P 教授的性格不適合 立. ‧ 國. 學. 商業場合,一定會講得過於自滿而誇大。基於這樣立場,只要是創業競賽期間教 授不曾參與過,另一方面教授個人不特別期待競賽的結果,能對該技術的商品化 有何幫助,故抱持讓 C 學生姑且一試的心態。. ‧. n. er. io. sit. y. Nat. 當初做這個題目,教授是秉持著開放的心態讓我們試看看,他(C 學生)認為教授 的佔有慾、概念不足,所以很多事他認為不用特地跟教授講... RD(C 學生)很普 遍就是技術人員,觀念會不充足的,較難接受商業上的開發,也較堅持己見,在 商業行為或商業策略上面, (團隊間)有幾次的衝突...轉而變成不信任商業的夥 a iv l 伴,不信任感有一點原因是跟權力綁在一起(乙君). Ch. n U engchi. 從最一開始的比賽原以 C 學生擔任領導人的方式報名計畫,然而隨著競賽 過程中,乙君因做事風格或是領導能力等受到肯定,團隊運作逐漸由乙君主導, 以至於最後得獎後,團隊決議由乙君繼續領導者並擔任營運公司的腳色,C 學生 卻是唯一不支持的人。直到後來 C 學生對該公司的佔有慾愈來愈高,對權力的 渴望亦同,造成某些決策上與團隊唱反調。. 競賽過程中,因做事風格或是領導能力,變成我在主導,以至最後到得獎後,會 議討論誰要當領導者、誰要下去運作公司,選出來的也是我,那他是唯一不支持 我的。可是他不支持我的態度並沒有因為選舉結果而有什麼改變.... - 26 -.

(36) 得獎後乙君成立公司,P 教授心態轉變,乙君認為 P 教授變得想認真參與團 隊事務,在得獎後的利益分配有所計較。對 P 教授而言,C 學生在競賽過程中的 個人行為使得 P 教授認為整個團隊不尊重自己,或是沒有在該計畫上被重視到。 第一次協商,由乙君擔任協調者,但僵持在 P 教授的技術股以及教授想要現金增 資。但在現金增資這一條件之下原團隊 D 先生不願接受而退出團隊,D 先生除了 不信任 C 學生,最大原因不認同股權分配,也擔心自己所持的股份被稀釋。. 公司成立,BP 也出來了,面臨第一件事情就是專業技轉...要跟教授談判,都是 BD(乙君和 D 先生)出馬,可是教授似乎對商業有著天生的排斥感,他不相信商業 的東西,認為商業都是要竊取創意,或是技轉之後他就不能做實驗等等的... 身為領導人的乙君在實驗室與競賽團隊存有隔閡的狀態下開啟談判協商,一. 政 治 大. 直僵持在股權與技轉金額,以及中研院的技轉制度上,遲遲無進展下團隊進行一 次重組,第二次協商改由 C 學生擔任協調者。. 立. ‧ 國. 學. 團隊原用意希望 C 學生幫忙說好話以促成協商成功,不料卻從中作梗,跳 過團隊而直接把原本只是外部合作夥伴的 E 先生拉進公司內部。C 學生與 E 先生 將要跳過原團隊密謀掌握核心權力,而 E 先生更暗自盤算著一面對原團隊有合作. ‧. 關係,吸取生醫的商場 know-how,一面與 P 教授接觸欲完全取代原團隊。這無. y. Nat. 形的壓力同樣亦襲擊原團隊的非實驗室成員,擔心被 P 教授放棄而直接向 E 先生. er. io. sit. 商談,於是公司自此長期處在成員擅自結派與私下鬥爭的混亂之中。. n. al 原本是希望他(C 學生)當緩衝劑在中間講好話,減少教授的不信任感,但是他擔 v i n Ch 任中間人就開始鬥爭,從中出現作梗的機會... 乘著自己的私慾,跳過我去跟其 U i e h n c g 他人討論這個技術的合作。雖然他後來有道歉,但這種事前一再發生,變成說很 多時間耗在這上面。這累積到我們在處理技轉事前大概處理一年多,一直都沒辦 法把它完解掉 第三次協商再次由乙君擔任協調者,仍是失敗收場,與前次拒絕原因差不多, 除了分配不滿意外也仍抱有不信任感,不同的是原團隊已經讓利更多,P 教授表 示會再回去思考,C 學生趁勢在從中作梗,將原外部夥伴,E 先生,牽線進來跳 過乙君團隊,與 P 教授接觸頻繁。早在第二次協商與第三次之間,C 學生與 E 先 生共謀跳過原團隊打入核心,而 E 先生亦盤算著一方面對乙君團隊有合作關係, 吸取生醫的商場 knowhow,一方面與 P 教授接觸欲取代原團隊。. - 27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汽車業:根據塞國投資及出口促進局數據,塞國製造汽車自 1939 年組 裝軍用卡用開始,自 2000 年以來吸引 70 家重要外資進駐,就業人數 逾 70,000

自瑞士政府採行限制與封鎖措施期間近 33,000 家商店暫時 關門,造成零售業之失業登記人數急劇上升。2 月至 5 月零 售業失業登記人數增加

是所有正向指標中最低者;其次是「製造業與營造業合計之固定資 本形成之變動率」與「製造業與營造業合計之 GDP 成長率」,二者 的平均值分別為 5.10 分與 5.13

在重工業方面,由於國家經濟的巨幅變化,亞 塞拜然的工業發展在 1995 至 2008 年之間取得重大 成就,1994

第四條 本部為辦理創業研習課程,得安排實體及數位課程,提供創 業者學習經營、財務、行銷等相關創業知識,必要時得安排企業

結合地方政府及民間團體,提具促進特定對象及就業弱勢者就業

在探索有關科學、創意、歷史、文化和故事 等知識的同時,體驗與別不同的奇妙學習之

用非所學 轉工轉行 間歇就業 創業自雇 斜杠多元 宅家無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