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二、 後設評鑑的內容與實施

(一) 後設評鑑的模式設計

評鑑模式的設計必須依據評鑑的目的、問題與結果處理規劃,以期得到最貼 近實務面的資料,蘇錦麗(1995)說明評鑑模式係指該評鑑資料蒐集的方法、策 略及架構,為整個評鑑的核心,能具體表現出整個評鑑的本質與特色。Alkin & Ellett(1990)認為評鑑模式的種類,可分為描述性模式與規範性模式兩種,前者 提出一組陳述和通則,描述、預示或說明評鑑活動;後者提出一組規則、規定禁 令和指導架構,說明一個優良的、適切的評鑑所須具備的原則,及評鑑如何實施。

關於後設評鑑的模式設計,列舉 Stufflebeam、Cook 和 Gruder 二種後設評鑑模 式設計

1.Stufflebeam 的後設評鑑設計

Stufflebeam(1974)將後設評鑑依評鑑的目的分為提供評鑑決策服務之形成 性後設評鑑及提供評鑑工作績效服務之總結性後設評鑑,如表 2-11。其中形成性 的後設評鑑共有四項設計,主要在評估初級評鑑的目的、設計、實施過程及結果,

以提供決策過程之參考;總結性後設評鑑則用以評估初級評鑑的工作績效。有關 各後設評鑑的設計說明如下:

設計一:行動前的後設評鑑研究以核定和排列各種評鑑目標之優先次序。

64

設計二:行動前的後設評鑑工作以核定和排列各種評鑑設計之優先次序。

資料來源:Stufflebeam,D.L.(1974).Toward a Technology for Evaluting Evaluatio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090319).

2. Cook 和 Gruder 之後設評鑑模式

Cook 和 Gruder(1978)依據「再分析」、「後設分析」與「研究的研究」

等三種研究傳統,發展出七種後設評鑑的可行模式,如表 2-12 所示。可知 Cook 和

模式七:多組獨立的評鑑抗辯:意指由一個以上的評鑑人員分別設計和進行 方案影響評鑑。

表 2-12 Cook & Gruder 之後設評鑑模式

單一資料 組 對一項評 鑑 報告進行 評 語式的評 論 不處理資 料

多元資料 組 對一項特 定 的方案的 文 獻進行評 論 單一資料 組 對一個評 鑑 或方案進 行 實證性再 評 鑑 在初級

評鑑之

後進行 處理資料

多元資料 組 對同一個 方 案多組資 料 進行實證 性 再評鑑 不處理資 料 單一或多元資料組 諮詢式後 設 評鑑

單一資料 組 對原始資 料 同步進行 次 級分析 與初級

評鑑同

時進行 處理資料

多元資料 組 多組獨立 的 評鑑抗辯

資料來源 :Cook, T. D.,& Gruder, C. L.(1978). Metaevaluation Research. Evaluation Quarterly,2

1),p.21.

曾淑惠(2002)提出 Posavac 和 Carey 的研究指出同步進行的後設評鑑模 式較為複雜,且成本較大;而在原級評鑑之後進行後設評鑑,不但成本較低,較 具實用性,而且為大多數評鑑者所能掌握。本研究在成本及實用性的考量下,採 總結性後設評鑑之評鑑模式,也就是如 Stufflebeam 的後設評鑑設計(五)評鑑 整體工作優缺點的總結性評估;屬於 Cook & Gruder 之後設評鑑模式多元資料 組對同一個方案多組資料進行實證性再評鑑。

(二) 後設評鑑的內容

評鑑活動是複雜連續的價值判斷過程,過程中含了評鑑前的規劃、評鑑目標 的確立、依據目標的蒐集資料、評鑑判斷的運作、結果的呈現及評鑑後的檢討。

Stufflebeam(1974)指出後設評鑑的內容包括下列四項:

1. 評鑑目的:指評鑑所要達成的結果,因當事者的需求不同,評鑑目的也有所不 同,後設評鑑即在判斷評鑑目的的價值性。

2. 評鑑設計:指依據評鑑目的,考慮相關的策略與社會政治因素,選擇、規劃合 適的評鑑方案,因此整個評鑑活動的設計與規劃,都是後設評鑑的重點。

3. 評鑑過程:評鑑實施過程中會遭遇到許多實際的問題,諸如評鑑的時程、人員 組織、評鑑技巧、行政支援、溝通聯繫及道德倫理等,都是判斷評鑑實施成效 的重點。

4. 評鑑結果:評鑑的問題是否得到回答、評鑑報告的品質如何、是否利用評鑑結

66

果作決策。這些涉及評鑑品質、評鑑影響與利用的問題,都是判斷評鑑實施成

Millman(1981)則利用 Scriven 的十三項標準整合為後設評鑑的內容:

1.評鑑的先備條件:包括需求、市場及影響的規模與種類。

2.評鑑的效果:包括因果關係、受影響的人口,持續性、普遍性、統計意義、合 法性/倫理性/接受性。

3.評鑑的效用:包括成本、未來的利用/改進/成本,比較意義及整體價值。

(三) 後設評鑑的架構

Stufflebeam(1974)提出後設評鑑的邏輯架構(logical structure)如表 2-13 所示,對後來的後設評鑑研究貢獻卓著。該結構包含三個向度,分別為角色功能、

對象與步驟。三個向度又可細分為若干部份。依序為:角色功能可區分為形成性 後設評鑑與總結性後設評鑑。步驟則分為描述資訊的要件、獲得所需的資訊和應 用所獲得之資訊三部份。對象可分為評鑑目標、評鑑設計、評鑑過程和評鑑結果。

表2-13 Stufflebeam後設評鑑的邏輯結構(logical structure)

後設評鑑的對象

續表2-13 Stufflebeam後設評鑑的邏輯結構(logical structure)

資料來源:Stufflebeam,D.L.(1974).Toward a Technology for Evaluting Evaluatio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090319).

Brinkerhoff 等人(1983)則認為後設評鑑包括下列六項:1.決定評鑑;2.設 計評鑑;3.蒐集資訊;4.分析資訊;5.報導資訊;6.管理評鑑。其進行的時機又可 分為:評鑑計畫的評鑑、評鑑過程的評鑑、評鑑完成後的評鑑。不同評鑑階段實 施後設評鑑焦點不同,列如下表 2-14。簡要說明如下(引自林劭仁,2001:53)。

1. 決定評鑑(focusing evaluation)﹕決定評鑑的功能在於確認評鑑的目的,故 後設評鑑的功用就在改善評鑑之目的及問題,並調查及確定受評對象;或在評鑑 進行中確定所選之問題及目的的可行性;最後則評估評鑑目的及問題的健全和價 值程度。

2. 設計評鑑(designing evaluation)﹕後設評鑑的目的在評估及協助改良評鑑設 計的程序及策略。亦於評鑑進行時評估評鑑設計實施的效果,必要時將提供監控 及修正。並於評鑑結束後確定評鑑設計是完美的,能對參與者產生最大助益。

3. 蒐集資訊(collecting information)﹕蒐集資訊的功能在蒐集評鑑時所需要的 一切資訊。後設評鑑協助及評估選擇工具及資訊蒐集之策略。並於評鑑進行中觀

68

察及評估資料蒐集的工作。評鑑完成後再評估資料蒐集方法之品質與關聯性。

4. 分析資訊(analyzing information)﹕分析資訊的功能在解釋及說明所蒐集資 料的意義。後設評鑑需引導初級評鑑者選擇合適之分析策略,並考慮資訊之呈現 及說明。評鑑進行中亦需了解資料是否有效性的分析。評鑑完成後在評估資料分 析方法使用的適切性及正確性。

5. 報告資訊(reporting information):報告資訊的功能在於向當事者溝通評鑑 的結果即可利用的建議。後設評鑑需評估評鑑報告之呈現形式及內容。評鑑進行 中則需詳讀並評估評鑑報告的草稿,討論及提供改進之建議。評鑑完成後則需注 意評鑑報告是否平衡報導及正確的引用。

6. 管理評鑑(managing evaluation)﹕管理評鑑的功能在於規劃或督導評鑑時所 有工作的進行。後設評鑑必須評估及改良評鑑工作的管理計畫、經費及協議等工 資料來源:Brinkerhoff,B.O.,Brethower,D. M., Hluchyj, T. & Nowakowski, J. R.(1986). Program Evaluation:

A Practitioner’s Guide for Trainers and Educators.(p.110). Bostton:Kluwer-Nijhoff.

69

本研究為原級評鑑完成後的評鑑為總結性後設評鑑,依上述 Stufflebeam 後 設評鑑的邏輯結構和 Brinkerhoff 提出不同評鑑階段實施後設評鑑之焦點,對本研 究有所啟發,整理如下表 2-15。 Stufflebeam 提出之評鑑架構,描述本研究後設評鑑評鑑資訊的要件:

1. 決定評鑑:評鑑計畫、學校規模、評鑑期間、評鑑經費、受評教師、評鑑人 員、評鑑推動小組、以及評鑑參與率等方面之基本資料。

70

2. 設計評鑑:評鑑方式、評鑑層面、運作方式、評鑑規準、評鑑時間、評鑑研 習、實施程序、以及評鑑支持。

3. 蒐集資訊:執行方式、評鑑對象的確認、評鑑人員的信賴度、評鑑資料的選 擇、評鑑資訊的提供。

4. 分析資訊:評鑑人力、評鑑時間、評鑑資源、資料來源可靠性、評量信度。

5. 報告資訊:評鑑結果處理、評鑑報告的告知、評鑑報告涵蓋內容、評鑑結果 合理性。

6. 管理評鑑:權益維護、評鑑倫理、評鑑的影響

以上述六項評鑑內容及其列舉細項為本研究後設評鑑之具體內容,依該細項 獲取所需資訊,再應用所獲得資訊,進行後設評鑑研究,後設評鑑焦點將可以指 引研究者關注資料的判讀。

(四) 後設評鑑之實施步驟

黃政傑、李隆盛、游家政等人(1994)認為後設評鑑規劃雖有其不同的取向 和模式,然亦有其共通的項目和步驟,如圖 2-4 所示。

說明評鑑 對 象和緣由

列出評鑑 目 的與問題

圖 2-4 後設評鑑規劃的架構

資料來源 :黃政傑等 人(1994)國民小學教育評鑑之研究(頁 99)。(國科會專案報告,計畫 編號:NSC83-0301-H-003-011)

核 與 回 饋

選擇或發 展 評鑑模式

編列評鑑 經 費

選擇或發 展 評鑑方法 和 工具 指出資訊 需 求和來源 描述評鑑 報 告

擬定評鑑 組 織和人選

訂定評鑑 程 序和時間 表 說明資料 分 析方法與 步 驟

選擇或建 立 評鑑標準

71

蘇錦麗(1995)也認為後設評鑑與原級評鑑具有共通的項目,並將後設評鑑 分為下列十個步驟:

1. 說明評鑑對象。

2. 界定評鑑方案的目的與問題。

3. 選擇評鑑模式。

4. 指出資料蒐集來源。

5. 選擇資料蒐集方法與工具。

6. 說明資料分析方法。

7. 設定評鑑標準。

8. 設定評鑑程序與時間表。

9. 決定評鑑人員與經費。

10. 規劃評鑑報告之撰寫。

Stufflebeam(2000)針對後設評鑑提出了十個處理過程,後又提出了後設評 鑑十一項處理步驟(Stufflebeam,2001):

1. 決定並準備與利害關係人互動。

2. 組織後設評鑑工作團隊。

3. 界定後設評鑑問題。

4. 利用一致的標準、原則或準則判斷評鑑系統或特定評鑑。

5. 發佈同意備忘錄或協商正式的後設評鑑契約。

6. 蒐集並檢視相關有用的資訊。

7. 以現場訪談、觀察、調查等方式蒐集所需的新資訊。

8. 分析發現。

9. 根據所選擇的評鑑標準、原則或準則判斷評鑑的特質。

9. 根據所選擇的評鑑標準、原則或準則判斷評鑑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