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性別刻板印象之認知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欲瞭解教師對性別刻板印象、性別偏見與性別歧視的認知程度,因此 本章共分為三節,第一節為性別刻板印象之認知,第二節為性別刻板印象形成因 素,第三節為性別平權之探討。以下各針對其內容,茲分述如下。

第一節 性別刻板印象之認知

一、性別刻板印象之定義與其相關概念

(一)性與性別

在我們的生活中並不會刻意去區分性(sex)與性別(gender)的差異,但在西方與 東方國家裡兩者的單字是不同的,在西方是「sex」與「gender」而東方則是「性」

與「性別」,代表兩者為不相同的定義(李美枝、鐘秋玉,1996)。性(sex)係生物 學上的詞彙,稱為「生物性別」,亦稱「生殖性別」或「生理性別」,因不同的身體 構造、生殖器官及染色體而分為男性與女性;而性別(gender)係心理學及社會學上 所使用的詞彙,亦稱為「社會性別」,是社會大眾所期待男性及女性應散發的氣質,

屬於主觀上的感受,是為性別認同,或是文化習慣所規範的男性及女性做出的行為 被認為是合宜且適當的,屬於一種評價,是為性別角色;簡而言之,性(sex)是

「先天性」就決定人生下非男即女,而性別(gender)是「後天性」受到「社會」

與「制度」持續互動而創造出的產物(陳卉穎,2015)。

(二)性別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stereotype)原為印刷用語,意思為快速的複製大量相同報紙的印刷 模板,爾後一詞被 Walter Lippmann 帶到現代心理學上做解釋,泛指現代社會現象,

人們在認知上受到不客觀的影響,因而扭曲原本既有之事實(引自國家教育研究院,

2000)。黃囇莉(2019)指出刻板印象是人們已認定社會中某一族群或團體固有之 特性,可能是正向、負向或中性的,是一種固著、僵化、過度簡化且不易改變的想

8

法或信念,如在種族上認為法國人多情浪漫、日本人驍勇善戰、英國人紳士有禮,

在職業上認為「警察先生」、「護士小姐」、「司機大哥」、「櫃台姐姐」。李卓夫(2000)

指出刻板印象係因個體所屬之團體中,社會大眾對此團體既有之特徵會附著在對 個體的認知上,因此就算我們對對方還有所不瞭解,但刻板印象的關係使我們用簡 化的方式將對方予以歸類,但這種想法卻未必是正確的。

性別刻板印象(gender stereotype)即是以生理男性及生理女性為分類,因所擁有 不同的特質、展現、行為而對其既有固定的想法,因此常會形成過度歸納的問題,

而忽略個體間的差異性,簡單的給予標籤化,但這種想法並非是真實的(李卓夫,

2000)。人是相當複雜的生物,若僅因性別的不同,而就此對男性或女性做出規範 性區分,認為其應具有特定的特質或行為,未免太過簡化且會加深印象根深蒂固於 心中,亦有可能會對其產生性別偏見與歧視(葉秋芬,2014)。

(三)與性別刻板印象相關之概念 1.性別偏見

偏見(prejudice)一詞源於拉丁字 praejudicium,而這單字與其他字相同會隨著 時間而有所改變,從古時的意思為判斷是在事實成立前已下定論,至今日轉變為消 極、不喜歡的情感,此概念為 Allport(1954)所提即;Harding(1969)認為皆是以 負面方式對待特定群體的一種現象(引自林明幟,1999)。偏見為一種負向態度,

是由負面的刻板印象所引起的,係個體對某特定群體所持的敵意信念,或是對某事 帶有否定性的看法,這種信念及看法卻是缺乏客觀依據並非屬事實的(鄭玄沛,

2016)。僅要係個體因有某項屬性,他人將其歸類在共同屬性之群體上且隨而對其 產生負面想法,即為一種群體的偏見,舉凡種族偏見、宗教偏見、職業偏見、黨派 偏見、性別偏見、年齡偏見等(林明幟,1999)。李美枝(1979/1984)認為偏見的 訊息來源基礎是不正確、是一種先入為見之判斷亦有過度分類之意向,且遍及於生 活中的一種常態現象(引自許卉儀,2009)。

性別偏見(gender prejudice)乃係因性別差異而有不相同態度,意指為因男性 及女性角色關係而產生錯誤、偏差之想法(高素儀,2011)。不同文化看待兩性角 色之態度有所差異,因此便賦予社會對兩性有偏頗思維存在,但這種思維往往是以

9

偏概全、不切實際的,僅因是男性抑或是女性,就對他/她的印象相當差並不會主 動瞭解其個性是為何,對待他/她的態度就會以負面為之(謝美年,2003)。 2.性別歧視

歧視(discrimination)一詞源於一組拉丁字 discernere、discrimen 及 disciminar,

其意思為隔離、分開、區分、評斷、分界線;在英文詞彙使用上亦有兩種意思,其 一是一個人以己認知對某人、事、物作區別,其二是人在社會、經濟乃至於法律上 深受不平等之差別待遇,因此,歧視的意義為隔離、分開,以自我認知而下評斷或 是對他人之差別待遇(蔡叔倩,2009)。

性別歧視(sexism)一詞是 Pauline M.Leet 所提出,其意思為有些人的人生觀是 建立在性別差異之上,係透過性別來判斷他人之好與壞,而女性是完全被排斥之群 體且是毫無理由的,就算對其做出不公平之行為,都被視而不見,好像一切從未發 生過(Fred R.Shapiro,1985)。性別歧視為一組信念或行為,以認定某一性別族群是 屬於能力較差的,在社會中地位亦較低,因此可受不平等之待遇,而充斥在我們生

10

11

12

「主動性」特質,女性則是順從、依賴、膽小、敏感、細心、文靜、端莊、矜 持、善感等「情感性」及「人際互動性」特質(李美枝、鐘秋玉,1996)。Berk

(1997)統整學者之研究,將男、女性特質予以歸納,認為男性擁有領導者、有 優越感、競爭性、攻擊性、具野心、有統治權、主動積極、冒險、能承受壓力、

獨立、坦率、粗魯、自信、果決的特質,女性則擁有附隨者、依附性、柔弱性、

具關懷、有同情心、被動消極、體貼、愛哭、情緒化、溫柔、仁慈、優雅、貢獻 自己、感情易受傷的特質(引自侯佳惠,2001)。

(二)家務分工

在傳統社會上大眾認知裡,提及家庭事務工作便會聯想那是女性該負責的,

依性別來作區分,女性所具特質不外乎有重覆性、繁瑣不間斷的,如烹調料理、

照顧孩童及長輩、採買食材及日常用品、整理室內環境、衣物照料,男性則是房 屋修繕、水電及汽機車維修、庭園整理、搬重物(孫淑文,2006;賴勇誠,

2008)。戴麗娟(2003)研究指出國小高年級女性在家務工作參與程度高於男 性,且因性別不同,女性經常被吩咐去做大眾所認為應屬女性的工作,亦受父系 傳統觀念影響,認為作家事是女性的責任。孫淑文(2006)亦指出國小中高年級 學童在參與家務分工時深受性別影響,女性在餐飲處理(準備、備料、善後)、 衣物照料(清洗、曬晾、收摺、縫補)、協助家庭事件(休閒活動、節慶、祭 拜)的整體家務上參與程度高於男性,男性則是在協助修理設備上高於女性。

(三)學習能力

受社會化因素影響,男性常被賦予較高社會期望,無論是社經地位抑或薪資 報酬都被期待著高於女性,因此造就男性及女性在選修科系上的不同,如數學、

物理、化學等理科被視為男性擅長及主修之領域,而女性則是以人文、社會、語 言等文科為主,此為較符合社會對女性之期待(蔡婉玲,2010)。謝孟芳

(2001)指出國中資優班學生因性別不同在科系選擇上亦有所差異,女生多以選

13

擇社會組,但男生選擇社會組及自然組的人數相當。陳婉琪(2013)對影響高中 學生選擇自然組抑或社會組之行為分析做探究,指出選組行為主要以個人能力為 考量,學生的先備能力與成就動機相符時,選擇自然組的學生在各科能力測驗提 升程度都高於社會組,而個人信念亦會影響選組行為,愈有「自然組適合男生」

的刻板印象者,愈使女生選擇自然組的機會變小,反之則增加男生選讀自然組。

然2006 年至 2015 年本國學生參與國際學生能力,PISA 在 2015 年報告顯示,性 別在數學及科學能力已無男女差異,甚是在科學測驗分數上,男生的低分比例較 高,已逐漸破除「男理工;女文藝」之刻板印象,但女生在解數學及科學題的自 信心層面上均低於男生,致使女性在未來選組上還是會遠離數學、科學相關科 系,相關學科領域及工作還是存有性別失衡現象(引自黃秀雯、王采薇,

2019)。

洪蘭(2006)出男女兩性在「空間」與「語文」能力上有所差別這是大腦已 設定好的,人類的大腦有左右腦之分,左腦掌管語言訊息,右腦則是處理空間視 覺,受荷爾蒙影響,男性的荷爾蒙在右腦上較為發達,因此會增加其空間上之能 力,將一個東西轉化成圖形時,對於形狀、大小、位置、比例能清楚變換,在使 用三度空間的實體及繪圖時優於女性,而女性荷爾蒙會強化其左腦,因此女性的 語文能力較強,對於語言的建構基礎如標點符號、拼字及文法都強於男性,在學 習外國語言時都比男性來得快速且學得較好,口齒亦較為流利。

(四)職業工作

生而為男性抑或是女性決定未來的職業,人們認定這樣的職業應由何性別勝 任並且學習之,亦會對於不屬於此種性別所歸類的職業產生排斥心態,這便是社 會依既定認知所帶來職業上的性別刻板印象,例如男性職業有法官、律師、工程 師、船長、機長、司機、技師、郵差、公司董事長、校長、市長、機械性操作 員、工人;而女性職業有美甲師、美容師、護士、秘書、小學教師、社工、營養

14

師、主播、圖書館員、牙科助理員、櫃台服務員(倪家珍,2005)。陳月娥

(2001)指出男性主導的職業有民意代表、企業主管及企業負責人、高階經理人 員、農林漁牧人員、技術工有關人員、駕駛員及移動設備操作員、保安人員、採 礦工及營建工等具有管理性、體力性、技術及機械性性質;而女性主導職業則是

(2001)指出男性主導的職業有民意代表、企業主管及企業負責人、高階經理人 員、農林漁牧人員、技術工有關人員、駕駛員及移動設備操作員、保安人員、採 礦工及營建工等具有管理性、體力性、技術及機械性性質;而女性主導職業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