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性別平等議題相關之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主要探討國中性別平等教育的實施,針對國內外學者的研究作分析。本 章節共分為三小節,第一節為性別平等議題相關之探討,第二節為性別平等教育 意涵,第三節為性別平等教育教學內容與方法,第四節為團體輔導的方法。以下 針對其內容做詳細說明,分述如下。

第一節 性別平等議題相關之探討

研究者所任教的經驗中,曾有兩、三名有性別議題困擾的學生,他們都曾為 自己的性別認同所掙扎;對有著性別刻板印象的環境所困擾,進而遭遇一些顯性 或隱性的性騷擾問題。故以下就性騷擾、性別刻板印象分別作探究。

壹、性騷擾現況與研究

國內關於性騷擾的研究多以實證研究為主,較少以質性訪談方法去探討,且 性騷擾的個人認定會因性別而有所差異(羅燦煐,2002),男性可能對性騷擾的 敏感度較低,對自我的身體界線不夠清楚,致使男性可能遭受了性騷擾,可能會 懷疑是否為自己太過敏感,而忽視身體帶給我們的警訊(徐孟維、陳國彥,2011),

也可能缺乏對他人身體界線的察覺,而成為性騷擾的加害者。

在教育部 2018 的統計指出,可能遭受到性騷擾的國中學生中,男性有 21.76

%、女性有 78. 24%的比例,如下表 1,男性普遍被賦予的陽剛角色,可能使其遭 受性騷擾比女性更難有發聲的機會或勇氣,因此數據的背後應該還隱藏了一些被 人忽視或未覺察的校園性騷擾事件比例(姜兆眉、郭麗安,2011),且在過去的 性別教育課程中,常是流於形式的講述,教導學生要求救、要逃跑,但在課程中

8

9

主外,女主內」的方向去行動,容易招致社會的負向評價,而使男性會對此感到 壓力;而女性也會對此感到焦慮,而逃避個人的高成就(詹孟傑,2011;李美枝、

鐘秋玉,1996)。

而性別角色的呈現,常是一個文化或社會對於男女性能表現出的行為、特質 的期待,也是一套男女性的行為標準,這套標準長久以來因為生理、社會…等因 素,漸漸形成一道很深的性別界線(杜宜展,2007)。近年來隨著性別平權意識 受到大眾的重視,男女間漸漸不再有清楚的分界線,女性與年輕人也較傾向於接 受有別於傳統較不具彈性的性別角色觀念。然而,男性則相反,這樣的現象可能 源自於女權意識的提升與對過去男性主導權的挑戰(Akotia, C. S. &Anum, A., 2012)。

過去的研究中,性別角色及刻板印象可能受到同儕、大眾傳播媒體甚至是教 科書上淺移默化的影響,也可能因為生活事件及傳播媒體的刺激而有所鬆動與反 思,「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樣的影響端看受影響的個體如何接收與處理這些 訊息(朱蘭慧,2002;楊馥如,2016;Irene, B., 2015)。

對於心理性別與出生時的生理性別有所差異的個體,美國許多大學開始採取 讓學生在填寫個人資料時以中性的代名詞取代了過去非男即女的性別二分化區分 方式的措施(江雪齡,2016),以更彈性的方式去處理此一趨勢的議題,且隨著 DSM-V 的出版,過去將性別認同所產生的困惑與焦慮視為一種心理的障礙疾病,

也轉化為「性別不安」以去病化的態度去看待(林彥慈、王紫菡、成令方,2015),

由此可知性別認同、性別角色與性別刻板印象…等性別相關議題受到了教育、社 會與醫學的重視,也是國內外關注的重要議題。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