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性惡本質的人倫辯證 性惡本質的人倫辯證 性惡本質的人倫辯證 性惡本質的人倫辯證

第三章 性惡本質的合理辯證分析 性惡本質的合理辯證分析 性惡本質的合理辯證分析 性惡本質的合理辯證分析

第二節 性惡本質的人倫辯證 性惡本質的人倫辯證 性惡本質的人倫辯證 性惡本質的人倫辯證

中國傳統的人倫就是人際關係,而其重點內涵即是五種人際關

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因此,傳統的五倫,就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種的人 際關係。

傳統重人倫的中國社會中,人倫的概念使血緣、親情、謀生工 作、或各種政治、經濟與社會生活,自然形成一種「親疏遠近尊卑貴 賤」的人倫規範,它不僅是一種合乎天地之道的自然法,也是一種發 自人性本質的天經地義的人文真理,違背了這種法則就是違背人性的 本質與作用。

換言之,維護「親疏遠近尊卑貴賤」的人倫規範,就是人性向 善的人文道理;反之,破壞「親疏遠近尊卑貴賤」的人倫規範,同時 也是人性向惡的人文道理。一般言之,政治上的統治者,貴族與統治 階段,經濟上擁有財富的人,以及具有特權心態和種族偏見者,較易 破壞正常的人倫規範。

在春秋戰國的法家,他們把自己當作是君主的謀士,將自己的 思想學識當成商品,向各國君主求售,同時樂於迎合君主的品味。他 們從君主的個人利益出發,視人民如工具,並把國家當成鎮壓的機 器。法家把人性看得極為悲觀,完全沒有可能自動向善,因此在他們 心目中,社會秩序只能通過形式控制的手段而建立,即由國家的專職 機構執行,以法律為張本,以刑罰為後盾。法家所採取的方法,也是

一種反人倫或反人文的治國理念。

此外,亦有墨家的主張。根據墨子的診斷,認為社會的動亂主要 源於兩方面:第一是人人自私自利,他說:「當察亂之何自起,起不 相愛。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謂亂也;子自愛,不愛父,故虧父而自利;

弟自愛,不愛兄,故虧兄而自利;臣自愛,不愛君,故虧君而自利。

此所謂亂也。」換言之,他認為私心乃萬惡之源,要撥亂返治,就須 去私立公,所以他提出兼愛,以別於儒家的推愛。

另一引致動亂的原因,就是缺乏統一的是非標準,所以墨子說:

「天下有義則治,無義則亂。」因此提出尚同之說,以為解決方案,

故云:「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義,是以天下 治也。」尚同也者,亦即統一是非標準。是非標準來自天上,墨子斷 言順天意就是兼愛天下之人,至是尚同與兼愛相合,而墨子對亂源的 診斷及治理,亦統一起來,墨子既然覺得人性自私,又如何能相愛呢?

因此提出兼愛,是互利的交換關係,所謂「共相愛,交相利」,一語 道出愛人之舉,實是有利可圖。他又說:「愛人不外己,己在所愛之 中。……愛己,愛人也。」這麼一來,自私與愛人,已經不是二極對,

立而是一體兩面了。

由於墨子不相信人會自動為善,除了提出互相監視的系統,藉以 統一是非標準,建立社會秩序之外,只好借助超自然的力量。他認為

「鬼神為明,能為禍福。為善者賞之,為不善者罰之。」他又指出天 下之所以失據,皆因疑惑鬼神存在。倘使人人相信鬼神能賞賢罰暴,

社會自然就易安定,或許面對知識水平不高的民眾,通常要依賴宗教 作為安定力量。

中國先秦哲人講人倫為何要定親疏遠近尊卑貴賤之行為規範,作 為協和人際關係的準則,建立社會國家的秩序,《周易》觀卦的彖辭)

裡說:「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書經》有言:「天敘有典,天秩有禮,天命有德,天討有罪。」天 道為萬物制定了秩序,不但制定了自然界的秩序,且也規定了人類社 會秩序,凡不合秩序者皆不道德,所以《易經》上說:「有天地然後 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後有父子,

有父子後然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措。」

奉行天道,使人遵守天道為古代聖王之職責。

韓非也極強調執法之公平、公正,無論誰犯了法,不分親疏貴 賤,一視同仁,此實啟發了後來民主政治所標榜的:「法律面前,人 人平等」,「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所以韓非說:「法不阿貴,繩不撓 曲。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在人倫人道方面,韓非採取「知 足常樂」和「自然主義」的態度。人能知足,就能安份守己,潔身自 好,社會上就不會產生你爭我奪,你殺我打的混亂局面,所以「禍莫

大於不知足」就成為韓非的人文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