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緊急避難的人道辯證分析 緊急避難的人道辯證分析 緊急避難的人道辯證分析 緊急避難的人道辯證分析

第三章 性惡本質的合理辯證分析 性惡本質的合理辯證分析 性惡本質的合理辯證分析 性惡本質的合理辯證分析

第三節 緊急避難的人道辯證分析 緊急避難的人道辯證分析 緊急避難的人道辯證分析 緊急避難的人道辯證分析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緊急避難的人道辯證分析 緊急避難的人道辯證分析 緊急避難的人道辯證分析 緊急避難的人道辯證分析

《中庸》是以人們所受到天所規定的規則為性,按照人性而進行 活動,稱為人生之道,即為人道,引導人遵照人生之道且修身行善,

這就是教育。《莊子.寓言》篇:「人而無以先人,無人道也;人而無 人道,是之謂陳人。」成玄英疏:「無禮義以先人,無人倫之道也。」

《禮記.大傳》篇:「上治祖禰,尊尊也,下治子孫,親親也,旁治 昆弟,合族以食,序以照謬,別之以禮義,人道竭矣。」又<喪服小 記>篇:「親親、尊尊、長長、男女之有別,人道之大者也。」《荀子.

非相》篇:「人道莫不有辦。」《史記‧禮書》:「人道經緯萬端。」 在民主法治的時代,人道主要意涵自由、平等、博愛三義,藉此 反觀中國先秦人文思想中的自由,平等,博愛思想,也可窺知中國先 秦人文理念中的另一種人道觀,雖然古今中外有其時空與文化的差 異,探知中國先秦人文理念中何種現今中外有其時空與文化的差異,

探知中國先秦人文理念中何種現今人類所追求的人道觀,當有其研究

之價值。

就我國來說,自由一詞,首見於漢書「五行志」注;佛典中更多 言自由,至南宋而自由成為社會流行的俗語;然這皆與今日所言之自 由,無直接之淵源。周初開始發生人之吉凶成敗,不決定於天命而決 定於人之德不德的思想,此乃中國文化中自由精神之最初覺醒,因 此,《強制抽血案》中,醫師 B 的行為看似不德實為博愛之德,此種 自由之德,凌駕議題個人人身自由。

因此,我們可以說:儒家是從德性上來建立積極底人生,因而自 由精神在這一方面成為積極的表現;道家則從情意上去解脫人生的羈 絆,因而自由精神在這一方面成為消極的表現。儒道兩家,是中國文 化的兩大主流。若接觸不到兩者在其思想的基底上所具備的充沛底自 由精神,便根本無法接觸到他們所留下的文化遺產。後來一切的詖詞 曲說,皆由此而產生出來的。至於以為中國在政治上沒有發展出來自 由人權的明確觀念,便以為在中國文化中沒有自由主義的精神,其淺 薄無知,更不待論。

自由精神,在西方是先在知性中躍動,在中國則是先在德性中躍 動。但自由精神,必須伸展到政治中去,必須在政治中有了具體的成 就,然後其本身才成為一明確的體系,並對於知性德性的自由,提供 以確切不移的保證。當然,政治自由,並非自由的一切;政治自由,

須要知性底,尤其是德性底自由作根源,須要由德性自由而吸取其營 養,這是歷史實踐中的常識。但更緊要的是,人類最大的災害,對人 性最大的壓抑,常常是來自政治。所以自由精神在德性中知性中的活 動,必定要與政治碰頭,必定要求政治從屬於每一個人,因而也處於 每一個人的良心理性的控制之下,使政治成為每個人的工具,而不是 任何個人成為政治的工具。此「努力的結果,如大家所周知,即是以 人權為靈魂,以議會為格架的民主政治。

因此,儘管自由主義的精神,係與人類的文化同時開始;但「自 由主義」的名詞,一直到民主政治開始成熟的十九世紀才正式出現,

這不是沒有理由的。我國大一統的政治格架,是根據反自由的法家思 想所建立。兩漢知識分子對法家思想的制度所作的不斷底鬥爭,實際 即是向政治爭取自由的鬥爭;此一鬥爭,以宦官所造成的黨錮之禍而 告一個悲慘的結束。於是自由的精神,始終在政治中伸展不出來,因 而使整個文化,使整個民族底生命力,都在政治抑壓之下,變成了纏 足的小腳女人,不曾得到應有底正常底發展(徐復觀,1988:

292-294)。

先秦儒家主張「人皆可以為堯舜」的觀念之外,其他各式的平等 觀念,可以說是相當的豐富。這些觀念在思想史上雖未占有重要的地 位,但在未來的社會,必然將日漸重要,所以這方面的思想很值得我

們重視。從平等的觀念,到平等的社會,其間有一段遙遠而需要奮鬥 的路程,它有賴於許多條件的促成,其中包括自由開放的思想,貧富 差距的消除,教育機會以及其他發展機會的均等等。目前,比以往任 何時期更有利於創造這些條件。

從天道到人道,再到社會原理的進程,原是中國哲學運作的通 性。也就因此,對天道的體認,就成為對人性的理解;對人性的理解,

將會落實到政治體制中。因此,對「天道」的解釋也就成為學派之所 以為學派的理由。就如儒家與道家,在政治的看法上相當不同,那是 因為二者對天道的理解相異之故。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