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情境學習

一、認知發展理論

教育心理學家 Jean Piaget 是一位認知發展的建構者,在多年的研究下,發現 人類從出生到成長期每一個發展階段都有獨特的、基礎的認知結構,換言之,是 具有連續的階段性認知發展特徵,因此提出認知發展階段論 (stage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如表 2-1 所示,以下將進行說明(廖樞陽,2012):

表 2-1 Jean Piaget 的認知發展階段論

階段 年齡 認知發展特徵

感覺運思期 0 ~ 2 歲

1. 藉由感覺與動作以發揮與生俱來的基本行為模 式對環境做出反應。

2. 由本能性反射的反應至目的性的活動。

3. 具有物體永遠存在的概念。

前運思期 2 ~ 7 歲

1. 具有自我中心的取向,以學會語言的表達。

2. 學會用替代物(例:符號)表示實體。

3. 想法不合乎邏輯,且對於事物與看法都不周 全。

具體運思期 7 ~ 11 歲

1. 根據具體經驗的想法來解決問題。

2. 具有合乎邏輯的思維。

3. 能理解物體某方面的特徵,不會應另一方面而 改變的道理。

(續下頁)

階段 年齡 認知發展特徵

形式運思期 11 歲以上

1. 具有籠統概括的思維。

2. 在科學法則上,以具有假設驗證的推理。

3. 能具有形態上的邏輯法則來解決問題。

資料來源:許英玿、洪榮昭 (2003)。「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的新詮釋」。科學教 育月刊,260,2-9。

Lev Semenovich Vygotsky 出版過一本書《思想與語言》,而書中指出語言對 認知發展具有兩大功能:1. 兒童透過語言的傳遞習得成人的生活經驗與思維,以 獲得解決問題的方針;2. 兒童將學習到的語言用來解決問題和環境的適應,進而 促使認知發展(張春興,2013)。

綜合上述兩位學者對認知發展的看法來說,本研究是針對國小生進行實驗,

依 Jean Piaget 認知發展階段論中的年齡區分是處於「具體運思期」階段,此階段 的學習者,主要思維特徵為:當遇到問題時,會依循正確、具體化、意義化的邏 輯去推論思維,不過該推論思維的能力只限於真實情境與經歷過的經驗來解決問 題(洪郁雯、楊德清,2006),而 Lev Semenovich Vygotsky 較強調社會文化與互動 的觀念,在教學學習上,總是認為教師應該適時的以輔助學生學習為原則,且必 須傳達自我教學經驗,透過合作建構過程取得產物,Lev Semenovich Vygotsky 這 樣的論述是引發情境學習之雛型的根源(Wolfson & Willinsky,1998)。

二、情境學習之意涵

「情境學習(Situated Learning)」的議題在 80 年代晚期至 90 年代初期時,有 許多教育心理學家所共同關心的主流之一 (糜萍萍,2007),例如:Jean Piaget、

Lev Semenovich Vygotsky 等教育心理學家。然而「情境學習」這一名詞的提出是 由 Suchman (1987) 對學習操作影印機之人機互動研究以及 Lave (1988) 對傳統 技藝學徒學習模式的民風誌研究,綜合各研究和各學者的觀點後,由 Collins 與 其他認知心理學家沿襲(莊育振、周文修、洪于潔,2011)。此外,Suchman (1987)

這位人類學家認為在日常生活中的思考應是(1)在「文化脈絡」(culture context)之 中發生,例如:學校、家裡、工作地方;(2)具有「實用性」(practical),著重於解 決自然環境的發生所產生的問題;(3)「情境化的」(situated),在真實、具體的情 境中進行行動(陳天仁,2007)。

「情境學習」強調是一種非正式學習或課堂以外的相關學習(Zurita, Baloian,

& Frez, 2014),也就是說,情境學習是要從真實互動的情境中,藉由實際行動獲 取知識與技能。在情境學習的角度上,學習不僅僅是知識獲取的認知過程外,更 是社會互動的學習(Saigal, 2012),透過周遭環境的人、事、物來進行獨立自主思 考,並藉由積極主動和互動方式獲取知識,因此,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應建構在真 實的情境中。學者 Choi & Hannafin (1995) 提出情境學習理論的主要意義有下列 五項:

1. 對於主動建構知識是每個人應具有的能力。

2. 個人與情境互動的過程,也是一種學習。

3. 學習應主動從真實活動中去摸索、探索。

4. 學習必須是共同參與的社會化過程。

5. 藉由周邊參與擴展至核心參與的涵化過程來學習。

綜合上述學者們對情境學習的主要意義與構成概念來看,可以得知,學習者 藉由真實的環境、實際行動、社群等因素來建構知識,透過學習與情境的互動取 得知識及技能,且將經驗學習視為情境學習的關鍵要領。

三、情境式教學策略

情境學習的教學策略,主要是幫助學習者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來引發問題,

並透過觀察、參與、發現和引導的方式,提高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學者 Collines (1994) 對於情境式的教學策略建議了真實性、交織性、連結性、反思性、循環性、

多元媒體的教學策略,如表 2-2 所示:

表 2-2 Collines 情境式的教學策略

資料來源:” Goal-based scenarios and the problem of situated learning: A commentary on Andersen Consulting’s deaign of goal-based scenarios.” by A. Collins, 1994,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4(9), 30-32.

綜合以上所描述與表可得知,不管是情境學習或是情境式教學策略,都是一

各領域,例如:教育、資訊科技等方向,故以下整理了一些近幾年國內外有關情

Huang, Lubin & Ge (2011)

研究者(年代) 研究主題 研究結果

Kroothkaew &

Srisawasdi (2013)

利 用 雙 重 情 境 學 習 模

研究者(年代) 研究主題 研究結果

紀育廷、歐陽誾 (2013)

應用情境學習於國小五 年級網路隱私安全教育 之成效研究

1. 在學習後,實驗組的學生對 於網路隱私安全概念各分量 表的表現皆優於控制組。

2. 在「提供個人資料的判斷 力」層面,實驗組學生的態 度表現優於控制組。

3. 對於本教育網站的介面設計 與學習內容,實驗組的學生 皆給予正向肯定。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四、小結

經過上述對情境學習與錨式情境教學之探討與整理,發現情境學習理論與錨 式情境教學之差異為:「情境學習」是主張在真實的情境中獲得學習,經過不斷 地經驗累積、知識的涵化,讓學習者能於生活中面對複雜問題且具有能力解決。

本研究經過整體評估與分析下,例如:考量實驗對象之能力等其它因素,決定運 用「情境學習」的方式為研究主軸之一,由於情境學習並不能完全取代正常的課 堂教學,原因是情境式的教學中,其主要教學目標是要輔助、強化目前的學校教 學方式(徐佩瑜,2005),而情境學習亦是以學習歷程中的個體、社會與環境的交 互關係而構成,並強調「參與」的重要性,認為學習與社會網路的關係密不可分 (廖淑慧、廖南雁,2011),因此,透過情境的融入,將可採用真實逼真的情境環 境與科技結合(如:智慧型手機、平板),使得而在教師方面,設計好的教學策略 與情境模式,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以及獲取更多知識;在學生方面,以引發 學生學習動機為目的,並獲得良好的學習成就。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