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探討台中市某國小五年級之學生,應用生活科技情境反思學習系統於 自然科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學習之成效影響。本章共分為四小節。第一節介紹研究 背景與動機,第二節說明研究目的,第三節說明研究範圍與限制,第四節解釋專 有名詞。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隨著資訊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帶動著數位產品亦或科技產品等成為流行趨 勢,然而無線網路的發達,現今在各行各業中已經無所不在,最明顯的衝擊是於 教育界上的使用,以往教師教學都是以傳統課本口述方式進行,但近幾年在多媒 體的普遍應用以及軟硬體設備的不斷推陳出新,例如:互動式電子白板、電腦、

投影機等高科技設備,使得數位化學習已導入於課堂上,如此一來,學生將可以 更加多元接收到教學內容,且學習範圍也已不在侷限於學校,則是透過行動學習 的方式在不同的情境中活動和學習(黃龍翔,2011),藉此也助於擺脫傳統教育時 間與教學上的限制(Chen & Huang,2012),並讓學生可以跳出教室的學習環境框 架(Hwang, Wu & Chen,2007),進而於大自然生活情境中快樂學習,使得學生對 於教學內容產生興趣,並反映於學習成效之中。

情境學習主要強調學習必須是在真實的活動下進行(張春興,2013),而情境 是蘊含著知識,學生在情境互動過程中,即可建構出自己的知識,並強調情境學 習的重要性是透過人、事、物的互動產生,在設計情境學習活動時,應透過真實 情境與環境引導學習,讓學生能夠自身體驗且獲取知識,使知識變得靈活化 (Brown, Collins & Duguid,1989)。情境學習是用以引導學生透過情境所獲取知識,

進而發覺問題、形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徐新逸,1998)。因此情境學習的重心是 著重於學生和周圍環境(陳品華,1997),故本研究將融入情境學習的方式,讓學 生不再從抽象式學習來取得知識,而是藉由情境加深知識概念,並與同儕間互相 學習。

在情境的激發後,使得學生產生反思,學者 Wade (1997)認為,藉由不斷地 反思能促使學習持續循環運作,且在經驗中學習將會使學生更有效的獲得學習。

反思學習是用以學習與探討,並鼓勵學生從自己所記錄的資訊中,觀察與辨別清 楚其概念是否正確之問題,進而在反思過程由淺至深探究與習得概念與知識(陳 木金,2007),此外,反思學習能讓學生個人亦或同儕之間更進一步誘導開發和學 習,並刺激腦部思考以及實際行動,從中慢慢建構知識(蔡居澤、廖炳煌,2007)。

情境學習與反思學習皆有一項共通點,即為於體驗中學習,然而反思學習是經過 不斷修正概念認知錯誤觀念後,以達到完整正確知識連結,因此本研究認為這兩 項學習結合於一起,即可幫助學生在學習上有所差異性。

有鑑於上述之背景與動機,本研究主要是透過情境學習的方式於生活上的周 遭事物去學習並獲取知識,然而透過情境激發學生具有反思學習之能力。該學習 方式將應用於國民小學的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並運用行動載具之平板電腦,建 構出一套生活科技情境反思學習系統,讓學生在本系統的輔助以及情境式的反思 學習中,獲取良好的學習效益,進而提升學生們自然與生活科技的學習成效。從 系統之引導下,學生將於生活情境中學習,且思考所學的觀念能於日常生活中的 什麼情境做連結,再利用系統平台之記錄功能,傳遞與分享自我認知概念,而同 儕之間藉此能互相搓摸與傳達正確觀念。綜合以上所述,本研究動機歸納如下:

1. 以往研究都是將情境學習與反思學習個別運用在各種不同研究上,因此本研 究將把情境學習和反思學習融入於一起,使國小五年級學生能夠透過實際情 境中不斷思索、省思學科知識。

2. 依據先前研究發現情境學習在國小中較常被運用於英文科學習與探討;反思 學習在國小研究中則被用於校外教學,故本研究將選擇運用於國小五年級學 生之自然與生活科技科目。

3. 本研究發現利用行動載具結合或開發一套系統之研究很多,但尚未有系統是 針對情境反思的概念進行開發與應用,因此本研究將建置一套生活科技情境 反思學習系統,讓學生們可以透過系統引導於日常生活的情境中進行實驗活

動,進而激發反思學習,透過實際情境來增加學生印象,並提升自然與生活 科技之學習成效。

4. 國內外學者皆有提出情境學習模式和反思學習模式,但並沒有學者收集與彙 整此兩種學習過程模式,因此本研究將提出一項新的情境反思學習模式,讓 學生能夠依照該模式指引學習。

5. 修正科技接受模式(MTAM)的運用很廣泛,但缺乏針對此模式研究使用生活 科技情境反思學習系統,故本研究為得知國小五年級學生於自然科的學習下,

使用生活科技情境反思學習系統之狀況,因此綜觀各項構面需求後,將採用 構面較為符合研究的修正科技接受模式,並藉由外部變數之影響深入探究學 生學習成效與行為。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將教學活動設計內容導入於日常生活情境中,並透過生活 科技情境反思學習系統來進行,經由情境式的融入以及同儕之間的討論,進而激 發學生自我反思,讓學生對自然科的學習產生興趣,並增加學習印象。此外,將 分析整體學生與高低學生群反思和問卷之成效,以了解整體科目之學習成效與學 習態度的差異性。以下將具體說明本研究之主要目的:

1. 探討傳統口述教學與生活科技情境反思學習輔助教學的不同教學方式,對於 學生學習成效之差異。

2. 分析實驗組教學,並將學生分成高參與組和低參與組,以探討在生活科技情 境反思學習之成效差異。

3. 針對主觀規範、情境反思、電腦自我效能、知覺樂趣性、知覺有用性、知覺 易用性以及行為意圖構面,探討其路徑分析之影響結果。

4. 探討高反思組與低反思組在生活科技情境反思學習輔助教學下,其對於系統 使用後的學習成效之差異。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是針對國小五年級學生為實驗對象,透過生活科技情境反思學習系統 於自然科教學活動之中,以探討學生之學習成效是否有提升。由於需考量、評估 各項外在因素,例如:時間、環境、學生之程度等因素,因此以下為本實驗所提 出的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1. 本研究針對台中市某國小五年級之學生為實驗對象,實驗組為25人,進行生 活科技情境反思學習系統教學;另一組為對照組為27人,則是傳統口述教學 法。

二、研究限制 1. 學習內容

本研究將運用生活科技情境反思學習系統讓學生於自然科之學習。

2. 研究對象

本研究僅只有用於台中市某所國小五年級的兩班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並分成 實驗組與對照組來進行,實驗組為 25 人;對照組為 27 人,由於實驗對象有限,

因此不宜過度推論,所以會影響研究整體結果。

3. 研究時間與教學內容

由於實驗對象皆為同學校之學生,所以教科書版本皆為統一版本,在針對該 學校規定的教科書內容,設計出火災單元、鐵生鏽單元之教學活動,而配合教師 課程時間安排與教學進度,使得實際教學活動只有四週。本研究實驗在教學內容 以及活動時間上會有所限,因此研究結果之探討也有所限制性,由此限制,推得 本研究實驗設計不能確保適用於各地區國小五年級之學生。

第四節 專有名詞

以下為本研究中之重要名詞解釋:

1. 情境學習:學者 Saigal (2012)與 Zurita, Baloian & Frez (2014)皆對「情境學習」

提出看法,指出情境學習是一種非正式課程之相關學習,並透過周遭環(人、

事、物)來進行獨立思考,因此,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是建構在真實情境中。

2. 反思學習:想法與行動在反思的過程中是相互連結的,是一種後設思考(meta-thinking)模式(Kemmis,1985)。「反思學習」(Reflective Learning,簡稱 RL) (陳 木金,2007),是依據自己過去與現在的經歷的事件,使個體對本身之信念、

知識與行動,得以加以修正並獲得創新的突破(陳木金、吳佩陵 201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