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在目前臺灣的升學考試中,國文科的寫作測驗乃評量學生高層次文字表達能 力,評估學生如何透過文字分析、批判、理解與運用(余甄紘,2011),高中升 大學的入學考試均在國文科中設有寫作題,2018 年大學學測「國語文寫作能力 測驗」(以下簡稱新式國寫)單獨施測,更可看見政府對高中生寫作能力的重視。

由於本研究的「情意寫作」所指為新式國寫中的情意題,其出現有其時代意義,

無法捨棄整個發展源流單獨論之,故以下即針對臺灣大學入學寫作測驗發展進行 回顧,先綜觀其發展,再進入情意寫作的內涵說明,以求對情意寫作的內涵有完 整的探討。

一、臺灣大學入學寫作測驗命題方式回顧

自 1950 年大學獨立招生開始,歷經 1954 年大學聯考、1994 年大學學測、

2002 年指定科目考試,臺灣的大學入學測驗均在國文科中設有寫作題。若依命 題方式為時代尺度,可以 1997 年為分界(黃韻如,2004;鄭茜尹,2016),研究 者稱此前為命題作文時期,其後為限制式/引導式寫作時期。

在命題作文時期,大學獨招、大學聯考作文均為只給考生一個題目,除了題 目之外不提供其他素材的「命題作文」(鄭茜尹,2016)。根據陳東和(1981a, 1981b)

的研究,1950 年至 1953 年的大學獨招時期,由於「反攻大陸」、「消滅共匪」的 政策使然,作文考題結合政治情勢,如 1951 年成大考題〈一封公開的信以明恥 教戰收復大陸勉勵國人〉;而在 1954 年大學聯考上路後,聯考作文開始有了「創 新方式」與「傳統方式」兩大走向,前者的考題較為生活化,如 1955 年〈一個 影響我最深的人〉、1966 年〈公共道德的重要〉、1980 年〈燈塔與燭火〉等;後 者則以文言語句或經典格言為命題取向,如 1962 年〈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 之樂而樂〉、1981 年〈海不辭細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此外,

聯考另有融合創新與傳統的命題方式,如 1968 年的〈論恕道與公德〉。但即使考 題中的政治意涵降低,命題考量逐漸轉往生活經驗與個人觀照,聯考命題依然有

19

著預設立場、題意狹窄、只適合用來寫論說文等弊病。

而自 1997 年開始,因應推薦甄試制度而生的大學學測、以及 2002 年起接續 聯考的大學指考,開始全面採用「限制式/引導式寫作」,此一變革,帶動臺灣 的寫作測驗走向多元樣貌。根據黃久倖、黃紋萍、徐萱玫(2009)的定義,「引 導式寫作」與「限制式寫作」均在題目之外提供較長的文字說明,差別在於:前 者的說明僅具引導作用,並不具有強制性;後者的說明除了引導之外,也是一種 條件限制,倘若脫離指定條件,便是離題。如 2010 年大學指考非選擇題:

一 、 文 章 解 讀 ( 18 分 )

閱 讀 框 線 內 的 文 字 , 並 根 據 你 對 《 楚 辭‧漁 父 》 和 屈 原 的 了 解 , 說 明 文 中 如 何 描 述 屈 原 的 外 貌 ? 這 些 描 述 凸 顯 了 屈 原 性 格 上 的 何 種 特 徵 ? 請 以 200字—250字 加 以 說 明 。

二 、 作 文 ( 27 分 )

生 活 中 總 會 碰 到 一 些 料 想 不 到 的 事,面 對 意 外 之 事,該 如 何 處 理,

處 理 之 後 可 以 讓 人 獲 得 什 麼 樣 的 體 悟 ? 請 以「應 變」為 題,寫 一 篇 結 構 完 整 的 文 章 , 議 論 、 敘 事 、 抒 情 皆 可 , 文 長 不 限 。

( 漁 父 ) 睡 了 一 覺 , 下 午 的 日 光 還 是 一 樣 白 。 他 一 身 汗 , 濕 津 津 的 , 恍 惚 夢 中 看 到 一 個 人 。

一 個 瘦 長 的 男 人 吧 , 奇 怪 得 很 , 削 削 瘦 瘦 像 一 根 枯 掉 的 樹 , 臉 上 露 著 石 塊 一 樣 的 骨 骼 。 眉 毛 是 往 上 挑 的 , 像 一 把 劍 , 鬢 角 的 髮 直 往 上 梳 , 高 高 在 腦 頂 綰 了 一 個 髻 , 最 有 趣 的 是 他 一 頭 插 滿 了 各 種 的 野 花 。

杜 若 香 極 了 , 被 夏 天 的 暑 氣 蒸 發 , 四 野 都 是 香 味 。 這 男 子 , 怎 麼 會 在 頭 上 簪 了 一 排 的 杜 若 呢 ?

漁 父 仔 細 嗅 了 一 下 , 還 不 只 杜 若 呢 ! 這 瘦 削 的 男 子 , 除 了 頭 髮 上 插 滿 了 各 種 香 花 , 連 衣 襟 、 衣 裾 都 佩 著 花 , 有 蘼 蕪 , 有 芷 草 , 有 鮮 血 一 樣 的 杜 鵑 , 有 桃 花 , 柳 枝 。 漁 父 在 這 汨 羅 江 邊 長 大 , 各 種 花 的 氣 味 都 熟 , 桂 花 很 淡 , 辛 夷 花 是 悠 長 的 一 種 香 氣 , 好 像 秋 天 的 江 水 … …

「 你 一 身 都 是 花 , 做 什 麼 啊 ? 」

漁 父 好 像 問 了 一 句 , 糊 裡 糊 塗 又 睡 著 了 。

( 蔣 勳 〈 關 於 屈 原 的 最 後 一 天 〉 )

20

在上引題目中,第一題作答時,考生無法杜撰屈原外貌,亦無法單憑個人印 象說明屈原的性格特徵,一切論述均須根據蔣勳的散文〈關於屈原的最後一天〉

而來,故為限制式寫作;至於第二題,在題目「應變」之前的文字,僅為引導考 生聯想、增加對題目的理解,但不構成限制條件,故為引導式寫作。研究者認為,

大考「限制式/引導式寫作」的出現,非僅透過材料提供考生更多聯想與刺激,

亦吻合 2007 年大考中心考試說明中,95 課綱測驗學生構思選材、場合應對能力 的訴求。

綜觀 1997 年以後的大考作文題型,有別於先前的命題作文,不僅鬆綁了文 體規範,記敘、抒情、議論皆可,更注重題型的多元化,縮寫、擴寫、應用寫作、

情境寫作、文章解讀、文章分析等限制式考題,考測學生靈活運用各種寫作筆法 的語文表達力。此外,考題重視發揮自我的思想感情,故命題時盡量貼近生活與 考生的個人經驗(歐雅淳,2011),學測〈走過〉、〈獨享〉、〈關於經驗的 N 種思考〉;指考〈想飛〉、〈在人際互動中找到自己〉等引導式寫作的走向,已降 低聯考時期關注民族群體的傾向,考生較可依循個人經驗發揮,從大我走向小我 的趨勢至為鮮明。這樣的變革,根據黃韻如(2004)的看法,可能來自 1980 年 代解嚴後,言論更自由、教改的呼聲蓬勃,政治與教育一分為二,因此催生了作 文命題的改變;1989 年成立大考中心,接連推動考試內容的改革;加上 1994 年 推薦甄試制度的出現,招生理念從為國選才、看重學業成就,轉型為大學自主選 才,注重考生的多元能力,故而寫作測驗的形式亦漸趨多元。此外,文革後中國 的大學入學考試作文命題均以「提示作文」(即限制式/引導式寫作)為主,臺 灣作文命題的變革,亦應與解嚴後兩岸的學術交流有關。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者認為限制式/引導式寫作非僅考試上的題型革新,對 於活化寫作教學、改善學生的寫作困境、激發創造力三方面,亦提供了新方式與 新視野。就活化教學來談,由於限制式/引導式寫作在作文題目之外還提供了引 導材料,學生得以先閱讀教師提供的資料後,再下筆為文,故教學時可運用的素 材更廣、可融入的議題變多,如劉思妤(2013)在作文題材裡融入性別議題、高

21

慧玲(2012)融入生命教育,均為教師以限制式/引導式寫作為媒介,進行跨域 教學的實例。此外,就改善學生的學習困擾而言,由於限制式/引導式寫作提供 更多資訊與條件,故能協助搭建思考鷹架,讓學生在其他資料的輔助下,改善其 認知歷程,如「續寫」可協助學生的立意取材、「文體改寫」用來增加學生下筆 前的先備經驗(黃久倖、黃紋萍、徐萱玫,2009);運用引導式題型來訓練作文 章法(王慧敏,2004;曾素珍,2009);吳亭薇、王金國(2019)依「仿寫、擴 寫、續寫、應用寫作」進行三階段帶領,透過限制式題型建立一條可依循的寫作 途徑等,都可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避免學生無所適從。至於限制式寫作題型變 化甚多,文本互涉的「改寫」、「仿寫」、「續寫」可撞擊出學生的變通力與流暢力

(張春榮,2009),「引導式寫作」需運用類推、聯想及表達力(黃秀莉,2004),

均是限制式/引導式寫作用來激發學生創造力的明證。是以,限制式/引導式寫 作的出現,從最初的考試變革進而帶動寫作教育的質變,對於教學風氣的塑造、

學習樣態的形成,實有可觀的影響。

回顧臺灣高中升大學入學寫作測驗的歷程,其寫作命題以 1997 年限制式/

引導式寫作的出現為分界,大體有著從「限制」走向「開放」、「單一」走向「多 元」的態勢(黃韻如,2004)。而在多元發展之餘,學測、指考考題在 2010 年後 邁向穩定,學測前兩題(指考第一題)短文均為閱讀寫作,學測第三題(指考第 二題)長文乃引導式寫作,相較於 2010 年以前,考生較易摸索出命題的規律。

而這種重視閱讀理解的題型模式,以及允許考生表達自我、抒發情感的命題走向,

均為學測新式國寫情意題的問世,提供了基礎。

二、大學學測「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情意寫作內涵

教育部自 2018 年起,為適當增加作答時間、精確檢測不同能力(謝佩芬,

2017),大學學測國文科非選擇題獨立成一科「新式國寫」,測驗日期與學測考試 日期相同,考試時間 80 分鐘(2019 年改為 90 分鐘),題數共分兩大題,每大題 各 25 分,合計 50 分,與國文選擇題合計 100 分。若單從配分而論,寫作得分在

22

國文科中佔了 50%,相較於 2017 年以前大學學測(以下稱舊學測)為 50%(1996 年以前為 40%)、大學指考為 45%,可見政府對高中寫作能力的重視依舊,甚至 更為提升。

依據大考中心(2016)的考試說明,新式國寫乃為配合大學選才,針對跨學 系的語文表達能力需求而設計,其命題理念為:1.注重人文與自然、理性與感性、

原理與實用、傳統與現代的結合;2.貼近生活經驗,切合社會脈動;3.強化分析 理解,促進多元思考。因此,在命題取材上,新式國寫強調跨領域素材,觸及人 文、科學、社會等不同領域,並評量考生的閱讀、分析、體悟、感想、歸納等綜 合能力(林明進,2018)。又因為強調考生的表達須兼具「理性與感性」,故獨立 施測後的新式國寫考測兩大題,第一題為「知性的統整判斷」,第二題為「情意 的感受抒發」。其測驗方向,「知性寫作」評量考生:1.能否正確解讀文字或圖表,

適當分析、歸納,具體描述說明;2.能否針對各種現象提出自己的見解。「情意 寫作」則評量考生:1.能否具體寫出個人實際的生活經驗;2.能否真誠表達內心 的情感;3.能否發揮想像力。而除了測驗方向不同之外,林明進(2018)亦認為 這兩類考題含有不同的文字表達特性,知性寫作注重「語文表達力」,表彰寫作

適當分析、歸納,具體描述說明;2.能否針對各種現象提出自己的見解。「情意 寫作」則評量考生:1.能否具體寫出個人實際的生活經驗;2.能否真誠表達內心 的情感;3.能否發揮想像力。而除了測驗方向不同之外,林明進(2018)亦認為 這兩類考題含有不同的文字表達特性,知性寫作注重「語文表達力」,表彰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