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培養「歷史解釋」能力的教學評量—

第二節 情意目標的教學評量

126

第二節 情意目標的教學評量

高中歷史教育的教學目標通常包含認知與情意兩大目標,但過去因升學競爭 壓力,偏重智育的認知領域教學較為人重視。然而,學習興趣、人文素養、民族 精神等也是歷史教育亟需達成的目標,而這些均有賴於情意目標的教學。

138Bloom 認為情意目標遭到忽視的原因有四點:1.擔心造成灌輸;2.關於學校作 用和情意性質的普遍觀念,許多人認為發展情意或價值觀等,不是學校教育的任 務;3.擔心侵害個人的隱私權;4.難以評量情意成果。然而,若忽視情意目標,

會阻礙學生對課程的學習,因為一個有著積極情意學習課程的學生,會比缺乏樂 趣的學生,或是對學習材料感到恐懼的學生,學習之路將會更輕鬆愉快。139 情意目標的評量方式很多,如觀察法、社會計量法、自陳量表法、投射技術 等都是,140其中的觀察法很適合應用於歷史科的教學評量上。觀察法指的是教師 可以直接觀察學生學習的行為與態度,比起「自陳量表法」更具有真實性與代表 性。141

觀察法中常見之方式有軼事紀錄法、評定量表法等,筆者除採用此兩種方法 外,另輔以問卷調查法,以期能更完整地進行情意目標的評量。

軼事記錄法指的是由與學生密切接觸的教師或行政人員透過直接觀察後,簡 短地記錄學生的特殊表現,並形成累積性的記錄。觀察到的有意義行為,應立即 做簡短記錄以免遺忘,其內容可包括學生姓名、日期、事件的描述等。142軼事記 錄法有以下優點:一是能了解學生在自然情境下的行為,具有真實性;二是可使 教師更勤於觀察學生,察覺學生未出現過卻重要的佐證資料;三是可做為日後評 量操性成績或個案討論時引用。不過此法亦有以下的缺失:一是記錄費時,實用 性不高;二是只能觀察到學生自發性的行為;三是容易受到教師主觀涉入的影響。

       

138 陳豐祥,〈情意教學目標在歷史教學上的應用-理論與實際-〉,《高中歷史教學與研究第三輯》,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1997 年,頁 20-21。

139 B.S. Bloom 著,邱淵譯,《教學評量》,台北:五南出版社,民 99,頁 525-529。

140 郭生玉,《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書局,1989 年,頁 306-307。

141 陳豐祥,同上註,頁 37。

142 歐滄和,《教育測驗與評量》,台北:心理出版社,頁 364。

127

143

評定量表法是指一組可用來作為判斷依據的行為或特質,且能指出學生在每 種屬性中不同程度的量表;評定量表通常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所欲評定的行為或 特質,二是表示行為或特質程度的量表。常見的評定量表有數字評定量表、圖示 評定量表和敘述性評定量表。144

民國 90 年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後,國中教學階段即不斷強調「帶得走的能力」,

高中歷史課程亦開始規劃核心能力的培養;除此之外,評量方法亦不侷限於傳統 的紙筆測驗,學生除了接受他評外,亦應有自評之能力。為更了解學生在本教學 實驗單元的學習情形,本研究設計了「教學回饋問卷」提供學生自我檢視其學習 情形,同時也請學生將此次心得記錄下來,以作更完整之分析與評估。

以下即依照情意領域的行為目標,說明評量結果。

◎行為目標:1-7 能對相關歷史事件、現象或人物的不同重要性提出評價 1. 評量方式:學習單

2. 評量試題:請閱讀以下資料並回答問題

成吉思汗能在群雄爭峙之間,脫穎而出,統一蒙古,正由於他能正確掌 握社會變動的脈搏,充分利用機會,造成聲勢。成吉思汗出身於蒙古部孛兒 只斤(Borjigin)氏,家世甚為潢貴。但九歲時,其父為敵人毒害致死,家勢 中衰。他憑藉堅韌的毅力、卓絕的機智、超人的魅力,而得以克復艱困,重 振家聲。然後倚賴靈活的外交與日益強大的實力,與群雄爭奪霸權。

成吉思汗的崛興,端賴其父好友克烈部長王汗和札答蘭部長札木合兩人 的扶持。他與王汗誼同父子,而與札木合則義結「安答」。三人聯合組成草 原上強大無敵的同盟,成吉思汗得以擊敗世仇蔑兒乞部及塔塔兒部。及至自 身羽毛既豐,先後與二盟友決裂,一爭雄長。先擊敗札木合,然後與王汗倒

       

143 參考歐滄和,《教育測驗與評量》,頁 366-367;李坤崇,《多元化教學評量》,台北:心理出

版社,1999 年,頁 189。

144 參考李坤崇,《多元化教學評量》,頁 168;郭生玉,《心理與教育測驗》,頁 309。。

128

戈相向,於 1203 年消滅克烈部。此後草原上唯一能與成吉思汗爭雄的唯有 稱霸西蒙古的乃蠻部主塔陽汗。據說當時塔陽汗妄自尊大,認為「天上有兩 個日月,地上怎能有兩個大汗?」對崛起東方的成吉思汗甚為嫉視。成吉思 汗於 1204 年揮軍向西,攻滅乃蠻部。明年又在儻魯山(今唐努山)捕得札 木合,全蒙古遂告統一。

成吉思汗主要措施有:

1. 千戶的編組:成吉思汗廢除原有的部族、氏族制度,而將全部的游牧民都 編入九十五個千戶之中,由貴戚、功臣世襲統領。千戶兼具行政與軍事雙 重功能,「上馬則備戰鬥,下馬則屯聚牧養」。各千戶所屬百姓世代不得他 投,於是全蒙古百姓皆納入嚴密的軍事組織之中。

2. 怯薛制的建立:「怯薛」(Kesig)為皇家的護衛軍,兼具質子營、幹部學 校、皇室家務機構及帝國中央行政機構等多種功能。怯薛共轄萬人,皆為 己出任千戶、百戶的「伴當」之子弟,以入為質子的方式充任。因而,怯 薛是凝聚整個貴族階級的重要組織。

3. 大札撤(Yeke Jasagh)的頒布:「大札撤」意即大法令,乃是成吉思汗根 據習慣法並配合新興國家需要而制定的法典。此一法典嚴格規定各階層的 義務,以鞏固社會及政治秩序。

成吉思汗及其繼承人的卓越領導也是蒙古人得以征服世界的重要原 因。物拉基米爾佐夫曾形容成吉思汗為「天才野蠻人」 (savage of genius)。

事實上,有如賴德懋(Owen Lattimore)所說,成吉思汗是「天才而不野蠻,文 盲卻不愚昧」。他無疑是一充滿魅力的領袖、卓越的組織家、「深沈有大略,

用兵如神」的戰略家。其材能絕不限於毛澤東所說「止識彎弓射大鵰」而已。

與毛澤東相比,其心胸顯然較為開闊,不像毛澤東認為一切真理皆出於自 身。他不僅將蒙古人--乃至所有草原遊牧民--組織成一支紀律森嚴的軍種,而

129

且賦予征服世界的狂熱。此外,他更是氣度恢廓,知人善任,頗能聽取來自 文明各族顧問的意見,為其帝國奠定制度。而且對不同宗教及文化皆加包 容。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台、蒙哥、忽必烈等大汗都能步武其後,繼續 擴大帝國的領土並改善其組織。如果沒有這些優秀的繼承人,成吉思汗的帝 國可能與歷史上許多威震一時的遊牧帝國一樣,隨著締造者的逝世而土崩瓦 解。

~蕭啟慶,〈蒙古帝國的崛興與分裂〉,《蒙元史新研》,台北:允晨文化,民 83 年

*請問:對於成吉思汗的看法,各方評價不一,請問你比較贊同上述何人的 看法?你對成吉思汗的評價又是什麼?

3. 評量結果與分析:

學生雖然對成吉思汗耳熟能詳,但如果沒有適當的資料引導,要讓學生進行 人物評價是有其困難的,因此筆者選取了蕭啟慶先生的文章以資輔助。文章中提 到了物拉基米爾佐夫、賴德懋、毛澤東還有作者自己對成吉思汗的評價,而學生 贊同的主要是物拉基米爾佐夫、賴德懋、及作者本人的看法。以下即分三點敘述:

(1)贊同賴德懋看法的學生:

有 34 位同學贊同賴德懋對成吉思汗--「天才而不野蠻,文盲卻不愚昧」的 看法,比例是72%,可看出他的看法深受學生肯定;大多數同學認為成吉思汗不 僅能力非凡、制度良善、同時知人善任,並不是有勇無謀的匹夫之輩。學生回答 內容舉隅如下:

12 號:「遊牧民族通常都讓人覺得野蠻,成吉思汗能擺脫一貫遊牧民族的形式,

從部落統一成帝國,他的才略、能力都是與生俱來的,是天生的統治者。

版圖能擴張到別洲更是厲害。」

35 號:「我覺得如果成吉思汗是野蠻人,他很能有如此高明的決策能力;雖然他 不識字,但是他卻可以把國家大事分配得當,『天才』的稱號他當之無愧。」

20 號:「成吉思汗身為草原之子,自己被當成外族所視,但他卻突破大眾對外族

130

的概定印象,用他自身擁有的能力,無論是武力還是制度建立,讓他勢如 破竹的脫穎而出。」

30 號:「我認為成吉思汗是個能將各方面組織、規劃的非常完美的人,也是一個 充滿魅力的領導者。」

22 號:「我也覺得成吉思漢並不野蠻,他是依靠自己的智慧才統一蒙古,而且心 胸開闊,能夠知人善任,才奠定了帝國的制度。」

29 號:「我比較贊同賴德懋的說法,他無疑是一個充滿魅力的領袖、卓越的組織 家、『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的戰略家。而我覺得他是很有智慧的人,

光是看他推出的制度就看得出他深謀遠慮,是一位擅長領導的大人物。」

6 號:「如賴德懋形容的『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征服其他國家,絕不是他一 個人的功勞,必定要有一支有紀律又有熱情的軍隊在支撐著。所以我覺得 成吉思汗是個知人善任的戰略家。」

(2)贊同物拉基米爾佐夫看法的學生:

有 10 位同學同意物拉基米爾佐夫「天才野蠻人」的看法,比例是 20%,可 看出較少學生接受其看法。與上述同學不同之處在於,贊同賴德懋看法的同學多 數對成吉思汗的所作所為是抱持肯定態度的;而贊同物拉基米爾佐夫看法的同學,

雖對成吉思汗的作為有其肯定之處,但對其某些殘忍行徑是無法認同的。學生回 答內容舉隅如下:

10 號:「擅長馴獸的軍事家,懂得高壓和懷柔兼容,氣度恢廓又鐵血。」

10 號:「擅長馴獸的軍事家,懂得高壓和懷柔兼容,氣度恢廓又鐵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