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歷史學科核心能力的理論及其內涵

第二章 歷史學科核心能力與「歷史解釋」的教學目標

第一節 歷史學科核心能力的理論及其內涵

27

第二章 歷史學科核心能力與「歷史解釋」的教學目標

1980 年代台灣自解嚴以來,各方面均面臨巨大變化,歷史教育方面尤甚。

除了教育目標大有調整外,95 課綱以來,特別強調「時序觀念」、「歷史理解」、

「歷史解釋」、「史料證據」四大核心能力的培養,希望藉由歷史問題的探討,提 升學生歷史思維的能力。然而,核心能力並非凌空出現,其背景可說是受到英美 等國教育改革浪潮的影響,因此本章第一節先介紹英美教育改革的概況,進而探 討台灣歷史課程中核心能力的內涵;第二節進一步分析「歷史解釋」的意涵及其 教學目標。

第一節 歷史學科核心能力的理論及其內涵

「學歷史到底有甚麼用?」常常有學生充滿疑惑地問我這樣的問題,雖然告 訴學生讀史可以增長智慧、鑑往知來等功能,然而他們似乎感受不到。過去的歷 史教育強調傳達史實,歷史課本看起來是一大堆人名、地名、朝代的堆砌,學習 的方法偏向背誦,因此使許多人對於「背歷史」非常頭痛。然而隨著國內政治環 境的開放,與英美等國教育改革的衝擊,許多歷史學者開始強調除了學習歷史學 科本身的知識外,亦應將歷史學科的探究方法也傳授給學生,最具體的成果即是 95 課綱的出現,特別是「核心能力」即是此種觀點的呈現。到底英美的歷史教 育發生了何種變革?所謂的核心能力又有著何種內涵?這些都是本節要探討的 內容。

壹、英美歷史教育改革

一、英國的歷史教育改革過程

1960 年代隨著隨著學生運動的興起,傳統的一切受到嚴峻的考驗,英國傳統 歷史教學也在此時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許多人質疑歷史是無聊又無用的學科。

學校委員會因此在 1972 年針對歷史科進行「學校委員會歷史科計畫 13-16」(簡

28

稱 SCHP13-16),其課程設計理念強調兩點:一是歷史科應該要回應學生的個體 性和社會性需要;二是學生須對這一科目觀察事物的方式、邏輯及知識成立的方 法有所認識。26由於SCHP 推行的成功,80 年代參與的學校相當地多,也使得許 多學者和教師開始用新眼光來看待歷史教學,因而出現了「新歷史科」。27 1988 年,英國開始用「普通中等教育證書」考試(GCSE)取代原來的測驗,

因此教育當局制訂了歷史科的國家規準,由此宗旨可看出與新歷史科的理念有相 當多契合之處,28但當英國新的教育法案通過後,「國定課程」中的歷史科卻引 發了許多爭議。「歷史科工作小組」將歷史課程分為「成就目標」與「學習大綱」,

「成就目標」包含四項內容—「理解時空背景下的歷史」、「理解各種歷史觀點與 解釋」、「掌握並評估歷史資料」、「組織和表達歷史研究成果」;「學習大綱」則分 為三部份—核心的英國和歐洲史/世界史單元、選擇主題單元、學校自訂單元。29 然而反對聲浪層出不窮,若干學者組成「歷史課程協會」(History Curriculum Association,HCA),要求將知識納入「成就目標」中。1991 年「歷史科國定課 程」終於公佈,「成就目標」中的第一項被修改為「知識與理解」,學習階段四的 現代史課程被斷限於二十世紀前半葉。30

二、美國的歷史教育改革

無獨有偶地,美國在 1980 年代亦掀起了教育改革的聲浪,1990 年代美國開 始訂定「全國歷史科標準計劃」,但同樣引發許多爭議。主要的衝突是該不該採 用美國在60 年代興起的多元文化主義,以及該如何界定世界史的問題。由於批 評聲浪不斷,國會議員甚至否決了「全國歷史科標準計劃」的實施及相關經費,

還好有民間基金的挹注,1996 年修訂版終於正式完成並出版。雖然全國統一的 教育政策並無法在強調各州自主權的美國實施,但紀德林認為此項標準計畫包含        

26 陳冠華,《追尋更有意義的歷史課—英國中學歷史教育改革》,台北:龍騰,2001 年,頁 47-48。

27 同上書,頁 69。

28 同上書,頁 71-72。

29 林慈淑,《歷史,要教什麼?--英、美歷史教育的爭議》,台北:臺灣學生,2010 年,頁 61-62。 

30 同上書,頁 65-66。

29

兩項意義:一是翻轉了美國歷史傳統中以權力為中心的歷史觀,二是除了教導學 生讓他們知道什麼外,也知道如何去思考歷史。31

三、英美教育改革內容比較

(一)英國歷史科國家課程內容之演變

1988 年英國設立國家課程是一重大變遷,因為代表其政策由放任自由轉向 國家統一。其中歷史科的成就目標如下:

▼表 2-1-1 1988 年英國歷史科國家課程的「成就目標」32

目標一

歷史的知識與理解(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history)

˙變遷和延續

˙原因和後果

˙知道並理解一些重要的過去情境 目標二 歷史的解釋(interpretation of history) 目標三 史料的運用(use of historical sources)

1991 年,英國頒布了第一個歷史科國家課程標準,其中規定的教學目標如 下:

▼表 2-1-2 1991 年歷史科國家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33

目標一 培養認識與理解 歷史的能力

˙發展學生基於年代學的思考,排比史事發生先後 順序,以呈現歷史的變遷、延續的能力

˙發展理解史事因果關係和因果關聯複雜的能力

˙發展辨識歷史情況不同特徵的能力,能辨識各時 代的不同特徵,以及人們的動機和行動的關聯。

目標二 培養歷史解釋的 能力

˙能瞭解歷史解釋不同的原因

˙區別史實和價值判斷        

31 同上書,頁 40。

32 陳冠華,《追尋更有意義的歷史課—英國中學歷史教育改革》,台北:龍騰,2001 年,頁 90。

33 黃綉媛,〈培養歷史思考能力的教學策略〉,《中學教育學報》,第4 期,1997 年 6 月,頁 167-168。

31

enquiry)

組織與溝通(organization) ˙能運用適當日期和主題產生有構造性的工作 1999 年,在邁向 21 世紀之際,英國頒布了新的國家課程,其中心目標是「追 求卓越」,同時增加了理論基礎的闡釋。其學習大綱亦分成四階段,其內容如下

表:

▼表 2-1-4 1999 年英國歷史科國家課程的「學習大綱」36

知識、技能與理解 (程序性知識)

學習範疇 (陳述性知識)

˙編年式理解

˙關於歷史事件、人物及變化的知識和 理解

˙歷史解釋

˙歷史探究

˙組織和交流

˙身邊的歷史

˙地方史

˙英國史

˙歐洲史

˙世界史

2007 年英國頒布了新的國家課程標準,背景是因為根據調查的結果,11 歲 以上的學生在學業成績上呈現停滯的情形,因此需加大改革的力度。新課程在第 四階段增設了四個綜合性的學習領域,及人文、藝術、規劃與科技及現代外國語 言,歷史與地理是包含在人文學習領域中。強調歷史要與其他學科整合,如此才 能增加學生的競爭能力,但其成就目標仍是一貫相通的,即主張編年式理解、關 於歷史事件、人物及變化的知識和理解、歷史解釋、歷史探究、組織和交流等五 大項。37

(二)美國歷史科國家課程內容之演變

二十世紀的 60 年代,美國的歷史教育亦出現危機,80 年代受到日本的經濟        

36 李稚勇,〈英國歷史科國家課程標準論析〉,《歷史教學》,頁 29。

37 李稚勇,〈論英國歷史科國家課程標準之發展—兼評 2007 年版歷史科國家課程標準〉,《外國

中小學教育》,第4 期,2008 年,頁 9、12。

32

競爭,「國家教育優異委員會」提出了「國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的 報告,使當時總統再度審視教育問題。1989 年訂出教育目標是要提升人民的教 育品質外,1990 年更表示「在 2000 年之前,所有的學生在 4、8、12 年即結束 的時候應該在英文、數學、科學、歷史與地理等具挑戰性的學科中展現能力,……」,

38由此可看出歷史科再度受到重視,接下來並進一步制定了國家課程標準,其中 歷史科的課程標準如下表。

▼表 2-1-5 1996 年美國歷史科國家課程標準一「歷史思維標準的綱目」39

標準一 編年式思考 A. 分辨過去、現在、及未來的時序。

B. 指認歷史的敘述或故事中的時間結構。

C. 學生建構自己的歷史性敘述時能夠建立時間的順 序。

D. 測量及計算日曆上的時間。

E. 解釋以時序說明的資料。

F. 重建歷史性順序及期限。

G. 比較分期的可能選擇模式。

標準二 歷史性理解 A. 對一段歷史的變遷重建其精確的意義。

B. 指認歷史敘述所討論的中心問題。

C.以想像力閱讀歷史性敘述。

D.觀察歷史性的立場。

E.在歷史地圖上尋找資料。

F.展現對表格、圖表、圓形及柱形圖例、流程圖、范氏 圖形及其他圖表的應用能力。

G.應用視覺、文字、及音樂方面的資料能力。

       

38 宋佩芬,〈培養「帶得走的能力」--再思統整與學科知識〉,《教育研究雙月刊》,第115 期,2003

年,頁129。

39 郭實渝,《美國歷史科國家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1996 年,頁 21-22。

33

標準三 歷史的分析 及解釋

A.指認歷史文件或敘述的作者或來源。

B.比較不同觀念、價值、人物個性、行為、及制度的異 同。

C. 歷史史實及歷史解釋之間的不同。

D. 多方面立場的考慮。

E. 分析原因及結果的關係及多角度的理由性,包括個 人的重要性、觀念的影響、及機會的角色。

F. 面對歷史不可避免性的挑戰。

G. 比較具不同爭議性的歷史敘述。

H. 維持歷史解釋之暫定性。

I. 評估歷史學家之間的主要爭論。

J. 假設過去的影響。

標準四 歷史的研究 能力

A.規畫歷史性問題。

B.取得歷史資料。

C.質詢歷史資料。

D.指認現有資料的缺陷,整理背景知識及時間與空間 的觀點,以及建構一個正確的歷史性解釋。

標準五 歷史議題的 分析與決定

A.指認過去發生的議題及問題。

B.整理前項事件情境的證據及造成問題的當代事件因 素,及可能的行動方向。

C.指認相關的歷史前項事件。

D.評估不同行動的方向。

E.對一議題設定立場及行動方向。

F.評估一個決定的施行成果。

美國的課程標準還運用了「主題軸」的架構模式,是希望能整合人類學、考

34

古學、經濟學、地理學、法學、心理學等等學科,共制定了十大主題軸,其內容 如下:40

˙文化

˙時間、連續與變遷

˙人、地與環境

˙個人發展與認同

˙個人、團體與機構

˙權力、權威與管理

˙生產、分配與消費

˙科學、技術與社會

˙全球聯繫

˙公民意識與實踐

2002 年布希總統簽署了《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2002 年布希總統簽署了《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No Child Left Behind 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