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愛情觀與婚姻態度之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愛情觀與婚姻態度之相關研究

2-3(續)

2-3(續) Hendrick

(1986)

Worobey (2001) 玫,2013);有的是探討愛情態度與人際互動的研究(史捷,2009;胡玉珍,2010); 有 的研究愛情態度與性別議題的相關性(Worobey, 2001);有的討論愛情態度與婚 姻的關係(呂靜宜,2007;顏子為,2010),有的研究家庭價值觀與愛情態度(許 家齊,2012),有的研究愛情態度與愛情衝突(蔡思華,2013),有的研究愛情 態度與愛情教育(張硯棻,2013),有的研究愛情態度與性自我效能(陳模範,

2014),以及為驗證愛情態度量表的信效度與相關變項關係之研究(Hendrick &

Hendrick, 1986)。

二、研究對象

從愛情觀的相關研究中發現,在研究對象上大多是以一般大學生為主(史捷,

2009;呂靜宜,2007;胡玉珍,2010;許家齊,2010;陳模範,2014;黃可欣,

2006;詹毓玫,2013;蔡思華,2013;顏子為,2010;Worobey, 2001;Hendrick & Hendrick, 1986)。

三、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研究者所蒐集之研究皆是採用問卷調查法(史捷,2009;呂 靜宜,2007;胡玉珍,2010;許家齊,2010;陳模範,2014;黃可欣,2006;楊 茜如,2000;詹毓玫,2013;蔡思華,2013;顏子為,2010;Worobey, 2001;Hendrick

& Hendrick, 1986)。

在使用的問卷部分,有多數研究是以 Hendrick 與 Hendrick(1986)所發展 出的愛情態度量表為基礎進行施測(史捷,2009;呂靜宜,2007;許家齊,2012;

黃可欣,2006;楊茜如,2000;蔡思華,2013;詹毓玫,2013;Worobey, 2001;

Hendrick & Hendrick, 1986),亦有少數以卓紋君(2004,2007)所發展之「臺灣 人之愛情態度量表」為基礎進行研究(胡玉珍,2010),以及採自編的愛情態度 問卷之研究(陳模範,2014;顏子為,2010)。

四、背景變項

茲將影響愛情觀的相關背景變項,整理如表 2-4:

表 2-4

影響愛情觀的相關背景變項

背景變項 背景變項與愛情觀達顯著差異 背景變項與愛情觀未達顯著差異 性別 黃可欣(2006)、呂靜宜(2007)、

史捷(2009)、顏子為(2010)、

胡玉珍(2010)、許家齊(2012)、

詹毓玫(2013)、蔡思華(2013)、

張硯棻(2013)、陳模範(2014)

Hendrick 與 Hendrick (1986)、

Worobey (2001)

年齡 黃可欣(2006)、許家齊(2012)、

蔡思華(2013)、張硯棻(2013)、

陳模範(2014)

史捷(2009)

戀愛交往經驗 黃可欣(2006)、呂靜宜(2007)、

史捷(2009)、 胡玉珍(2010)

張硯棻(2013)、

陳模範(2014)

戀愛時間 黃可欣(2006)、呂靜宜(2007)、

胡玉珍(2010)、許家齊(2012)、

張硯棻(2013)

家庭結構 許家齊(2012)、蔡思華(2013)

宗教信仰 呂靜宜(2007)、顏子為(2010)、

許家齊(2012)、陳模範(2014)

據表 2-4,研究者將影響愛情觀的背景變項作分析並敘述如下:

(一)性別

就「性別」而言,呂靜宜(2007)的研究發現男大學生在「熱情愛」、「奉 獻愛」和「遊戲愛」等分量表的得分顯著高於女大生,顯示男性大學生較偏向「熱 情愛」、「奉獻愛」和「遊戲愛」等愛情態度,其結果與許家齊(2012)、蔡思 華(2013),以大學生為對象的研究相同;史捷(2009)的研究則指出男性大學 生的愛情態度較趨向「熱情愛」、「奉獻愛」、「瘋狂愛」和「遊戲愛」,而女 大生的愛情態度較趨向「現實愛」。另外,張硯棻(2013)、陳模範(2014)、

黃可欣(2006)、詹毓玫(2013)、顏子為(2010)、Hendrick 與 Hendrick(1986)、

Worobey(2001) 的研究結果亦皆顯示性別為影響愛情觀的因素之一。

由上述研究可知,不同的性別對於愛情觀具顯著差異,但就不同性別所傾向 的愛情觀而言,其研究結果並不一致,尤以性別在「友誼愛」的研究結果最為分 歧。因此,本研究將性別列入研究背景變項之一,以便進一步暸解不同性別的高 雄地區大學生其愛情觀之差異情形。

(二)年齡

就「年齡」而言,黃可欣(2006)的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年齡之戀愛中大學生 在「熱情愛」與「現實愛」等愛情態度有顯著差異,其中三、四年級的大學生較 傾向「熱情愛」與「現實愛」,並且三、四年級學生亦顯著較一年級生傾向「熱 情愛」。許家齊(2012)研究顯示男大學生比女大學生傾向「遊戲愛」、「瘋狂 愛」與「奉獻愛」;大四學生較傾向「熱情愛」、「遊戲愛」、「現實愛」與「奉 獻愛」。張硯棻(2013)研究顯示國小五年級在情慾之愛、現實之愛、佔有之愛 顯著高於六年級。蔡思華(2013)研究顯示不同年級之大學生在愛情態度上具有 差異,四年級較一年級在熱情愛上具有差異、二年級較四年級在遊戲愛及友誼愛 上具有差異、三年級較二年級在瘋狂愛上具有差異。陳模範(2014)研究顯示 20 歲、22 歲及以上大學生在整體愛情態度認同度高於 19 歲及以下、21 歲。史捷

(2009)的研究顯示不同年齡之大學生在愛情態度各分層面上皆未達顯著差異。

由上述研究可知,不同年齡學生的愛情觀是否有顯著差異,其研究結果並不 一致。因此,本研究將年齡列入研究背景變項之一,以便深入暸解不同年齡的高 雄地區大學生其愛情觀之差異情形。

(三)戀愛交往經驗

就「戀愛交往經驗」而言,黃可欣(2006)的研究顯示戀愛次數介於 1-4 次 與戀愛次數為 5 次或 5 次以上的大學生,其較戀愛次數為 0 次者偏向「熱情 愛」;呂靜宜(2007)的研究結果則顯示戀愛次數為 7 次以上的大學生較傾向 於「現實愛」和「奉獻愛」;另外,胡玉珍(2010)的研究則發現其戀愛次數為 一次、二次、三次 的大學生較未戀愛過者趨向「真情投入」,而戀愛次數達四 次以上者較一次者趨 向「游移手段」與「肉體感官」,此外戀愛次數二次者則 較未戀愛過者傾向「浪漫表達」的愛情態度。張硯棻(2013)研究顯示戀愛次數 越多越傾向情慾之愛、佔有之愛、奉獻之愛。

但史捷(2009)發現不同戀愛經驗的大學生,在「熱情愛」、「友誼愛」、

「瘋狂愛」與「遊戲愛」上的得分並無顯著差異。陳模範(2014)研究顯示有無 交往對男(女)朋友經驗之大學生在「整體愛情態度」未達顯著差異,顯示有無交 往男(女)朋友經驗之大學生在整體愛情態度上無顯著差異。就各建構面探討,在

「情慾之愛」等構面皆達顯著差異。其中在「遊戲之愛」、「友伴之愛」、「現 實之愛」、「佔有之愛」、「利他之愛」等構面則無顯著差異。

綜合上述可知,不同戀愛次數或戀愛經驗的大學生在愛情觀上是否有顯著差 異,其研究結果並不一致。而本研究將針對戀愛交往經驗次數進行探討,並將其 列入研究背景變項之一,以進一步暸解不同戀愛次數的高雄地區大學生在愛情觀 之差異情形。

(四)戀愛時間

就「戀愛時間」來說,黃可欣(2006)的研究結果發現「有固定個別交往約 會對象,交往 12 個月以上」的大學生,相較於「有固定個別交往約會對象,交 往時間未滿 6 個月」者偏向「現實愛」;呂靜宜(2007)之研究指出,其戀愛持 續 1 至 6 個月的大學生較傾向「遊戲愛」,而目前戀愛持續 13 至 18 個月者較傾 向「友伴愛」與「奉獻愛」,另外其戀愛持續 24 個月以上的大學生則較傾向「佔 有愛」 和「奉獻愛」;胡玉珍(2010)的研究顯示其戀愛持續 1 個月至未滿 6 個 月、6 個月 至未滿 1 年與 1 年以上者較無戀愛經驗者傾向「真情投入」,而無 戀愛經驗者則較 戀愛持續 1 年以上者傾向「悲觀保留」的愛情態度。許家齊(2012)

研究顯示,有戀愛經驗、戀愛時間愈長的大學生較傾向「熱情愛」與「奉獻愛」;

而戀愛持續時間愈短的大學生較傾向「遊戲愛」。張硯棻(2013)研究顯示四年

級開始初戀的學生較傾向情慾之愛、友伴之愛、佔有之愛、奉獻之愛。

由上述研究可知,不同戀愛持續時間的大學生在愛情態度上確有顯著差異,

然而其研究結果並不相同。因此,本研究將其列入研究背景變項之一,以進一步 暸解不同戀愛時間的高雄地區大學生其愛情觀之差異情形。

(五)家庭結構

許家齊(2010)與蔡思華(2013)的研究顯示不同家庭結構之大學生在愛情 態度各分層面上皆未達顯著差異。

由上述研究可知,不同家庭類型學生在愛情觀上的顯著差異其研究結果並不 一致,但研究者認為其中可能有差異性存在,因此,本研究將家庭結構列入研究 背景變項,以深入暸解不同家庭類型的高雄地區大學生其愛情觀之差異情形。

(六)宗教信仰

就「宗教信仰」而言,呂靜宜(2007)的研究顯示有宗教信仰的大學生比無 宗教信仰的更傾向「友誼愛」和「奉獻愛」,而無宗教信仰的大學生則比有宗教 信仰的傾向「遊戲愛」;顏子為(2010)以大學生為對象,其研究結果指出無宗 教的大學生在「利他愛」上高於有宗教的大學生。許家齊(2012)研究結果指出 有宗教信仰的大學生較傾向「現實愛」。陳模範(2014)研究結果顯示無宗教信 仰大學生在整體愛情態度認同度高於有宗教信仰大學生。

由上述研究可知,宗教信仰的有無對愛情態度有顯著差異,顯示宗教信仰為 影響愛情觀的因素之一。因此,本研究將宗教信仰列入研究背景變項之一,以深 入瞭解不同宗教信仰的高雄地區大學生其愛情觀的差異情形。

貳、婚姻態度相關研究

Willoughby (2010)

表 2-5(續)

一、研究主題

在有關婚姻態度的研究中發現,有些是研究婚姻態度與依附關係的主題(丁 鈺珊,2013);有些研究婚姻態度與家庭教育相關議題的關係(江福貞,2006;

林珊亦,2015;葉純旭,2012;廖翊合,2007;廖翊雯,2010;謝佩娟,2009);

有些是探討特定族群的婚姻態度(Willoughby,2010);有的討論愛情風格與婚姻態 度的關係(翁育翎,2010);有的研究婚前性行為與婚姻態度(張志琦,2017) 。

二、研究對象

從愛情觀的相關研究中發現,在研究對象上大多是以未婚族群為主,除了有 以未婚成人所進行的研究(翁育翎,2016),也有以已婚成人所進行的研究(張 志琦,2017),亦有以大學生為對象之研究(丁鈺珊,2013;江福貞,2006;葉 純旭,2012;廖翊雯, 2010),亦有以高中職學生為對象之研究(廖翊合,2007;

Willoughby,2010;林珊亦,2015),還有以教師(謝佩娟,2009)為對象的研 究。

三、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研究者所蒐集之研究皆是採用問卷調查法在研究方法上,(丁 鈺珊,2013;江福貞,2006;Willoughby,2010;林珊亦,2015;翁育翎,2016;

張志琦,2017;葉純旭,2012;廖翊合,2007;廖翊雯,2010;謝佩娟,2009;)。

四、背景變項

茲將影響愛情態度的相關背景變項,整理如表 2-6:

表 2-6

影響愛情態度的相關背景變項

背景變項 背景變項與婚姻態度達顯著差異 背景變項與婚姻態度未達顯著差異 性別 江福貞(2006)、廖翊合(2007)、

廖翊雯(2010)、丁鈺珊(2013)、

葉純旭(2012)、林珊亦(2015)、

張志琦(2017)、Willoughby(2010)

謝佩娟(2009)

年齡 張志琦(2017) 江福貞(2006)、

謝佩娟(2009)、

葉純旭(2012)、

林珊亦(2015)

戀愛交往經驗 江福貞(2006)、廖翊合(2007)

丁鈺珊(2013)

戀愛時間 廖翊雯(2010)

家庭結構 廖翊合(2007)、廖翊雯(2010)、

翁育翎(2016)

謝佩娟(2009)、

林珊亦(2015)

宗教信仰 廖翊合(2007)、張志琦(2017)

據表 2-6,研究者將影響愛情態度的背景變項作分析並敘述如下:

據表 2-6,研究者將影響愛情態度的背景變項作分析並敘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