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雄地區大學生愛情觀與婚姻態度之研究。本章可分為五節:

第一節為本研究動機,第二節為本研究目的,第三節為本研究問題,第四節為本研 究重要名詞釋義,第五節則針對本研究的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進行說明。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愛情是什麼?愛在所有人際關係中是很重要的,著名英國首相Distrarli 說:

「愛,不單只是男女之間的情愛,愛的範圍很廣,包括了親子之愛、朋友之愛」。

(沈慧聲譯,1998),吳若權(2007)提出,愛情的意義是兩性之間,經由認知、

態度、行為、價值觀、社會條件(如外貌、工作、健康、品德、家庭)等的認同,

進ㄧ步達成合作、互愛、互相扶持、相知、相惜的心理狀態,稱為愛情。愛情是 何以如舞令人癡迷?或許在塵埃落定前的輾轉曲折、揪人肝腸,那麼,兩情相誓 之後呢?當攜手婚姻,愛情如何不因柴米油鹽的現實而蒙塵?不結婚就可以永保 愛情嘗鮮嗎? (張老師,2017)。

大多數人的一生過程都會有以下之循環方式:出生、長成於原有的父母家庭,

長大獨立後追求個人感情的歸宿,繼而建立屬於自己的家庭、並且生兒育女,等 到多年之後就介入、影響兒女們成年後所建立的新家庭,最後將完美無憾的走完 人生(王以仁,2000)。而大學求學階段,正值個人面臨各種人生的重大抉擇,

如升學、就業甚至是邁入婚姻,自我生活視野開闊後,自我透視的能力也會增強,

於是開始認真地面對與思考個人未來各階段的生涯規劃。

對大學生而言,有課業、社團與愛情等三大學分要修習,此種說法亦在學生 間相傳並歷久不衰(陸偉明,2011)。「愛情與麵包」你會如何做選擇?歐振文

(2001)提到,很多人會選擇「麵包」而放棄「愛情」,而許多人在年輕時候卻 總認為愛情比麵包重要。但是,隨著年齡增長,愈覺得麵包重要。近年來,大學 校園裡斷續傳出因談分手,而產生情殺事件,根據行政院主計處(2016)青少年 狀況調查統計結果發現,我國青少年55%以上有生活上的困擾,他們最大煩惱是 感情和人際問題,其次是工作問題。以年齡層區分,15~24 歲青少年最大煩惱是 學校課業問題,占38.91%,其次是感情、心理、人際問題,占 36.06% ,第三則

是經濟問題,有22.6%。此依照 Erikson 所提出的八階段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來看,

大學生正處於成人前期-親密與孤離(intimacy vs. isolation)的危機發展階段,此階 段的個體需要尋求親密與隸屬,亦即大學階段正是發展親密關係的關鍵時期(黃 可欣,2006)。由於研究者本身在大學時期就讀幼教相關科系,修習了居多兩性 關係課程與舉辦過近年最熱門的喬志先生愛情校園講座,對於兩性間的感情發展 歷程理論已有相關基礎與認識,因此了解每個人對於愛情的想法抱持不同的觀念、

價值與態度,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相關差異,有的人喜歡速食愛情,有的人認為愛 情必須細水長流用心經營,故研究者想探討的是,這個新世代的大學生對愛情的 觀念與看法為何?此為本研究的研究動機之一。

根據內政部主計處(2017)婚姻家庭統計,臺灣結婚率創下近 7 年新低;離 婚率創下近5 年新高,男女性離婚高比例年齡層,則落在 30~39 歲青壯年階段,

而六都離婚人口則分佔前六名。在個人主義思潮影響下,有別於過去兩個人是因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步入婚姻、組成家庭,今日自由戀愛已成為因應社會 變遷的一種自然現象,使當代年輕男女嚮往「自由決定」的婚姻(陳怡吟,2002)。 結婚,在過去曾經是多數人一生必經的選擇。但由於社會結構的轉變,使得現代 人價值觀變得更多元,結婚已不再是現代人唯一的選擇。對正面臨兩性交往、對 性充滿好奇、對婚姻充滿憧憬的大學青年來說,他們對婚姻的態度及想法,也就 變得更開放、自由,如婚姻觀念式微、性觀念日益開放、婚前性行為發生的年齡 層也逐漸下降、同居比率的增加、網戀、速食戀愛以及一夜情的情況屢見不鮮;

在如此多重價值觀的呈現下,大學生要如何從中做出最睿智的選擇,成為他們一 個重要的課題。大學階段是人生發展中十分重要的一段歷程,是個人培養正確的 性別保護意識及兩性互動學習的時期,再加上社會風氣開放的影響,大學生談戀 愛已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學習正確的兩性交往成為此階段重要的必修課程。

教育部(2010)進行「國人之婚姻態度及對婚姻教育之需求全國民意調查」

結果顯示,有七成五的人認為「結婚」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之一,但當中有一半 以上的民眾並不認同「結婚的人比沒結婚的人快樂」。這項調查也發現,女性、

未婚者及年輕世代對於結婚是否比較好、比較快樂抱持不確定的態度。且對婚姻 的看法與學習需求存在性別與世代的差異。龔鈴智(2005)認為,現代婚姻與愛 情觀念的改變,是國內婚姻問題層出不窮的原因之一,且婚姻與家庭觀念的錯誤 認知,也是造成家庭問題的主要因素。廖翊雯(2010)也指出若夫妻雙方持有正

向的婚姻態度則可減少婚姻衝突,促進婚姻適應。在婚姻當中,幾乎沒有一對夫 妻是完全和諧,沒有衝突爭論的,但如何完善的處理衝突才是最重要的部分,這 些衝突並不完全是負面的影響,若夫妻雙方可以在不攻擊對方人格的前提下,就 事論事,針對爭論的原由努力溝通解決,在過程中不斷的反省和適應對方,從中 學習經驗並增加對彼此的了解,使自己的人格更完整、成熟,方為婚姻生活真正 的本質。因此,社會的安定有賴於正向的婚姻態度及觀念,這亦顯示婚姻態度研 究之重要性不言可喻。因此,時至今日,大學生的婚姻態度呈現什麼樣貌?此為 本研究動機之二。

在愛情觀相關研究方面,目前國內的實徵研究,在台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共計四十一篇以「愛情觀」為題目的論文中,以「大學生」與「愛情觀」作為論文名稱 之研究僅有四篇文獻(陳語箴,2014;楊茜如,2000;蔡雁容,2011;蔡函錏,

2012)。以高雄地區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者僅有一篇,且只採兩所學校作研究對 象。而婚姻態度相關研究方面,目前國內的實徵研究,在台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 統中共計七十九篇以「婚姻態度」為題目的論文中,以「大學生」與「婚姻態度」作為 論文名稱之研究至今共有十篇(丁鈺珊,2013;江福貞,2006;吳佩宜,2014;

李秋霞,1991;何嘉雯,1998;陳毓容,2012;黃倩倩,1996;葉純旭,2012;

楊素芬,2013;廖翊雯,2010),其中研究對象多以中北部地區大學生為主,關 於高雄地區大學生為研究對象者僅一篇。綜觀國內學者的研究文獻,針對愛情觀 與婚姻態度的相關研究不多,研究者在台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中以「大學生愛 情觀」作為研究變項探討與「婚姻態度」之間的相關研究更是付之闕如,想做更進 一步了解,卻無從找起因此,欲探討高雄地區大學生對於愛情觀與婚姻態度之 間的關係,是否能夠預測其婚姻態度等需待答的問題,成為本論文研究動機之 三。

研究者本身是道地的高雄人,所以把研究範圍和對象訂定為高雄地區 ,期 望能藉此研究更深入了解高雄地區大學生愛情觀與婚姻態度的想法。本研究採用 問卷調查之研究方法,以高雄市就讀於公私立大專院校之學生為研究對象,透過 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齡、戀愛交往經驗、戀愛時間、家庭結構、宗教信仰等)

探討來了解高雄地區大學生「愛情觀」與「婚姻態度」 之間的相關、現況與差異情 形,將其結果提供給大學生與未來研究者參考,希望在教學及輔導上,有更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