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雄地區大學生愛情觀與婚姻態度關係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雄地區大學生愛情觀與婚姻態度關係之研究"

Copied!
20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吳宗立 博士. 高雄地區大學生愛情觀與婚姻 態度關係之研究. 研究生:彭志文. 中 華 民 國 108 年 06 月 21 日.

(2)

(3) 謝 誌 終於,載著論文長途旅行的這班列車即將抵達終點,也意味著即將脫離校園生 活,在大二時,自己就規畫好要繼續求學進修,很幸運的應屆考上學校研究所和學 校的教育學程,入學後除了研究生身分,同時又是國小師資生,讓原本預計兩年寫 完論文的自己,得重新調整修課步調與撰寫論文的規劃。在屏大求學的這三年裡, 研究所加上教育學程,共修畢了 80 多個學分,在碩一時,因為煩惱研究所加上教 育學程的修課學分限制,一度萌生休學的想法,所幸當時的系主任—曾光正老師替 自己提高修課限制,也謝謝繼任的系主任—李錦旭老師,直接在系務會議修改選課 辦法和限制,放寬修課標準,謝謝前、後任兩位系主任的幫助,讓我得以在三年裡 順利修完所有課程。 求學旅途一路上受到很多人的幫助,這些人都是自己生命裡的貴人,首先,要 感謝指導教授—吳宗立老師的教導,研究所只要有宗立老師的課,一定必選,老師 上課談笑風生、博學多聞,實務經驗與理論並進,讓自己受益良多,感謝老師收自 己為徒,老師是時間管理很嚴謹的人,所以在得知我要考教師檢定時,就鞭策我要 先完成論文,讓我得以在碩二順利完成論文,在碩三時專心修課,準備教師檢定, 在撰寫論文期間,謝謝宗立老師諄諄教誨,並且不厭其煩的教導我,以及時刻勉勵 自己,老師亦師亦友,對我而言更像是慈祥的父親,從老師身上也學到許多為人處 事的態度和道理,讓自已充滿正能量,不管是學業或是人際相處都大有益處,謝謝 宗立老師,一日為師,終身為師。 由衷感謝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研究所老師們涵授專業知識與不辭辛勞的教 導,感謝光正老師時常關心與勉勵自己,感謝社發孔劉育諄老師對我們的關懷,感 謝品賢老師在做社區研究時,犀利又獨到的指點我的不足之處,感謝傳位老師帶領 我們探究深奧的歷史經濟,感謝玉玲老師的法律課,讓自己學習到許多實用的法學 知識,上課真的超有趣!感謝錦旭老師的教育社會學,讓自己對於教育知識和議題 有了更多見聞,謝謝根明老師的政治學,老師板書左右開弓,至今讓我印象深刻, 更感謝一直協助我們大小事務的系助—家嫻姐,家嫻姐是開心果也是萬事通,有你 真好。也要感謝教育學程老師們,謝謝教育學院院長兼師培中心主任楊智穎老師、 淑琦校長、全興校長、瑞菊老師、萬烽老師、曼莉老師、麗麗老師、緒緯老師、淳 智老師、美豔老師、楸萍老師等諸多老師的教導與愛護,我會秉持初衷朝著教職之. I.

(4) 路前進,也謝謝辛苦的師培中心行政人員,特別感謝靜妮姐對我們的協助和照顧, 我們愛您!還要謝謝一路互相扶持、幫助的研究所同學和師資班同學們,謝謝胤銓 學長時常關心勉勵我,和學長談天完總是滿滿正能量,謝謝佳修姐姐,總是照顧我 這個弟弟,常常帶食物餵食我們,也會當我心靈老師,聽我訴心事,謝謝我研究所 的超級好朋友富元、惠姍,三人幫友情長存不散!謝謝一起奮鬥寫論文的佳娟、蘭 政、寶心姐,謝謝師資班同學郁筑、絜侑、佩宜、婷渝、亭妤、忠璿、嘉雯、紘郁、 思茜、巧詩、美惠、婉禎、大學同班同學加師資班同學詩涵,特別感謝美惠幫我翻 譯英文文獻,謝謝你們對我的幫助和照顧! 謝謝母校正修科大幼保系的師長們,謝謝辛宜津主任對我的教導、栽培和照顧, 總是給我很多工作機會,謝謝大學班導師鳳女庒老師,我考研究所時還替我寫推薦 函,感激不盡,感恩於心,謝謝琬淇老師、志宏老師、美文老師幫我寫研究所推薦 函,教我許多為人處事之道,讓自己成為更成熟穩重的人,謝謝最愛我、呵護我, 也是我最喜愛的額娘—子瀞老師,謝謝額娘一直勉勵和關心著我,我愛您,謝謝佩 紋老師、廷華老師,我會堅持信念,勇敢前行,謝謝子雯老師、淑玲老師、益志老 師、秋霞老師的勉勵,謝謝曜瑗老師讓我學習到有趣的諮商技術和理論,也謝謝寫 論文期間,宜津主任、美文主任、曜瑗老師,對我論文的幫助,謝謝大學英文老師 Helen 君屏老師,總是給我鼓勵當我的心靈雞湯,謝謝高中班導師,也是我的乾媽 木蘭老師,謝謝您高中對我說的那些話,讓我一路堅持走到現在,我做到了,希望 沒有讓您漏氣! 謝謝幫我發問卷的朋友逸辰、梓翔、表弟宗翰、閨密如如的妹妹、母校幼保系 的學弟妹們,還有填寫問卷的你們,謝謝你們的幫助,我才得以順利完成論文;謝 謝公司的體諒,讓我在不影響學業狀況半工半讀至今 9 年,感謝主管麗琴的照顧、 體諒,妳是全世界最好的主管,感謝爸媽、姑姑照顧養育我,支持我每一個人生規 畫和決定,你們是最棒的家人,最後要感謝我自己,謝謝自己努力不懈、永不放棄 的堅持到最後,終於順利把論文產出,謝謝每一個我愛的你們和愛我的你們,我終 於寫完論文了!此外,雖然自己是寫以異性戀為主的論文,但是我更支持婚姻平權, 謝謝社發所老師們對婚姻平權的力挺!我社發,我驕傲!謝謝每一位照顧、愛我的你 們,感恩!把喜悅同你們分享!. 彭志文 謹誌. II. 2019 年 6 月.

(5) 高雄地區大學生愛情觀與婚姻態度關係之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高雄地區大學生愛情觀與婚姻態度之現況與關係,比較不同 背景之高雄地區大學生對愛情觀與婚姻態度之差異情形,並探討愛情觀與婚姻態 度相關之情形與預測力。 為達成本研究之目的,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透過自編的「高雄地區大學 生愛情觀與婚姻態度調查問卷」作為資料蒐集工具,以 106 學年度就讀高雄市公 私立大專校院四年制日間大學部在學學生為研究母群體,因學生上課時間不一, 故採用便利抽樣方式,共回收有效問卷 491 份,最後將所得資料以平均數、標準 差、百分等級計算方式、獨立樣本 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 關、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一、高雄地區大學生擁有較高的愛情觀認知,以現實之愛的認知程度最高。 二、影響大學生愛情觀的主要因素為個人特質;個性是高雄市大學生認為影響其 挑選戀愛交往對象的主要考量。 三、高雄地區大學生對婚姻態度相當重視,其以婚姻長久性為最高。 四、高雄地區大學生選擇理想結婚對象的主要條件為家庭和諧;信任、體諒、溝 通、包容、尊重,皆為高雄地區大學生維繫婚姻最重要的因素。 五、高雄地區大學生愛情觀層面男生比女生傾向熱情之愛、遊戲之愛、現實之 愛;在熱情之愛、現實之愛層面,20~21 歲大學生比 22 歲以上大學生更為重 視。 六、不同戀愛交往經驗之高雄地區大學生,在友誼之愛層面、現實之愛,戀愛時 間為 0 次大學生高於其他有戀愛交往時間的大學生。 七、高雄地區大學生婚姻態度層面男生比女生傾向婚姻長久性、婚姻必要性。. III.

(6) 八、不同年齡之高雄地區大學生婚姻態度在婚姻長久性層面和婚姻嚮往性層面, 年齡小大學生高於年長大學生。 九、高雄地區大學生重視愛情觀者,則較重視其婚姻態度。 十、高雄地區大學生愛情觀對婚姻態度具有預測力,其中以熱情之愛解釋力最高。. 最後,本研究根據相關研究結果提出相關之建議,以作為高雄地區各大學、高 雄地區大學生、高雄地區大學生家長和未來進行相關研究者之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愛情觀、婚姻態度. IV.

(7) A Study of Concepts of Love and Marriage Attitudes toward College Students in Kaohsiung Abstract The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condition and relationship of concepts of love and marriage attitudes toward college students in Kaohsiung,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concepts of love and marriage attitudes toward college students in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probe related conditions and predictability of concepts of love and marriage attitude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a questionnaire survey concerning concepts of love and marriage attitudes toward college students in Kaohsiung were administered to collect the data. The participants were the students in the day school of the national and private four-year colleges in the semester of 2017. Due to various colleges, random sampling was conducted to collect 419 valid questionnaires totally. Finally, means, standard deviations, percentages, independent-sampled t-tests, one-way ANOVA, Pearson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were analyzed the data. The conclusions in the study were as follow: 1.The college students in Kaohsiung had higher cognition in the concepts of love based on the highest level in Pragma. 2.The main factor influenced the concepts of love of college students was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College students in Kaohsiung thought personality was main consideration affected to choose the person having a relationship. 3.The college students in Kaohsiung extremely focused on marriage attitude, especially the length of marriage. 4.The college students’ main condition of choosing ideal person to get married was a family in harmony. Beliefs, appreciation, communication, tolerance, and respect were. V.

(8) important factors to maintain the relationship toward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Kaohsiung. 5.According to the concepts of love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Kaohsiung, the females much intended to having Eros, Ludus, and Pragma than the males. In the aspect of Eros and Pragma, the students in twenty or twenty-one years old stressed on much than those above twenty-two. 6.The college students in Kaohsiung had various experiences of having a relationship. In the aspect of Storge and Pragma, students who didn’t have the period of falling in lov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who had the period. 7.In the aspect of marriage attitude toward college students in Kaohsiung, the males much intended to focusing on the length of marriage and the necessity of marriage than the females. 8.In the aspect of the length of marriage and the desirability of marriage toward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different ages, the students in younger ag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older ages. 9.The college students in Kaohsiung stressed on the concepts of love, especially marriage attitude. 10.The concepts of love toward college students in Kaohsiung had predictability to marriage attitude, especially explanatory power in Eros. Research implications were provided to conclude this study as the references of each college,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 parents, and researchers conducting the related study in the future.. Keyword: college students,. concepts of love,. VI. marriage attitude..

(9) 目次 謝. 誌 .......................................................... Ⅰ. 中文摘要 .......................................................... Ⅲ 英文摘要 .......................................................... Ⅴ 目次 .............................................................. Ⅶ 表次 .............................................................. Ⅸ 圖次 ............................................................. X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愛情觀之意涵與相關理論...................................................................... 9 第二節 婚姻態度意涵與相關理論.................................................................... 22 第三節 愛情觀與婚姻態度之相關研究............................................................ 3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9 第二節 研究假設................................................................................................ 51 第三節 研究對象................................................................................................ 52 第四節 研究工具................................................................................................ 56 第五節 研究程序................................................................................................ 70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7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75. VII.

(10) 第一節 高雄地區大學生愛情觀與婚姻態度現況分析.................................... 75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高雄地區大學生愛情觀與婚姻態度之差異分析.... 86 第三節 高雄地區大學生愛情觀與婚姻態度之相關分析.............................. 106 第四節 高雄地區大學生愛情觀與婚姻態度之預測力分析.......................... 110 第五節 綜合討論.............................................................................................. 11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37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137 第二節 結論...................................................................................................... 141 第三節 建議...................................................................................................... 147. 參 考 文 獻 ............................................................................................................ 153 一、中文部份.................................................................................................... 153 二、英文部份.................................................................................................... 159. 附. 錄 ............................................................................................................ 161 一、附錄一 專家效度問卷.............................................................................. 161 二、附錄二 專家效度意見彙整表.................................................................. 171 三、附錄三 預試問卷...................................................................................... 183 四、附錄四 正式問卷........................................... 187. VIII.

(11) 表. 次. 表 2-1. 愛情觀層面研究分析表 ................................................................................ 20. 表 2-2. 婚姻態度層面研究分析表 ............................................................................ 31. 表 2-3. 愛情觀相關研究 ............................................................................................ 33. 表 2-4. 影響愛情觀的相關背景變項 ........................................................................ 37. 表 2-5. 婚姻態度相關研究 ........................................................................................ 41. 表 2-6. 影響婚姻態度的相關背景變項 .....................................................................44. 表 2-7. 愛情觀與婚姻態度相關研究彙整表...............................................................47. 表 3-1. 106 學年度高雄地區七所公私立大專院校日間大學部在校生統計表...... 52. 表 3-2. 正式問卷發放學校與數量及回收統計表 .................................................... 53. 表 3-3. 正式問卷有效樣本基資料之次數分配表 .................................................... 54. 表 3-4. 專家效度審查學者名冊 ................................................................................ 59. 表 3-5. 愛情觀量表之項目分析摘要表 .................................................................... 61. 表 3-6. 婚姻態度量表之項目分析摘要表 .................................................................63. 表 3-7. 愛情觀量表之因素分析摘要表 .................................................................... 65. 表 3-8. 婚姻態度量表之因素分析摘要表 ................................................................ 67. 表 3-9. 愛情觀量表之信度分析摘要表 .................................................................... 68. 表 3-10 婚姻態度量表之信度分析摘要表 ................................................................ 68 表 4-1. 高雄地區大學生愛情觀現況分析之摘要表 ................................................ 76. 表 4-2. 高雄地區大學生愛情觀量表各題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 77. 表 4-3. 高雄地區大學生愛情觀主要因素分析統計表 ............................................ 79. 表 4-4. 高雄地區大學生戀愛交往對象考量因素分析統計表 ................................ 80. 表 4-5. 高雄地區大學生婚姻態度現況分析之摘要表 ............................................ 81. IX.

(12) 表 4-6. 高雄地區大學生婚姻態度量表各題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 82. 表 4-7. 高雄地區大學生結婚對象條件因素分析統計表 .........................................84. 表 4-8. 高雄地區大學生維繫婚姻因素分析統表 .....................................................85. 表 4-9. 不同性別在高雄地區大學生愛情觀差異之 t 考驗分析摘要表 ................87. 表 4-10 不同年齡的大學生在愛情觀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8 表 4-11 不同戀愛交往經驗的大學生在愛情觀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9 表 4-12 不同戀愛時間的大學生在愛情觀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1 表 4-13. 不同家庭結構的大學生在愛情觀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3. 表 4-14. 不同宗教信仰的大學生在愛情觀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5. 表 4-15. 不同性別在高雄地區大學生婚姻態度差異之 t 考驗分析摘要表 ..........96. 表 4-16. 不同年齡的大學生在婚姻態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8. 表 4-17. 不同戀愛交往經驗的大學生在婚姻態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9. 表 4-18. 不同戀愛時間的大學生在婚姻態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1. 表 4-19. 不同家庭結構的大學生在婚姻態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3. 表 4-20. 不同宗教信仰的大學生在婚姻態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5. 表 4-21. 高雄地區大學生愛情觀與婚姻態度之積差相關摘要表 .........................106. 表 4-22. 高雄地區大學生愛情觀各層面預測婚姻態度整體 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111. 表 4-23. 高雄地區大學生愛情觀各層面預測婚姻態度婚姻長久性 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112. 表 4-24. 高雄地區大學生愛情觀各層面預測婚姻態度婚姻必要性 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113. 表 4-25. 高雄地區大學生愛情觀各層面預測婚姻態度婚姻感受性 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114. 表 4-26. 高雄地區大學生愛情觀各層面預測婚姻態度婚姻嚮往性 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115. X.

(13) 表 4-27 高雄地區大學生愛情觀與婚姻態度之現況綜合彙整表 .......................... 117 表 4-28. 不同背景變項高雄地區大學生愛情觀各層面差異情形綜合摘要表........125. 表 4-29. 不同背景變項高雄地區大學生婚姻態度各層面差異情形綜合摘要表…130. 表 4-30. 愛情觀各層面預測婚姻態度整體及各層面之多元迴歸分析綜合摘要表... 135. XI.

(14) 圖. 次. 圖 2-1. 愛情三角形理論 .............................................................................................14. 圖 2-2. 愛情車輪 .........................................................................................................16. 圖 2-3. 社會交換主要概念圖 .....................................................................................26. 圖 3-1. 研究架構圖 .....................................................................................................50. 圖 3-2. 研究流程圖 .....................................................................................................70. 圖 4-1. 影響高雄地區大學生愛情觀的主要因素長條圖 .......................................119. 圖 4-2. 影響高雄地區大學生挑選戀愛交往對象最主要的考量條件長條圖........ 120. 圖 4-3. 高雄地區大學生挑選理想結婚對象考慮條件長條圖 .............................. 122. 圖 4-4. 高雄地區大學生認為維繫婚姻最重要的因素長條圖 .............................. 123. XII.

(15)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雄地區大學生愛情觀與婚姻態度之研究。本章可分為五節: 第一節為本研究動機,第二節為本研究目的,第三節為本研究問題,第四節為本研 究重要名詞釋義,第五節則針對本研究的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進行說明。.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愛情是什麼?愛在所有人際關係中是很重要的,著名英國首相 Distrarli 說: 「愛,不單只是男女之間的情愛,愛的範圍很廣,包括了親子之愛、朋友之愛」 。 (沈慧聲譯,1998) ,吳若權(2007)提出,愛情的意義是兩性之間,經由認知、 態度、行為、價值觀、社會條件(如外貌、工作、健康、品德、家庭)等的認同, 進ㄧ步達成合作、互愛、互相扶持、相知、相惜的心理狀態,稱為愛情。愛情是 何以如舞令人癡迷?或許在塵埃落定前的輾轉曲折、揪人肝腸,那麼,兩情相誓 之後呢?當攜手婚姻,愛情如何不因柴米油鹽的現實而蒙塵?不結婚就可以永保 愛情嘗鮮嗎? (張老師,2017) 。 大多數人的一生過程都會有以下之循環方式:出生、長成於原有的父母家庭, 長大獨立後追求個人感情的歸宿,繼而建立屬於自己的家庭、並且生兒育女,等 到多年之後就介入、影響兒女們成年後所建立的新家庭,最後將完美無憾的走完 人生(王以仁,2000)。而大學求學階段,正值個人面臨各種人生的重大抉擇, 如升學、就業甚至是邁入婚姻,自我生活視野開闊後,自我透視的能力也會增強, 於是開始認真地面對與思考個人未來各階段的生涯規劃。 對大學生而言,有課業、社團與愛情等三大學分要修習,此種說法亦在學生 間相傳並歷久不衰(陸偉明,2011)。「愛情與麵包」你會如何做選擇?歐振文 (2001)提到,很多人會選擇「麵包」而放棄「愛情」,而許多人在年輕時候卻 總認為愛情比麵包重要。但是,隨著年齡增長,愈覺得麵包重要。近年來,大學 校園裡斷續傳出因談分手,而產生情殺事件,根據行政院主計處(2016)青少年 狀況調查統計結果發現,我國青少年 55%以上有生活上的困擾,他們最大煩惱是 感情和人際問題,其次是工作問題。以年齡層區分,15~24 歲青少年最大煩惱是 學校課業問題,占 38.91%,其次是感情、心理、人際問題,占 36.06% ,第三則 1.

(16) 是經濟問題,有 22.6%。此依照 Erikson 所提出的八階段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來看, 大學生正處於成人前期-親密與孤離(intimacy vs. isolation)的危機發展階段,此階 段的個體需要尋求親密與隸屬,亦即大學階段正是發展親密關係的關鍵時期(黃 可欣,2006)。由於研究者本身在大學時期就讀幼教相關科系,修習了居多兩性 關係課程與舉辦過近年最熱門的喬志先生愛情校園講座,對於兩性間的感情發展 歷程理論已有相關基礎與認識,因此了解每個人對於愛情的想法抱持不同的觀念、 價值與態度,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相關差異,有的人喜歡速食愛情,有的人認為愛 情必須細水長流用心經營,故研究者想探討的是,這個新世代的大學生對愛情的 觀念與看法為何?此為本研究的研究動機之一。 根據內政部主計處(2017)婚姻家庭統計,臺灣結婚率創下近 7 年新低;離 婚率創下近 5 年新高,男女性離婚高比例年齡層,則落在 30~39 歲青壯年階段, 而六都離婚人口則分佔前六名。在個人主義思潮影響下,有別於過去兩個人是因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步入婚姻、組成家庭,今日自由戀愛已成為因應社會 變遷的一種自然現象,使當代年輕男女嚮往「自由決定」的婚姻(陳怡吟,2002) 。 結婚,在過去曾經是多數人一生必經的選擇。但由於社會結構的轉變,使得現代 人價值觀變得更多元,結婚已不再是現代人唯一的選擇。對正面臨兩性交往、對 性充滿好奇、對婚姻充滿憧憬的大學青年來說,他們對婚姻的態度及想法,也就 變得更開放、自由,如婚姻觀念式微、性觀念日益開放、婚前性行為發生的年齡 層也逐漸下降、同居比率的增加、網戀、速食戀愛以及一夜情的情況屢見不鮮; 在如此多重價值觀的呈現下,大學生要如何從中做出最睿智的選擇,成為他們一 個重要的課題。大學階段是人生發展中十分重要的一段歷程,是個人培養正確的 性別保護意識及兩性互動學習的時期,再加上社會風氣開放的影響,大學生談戀 愛已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學習正確的兩性交往成為此階段重要的必修課程。 教育部(2010)進行「國人之婚姻態度及對婚姻教育之需求全國民意調查」 結果顯示,有七成五的人認為「結婚」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之一,但當中有一半 以上的民眾並不認同「結婚的人比沒結婚的人快樂」。這項調查也發現,女性、 未婚者及年輕世代對於結婚是否比較好、比較快樂抱持不確定的態度。且對婚姻 的看法與學習需求存在性別與世代的差異。龔鈴智(2005)認為,現代婚姻與愛 情觀念的改變,是國內婚姻問題層出不窮的原因之一,且婚姻與家庭觀念的錯誤 認知,也是造成家庭問題的主要因素。廖翊雯(2010)也指出若夫妻雙方持有正 2.

(17) 向的婚姻態度則可減少婚姻衝突,促進婚姻適應。在婚姻當中,幾乎沒有一對夫 妻是完全和諧,沒有衝突爭論的,但如何完善的處理衝突才是最重要的部分,這 些衝突並不完全是負面的影響,若夫妻雙方可以在不攻擊對方人格的前提下,就 事論事,針對爭論的原由努力溝通解決,在過程中不斷的反省和適應對方,從中 學習經驗並增加對彼此的了解,使自己的人格更完整、成熟,方為婚姻生活真正 的本質。因此,社會的安定有賴於正向的婚姻態度及觀念,這亦顯示婚姻態度研 究之重要性不言可喻。因此,時至今日,大學生的婚姻態度呈現什麼樣貌?此為 本研究動機之二。 在愛情觀相關研究方面,目前國內的實徵研究,在台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共計四十一篇以「愛情觀」為題目的論文中,以「大學生」與「愛情觀」作為論文名稱 之研究僅有四篇文獻(陳語箴,2014;楊茜如,2000;蔡雁容,2011;蔡函錏, 2012)。以高雄地區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者僅有一篇,且只採兩所學校作研究對 象。而婚姻態度相關研究方面,目前國內的實徵研究,在台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 統中共計七十九篇以「婚姻態度」為題目的論文中,以「大學生」與「婚姻態度」作為 論文名稱之研究至今共有十篇(丁鈺珊,2013;江福貞,2006;吳佩宜,2014; 李秋霞,1991;何嘉雯,1998;陳毓容,2012;黃倩倩,1996;葉純旭,2012; 楊素芬,2013;廖翊雯,2010),其中研究對象多以中北部地區大學生為主,關 於高雄地區大學生為研究對象者僅一篇。綜觀國內學者的研究文獻,針對愛情觀 與婚姻態度的相關研究不多,研究者在台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中以「大學生愛 情觀」作為研究變項探討與「婚姻態度」之間的相關研究更是付之闕如,想做更進 一步了解,卻無從找起因此,欲探討高雄地區大學生對於愛情觀與婚姻態度之 間的關係,是否能夠預測其婚姻態度等需待答的問題,成為本論文研究動機之 三。 研究者本身是道地的高雄人,所以把研究範圍和對象訂定為高雄地區 ,期 望能藉此研究更深入了解高雄地區大學生愛情觀與婚姻態度的想法。本研究採用 問卷調查之研究方法,以高雄市就讀於公私立大專院校之學生為研究對象,透過 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齡、戀愛交往經驗、戀愛時間、家庭結構、宗教信仰等) 探討來了解高雄地區大學生「愛情觀」與「婚姻態度」 之間的相關、現況與差異情 形,將其結果提供給大學生與未來研究者參考,希望在教學及輔導上,有更實質 的幫助。 3.

(18)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雄地區大學生的愛情觀與婚姻態度之關聯性,依據研究動 機,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如下:. 一、瞭解高雄地區大學生愛情觀影影因素及現況。 二、瞭解高雄地區大學生婚姻態度及交往考量之現況。 三、探討高雄地區不同背景大學生愛情觀之差異情形。 四、探討高雄地區不同背景大學生婚姻態度之差異情形。 五、探討高雄地區大學生愛情觀與婚姻態度之關聯性。 六、探討高雄地區大學生愛情觀對其婚姻態度之預測情形。. 第三節 研究問題 依據本研究之目的,研究者提出研究問題如下: 一、高雄地區大學生的愛情觀影響因素及現況為何? 二、高雄地區大學生的婚姻態度及交往考量現況為何? 三、不同背景變項的高雄地區大學生在愛情觀的差異情形為何? 四、不同背景變項的高雄地區大學生在婚姻態度的差異情形為何? 五、高雄地區大學生的愛情觀與婚姻態度的相關情形為何? 六、高雄地區大學生的愛情觀對婚姻態度的預測力為何?. 4.

(19) 第四節 名詞釋義 本節就本研究所使用的重要的名詞進行解釋如下:. 一、高雄地區大學生 本研究所指高雄地區大學生,乃界定為就讀高雄市公私立大專校院四年制日間 大學部在學學生,包含國立中山大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義守大學、正修科技大學、輔英科技大學、和春技術學院等七間學校。. 二、愛情觀 愛情觀是指個體對於與愛情相關的人、事、物的態度、觀點、認知、情感與信 念,包括個人以往或現階段的感情世界,個體會將其愛情觀與態度表現於交往互動 與婚姻過程中,並影響其作出愛情交往與婚姻的選擇、行為以及評價。. 本研究以研究者自編的「高雄地區大學生愛情觀與婚姻態度調查問卷」的「愛 情觀量表」,作為高雄地區大學生愛情觀的研究工具,並分為四個層面測量大學 生在愛情觀層面的得分情況,得分越高者越趨於該項所代表的愛情觀,以「熱情 之愛」、「遊戲之愛」、「友誼之愛」、「現實之愛」等四層面來探討大學生的 愛情觀。茲將其四面分述如下:. (1)熱情之愛:指大學生的愛情觀期待在愛情中有許多浪漫的事情發生,容易 產生一見鍾情的戀情,碰到與心目中理想形象的人會狂熱追求 或陷入,想知道關於對方所有的事物。 (2)遊戲之愛:指大學生的愛情觀將愛情視為一種階段任務與遊戲,通常當事 人會刻意避免感情的投入,喜歡嘗試和不同人交往,希望擁有 自在的戀愛和感情,當新鮮感逐漸消耗殆盡時,會快速尋求新 的戀情。 (3)友誼之愛:指大學生的愛情觀喜歡細水長流、長長久久的愛情,相信愛情 是需要慢慢經營,經過長時間交往產生。 (4)現實之愛:指大學生的愛情觀會比較理性思考一些現實面的條件與情況,. 5.

(20) 這些條件包括:家世、學歷、能力、未來成就等等,在愛情過 程中,也比較會分析彼此的愛情關係。. 三、婚姻態度 本研究所稱之婚姻態度,指個人在其社會化的過程中,知覺到婚姻各種性 質與特徵,進而對婚姻產生認知、情感及行為傾向三方面的看法,以作為是否 維持婚姻的依據。 本研究以研究者自編的「高雄地區大學生愛情觀與婚姻態度調查問卷」的「婚 姻態度量表」,作為高雄地區大學生婚姻態度的研究工具,並分為四個層面測量 大學生在婚姻態度層面的得分情況,得分越高者越趨於該項所代表的婚姻態度, 分別為「婚姻長久性」、「婚姻必要性」、「婚姻感受性」、「婚姻嚮往性」四個層面。 茲將四個層面的定義說明如下: (1)婚姻長久性 個體對婚姻態度所產生的感覺與想法,個體的行為表現會影響建立婚姻關 係的長久維持性。 (2)婚姻必要性 個體對婚姻所產生的知識與概念,對婚姻的瞭解情況、是否必須或重要性, 以及對婚姻的認知程度和對婚姻主觀的想法與看法。 (3)婚姻感受性 個體對婚姻的各種感受或評價,分為正向感受與負向感受。其中正向感受 包含了在婚姻裡可以使個人情感獲得行動實踐與滿足,對婚姻的感覺是快樂溫 暖且美好的;負向感受則包含對婚姻的感覺會帶來各種負累與約束。 (4)婚姻嚮往性 個體對於婚姻可能性的意向與嚮往,包括對婚姻的可能性、願意維持婚姻 的意向等行為。. 6.

(21)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雄地區大學生愛情觀與婚姻態度之現況,並分析其愛觀與婚 姻態度之關係。針對上述研究目的,本節主要在說明本研究之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在研究範圍方面,主要針對研究對象、研究變項和研究方法進行說明;而在研究限 制方面,則針對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及研究方法加以探討。茲就本研究之研究範圍 與限制說明如下:. 壹、研究範圍 本研究之研究範圍,研究者以研究地區、研究對象與研究內容等三方面進行 說明如下:. 一、研究地區方面 本研究為區域型研究,故以高雄地區作為取樣範圍。. 二、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以 106 學年度高雄地區之公私立大專院校日間部四年制大學生作為研 究調查的母群體,包含國立中山大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 學、義守大學、正修科技大學、輔英科技大學、和春技術學院等七間學校。. 三、研究內容方面 主要包含本研究的研究內容,主要包含個人背景變項(性別、年齡、戀愛 交往經驗、戀愛時間、家庭結構、宗教信仰)、愛情觀(熱情之愛、遊戲之愛、 友誼之愛、現實之愛等四層面)、婚姻態度(婚姻長久性、婚姻必要性、婚姻 感受性、婚姻嚮往性等四層面)等變項進行研究,以了解大學生愛情觀與婚姻 態度之現況與差異,並進一步探討大學生愛情觀與婚姻態度之相關情形,最後 探討愛情觀對於婚姻態度之預測力。. 7.

(22) 貳、研究限制 本研究之研究限制,研究者以研究地區、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內容等進行說明如 下:. 一、研究地區 在研究者時間、經費、人力與物力有限情況下,加上研究者居住與工作地點 位於高雄市,因此本研究範圍選定為高雄地區,故研究結果可能無法類推於其他 地區。.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工具是以研究者自編之「高雄地區大學生愛情 觀與婚姻態度之調查問卷」,以大學生自陳方式蒐集資料,僅能就整體現象來做 探討與解釋,對個別大學生無法做較深的質性分析。而受試者在填答時亦可能因 自我防衛心理、社會期許作用或個人主觀因素等,使其在作答產生保留,導致問 卷的結果產生偏差,影響施測結果之正確性。因此,研究者在設計問卷時,除了在說 明語中加註「您所填答資料供學術參考使用,不做個別資料的分析」,以排除受試者 的心理防衛;對於問卷提議的表達方式盡量簡單明確,另外在問卷的第四部份加入複 選題,希望能獲得更多大學生在愛情觀與婚姻態度的想法;並贈送受試者小禮品,藉以 增加其填答動機;之後進行各項統計分析,讓研究工具更具信效度,使得研究結果更具客 觀性,使研究方法的限制減到最低。. 三、 研究內容 本研究的變項條件僅以個人背景變項(性別、年齡、戀愛交往經驗次數、 戀愛時間、家庭結構、宗教信仰)、愛情觀(熱情之愛、遊戲之愛、友誼之愛、 現實之愛等四層面)、婚姻態度(婚姻長久性、婚姻必要性、婚姻感受性、婚 姻嚮往性等四層面)作為考量,因此在高雄地區大學生的研究上,僅就上述部分 的變項加以探討,並無法涵蓋所有層面。. 8.

(2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依據研究之目的,針對愛情觀以及婚姻態度的相關文獻和學術研究進行 探討,可分為三節:第一節為愛情觀理論之探討,第二節為婚姻態度理論之探討, 第三節則為愛情觀和婚姻態度的相關研究,茲依各節分述如下:. 第一節. 愛情觀之意涵與探討. 本節將探討愛情觀之意涵與相關理論,首先探究愛情觀的定義與形成,其 次是愛情觀的意涵與愛情觀形成的相關理論,最後則歸納出本研究愛情觀之內 涵。. 壹、 愛情觀的意涵 一直以來,價值觀一詞廣受國內外學者探討,對其註解與定義更是有諸多說 法,「愛情觀」的涵義乃由價值觀衍生而來,以心理計量研究愛情而著名的 Rubin(1970),將愛情定義為對某一特定的他人所持有的一種態度。視為一個人對 特定他人的多面性態度,愛情中包含了「親和和依賴需求」 、 「欲幫助對方的傾向」 、 「排他性與獨佔性」等三大成份。根據張春興(1992)於張氏心理學辭典中,對 價值得定義做了不同的敘述,分別為:(1)價值亦指任何事物美好的程度。(2) 價值為社會認同值得去追求的事物。 (3)價值是依據個人主觀的判斷,認為事物 與自己有關,而且對人具有重要性與意義性。Kluckhohn(1951)認為價值觀係指個 人或團體對其可欲事物所抱持之明確或隱含的獨特理念,也就是對於什麼是好的、 對的、值得的一個構想,而這種理念對於現有方式、手段與行動目標所做的選擇具 有影響力。Gaus(1990)認為價值觀是個人作出行為和選擇的基礎,每個人的價值觀 並不相同,但價值觀間並無高下之分,價值觀和個人的情意有關,並可分成內在的 和工具的兩種,或可分成審美、宗教、經濟的等類型。路珈.蘇絲曼(2009)也 將價值觀定義為個體對事物的看法及行為傾向,並代表對某事物的偏好、好惡及 需求。. 9.

(24) 一、 愛情的定義 愛在所有的人際關係中是很重要的,Schutz(1966)指出人類三種基本人際需 求:「愛、歸屬、控制,其中愛居第一位,是人類第一個最基本的人際需求」。 Fromm(1963)認為愛有四項特質,一為了解,二為尊敬,三為責任,四為奉獻。 劉焜輝(1984)定義愛情,是人類所獨有的特殊情感。愛,至少有三個條件: (1) 愛是有對象的; (2)愛是怕和對方分開的; (3)相信對方對自己也像自己對他那 樣具有好感。王慶褔與王郁茗(2003)則認為愛情關係意指異性之間兩人相互戀 慕、關懷、親密分享、相互承諾等情感與行動。強調愛情通常存在於兩個個體之 間,且具有排他性,是僅屬於兩人所有的關係特質。也有學者對愛情進行分類, 如加拿大社會學家 Lee (1977)將愛分為六種類型:浪漫之愛、遊戲之愛、友誼之 愛、佔有之愛、現實之愛和利他之愛。而 Tennove(1998)認為愛情是 熱情 ,情 緒 強 烈地渴望依賴對方,整個心思都只有 對方。Rubin(1977)也曾表示愛情是 強烈的喜歡,包含關懷、依附、親密等元素。 綜合上述,愛是透過社會化的過程,學習而來的,然而愛情的模樣是抽象 且難以捉摸的,並擁有許多不同的面向。愛情是個人對於特定對象的一種主觀 的內在感受、想法、觀念,也是期待與之共享並從中得到生心理上滿足的一份 親密關係,並將藉由不同的形式加以表達。. 貳、愛情觀相關理論 在早期社會學者們認為愛情只是一種描述性的表徵,不能以科學測驗的形式 去判定。直到 1970 年 Rubin 開始研究愛情,累積有關愛和親密關係的研究,如 探討愛的本質、愛和喜歡的差別及測量等後,開啟了愛情方面研究的序幕(白秀 玲、柯淑敏,2006)後續有 Lee(1988)調查及訪問大學生之後,用顏色比喻愛情, 即所謂三原愛(primary love)。最後有 Sternberg(1986)提出愛的三角形理論,愛 情理論發展至此較為完備,茲作分述如下:. 一、愛情顏色理論 加拿大社會心理學者 Lee(1988)調查訪問自認已經進入愛情穩定狀態的大學 生,經分析後,認為愛情有三原愛(primary love) ,即熱情之愛、遊戲之愛、友 10.

(25) 誼之愛,此三原愛有如顏色中的三原色(primary color) ,可以混合、調配出其它 三種次要的愛情類型:佔有之愛、現實之愛、利他之愛等。茲綜合多位學者看法 (白秀玲、柯淑敏,2006;江亮演,2008;吳就君,2006;孫中興,2016;翁桓 盛、許孟勤,2012;徐光國,2003;蔡文輝,2012),其中較常見的愛情類型將 六種愛情類型分述如下:. (一)熱情之愛 又稱為浪漫之愛、情慾之愛,注重外表的吸引力期待在愛情中有許多羅曼蒂 克的事情發生,容易發生一見鍾情,瞬間觸電的戀情,碰到與心目中理想形象的 人會狂熱追求或陷入其中,想知道關於對方所有一切的事物,無論悲傷、喜悅, 或是過去的經驗,他們希望與情人有共同點,星座、血型、穿情侶裝、喜歡同樣 的食物。. (二)遊戲之愛 是一種以獲得異性青睞為目的的愛情,視愛情是一種階段任務與遊戲,視自 己為這場愛情遊戲中的佼佼者,認為愛情是一種拘束。如何證明自身的優越感是 他們覺得最重要的事,且最關心自身是否能在這場遊戲中成為支配者。因為不願 意被愛情約束,他們同時和多個對象交往,或不斷更換對象以尋找遊戲中刺激感, 比起其他類型的人,他們對於交往對象的外貌或其他條件似乎較不在乎,能達成 「彼此享樂」才是更重要的。. (三)友誼之愛 又稱為友伴之愛,此種愛情雙方都能享受互相關心與陪伴和對方依賴,是一 種細水長流、慢慢發展而成的愛情,有時當事人是在不知不覺中發展愛情關係, 感情不溫不火、不快不慢地經營,和交往對象的關係是比較屬於慢慢來型,通常 採漸進的方式進行,通常是先由朋友做起,到後來才慢慢發展成為戀人,相信感 情是要經過長時間的相處,在交往的過程中,往往可以感到信任感、平和與歸屬 感,進而日久生情的結果。. (四)瘋狂之愛 又稱為神經之愛、依附之愛,是一種獨佔、滿足個人需求的愛情,通常會造 成雙方壓迫感和束縛,以完全霸佔對方,對對方的意念要完全佔有,不容許對方. 11.

(26) 有任何愛情或情感的分心與出軌,這種戀愛的方式懷疑心、猜忌心很重,很怕失 去對方,並要求對方要完全的遵守承諾。. (五)現實之愛 又稱為理性之愛,是一種選項式、條件式的愛情,以現實利益為發展感情的 第一考慮,雙方以理性方式互動,在愛情追求的過程中,講求雙方的背景、社經 地位、價值觀,現實條件要相符,在現實生活中以理智的方式,進行感情的追求, 而非盲從的。. (六)利他之愛 又稱為奉獻之愛,是一種犧牲、奉獻、不求回報的愛情,這類型的人總是 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無怨無悔的為對方奉獻不求回報,把對方的幸福快樂看 得比自己重要,希望對方一切安好,他們深信愛是付出不是霸佔,愛是奉獻不 是佔有。. 綜上所述,愛情色彩理論讓個體本身更認識與了解自身的愛情類型,每個 人可能同時具備不同種類之愛情類型的特質。愛情類型會隨著不同的性別、年 齡、價值觀、人際互動關係或親密關係而改變,而不同的愛情類型即代表不同 的愛情價值與看法,是一種具有發展性的學習歷程。因此,了解愛情的不同類 型將有助於個體在愛情關係中,能有更多的同理心、關懷與包容對方不同的特 質。. 二、 愛情二類理論 Berscheid 和 Walster(1978)指出愛情包括激情之愛(passionate love)和友誼 之愛(companionte love) 。茲綜合多位學者看法(白秀玲、柯淑敏,2006;江亮演, 2008;孫中興,2016;翁桓盛、許孟勤,2012;徐光國,2003),分述如下:. (一)激情之愛 又稱狂熱式愛情,它是一種強烈的生理起伏狀態或喚起作用,並熱切與想與 對方結合之渴望,易言之,喚起是個人處於生理激動狀態,包括恐懼、興奮與焦 慮等,並將之詮釋為愛的情感。激情之愛包含認知、情緒與行為等三種組成。認 知成分係指:對自己所愛的人會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將對方或彼此關係理想化, 12.

(27) 以及認識對方或讓對方認識自己。情緒成分包括:生理喚起、吸引力,以及想與 對方在一起的慾望。而行為成分則包括:為對方付出,以及維持想與對方親密接 觸的慾望,顯然地,認知、情緒與行為因素會影響到激情之愛發生。. (二)友誼之愛 或稱友伴之愛,它是基於相當親密的友誼上。其中,會有兩人的許多共同點、 關心彼此幸福,並且表現出互相喜歡和尊重。儘管它不像激情之愛那麼轟轟烈烈, 卻別有一番韻味,與激情之愛不同的是:友誼之愛既不伴隨著極大的情緒起伏, 也沒有強烈想佔有對方的想法。基本上,它帶給人的是一種溫暖、親密與會心的 感受,友誼之愛最大的特色是:愛情關係中的兩人相互自我揭露的程度很高,亦 即能分享彼此的喜怒哀樂、各種深刻感受、不同經歷挫折,以及未來的夢想等。 此種愛情關係中兩人可看到對方真實的一切與真正的面貌,不致於將對方過度理 想化。如此,不僅可避免造成後來的失望,關係也可能維持長久。. 綜上所述,愛情二類理論讓個體認知不同愛情類型存在,愛情的模樣並不只 有單一類別,愛情擁有許多不同面貌、顏色、向度,在享受愛情帶來的美好的同 時,也要尊重對方,愛情不單單只是一味熱情付出,而是要雙方彼此體諒、了解、 陪伴、付出,才能使得彼此關係升溫持久,這才是愛情帶來的正向價值。. 三、 愛情三角形理論 Sternberg(1986)愛情三角形理論區分愛情的向度和各元素的特性,對愛情的 分析兼具質與量,較以前只做愛情的分類或只偏重親密因素愛情研究來的完整, 提出的愛情三角形理論(如圖 2-1),認為愛情具有三項基本元素分別屬於三種 不同的向度,包含:(一)親密(intimacy):指一種親近、連結的、彼此相互 依賴、心與心交流的情感經驗,屬於情感向度;(二)激情(passion):指混合 著浪漫、外表吸引力與性驅力的動力,屬於動機向度, (三)承諾(commitment) : 指短期下定決心去愛一個人和長期維持愛情關係的允諾,屬於認知向度。. 13.

(28) 喜歡 (親密). 浪漫之愛 (親密+激情). 友誼之愛 (親密+承諾) 完整之愛 (親密+承諾+激情). 迷戀 (激情). 空愛 (承諾) 荒唐之愛 (激情+承諾 ). 圖 2-1 愛情三角形理論 資料來源:Liking versus loving: A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theories , Sternberg , 1987.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02 (3), 345.. 此外愛情三個基本元素有不同的特性,承諾的穩定性高,激情穩定性低;但 激情的短期效果強,而承諾和親密則較具長期的效果(白秀玲、柯淑敏,2006) , 因此,可以想像戀情剛開始時,總是時時刻刻的想著對方,並且因對方一言一行 而有心情的起伏,激情即是最容易形成的一角,進而產生親密,時間發展的越久, 就會漸漸形成承諾,而需要討論的是,在愛情三角的分配中是固定的,假如投入 激情過多,大火下的愛情也會退散的很快,而投入在承諾的方面佔大多數,雖然 可以維持一份細水長流的持久愛情,但這愛情總會稍嫌乏味,因此抉擇在愛情三 角的投入就是每一對戀人愛的課題。. 綜上所述,愛情三角形理論中,愛情由親密、激情、承諾三個層面所構成, 個體自身對愛情的價值觀與需求不盡相同,使三種向度間,依不同的比例而形成 14.

(29) 各式的愛情的三角形組合,闡述愛情的面貌。在各式的愛情類別中,有自己特別 嚮往與理想的,亦有期待對方與自己相處的模式,身在愛情關係中的雙方會彼此 對愛情抱持著不同的價值觀與期望,因此,雙方未能互相磨合、調適、包容、體 諒,則往往容易發生衝突與誤解的情形,進而導致雙方的感情出現危機,最終可 能使得分手結尾。所以,愛情關係的經營是個必須不斷學習精進的課題,暸解雙 方的需求與價值觀,而非自己或要求對方一味傻傻地付出。維持一段細水長流、 歷久彌新的愛情,需要在感情向度的親密和認知向度的承諾和決定上,多花心思 與時間培養和彼此分享討論,才能讓愛情恆溫。. 四、 愛情車輪理論 Reiss(1986)提出愛情發展車輪理論, (圖 2-2)以車輪的形式分成和諧、自我 披露、互相依賴、滿足需求四個階段來代表愛情的發展,Reiss 的愛情發展四個 階段論中,每一個階段都是循序漸進的發展,當一個階段漸漸成熟之後才會步入 下一個階段,當車輪旋轉方向為順時針時,表示愛情的發展是正向的發展,車輪 旋轉越多圈,表示雙方的愛情關係越好也越成熟;反之,若遇阻礙,則逆時針旋 轉,這時愛情的發展是負向的,且有可能導致分手。. 15.

(30) 滿足需求. 和諧. 互相依賴. 自我披露. 圖 2-2 愛情車輪 資料來源:婚姻與家庭(頁 36),翁桓盛、許孟勤,2012。臺北:心理。. 愛情的發展有其條件與歷程,個體成熟的身心、外在社會的支持與願向對方 表露自我等乃愛情生成的先備條件,愛情並非短時間能速成,而是呈現一種關係 由淺而深、層次由低至高,漸進式的發展步調。 (許家齊,2010) 。隨著雙方愛情 的滋長,經由愛情之輪的轉動,彼此關係由和睦到親密,無論是情感或是精神上 都日漸相互依賴。. 綜上所述,墜入情網的第一階段是使雙方身心靈放鬆;社經地位、經驗與雙 方價值觀相近,對於建立關係的機會增加,也可順利進入第二階段。在自我披露 階段,雙方多半會揭露真實的自我;它是分享彼此一切事物的開始,而且關係建 立越緊密越融洽越會與對方分享自己的一切。在相互依類的階段,雙方會發展相 同的習性與期望,戀愛中的人「整天膩在一起」或「褲帶結相連」,就是屬於這 種狀態。當戀愛中的雙方發展到第三階段時,雙方都會感覺到彼此的情意充實自 己的生命,也使自己的生命變的更美好、有意義。 16.

(31) 參、影響大學生愛情觀的因素 翁桓盛、許孟勤(2012)認為青年男女由於正值青春期,賀爾蒙、愛情激素 分泌旺盛,因求學、工作關係、生活領域擴張,使得其互動機會增加,因而產生 情感上追求,也因個人生長的家庭文化、教育程度、同儕團體、生活態度、人生 觀的不同,對愛情的期待形式和類型也不盡相同。(白秀玲、柯淑敏,2006;張 春興,2009)描述愛情,是一個「生命發展」的歷程;大學生如何發生愛情,主 要來自: 一、接近性與熟悉度 在時間、空間上常有相聚的機會,又近一步彼此能互相接納,才能產生情投 意合,古云「近水樓台先得月」,就是時空接近性,創造了優勢。 二、兩人的相似性與互補性 個性特質相似,有助於彼此的交往,參加共同的活動,彼此也比較容易溝通 人際特質不同,也容易構成互相吸引,多數人都會希望自己所缺的能力,由他人 來補足。 三、性格特質與個人吸引度 初次見面個人吸引力,多半來自第一印象,個性、能力、容貌等較為出色, 常形成個人的魅力與吸引力,外表俊秀、柔媚、悅色常能產生月暈效應,吸引異 性的追逐;有專業能力、學術成就、較高的意志力與耐力等特質,也會引發異性 的崇拜;有好的品格,如責任感、幽默、溫柔、體貼、愛心、生活有情趣等,也 容易產生兩性的互相吸引。 綜合上述,人際關係與互動是影響大學生愛情觀因素,包括是否能適當與主 動的創造機會、個人內外在的特質、表達技巧、合宜的言談舉止等,另外,要不 斷學習人際互動、人際網絡的建立,覺察自我的特質,發揮真實,熱情的一面, 人際交往勿存有條件式、選擇式觀念,雖第一印象為吸引人際關係的首要,但是, 比第一印象更重要的是相處、互動、溝通、表達,而比起外表,內心美更為重要。. 肆、愛情觀研究層面 愛情因個人不同的需求而形成不同的愛情觀與態度。目前國內有關愛情觀與 態度的研究雖起步較晚,但隨著社會大眾對於愛情議題的日益關注,近年在愛情 17.

(32) 觀與態度的研究上已有增加的趨勢。其研究目的與對象不同,採用的研究方法與 歸納之內涵也不完全相同,以下茲將各研究之愛情態度的內涵作敘述並歸納出本 研究愛情態度層面:. 史捷(2010)採用吳昭儀所修訂之愛情態度量表,針對高雄市與屏東縣之大 學生的人格特質、人際溝通能力與愛情態度間的關係進行研究。. 胡玉珍(2010)研究大學生之網路交友、自我揭露與愛情態度的關係,採問 卷調查的方式,其愛情態度量表是修改自卓紋君(2004,2007)所發展之「臺灣 人之愛情態度量表」 ,並將愛情態度分成八類,犧牲奉獻、執著佔有、悲觀保留、 真情投入、游移手段、肉體感官、婚姻目的、浪漫表達。. 許家齊(2010)研究屏東地區大學生家庭價值觀與愛情態度的現況與關係, 及其在不同背景變項的差異情形。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屏東地區大學生為研究對 象,研究使用愛情觀為:情慾愛、遊戲愛、友伴愛、佔有愛、現實愛、奉獻愛。. 黃依玲(2012)研究台灣地區的大學生的愛情態度、對父母婚姻關係的知覺 經驗是否與其愛情失落經驗有相關。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分層隨機抽樣的方式, 抽取台灣中部地區公私立的大學院校,針對大二到大四年級的學生作為母群體樣 本。並採用「愛情失落量表」 、 「知覺父母婚姻關係量表」 、以及「愛情態度量表」 做為研究問卷。. 蔡思華(2013)研究大學生愛情態度與愛情衝突因應間的關係。採用問卷調 查法,以台灣北部地區共七所大專院校之 355 名大學生為樣本。使用愛情態度量 表以及愛情衝突因應量表進行測量,將愛情態度分為:熱情愛、友誼愛、奉獻愛、 現實愛、遊戲愛。. 張益綸(2014)研究探討抱持不同愛情態度的大學生,是否偏好不同的生氣 表達方式並進而衍生不同愛情關係適應;意即生氣表達方式是否為大學生愛情態 度預測愛情關係適應之重要中介變項。. 18.

(33) 陳模範(2014)研究瞭解不同背景變項的大學生之愛情態度與性自我效能之 現況差異情形,並將愛情態度分為熱情愛、友誼愛、現實愛、遊戲愛。. 吳昭逸(2015)主要瞭解夜店消費者之性價值觀與愛情觀,並探討其二者之 間相關性。採問卷調查法,研究工具為「夜店消費者性價值觀與愛情觀關係之調 查問卷」,研究之愛情觀係採以陳紅連(2009)高職學生愛情觀與情歌類型偏好 之相關研究之評量工具編製中發表的「愛情觀量表」為評分依據,分為情慾之愛、 遊戲之愛、友伴之愛、瘋狂之愛、現實之愛及奉獻之愛以上六種向度。. 陳筑芳(2016)研究探討大學生的家庭價值觀、愛情態度與婚姻承諾的現況 及其關係,研究結果:大學生的家庭價值觀念呈中間偏傳統,其中家庭功能觀念 最傳統,性別角色觀念最現代。愛情態度呈中間偏弱,其中以熱情愛的態度最強 烈,遊戲愛的態度最薄弱。. 國內研究多半以國中生、高中生及大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在愛情觀與態度 量表的選擇上,大多修改自 Hendrick 和 Hendrick (1986)的愛情態度量表。然而 中國人比西方人在愛情上多了一些悲傷及痛苦的形容,且在愛情中多了詩意般的 含蓄,並不像美國人那樣明白地強調性愛的意涵(卓紋君,1998)。由上述討論 可知,國內大學生之愛情觀的內涵大多與西方研究相近,然而因文化因素的影響 而有不同的愛情觀,需要更多的本土研究來加以充實。 綜合上述研究,茲將各研究者所探討之愛情態度層面整理如表 2-1:. 19.

(34) 表 2-1 愛情觀研究層面分析表 研究者. 年代. 史捷. 2010. . . . . 胡玉珍. 2010. . . . . 許家齊. 2010. . . . . 黃依玲. 2012. . . . . 蔡思華. 2013. . . . . 張益綸. 2014. . . . . 陳模範. 2014. . . . . 吳昭逸. 2015. . . . . 陳筑芳. 2016. . . 9. 9. 合. 熱情之愛. 計. 遊戲之愛. 友伴之愛. 現實之愛.  8. 8. 由表 2-1 可知,有多數研究是 Lee(1977)之六種愛情面向作為愛情態度的研究 層面,並採用 Hendrick 與 Hendrick (1986)所發展出的愛情態度量表(The love attitude scale,簡稱 LAS)為基礎進行問卷施測(史捷,2009) ;該量表為 Hendrick 與 Hendrick 根據 Lee 的愛情類型理論為架構所發展出,用以測試大學生愛情態 度的研究工具。. 綜合上述,研究者參考各學者相關研究,自編愛情觀問卷,並以自編愛情觀 量表問卷為施測工具,其中涵蓋之「熱情之愛」 、 「遊戲之愛」 、 「友伴之愛」 、 「現 實之愛」等四項為本研究之層面。茲將此四個層面分述如下:. 一、熱情之愛 此類型係指大學生的愛情態度具有濃烈情感、重視外貌與浪漫情調,及渴 望肉體的激情等特質。. 20.

(35) 二、遊戲之愛 此類型係指大學生的愛情態度具有將愛情視為遊戲、以征服對方滿足己慾 為 目的、易同時腳踏多條船且對愛情的承諾低等特質。. 三、友伴之愛 此類型係指大學生的愛情態度具有從友誼逐漸發展成愛情並如好友般相互 關懷、情感深厚但不濃烈、對愛情的承諾高且穩定等特質。. 四、現實之愛 此類型係指大學生的愛情態度具有在現實的考量下理性地選擇伴侶、對方 條 件須滿足自己的需求等特質。. 21.

(36) 第二節 婚姻態度意涵與相關理論 本節在探討婚姻態度的定義,接著說明相關理論和內涵層面分析,以作為 研究婚姻態度的學理基礎。. 壹、 婚姻態度的意涵 婚姻的意義何在?人們何以要結婚?又何以不結婚?這對每個人而言,都是 相當切身重要而須費心思考的議題(徐光國,2003)。婚姻是人生大事之ㄧ,兩 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結合是有重大意義。蔡文輝(2012)認為許多社會,包括傳 統中國,一直認為愛情與婚姻兩者不相配合,婚姻是兩個家庭或兩個家族在政治 權勢、經濟利益,以及社會關係上的延伸。在人類社會中,婚姻與家庭是最基本 的社會制度,在所有社會裡,這兩種制度滿足了性行為的管制、生育替代、子女 照顧與社會化等普遍的需求(葉肅科,2011)。儘管關於婚姻有無數的爭議,對 婚姻制度仍有許多爭論,儘管很多人都痛恨婚姻,但多數人還是要結婚的,婚姻 也是一個人最親密而最重要的關係(彭懷真,2012)。結婚的意義遠大於兩個個 體的結合,夫妻雙方甚至家族對婚姻的認識與接納,雙方所扮演新角色的認同度, 夫妻相處方法是否能不斷調整和彼此適應,夫妻對孩子的教養態度和價值觀是否 能配合,都深刻影響著婚姻生活品質(白秀玲、柯淑敏,2006)。 綜合上述,婚姻是一種社會所公認的制度,雙方心滿意合結為連理,家族成 員親朋好友也滿心祝福,因此,婚前要冷靜、理智、選擇所愛,婚後雙方要愛其 所選,用心為婚姻付出,才能使婚姻穩定維持,這才是結婚的正向價值。. 一、婚姻的定義 婚姻(marriage)是一種社會制度或社會規範,此種制度承認一對男女關係, 並將他們的約束於互相的義務與權利體系之中,使家庭生活得以運作(彭懷真, 2012),人口學對於婚姻的定義為牽涉男女間依法律以及風俗而生之權利義務, 稱為婚姻(徐光國,2003) 。謝臥龍(2002)認為,婚姻是一種法律形式與契約, 更是夫妻親密關係維持與相互依附的生活形態與抉擇。吳就君(2006)認為,婚 姻是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社會組織形式,它界定家庭制度的起始;婚姻決定家庭 關係的存在,限定家庭關係中的角色權利與義務,藉以解決人類共同體生存的一 些需要。江亮演(2008)指出,婚姻是男女結為夫妻的一種社會制度,而婚姻制 22.

(37) 度即是男女依當地的多元文化與社會規範,以公開儀式結為夫妻。Macionis(1993) 認為,婚姻是一種社會認可的關係,關係中包含了經濟合作性活動和子女照顧, 婚姻被彼此長期互相照應。 另外,婚姻的功能除了是使父母身份合法化,也要包含許多其他要素,而非 單純滿足個人與社會需要。且婚姻是兩個人共組另一個家庭,因此顯然無法輕易 與家庭功能做一切割,例如一個個體基本人格的形成、穩定性、養育社會化、地 位取得與經濟合作等,皆屬家庭的重要功能,同時也藉由婚姻關係助長其成。總 括來說, 婚姻作為一種社會制度,包含以下九種功能(翁桓盛、許孟勤,2012) : (一) 滿足雙方性需求之功能 透過合法公開的結婚儀式,使得兩人之間的性關係建立在婚姻關係之上,滿 足雙方對性的需求,促進夫妻之間親密關係。 (二) 滿足雙方心理需求之功能 雙方透過婚姻滿足人類愛情的需要、得到情感的慰藉,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 難、事件相互傾訴,彼此鼓勵、扶持、分享生命的喜悅,滿足夫妻雙方精神層面 的需求。 (三) 經濟功能 透過婚姻的建立相互扶持,共享財產資源,彼此不僅為維持家庭生活的基礎 而努力,也因享受婚姻生活而付出。 (四) 提升社會地位之功能 成人在尚未進入婚姻之前,仍被視為家庭的附庸,未能完全自主,一旦進入 婚姻,有了成家立業的過程,家族親友也會對於這對年輕人產生的集合體感到認 同有助於個體在社會地位中的提升。 (五) 健全心智之功能 夫妻雙方自交往開始,對於自身會更加要求,也會勉勵對方,讓彼此往更好 的方面發展。婚後更會互相激勵、自我約束,於是兩人在心智方面皆有快速的成 長, 視家庭為事業,互勉經營。 (六) 種族繁衍之功能 透過合法的婚姻制度,雙方不僅滿足個人生理需求,也使得種族得以延續, 開枝散葉,生生不息。 (七) 改變社會地位之功能 23.

(38) 透過婚姻,嫁入豪門或是迎娶名門之秀,除了能夠改變家庭經濟狀況,也能 迅速使家族地位在社會階層中產生改變。 (八) 享受天倫的功能 藉由婚配關係,兩人共組自己的家庭。一旦家族中有新成員的加入,也會為 家族增添不少生活的樂趣,更讓家族成員有機會共享天倫之樂。 (九) 社會化的功能 假使未婚成人走入婚姻,便會產生「家」這個基本單位的社會單位。夫妻雙 方關係的密切與社會產生新的互動,學習社會風俗民情、人際關係、經濟互動等 社會化之功能也將日益顯著。. 綜合上述,婚姻是一種制度或社會規範結叢,此制度或結叢承認一對伴侶關 係,並將他們約束於相互義務與權利體系之中,是兩個人為滿足情感需求,共同 分享人生經驗與資源,以達成不同階段任務,經公開儀式受到法律的保障,維護 兩者間的權利與義務,而共同經營的一種生活方式。. 二、婚姻態度的意義 張春興(2008)認為態度(attitude)乃指個人對於人、事與週遭世界所持有 的一種具一致性以及持久性之傾向,態度包含認知情感、行動三種成分。一般而 言態度必有其對象,其對象可為具體的人、事、物也可為抽象的觀念或是思想。 Rokeach(1980)也指出態度是個體面對事物或情境時的一種持續性的組織信念,此 一信念將支配其特殊的反應方式。張緯良(2002)指出態度是對人、事、物的主 觀評價。郭生玉(2007)則提到態度是指個人對某種事物、情境或他人的積極或 消極之反應傾向。婚姻態度必須從認知、情感與行動三個層面來解釋,因為這三 個層面是環環相扣的(李閏華,1993) 。李秋霞(1991)提到婚姻態度主要是從別 人的經驗或環境的學習中,知覺到婚姻生活的快樂與困難,進而對婚姻產生正負 向的評價,以及對婚姻的選擇與承諾。因此婚姻態度是個人在其社會化的過程當 中,知覺到婚姻的各種性質或特徵,進而對婚姻產生各種評價或感受,以之為其 選擇婚姻之依據,並藉以預測其未來之婚姻行為(陳素琴,2000) 。 綜合上述,婚姻態度是個體對婚姻抱持的期待、看法、評價、感受,也包括. 24.

(39) 對未來婚姻的嚮往,不管是正面或是負面的看法,我們都在社會化的過程和環 境中,不斷的學習婚姻的不同特質與面貌,瞭解自身需求,藉以作為是否維持 婚姻或願意走入婚姻的依據。. 貳、婚姻態度相關理論 由於婚姻態度的解釋定義相當多元化,以致無單一理論可用來涵蓋解釋婚姻 態度的現象與結果,然而婚姻態度的形成,不只是個人的學習歷程,更是與社會 互動後的結果。因此本研究以「結構—功能理論」、「社會交換論」、「符號互動 論」以及「婚姻五經論」來說明婚姻態度的的形成與結果。. 一、結構—功能理論 結構—功能理論(structural functionism)強調社會中存在的部門結構以及如 何運作(產生關聯),以期造成社會體系趨於穩定、和諧,並成為一個合理具能 力之系統。在一個有文化、國土、主權的國家中,由成千上萬的家庭組成,而家 庭又是由家庭成員的有機生命組成,整個國家、無數個家庭每天不停的功能性運 作、生生不息的發展,而促成社會結構的穩定。 蔡文輝(2012)指出,結構—功能論之體系概念包括以下四個項目(徐光國, 2003): 1. 每個體系內的各部門在功能上是互相關聯的。 2. 每個體系內的組成單位通常有助於該體系的持續運作。 3. 既然大多數的體系對其他體系皆有影響及關聯,則他們應可被視為整個 社會體系的附屬體系(sub-systems)。 4. 體系是傾向於穩定與和諧的,不易有激烈的變遷和破壞。. 二、社會交換理論 社會交換論(social exchange theory)是 1960 年後由社會學家 Homans、Blau、 Thibaut、Kelley 等人共同建構而成,該理論起源於經濟學與心理學的行為主義, 認為社會生活是一個協商與妥協的過程,人類的行為是一連串的社會交換的結果, 交換與否是比較行為之成本與效益而後決定的(黃明發,2013)。該理論假定人 性是理性的,具有追求酬賞並逃避損失的特性,在社會互動的過程中,人人都會 期望以最小的成本換取最大的利益,如果不是酬賞高於成本,至少也不能賠本。 25.

(40) 由於沒有人願意吃虧,所以互惠成為互動的基本規範,否則長期吃虧的一方終會 停止交換行為,雙方的互動即告結束(蔡文輝,2012)。社會交換理論雖然經常 被運用來解釋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行為,但同時也受到許多的批評,因為社會行為 經常是依社會規範,並非完全可依互惠原則來進行的(黃明發,2013;蔡文輝, 2012)。. 文化規範. 關係經驗. 酬賞 結果. 參照水準. 參照水準. 成本. 圖 2-3 社會交換主要概念圖 資料來源:婚姻與家人關係(頁 58) ,吳明燁、李淑娟、周麗端、唐先梅, 2007。婚姻與家人關係。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社會交換理論有兩個基本假定:「人性」假定和「關係」假定。 1.對人性的假定 (1)人都是追求酬賞(reward) ,而避免懲罰(punishment)的。酬賞包括物 質層面(如:金錢、財貨)和精神層面(如:社會認同、自主權、榮譽、愛、安 全、平等、承諾等)。當個人獲得酬賞時,會有喜樂愉悅的感受而有鼓勵與增強 的效果,使交換行為持續下去。 (2)個人與他人互動過程中,會理性評估以尋求最大利益(profit)與最少 成本(costs) 。成本包括個人為獲得期望結果而付出的努力(投資成本) 、交換過 程中直接給他人的資源(直接成本) 、與利用某種資源來滿足需求時, 該資源因 此減少的未來可用性(機會成本)。當一行為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時,卻又得不 到相對等的報酬時此一行為有可能會停止。 (3)人是理性的動物,因此每每在行動前,會利用有限的訊息計算報酬、. 26.

(41) 成本, 以及可能的替代方案。 (4)人際間的互動並非是絕對單純的經濟交換,用來評估報酬與成本的標 準, 會因人、因時、因地而異,同時也會受到社會環境等背景脈絡因素的影響。 例如傳統文化規範中,溫柔賢慧是女性基本的角色特質,未婚男性可能娶到擅長 家務操作的妻子不會特別滿意。 (5)當報酬遠高於個人的期望時,若再次的得到,個人對同樣報酬的評價 與興趣會減低。 2.對關係的假定 (1)社會交換的特質是相互依存的,獲得利益者通常也是利益的提供者。 (2)過去經驗會引導繼起的交換行為,若某行為經常得到酬賞,那麼該行 為會重複出現。 (3)社會交換依循公平互惠原則,單向獲利或是產生任何不公平感的交換 模式會停止。 (4)互動關係的穩定與變動,是依據參與者彼此的依賴與吸引。. 綜合上述,社會交換理論最常用於解釋擇偶及婚姻的關係,建議人們的結婚 對象,傾向於跟自己的社會階級、教育程度、體格,甚至自尊都相似的,以此獲 得公平的交換。總而言之,社會交換論強調個人資源、和社會環境對其行為的影 響。. 三、婚姻五經論 國內學者張春興的「婚姻五經論」係根據 Maslow 的需求階層論推展而來,將 婚姻多層面及成長發展的意義融合,認為婚姻應在生理、經濟、社會、心理、及 哲學五個層面皆達到滿意之後,進而提昇至哲學層面之心靈與心靈的契合,才能 維繫長久幸福的婚姻(曹中瑋,1983)。 婚姻五經論這五個層面同時也是婚姻生活中的五個重要需求。曹中瑋(1985) 引用張春興的婚姻五經論,認為包含兩個重要的基本精神:一,真正的幸福婚姻 必須具備這五種層面的滿足,第二,婚姻過程中夫妻必須能共同邁進與不斷的開 創成長。「婚姻五經論」將個體對婚姻生活的主觀感受分成生理層面、經濟層面、. 27.

數據

圖  2-1  愛情三角形理論
圖  2-2  愛情車輪  資料來源:婚姻與家庭(頁  36),翁桓盛、許孟勤,2012。臺北:心理。  愛情的發展有其條件與歷程,個體成熟的身心、外在社會的支持與願向對方 表露自我等乃愛情生成的先備條件,愛情並非短時間能速成,而是呈現一種關係 由淺而深、層次由低至高,漸進式的發展步調。 (許家齊,2010)。隨著雙方愛情 的滋長,經由愛情之輪的轉動,彼此關係由和睦到親密,無論是情感或是精神上 都日漸相互依賴。  綜上所述,墜入情網的第一階段是使雙方身心靈放鬆;社經地位、經驗與雙 方價值觀相近,對於建立關係
表 2-1  愛情觀研究層面分析表  研究者  年代  熱情之愛  遊戲之愛  友伴之愛  現實之愛  史捷  2010      胡玉珍  2010      許家齊  2010      黃依玲  2012      蔡思華  2013      張益綸  2014      陳模範  2014      吳昭逸  2015      陳筑芳  2016     合
表 2-3(續)  胡玉珍  (2010)  大學生網路交友、自我 揭 露 與 愛 情 態 度 之研究    大學生    問卷調查法    1.男生較女生傾向  「執著佔有」與「真情投入」的愛情態 度。  顏子為  (2010)  大 學 生 的 愛 情 態 度與 婚 姻 觀 之 相 關 研 究-以高雄縣某科技 大 學 四 年 級 學 生 為 例    大學生    問卷調查法    1.男大生較女大生在 愛情態度趨向「情慾愛」「遊戲愛」、「利他愛」。    2.而無交往經驗的大 學生在「友伴愛」 高於有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rough study in various knowledge contexts and through engaging in a range of learning activities, students will acquire technological concepts and knowledge and develop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evelop and investigat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dynamic geometry software GeoGebra (GGB) into eleventh grade students’.. learning of geometric concepts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lassroom management of the homeroom teacher by analyzing the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The study combined the concepts of Kano’s two-dimensional quality model and IPGA to classify online service quality factors for online sporting goods stores and

If we can educate the students with right monetary attitudes and the financial literacy, they may live a life of sound financial condition in the future.. The results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