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禪修與慈心禪

第三節 慈心禪操作

對比上述不同版本的慈心禪故事可發現,當代正念治療學者Bob Stahl等人所收錄的 版本較為生動活潑(如:嗅到可怕的味道,看到恐怖的鬼影…以為有人惡作劇),與其它 根據巴利經典翻譯的版本 (如:明法比丘翻譯的慈心故事)相比對,當代正念治療學者明 顯多了許多主觀的詮釋,可能受到後現代主義與去宗教化的影響。此種對傳統佛教經典 採用主觀詮釋的方式也普遍地見於其它佛教用語上(如:正念、慈心)。雖然對傳統宗教 用語重新解構再建構的目的是為了符合當代的思潮,但過度主觀性的詮釋極易失去原 義,或造成傳統宗教用語的誤解,此為本文探討的研究目的之一,將於第四章作進一步 說明。接著介紹慈心禪的操作手法,再比對《慈經》的內容以回答本研究第二個目的。

第三節 慈心禪操作

當代正念治療中慈心禪之修習者常以有系統有結構的方式順序作專注的引導(例 如 Chalmers121),在每個階段的修習均一致地對他人作特定的祝願,包括願他人無敵

121 Chalmers 2007。

意;願他人從心理苦難中解脫;願他人從身體苦難中解脫;願他人感到快樂。這些練 習可以在任何時間與任何姿勢作練習,例如站著、躺著、以及行走時122

修習可以是簡單地在原來的姿勢中保持安靜,持續引導這些慈愛的感覺朝向某 人、朝向特定的對向、或所有人類123。Kabat-Zinn 操作慈心禪時會先引導修習者進行 禪修靜坐,例如練習坐姿與出入息,再將慈心的感覺或影像向四周散發,直到遍滿全 身。先引導慈心朝向自己:「願我遠離無明,願我遠離貪瞋、願我遠離痛苦,願我快 樂…」,熟悉後再進一步將自己建立為慈愛的中心,將慈心向外散發至所想的地方,

例如配偶、兄弟姊妹、父母,甚至不認識的人、不喜歡的人等,也可將慈心導向地球 本身,導向環境,溪流和河流,導向空氣、海洋、森林、植物和動物,全體或單一對 象均可124

《正念減壓療法練習手冊》125中慈心禪修習一開始從「觀呼吸」入手,正常而自 然地呼吸,吸氣時,知道吸氣,呼氣時,知道呼吸。只是覺知呼吸…觀察每一偶生起 滅去,只是呼吸,然後「腹式呼吸」,將覺知集中於腹部,感覺腹部吸氣時脹大,呼氣 時縮小,接著「身體掃描」,覺知胸部和心藏部位,感覺內在的身體覺受,只是讓身體 覺受的浪頭流向它們需要去的地方…。進入不同對象的慈心祝願,先對自己,「願我安 全,願我健康,願我身心自在,願我安詳」;再將慈心的領域擴展到一位或多位恩人、

老師、導師、以及其他鼓舞過你的人,「願恩人安全,願恩人健康,願恩人身心自在,

願恩人安詳」;再將慈心的領域擴展到家庭、朋友或社區當中一位或多位親近而親愛的 人,「願親近、親愛的人安全,願親近、親愛的人健康,願親近、親愛的人身心自在,

願親近、親愛的人安詳」;更進一步將慈心的領域擴展到一位或多位中性的人、認識的 人和陌生人,「願中性的人安全,願中性的人健康,願中性的人身心自在,願中性的人 安詳」;接著進入較困難的部分,將慈心散發給一位或多位難纏的人或仇敵,「願難纏 的人的人安全,願難纏的人健康,願難纏的人身心自在,願難纏的人安詳」。最後,

122 Buddharakkhita 1995。

123 Hofmann, et. al. 2011,頁 1128。

124 卡巴金 2008,頁 170-172。

125 鮑伯、衣立夏 2012,頁 220-225。

將慈心擴展到一切眾生,「願一切眾生安全,願一切眾生健康,願一切眾生身心自在,

願一切眾生安詳」,甚至沒有疆界或限制,進入太陽系,然後更進一步,將無垠的慈心 散發給宇宙中的一切眾生,願一切眾生安詳自在,結束前將專注力回到呼吸與身體,「當 你吸氣和呼氣時,深入感受整個身體,感覺到整個身體吸氣時上升,呼氣時下降。感 覺身體是單一而完整的有機會,連結著而一為一個整體」。

此種慈心禪將祝願分為不同對象的方式與《清淨道論》對修慈心方法的論述相較,

除了開始「對自己修慈」相同外,《清淨道論》提及不對六種人修慈愛,包括不愛的人、

極愛的朋友、非瞋非愛者 、敵人、異性、以及死者,此與當代慈心禪不同之處為本研 究的第二個目的所要探討,將後文作更詳盡的說明。接著進入慈心禪的起源-《慈經》

之探討,再以《慈經》為基礎,比對當代正念治療中慈心禪之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