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 《慈經》與當代慈心禪之交涉

第三節 慈心禪效果論

本研究以《慈效益經》作為慈心禪功效之傳統佛教基礎,比對當代正念治療的慈心 禪之實徵研究結果。整理後可將當代正念治療之慈心禪功效的實徵研究分為人際關係、

情緒狀態、生理等三大方面說明:

一、 人際關係

當代正念治療發現慈心禪可增加同理心225、社會關係聯結226;比對《慈效益經》提 出修習慈心可得十一項利益,人際關係方面「人人敬愛,為非人敬愛,諸天保護」受當 代慈心禪研究支持。可回歸到慈的本意即代表「朋友」,慈的特性是友善的行為模式;

它的功能是助長友善,它立足於體會到眾生的可愛處之上227。釋自鼐表示「在尋求自己 和他人的快樂乃至解脫中,我們需要刻意對於這個被傷害的內在操作,進行和善地對 待,也就是能先原諒自己,對自己保持慈愛。唯有能照顧我自己的世界,才有辦法改變

224 帕奧 2009,頁 48-50。

225 Lutz, et. al. 2008,頁 163-169。

226 Hutcherson, et. al. 2008,頁 720-724。

227 林朝成、郭朝順 2007,頁 333。

人際關係」。因此,釋自鼐引用《法句經》認為:「有智慧的人認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 保護他的心,因為受到訓練與保護的心才能夠擁有快樂──以慈愛來防護心能夠帶來快 樂。」228因此當代以研究來探討慈心禪對人際關係的影響是符合慈心的定義與目標。此 外,尚可設計「體會到眾生的可愛處」的實驗來驗證慈心的成效。

二、 情緒狀態

當代正念治療研究發現慈心禪可增加正向情緒(如:喜悅、愛、喜悅、滿足感、感 恩心、自尊心、希望、興趣、娛樂、敬畏感229),減少負向感受230(如:生氣231、焦慮、

沮喪、庝痛232、羞愧感、自責感233、緊繃感234)。香港慧觀禪修會所編著《慈心》提及 慈心的利益受到上述研究結果的支持235

假如生起慈心,內心將會有寧靜、潔淨、清涼、愉悅、欣慰、滿足及喜悅等感受。

有些人的慈心會很強,不但內心快樂,還會喜形於色;這個時候,連周圍的人都會 誤會,他/她們心想「怎麼這位行者能打坐到微笑起來!?」在泰國的禪修營裡,有 一位行者的「慈心禪」,修習得相當強而有力,每次打坐都有類似的現象出現。然 而,慈愛本來就是清涼的,所以慈心生起得愈多,內心不但會清涼,甚至感受到身 體都在清涼。有些人,就算在夏季都會因而感到寒冷,突然毫不在意地拿起身邊的 披肩披在身上。

《中阿含經》提及佛陀教導以慈心對治瞋恚等負向情緒236

比丘們,他人對你的言說有以下五種的模式:它或許是合時或不合時、真實或虛偽、

柔和或粗惡、隨順法義或不隨順法義、發自慈心或發自瞋恚。你們應該這樣修習,

228 釋自鼐 2008,頁 22-23。

229 Fredrickson, et. al. 2008,頁 1045-1061。

230 Carson, et. al. 2005。

231 Bowman 2005,頁 305-309。

232 Carson, et. al. 2005,頁 287-304。

233 Gilbert, & Proctor 2006,頁 353-379。

234 Hofmann, et. al. 2010,頁 169-183。

235 香港慧觀禪修會,頁 9。http://hkims.org/metta.pdf (2012-10-22)。

236 T1.745。

讓自己的內心保持不受動搖,也不以惡言回報;自己將安住於善意、悲憫、慈心與 無瞋之中;自己將內心的慈愛散發至這人身上,也把這甚深、廣大、無量、無怨、

無瞋的慈心散發遍及整個世間,你們應該這樣修習。

《清淨道論》中有提及慈心的慈心的「外敵」就是他的反義「瞋恚」237。當慈心軟 弱無力,沒有積極培育時,便是瞋恚滋長的時機。因此,從瞋恚中解脫出來,就是慈心 解脫。例如釋自鼐提及「在所有的煩惱中,最具有破壞性的心理狀態是憤怒,要避免自 己產生憤怒的第一步,就是對自己友善:不因為他人的態度,而讓自己產生對自己的敵 意或憤怒…慈心的舉動,首先,可拯救自己遠離憤怒,讓我們不被憤怒所束縛或傷害238。」

那南毛里於著作《慈心的修習》中提及,慈心禪能對治瞋恚、嫉和染著的內心結縛;

內能帶給自身的寧靜、和諧及喜悅;外能予以家人、親友、社會及所有眾生善意和關懷。

不僅如此,慈心修習更有助於修行者開展智慧的解脫道,去進一步徹底熄滅內心的貪 欲、瞋恚和愚痴而達至最高的解脫-涅槃239。可見,慈心對治瞋恚是傳統佛教中普遍認 為的,且由當代正念治療的研究獲得支持。《慈效益經》中並沒有直接提及慈心禪對情 緒的影響,可能是修慈而無瞋是不言自明,而未被列入它的效益之一240。除此之外,慈 心的內敵是貪欲。貪欲恨容易在慈心之中滋長,所以應要慎防它。可修不淨觀241(身體 的不淨)能對治貪欲。因此,貪欲與慈心的關係可在未來研究中更加以釐清。

三、 生理方面

當代正念治療發現慈心禪可增加腦區域的活化例如腦島(insula)與前扣帶皮質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242。《慈效益經》提及的「好入睡,好醒來,不見惡夢…不為 火、毒、刀所傷、很快入定,容顏有光,臨終不混亂,若臨終未貫通上位,得生於梵天

237 覺音造 1991,頁 295。

238 釋自鼐 2008,頁 19。

239 那南毛里 2004。

240 明法 2008,頁Ⅸ。

241 參見《念住經》中的敘述 (D.22; M.10)。

242 瑞克、理查 2011,頁 195。

界」等利益,當代慈心禪僅有一篇以喇嘛為對象的神經影響學研究得到間接證明243,因 為該研究是以禪坐的時間為主題,發現禪坐老手與新手相比,右中腦島(right middle insula) 與 心 跳 有 高 相 關244, 並 非 針 對慈 心 禪的 效 果 。 由於 當 代 正念 治 療 學者 ( 如 Fredrickson等人)表示改良式慈心禪技巧是從傳統慈心禪中區分出來,但方法上與傳統的 禪修並不一致245, 246。相同的,部分正念治療學者合併了許多其他治療取向所發展出的 慈心禪技巧,卻只有依稀使用了類似慈心禪的初始階段247, 248。因此,當代慈心禪研究 成效可以推論的範圍尚需作更詳細的介定。此外,將上述當代正念治療之慈心禪的研究 結果發現慈心禪可昇起的正向情緒(例如:喜悅、愛、喜悅、滿足感、感恩心、自尊心、

希望、興趣、娛樂、敬畏感)以整體概念來了解,當一個人因修習慈心禪培養出如此多 的正向資源,或許可視為傳統佛教提及修習慈心禪的十一種功效之基礎。最後,綜合上 述的討論統整出結論如下章所示。

243 Lutz, et. al. 2008,頁 163-169。

244 Lutz, et. al. 2009,頁 1038-1046。

245 Buddharakkhita 1975。

246 Sujiva 1991。

247 Gilbert, & Proctor 2006,頁 353-379。

248 Mayhew, & Gilbert 2008,頁 11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