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禪修與慈心禪

第二節 慈心禪故事

當代正念治療學者Bob Stahl等人於2010年所著的《正念減壓療法練習手冊》中,收 錄了著名的慈心禪故事97

一群比丘到偏遠的森林從事密集禪修,安排好森林的修禪處所之後,便安頓下

95 維基百科。zh.wikipedia.or (2012-10-22)。

96 伍育英等人 2006。

97 鮑伯、衣立夏 2012,頁 215。

來禪修,不多久便聽到令人不安的聲音,嗅到可怕的味道,看到恐怖的鬼影,

他們的隨身物品經常神祕失踨或亂放一通,起初他們以為有人惡作劇,但終於 發現並沒有人(至少不是人類)在搗鬼,便連忙逃離鬧鬼的森林,回到佛陀處。

佛陀問他們為什麼回來,他們說受到幽靈干擾,無法禪修,佛陀就教他們慈心 禪,做為處理恐懼的療藥,並要他們回到原來的森林,將慈心散發給幽靈。比 丘回到森林,修行慈心禪,很快地願來嚇人的幽靈就過來打招呼了,由於接受 了慈心,他們變得非常美麗。幽靈熱忱歡迎比丘,為他們洗足,為他們炊食,

比丘於是決定安頓在這偏僻的森林,與一切眾生和諧相處,將慈心佈滿遠近。

據說不多時,所有的比丘和幽靈都獲得證悟。

上述看似引自傳統佛教的慈心禪故事,實際上是摘錄自西方當代正念治療學者Bob Stahl等 人 所 著 的 《 正 念減 壓 療 法練 習 手 冊》 (A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Workbook)。早期佛教中教導的「慈心禪」,近年來因普遍地使用於當代正念治療而再度 被重視98,包括Kabat-Zinn創立的正念減壓療法99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MBSR)、Segal等人發展出的正念認知療法100 (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 MBCT)均採用慈心禪101,102。可見,慈心禪已成為當代正念治療之重要禪法。

除了上述的慈心禪故事,馬來西亞的瓦謝達(Sayadaw)所著的《慈經詳解》(Radiating Loving-Kindness)103、馬來西亞音樂家黃慧音的「慈心唱誦」(The chant of Mettā)音樂光 碟104、以及台灣明法譯的《慈經注》105中均有收錄慈心禪起源的故事。其中,以明法翻 譯《慈經注》中所提的慈心故事最為完整106

98 Stefan, et. al. 2011,頁 1126。

99 Kabat-Zinn 1982,頁 33-47。

100 Segal, et. al. 2002。

101 Kabat-Zinn 1990。

102 卡巴金 2008,頁 168-173。

103 瓦謝達 2007。

104 黃慧音編曲 2004。

105 明法譯 2008,頁Ⅰ。

106 明法譯 2008,頁 7-12。

傳統佛教中慈心禪的因緣是怎樣生起? 某時,雨安居107即將來臨,世尊住在舍衛

107 雨安居(Vassavasa),有時譯作夏安居、夏坐、坐夏、結夏安居。雨季不適合長遊行或到處遊化,所 以規定比丘要在一個定點住下來,好好用功修行。

108 五百比丘(pabcamattani bhikkhusatani),五百是取大約的數字,印度人的數字觀念是,兩百、三百、

四百都可能說是五百。比丘在佛教中指出家受具足戒之男子。

現恐怖形象站在面前,他們製造恐怖的聲音。諸比丘看到恐怖形象,聽到恐怖聲音,

心裡驚嚇,顏容憔悴,變成蒼白,心不能專注(一境)。當他們一再生起悚懼,就忘 失正念。當他們忘失正念,諸樹神便施放臭味,施放臭味讓腦筋產生窒息感,頭部 有壓迫感。

雖然如此,他們沒有互相轉告。接著,有一天,大家在集合時等候著僧伽中的 長老。僧伽長老(到了之後)問︰「諸友!你們剛進入叢林的幾天,皮膚白淨有光澤,

諸根明亮,而現在卻顏容憔悴,變為蒼白,你們(住)在這裡有什麼不對勁嗎?」那 時有一比丘說︰「大德!我在晚上看到和聽到如此這般可怕的東西,以及聞到臭 味,因此心不得安寧。」所有的比丘都告知他們的見聞。僧伽長老說︰「世尊宣佈 說︰『友!兩種雨安居113』。我們住的這個地方不適當的話,上座下座(一起去)覲 見世尊之後,問其他適當的住處。」「善哉!大德。」那些長老比丘整頓好住所,

帶著衣缽,因為對諸村民沒有黏著,就沒有任何通報,他們就往舍衛城走,漸次地 抵達舍衛城覲見世尊。

世尊見到那些比丘,說這︰「諸比丘!我所宣佈的(戒)學,(規定)在雨安居期 間不應該到處遊行,為什麼你們還到處遊行?」他們一五一十告訴世尊。世尊觀察 整個閻浮提洲,甚至於不見一張四腳椅子大小的別的地方更適合他們的住所。然 後,對那些比丘說︰「諸比丘!你們不要再找其他適當的住處,你們住的那個地方 就能夠讓你們達成諸漏盡114。諸比丘!你們回去那原來依靠的住處。假如學到這護 衛,就不用害怕那些天神,你們將有這個護衛的業處。」這是經中所說的。(世尊) 又說︰「諸比丘!你們回去原來依靠的住處。」世尊說︰「還有,阿蘭若115住者應 該知道護衛。朝暮誦兩次慈經,兩次護衛,兩次不淨(觀),兩次死隨念,及轉向八 大悚懼事。八大悚懼事︰生、老、病、死,及四種惡趣之苦116;或者說,生、老、

113 兩種雨安居︰是表示如果破了前安居,還可以作後安居。

114 諸漏盡︰漏是煩惱的一種名詞,直譯:「流向,從…流」。諸漏盡是指諸煩惱的滅絕無餘,表示證 得阿羅漢的狀態。

115 阿蘭若:另譯阿練若、森林、閑林、空閑處。阿蘭若並不完全是森林。

116 四種惡趣之苦︰ 地獄、畜生、餓鬼、阿修羅,即為四惡趣。

病、死及惡趣之苦為第五種;過去輪迴苦之根、未來輪迴苦之根、現在求食為痛苦 之根。」這樣世尊講述護衛之後,那些比丘得到慈(心)的義理、保護的義理、毘婆 舍那及禪那基礎的義理。這是經中所說的。

馬來西亞瓦謝達(Sayadaw)著《慈經詳解》(Radiating Loving-Kindness)中的慈心禪 故事,與其它版本的慈經故事相較,屬中等長度,同時不失傳統佛教的教導:

有一次,五百位比丘向佛陀學習一個禪修業處後,便來到一座位於喜瑪拉雅山 的濃密森林,在該處的樹下禪修。由於那些比丘的戒行,住在樹上的諸神不敢 住在那裏,都抱著小孩下來,走來走去。那些神希望那些比丘趕快離開,但是 不久之後他們便瞭解到那些比丘不要離開。因此,諸神便在晚上現出恐怖的景 象與聲音,來嚇那些比丘,以便他們不敢繼續住在該處。因此緣故,那些受到 驚嚇的比丘患上各種疾病,不能夠在禪修上有任何進展。後來他們決定不應該 繼續住在該處。他們去見佛陀,向佛陀報告他們的經歷。然而,佛陀看到沒有 其他地方比該座森林更適合他們修行,因此他叫他們回去那個地方,以及教導 他們《慈經》,作為禪修業處及《護衛經》117。那些比丘回到該座森林,誦念《慈 經》,以及修行慈心禪。眾神變得對他們友善,以及照顧他們。那些比丘以慈心 禪作為基本業處,進而修觀118,都在那次的雨安居119期間證悟了阿拉漢道果120

黃慧音編曲的慈經唱誦版中所收錄的慈心故事在坊間流傳較廣,為較易取得的版 本:

有一次,當世尊在舍衛城時,一群比丘得到世尊的允許在遠處的一座森林中修習 禪定。每個比丘都選擇一棵大樹作為暫時的居所並在樹下精進地修習。由於他們

117《護衛經》(Paritta):巴利文課頌本。

118 修觀又稱毘鉢舍那(vipasyana ),「周遍尋思周遍伺察」。T16.698a。

119 雨安居(vassa)有時譯作夏安居、夏坐、坐夏、結夏安居。雨季不適合長遊行或到處遊化,所以規定比 丘要在一個定點住下來,好好用功修行。

120 阿拉漢即阿羅漢,指佛教中解脫生死輪迴最究竟的果位。

禪定時所產生的精神力量,那些樹神(較低等的天人)不再能居住在比丘上方的 樹林,所以他們只好下來到地面上。在得知比丘們在整個雨季安居(約三個月)

都將待在這裏後,這些樹神非常惱怒,因此他們嚐試藉由各種方法來攻擊侵擾比 丘看看能不能把他們嚇走。在這種很不利的環境之下待了一段時間後,比丘們不 再能忍受這種侵擾,就回到世尊那兒並報告所遇到的困境。因此,世尊宣說了這 一部「慈經 Mettā Sutta」,並要比丘們經常誦唸這部經以及對所有眾生散發慈心。

受到了世尊的鼓舞,比丘們回到了他們個別的處所,並根據世尊的教誨,使整個 森林都籠罩在慈心的輻射當中。那些樹神深深地被這份慈愛感動,因此讓比丘們 留下而不再侵擾他們。由於慈愛帶來的力量,惡鬼將不敢揭露駭人的景像。一個 人若能日夜勤奮地努力於慈心的修習,他將能睡得安穩並且不再做惡夢 (長夜安 樂)。

對比上述不同版本的慈心禪故事可發現,當代正念治療學者Bob Stahl等人所收錄的 版本較為生動活潑(如:嗅到可怕的味道,看到恐怖的鬼影…以為有人惡作劇),與其它 根據巴利經典翻譯的版本 (如:明法比丘翻譯的慈心故事)相比對,當代正念治療學者明 顯多了許多主觀的詮釋,可能受到後現代主義與去宗教化的影響。此種對傳統佛教經典 採用主觀詮釋的方式也普遍地見於其它佛教用語上(如:正念、慈心)。雖然對傳統宗教 用語重新解構再建構的目的是為了符合當代的思潮,但過度主觀性的詮釋極易失去原 義,或造成傳統宗教用語的誤解,此為本文探討的研究目的之一,將於第四章作進一步 說明。接著介紹慈心禪的操作手法,再比對《慈經》的內容以回答本研究第二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