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懶人包數位內容策展流程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分析結果

第二節 懶人包數位內容策展流程

透過本研究歸納之數位內容策展對應到懶人包製作的五大流程:主題企劃、

資料蒐集與選擇、資訊編排與呈現、分享與發佈及觀看者與後續發展,分析製作 者在製作懶人包的過程和做法。

一、 主題企劃

(一)原因目的

製作者通常會因為覺得主題議題對人們影響重大,跟整個社會都有關係,人 人都有可能會是事件的當事人或受害者,因此想要針對這個主題議題製作懶人包,

用簡單的方式讓人們了解資訊。

議 題 的 影 響 層 面 是 滿 廣 的 , 也 需 要 更 多 人 去 關 注 這 件 事 情 ,所以我做這個懶 人包最主要,就是希望議題能夠擴散,讓更多人知道,對。(GV1:92-93)

那時候那件事情,就是最 大 的 事 情 吧,然後那件事情因為他本身讓我很關注阿,

他本身讓我 覺 得 是 重 要 的 需 要 被 人 知 道 的,所以才會去選擇用這議題做懶人包。

(GP1:55-57)

65

MP1 與 GA1 認為事件造成人們眾多的討論,各有不同的說法,因此想要整 理對比不同的說法,提供對於議題的接觸,對於議題不同角度的接觸;SP1 及 GA2 則想要提供自己的立場,作為觀眾選擇資訊的參考;MP2 和 GP2 覺得一般 大眾由於媒體刻意隱藏事實、未盡到責任查證資料真實性,或對一方立場有所偏 頗,因此想藉由客觀的整理各方說法與眾多資料內容,散播主題議題、還原事實 真相。

我會覺得說那這個運動的評價本身也許是可以被討論的,那有 很 多 種 說 法,那 我 覺 得 這 些 說 法 可 以 一 一 去 做 對 比 ,然後讓讀者自己去判斷說,你覺得哪個比較 可以說服你這樣子。(MP1:50-54)

去到現場之後其實會看到很多事情,……,那你在了解到這個實際的情況之後,你 再對照你當時候看到的媒體的報導,就會發現有 些 報 導 可 能 是 偏 頗 的 , 甚 至 是 不 真 實 的 、 資 訊 是 錯 的 。(MP2:60-63)

SP1 另外也提到,自己偏向於選擇製作尚未被發掘的重要議題,用一些較獨 特的議題製作,若議題已有別人談論過,也會選擇不一樣的獨特角度切入詮釋。

(二)目標受眾

製作者認為第一線接觸到懶人包的觀眾會是本身就對此主題議題有相當程 度的關注,才會想要主動閱讀或主動搜尋該主題議題的懶人包,那些觀眾在閱讀 後有一定的機率會分享轉貼,透過他們的分享而能接觸到他們周遭的人、原本沒 有關注的人,或是影響立場未明的人。

我預期一 開 始 會 接 觸 到 的 人 一 定 是 本 來 就 對 這 件 事 情 就 有 關 注 的 人 ,對,可 是他 們 覺 得 這 件 事 情 很 重 要 的 話 , 他 們 會 再 分 享 出 去 ,可是他們的朋 友 圈 裡 面 就 會 有 本 來 不 知 道 這 件 事 情 的 人 ,對,所以,有點像是二級傳播理論啦,我 的目標會先是意見領袖,然後那些人會再傳佈給他身邊的其他人。(GV1:99-102)

製作者SI1、GV2、MP2 則覺得由於他們製作的是與社會大眾均相關之主題 議題,每個人都有可能受到事件的影響,每個人也都需要、想要得知相關重要資

66

訊,因此廣泛來看,無論是接觸到任何立場、任何身份、任何條件的任何人,到 都有達成散播資訊的目的。

覺得這 些 事 情 其 實 跟 我 們 大 家 都 有 關 係 , 誰 看 到 都 好 。(MP2:453)

我比較模糊的是第一部,然後第二部、第三部慢慢會覺得就是時 事 議 題 就 會 看 得 出 來 市 場 有 這 個 需 求 啊。(SV1:419-420)

(三)立場觀點

製作者知道自己在製作懶人包時會是帶有立場的,不過在蒐集資料上仍然會 以客觀的角度,閱讀各方說法的資料,在引用時會有憑有據。但在描述上,製作 者仍覺得難以達到所謂的中立客觀、甚至原本就是要傳達自己的立場,若觀眾不 滿足,只要選擇網路上不同立場的資料或懶人包閱讀即可,而這些不同的立場能 夠發揮監督媒體的角色,為不同立場發聲、澄清事實。

我是一 方 面 希 望 傳 達 某 些 事 實,像是他併購之後,市佔率會到多少,那他會掌握 哪幾家公司,然後對於電視頻道的上下架,或者對電視節目內容的影響是什麼,這 些是事實的部分,……,其實我做這個懶人包很明顯就是要大家去反對這個併購案,

這部分也是有觀點的揭露出來讓大家知道,……,一 方 面 又 展 露 個 人 觀 點,那就 是為了,我是希望看過我懶人包的人他會採取行動,他除了知道這件事情之外,他 還會做些什麼。(GV1:113-120)

我覺得( 客 觀 ) 那 個 東 西 對 於 監 督 來 講 一 點 意 義 都 沒 有 啊。(GA1:195)

而在內容的呈現上,會將自己主觀性的論述和引用之事實內容明顯區分,讓 觀眾能清楚分辨,並自行判斷要不要接受這個觀點。

在於法規那一部分,我應該算是非 常 客 觀 的 寫 完 之 後,再 寫 我 自 己 的 感 受,最 後 再 寫 一 個 綜 合 結 論 。(GA2:230-231)

至少分 段 會 是 很 明 顯 的,就是例如說這一個段落,他都是在講,幾秒到幾秒這部 分都是在講事實,然後接下來另一個段落,就是在講意見的部分。(GV1:125-126)

67

此外,MP2 覺得製作者專業/專職身份若為媒體的話,在立場表現的部分要 特別注意,除了要詳加查證資料的真實性之外,僅僅呈現事實的內容是不夠的,

要替民眾找出值得討論的觀點才是媒體的價值。

客 觀 這 個 東 西 就 是 我 們 在 蒐 集 資 料 的 時 候 應 該 要 遵 守 的 一 些 準 則 ,但是最後 其實要有立場,特別你是媒體的話,你不是一個運動者嘛,不是那些組織的人,

我 是 一 個 媒 體,可 是 我 在 報 導 完 這 些 東 西 的 時 候,如 果 說 我 沒 有 去 找 出 一 些 值 得 討 論 的 東 西 有 一 個 小 結 論,沒 有 這 個 東 西 的 話,那 所 謂 的 正 反 並 成 其 實 就 是 流 於 形 式 。(MP2:471-475)

立場的平衡同時也是製作者認為製作時會遇到的困難之一,就算想要兼顧正 反兩方的說法,或不想刻意偏頗向自己的立場,但蒐集資料的結果可能難以平衡 說明,表達內容上避免過於傾斜也會耗費製作者不少心力(SV1、GP1)。

二、 資料蒐集與選擇

(一)資料蒐集管道

由於網際網路與社群的發展,蒐集資料上除了必定會使用到搜尋引擎外,製 作者越來越依賴社群中資訊的傳遞,表示社群網站Facebook 已成為最主要接收 資訊的來源,透過塗鴉牆上好友轉貼的內容、訂閱主題議題相關粉絲團,或網站 演算法能根據個人帳號的資訊習慣推薦你可能會想閱讀的內容,透過以上三種方 式即可得到大量資訊。

即時議題的話會有很多管道讓你接觸到啦,你可能在Facebook 滑一圈就大部分 都 在 講 這 種 事 情 的 人 。(SV1:473-475)

Facebook 當然是滿主要的,因為當時很多相關粉絲團都會在那裏 PO 東西,那 時候反媒體壟斷他們有一個很大的社團。(GP1:288-289)

……,過去覺得文章不錯就按讚,然後Facebook 他自動歸類就是你喜歡這種東 西 他 就 會 都 跑 出 來 。(SV1:485-486)

68

傳統主流媒體仍然是受訪者接收資訊的固定管道之一,許多第一線的報導還 是從主流媒體產出,主流媒體擁有第一線的資源與消息。但現今出現許多非主流 獨立媒體網站,從不同角度觀點切入事件,提供人們不同的敘事角度。此外,如 GV1 與 GA2 會透過 BBS 了解人們對事件的看法觀點、SP1 使用 Google Alerts 訂閱關鍵字相關重要內容、GA2 使用 RSS 訂閱許多新聞性部落格與媒體網站。

現在就是養成習慣大概每個禮拜、每 天 是 會 看 半 小 時 到 一 小 時 的 新 聞,然 後 大 概 也 是 從 網 路,然 後 習 慣 來 講 會 從 UDN、蘋果跟自由比較多。(GA1:204-206)

一 些 獨 立 媒 體 網 站 ,像苦勞網啊之類的。(GA1:206)

(二)資訊獲取

製作者會透過關鍵字滾雪球的方式,先初步使用事件本身最簡單的關鍵字,

如服貿、旺中、核四等事件的名稱,再藉由找到的內容中取得更精準與相關的關 鍵字,找到實際需要的資訊。製作者GA2 指出搜尋的訣竅,以搜尋引擎 Google 為例,輸入關鍵字後的排序越前面,會是最多人閱讀的,就有可能是核心資訊。

此外,也有可能藉由一開始在Facebook 或其他平台所點開的第一個連結,或第 一則閱讀的內容,獲得初步的資訊,同樣使用滾雪球的方式,找到其中有用的關 鍵字,再進行搜尋的動作。

如果是關鍵字的話一定一 開 始 就 打 服 貿,然 後 比 較 大 方 向 就 是 服 貿 正 方,類 似 這 種 比 較 簡 單 的,那你從正方裡面一定會找到一些關鍵字,……,他就會有一些 專有名詞啊,……,所以我自己覺得是找 資 料 的 過 程 就 是 會 慢 慢 越 來 越 細 , 應 該 可 以 自 己 設 定,就 是 不 要 一 下 又 大 一 下 又 小,你 就 可 以 慢 慢 縮 小 這 些 範 圍 。

(SV1:494-503)

Facebook 他貼的 link 的那個網站,那個 blog,或是那個論壇,然後就是再去 那 些 裡 面 都 可 以 再 往 下 挖 。(GP1:899-900)

參照主題議題事件發生的架構與脈絡也是一種方式,透過時間上的事件發展 階段,能夠更快速地掌握到比較重點的幾個方向,列出方向的需求後,再去填補 這些架構中的內容。

69

時 間 軸 寫 完 之 後 你 大 概 就 對 事 件 發 展 有 一 個 形 貌 有 一 個 概 念 ,可是你會不知 道要怎麼切入去討論他,那這個討論就需要觀點,所以你需要看文章,你需要去看 政論節目或者是文章或者是哪些報導他們在意這裡面的什麼爭議。(MP2:550-553)

GV1 會優先考量資料來源的權威性,而優先從主流代表性媒體聯合報、自 由時報、中國時報及蘋果日報四大報中尋找關於此事件的報導。GA1 則考量到 新聞通常在第一次報導時會有較完整的描述,因此會先取得該事件第一次的相關 報導,作為理解事件的基礎。

同一件事情會有好幾個報導,對,然後我 當 然 會 先 看 比 較 有 代 表 性 的 , 像 是 我

同一件事情會有好幾個報導,對,然後我 當 然 會 先 看 比 較 有 代 表 性 的 , 像 是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