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章     緒論  

網路資訊服務流動瞬息萬變,線上數位內容多元繁雜,懶人包提供一種新的 資訊呈現方式,在許多熱心網路使用者幫助大眾梳理資訊洪流、並使懶人包逐漸 普及的情況下,又衍伸出新的問題。為說明本研究主 題,本章第一節描述研究背 景與動機;第二節闡述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敘述本研究之範圍與限制;第四 節針對本研究之重要名詞進行解釋,並給予本研究的操作型定義。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網際網路的興起由1970 年代開始,到了 1990 年,透過 Web2.0 的社交網路 工具,漸成為更具體的全球資訊網,這些技術的進步導致了更加豐富卻也相對複 雜的資訊環境(Bawden & Robinson,2009)。而 Moore(2011)研究提到,Google 執行董事長Eric Schmidt 曾表示:「由文明的誕生至 2003 年間,產生了五億兆的 資訊,但現今僅需每兩天就能創造更多的資訊,且腳步仍持續加快。」科技發展 使得網頁、電子郵件、論壇、部落格等資訊服務不斷推陳出新,在近年來成為主 流的社群網站中,影音平台Youtube 截至 2013 年,每分鐘有超過 100 小時的影 片上傳(The official YouTube blog, 2013);Microblogging 及 Twitter 等更已成為 一種新穎的社交媒體(Yang & Counts, 2010),涵蓋資訊既多且廣。也因此,關 於現有資訊的數量和多樣性,造成了資訊超載(information overload)和資訊焦 慮(information anxiety);另一方面,Web2.0 的環境下造成了資訊辨識度及權威 性的喪失(Bawden & Robinson, 2009)。因此,出現了一些讓使用者能主動挑選 資訊的服務,如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的服務讓讀者得以自行篩選資 訊,專注自己想看的、感興趣的內容,對於資訊的取得有著掌控權(翁怡葳,2010), 讀者甚至能透過訂閱領域權威資源、意見領袖等的 RSS 作為資訊過濾的管道,

林宏達(2010a)即指出,新興的「讀網族」,幾乎不將時間花在電視和報紙,只

2

由網路意見領袖取得資訊,卻反而能更快掌握訊息。網路意見領袖有著特定資訊 來源管道,並擁有獨特詮釋能力,成為一種新興的個人媒體。

懶人包在2005 年源起於電子佈告欄(Bulletin Board System,BBS)(XDite,

2007),並隨後成為 BBS 上常用流行語,簡單來說,指的是有網路使用者將一事 件整理成簡要的說明,以利一般人了解(ptt 鄉民百科,2012)。懶人包一詞的廣 泛使用大約由2006 年 6 月開始,持續地成長(見圖 1),並在 2013 年的關鍵字 搜尋呈現穩定地增加。

圖 1-1 懶人包關鍵字期間熱門度變化 資料來源:懶人包(2013)。Google 搜尋趨勢。取自

http://www.google.com/trends/explore#q=%E6%87%B6%E4%BA%BA%E5%8C%8 5

發展至今,懶人包已轉變人們接收資訊的普遍管道之一,研究者身為重度網 路使用者,透過長時間觀察發現,在出現重大議題或事件時,等候雜亂多元資訊 有人彙整的民眾更是屢見不鮮,於Google 輸入「求懶人包」1出現數量龐大的結 果,成為一種網路常見的資訊需求。

1

https://www.google.com/webhp?sourceid=chrome-instant&ion=1&espv=2&ie=UTF-8#q=%E6%B1%

82%E6%87%B6%E4%BA%BA%E5%8C%85

3

輔大新聞系副教授陳順孝認為,要打造個人媒體影響力,其中一種方式,是 善用最新的趨勢,成為善於蒐集、整理資訊的整合者(林宏達,2010a),如每次 事件發生,就有人整理成「懶人包」,讓有興趣的網友可以從一篇文章中,看到 事件的前因後果和完整討論,省去在眾多資訊中搜尋及整理出重點的時間。第 1186 期《商業周刊》同時也介紹網路上知名部落格主 XDite,她訂閱上百個國外 技術和網路經營的RSS,自己成立一個資訊集散地,並取得資訊領先的優勢。同

2 http://wp.xdite.net/

3 http://pttcitizen1985.blogspot.tw/

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Hl--4AUeUA

5 http://billy3321.github.io/tapcpr/common.html

4

6 http://panogud1314.blogspot.tw/

7

http://appleyou.pixnet.net/blog/post/29525630-%E5%A4%9A%E5%85%83%E6%88%90%E5%AE%

B6%E7%9A%84%E9%AA%A8%E7%89%8C%E6%95%88%E6%87%89%EF%BC%9F%E4%BD%

A0%E7%9A%84%E5%9C%8B%E9%9A%9B%E8%A7%80%E5%8F%AA%E6%9C%89%E4%B8%

80%E5%8D%8A%EF%BC%8C

8 http://www.kikinote.com/article/12481.html#

9 https://sites.google.com/site/ddrmix2/home/TIME.jpg

1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8SUHgH2U8U

1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M1XkMv1778

5

懶人包,亦或同樣為「食尚玩家」製作之「無敵懶人包!台北捷運美食」12,整 理介紹台北捷運週邊美食資訊等,各種有趣或實用主題資訊懶人包的節目企劃,

懶人包多元豐富的使用逐漸融入人們日常生活中各個面向。

研究者為了解懶人包的實際製作過程,使用任一主題議題為例,至 Google 搜尋「旺中」,發現包含新聞、影片、Facebook 粉絲頁等各種網路資料約有十億 筆,認為製作者需要非常了解此事件,並在眾多資料中篩選出相關的重要內容,

如重大事件發展點、其中相關重要人物發言、衍生事件等,依照時序脈絡組織排 列,有些內容更是經過製作者轉化詮釋,並透過軟體輔助利於閱讀,最後研究者 發現,要完成一個懶人包實屬不易,而要製作一個讓閱讀者有意願、並能夠花費 少量時間即能清楚了解事件的懶人包尤其困難。研究者深入了解懶人包案例,觀 察網友所製作之「I DONT WANT WANT」13懶人包,內容並非指單次的收購中 時、併購中嘉或洽購壹傳媒新聞,而是將時間拉長為2008 年至 2012 年,一系列 被質疑為媒體壟斷的爭議事件和民眾的反彈。他蒐集了天下雜誌、中國時報、自 由時報、蘋果日報、中天新聞等大眾媒體及各種網路資料,甚至國外的華盛頓郵 報相關報導,截取其中內容重點,或經過製作者整理呈現,並將內容組織為時間 軸方式,漸進地用簡單易懂圖文敘述事件的發展,其中重點處更引述各種資料利 於說明。製作者使用軟體「Prezi」,以互動式資訊圖表方式,引導受眾能依照製 作者規劃之操作順序流暢地理解內容,或能利用該軟體放大、縮小、全螢幕等功 能滿足受眾需求,其直覺式的互動操作、多元的圖文及經過精心設計的呈現,讓 受眾並不只是單方面接收龐大、嚴肅的資訊。

而懶人包被人們廣為使用的情況下,也產生了一些負面評價,如有可能會發 生李怡志(2007)提到懶人包中,雖然有些經過了高超的編輯技巧,但大多仍僅 以非常原始的方式拼貼,大量無關的文字不斷湧入;或是XDite(2007)也強調

1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_QXxQAvkBI

13 https://prezi.com/cnfwehlsy3t7/i-dont-want-want/

6

懶人包一詞已被濫用,她認為懶人包雖然能讓閱讀者節省時間,並為部落格招攬 大量的閱覽次數,若能避免製作僅為標題整理的懶人包,能減少閱讀者時間不斷 地被浪費;此外,也發生了觀眾們指出了懶人包內容資訊有錯誤,或是認為立場 過於偏頗等爭議,如工商時報於2014 年 3 月 24 日所刊登之新聞「懶人包謬論瘋 傳 誤導真相」14、yam 番薯藤 2014 年 3 月 28 日之新聞「台大教授鄭秀玲等的

「黑箱服貿」懶人包正在欺騙你」15,引發網路使用者們的討論。

因此,懶人包的內容及組織是最重要的一環,一個懶人包的生成牽涉到資料 檢索、過濾,截取重要片段,將重要片段排序組織,給予脈絡或依照時序編排,

甚至透過製作者知識及專業,將內容吸收內化以更清楚易懂方式詮釋,或再加上 視覺化呈現幫助受眾閱讀理解,這些步驟當中其實是需要技巧及經驗的,因每位 懶人包製作者擁有資源及各項能力不盡相同,故創造目前我們所見的多元懶人包 生態,引發了研究者的興趣。

而在內容被淹沒的網路世界,近年來出現了一個眾所關注的新名詞-「內容 策展」(Content Curation),其概念為美國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

的行銷學教授Rohit Bhargava 於 2009 年提出(Herther, 2012a)。內容策展是一個 持續辨識、選擇和分享一個特定主題中,最好且最相關的線上內容及其他資源,

以符合受眾的特殊需求(Handley, 2012),並能對尋求特定主題知識的人們產生 最佳的結果(Nicholson, 2012)。其中,Bhargava(2012)提出內容策展重要五個 步驟為:一、聚合(Aggregation):策劃某個特定主題最相關的資訊至同一位置;

二、精餾(Distillation):將資訊轉化為更簡單的形式,並只分享最重要或最相關 的概念;三、提升(Elevation):能辨識較大的趨勢或洞察一些日常線上文章;

四、混搭(Mashups):並置出現有的內容,創造新觀點將其合併;五、時序

(Chronology):時序化顯示一個特定主題內不斷變化的歷史資訊。Rosenbaum

14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324000183-260210

15 http://history.n.yam.com/yam/politics/20140328/20140328198481.html

7

(2011/2012)更解釋,策展在被大量內容壓垮的世界中,加設一道策展人的過 濾機制,汰除多餘的資訊,如果缺少策展,最終只是一大堆看似相關、實際上卻 缺乏定性組織的東西。2013 年《數位時代》224 期更評選策展人為「10 大跨界 新人才」。

數位內容策展實際案例可見國外媒體網站Newsy16,其針對一熱門主題或議 題,蒐集各方權威性資源如電視、報紙、部落格等,加上比較評析,以線上新聞 影音呈現,在2011 年每日吸引了超過四百萬人次點閱(關尚仁,2012)。Newsy 就是以數位內容策展的方式,擬定主題議題,所有的內容均由編輯群蒐集篩選既 有不同來源的線上資訊如 BBC、紐約時報、科技部落格等作為新聞內容,整合 編排後透過畫面配合主播敘述,成為經過內容策展的新聞,顛覆傳統媒體大多派 遣記者採訪後取得新聞畫面。而國內的案例可參考前中國時報記者同時也是資深 媒體人黃哲斌所經營的「懶人時報」17Facebook 粉絲團,其經營的目的為幫助觀 眾挑選近期網路科技、社會現象與趨勢相關重要資訊,甚至是被主流媒體忽略的 重要議題,有趣的是,「懶人時報」所提供的內容並非來自於黃哲斌主動瀏覽媒 體網站,而是他透過Twitter、Facebook、Google+頁面中所觀察到的各式資訊,

事實上這些資訊已是他身處社群中的人們、或他訂閱的消息來源已初步挑選轉帖 的,再經由他個人觀點進行第二次的過濾,所留下的會是其認為真正重要的精華 內容;同時,他也有效運用群眾智慧,歡迎觀眾分享發佈符合「懶人時報」經營 宗旨之資訊連結於粉絲團塗鴉牆,顯得策展內容更加多元豐富。

研究者在研究懶人包及內容策展的同時,發現兩者在概念上有某種程度的相

研究者在研究懶人包及內容策展的同時,發現兩者在概念上有某種程度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