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數位內容策展觀點探討懶人包製作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從數位內容策展觀點探討懶人包製作"

Copied!
15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指導教授:謝吉隆 博士. 從數位內容策展觀點探討懶人包製作 Investigating the Creation Process of Aggregated Information : A Digital Content Curation Perspective. 研究生:謝佑欣 撰. 中華民國一○四年一月.

(2) 謝辭   回想離開花蓮到台北的六年多,越想掌握時光,流逝越是匆匆。在師大圖資 所的兩年半雖然艱辛忙碌,卻也特別充實。曾經遭遇不少挫折困難,也曾經停滯, 幾度迷惘到想放棄,最後還是挺了過來,也因此為人生增添了不少色彩,這些在 研究所的經歷使我在各方面都成長了不少! 一路走來,非常感謝吉隆老師的支持與指導,提供論文方向建議,從旁提點 如何適度調整,讓我能夠在喜歡的領域中找到可以自由發揮的主題。從吉隆老師 身上學到,對於事物的應對及態度等即將在工作時會面臨的「眉角」,提早學習 適應讓我能減少往後犯錯的可能,真的非常感謝老師!也謝謝兩位口試委員明淑 老師與銘心老師,對於我的研究給予肯定,讓我能順利通過口試,並提出真知灼 見,使我的論文更臻完善。而我在就讀世新資傳系時,就從明淑老師身上學到不 少專業知識與待人處事的道理,很謝謝老師對我的幫助及照顧。此外,還有謝謝 建成老師不斷地給予我寫論文的信心,能夠和老師暢所欲言,減輕了我不少緊張 壓力;以及謝謝小蝶老師與銘心老師對於海外實習的積極爭取,讓我能在 2014 年 6 至 8 越到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密爾瓦基分校圖書館實習,學習實務經驗並開闊 了視野;並謝謝昭珍老師、皓仁老師、美美老師的教導,苑菁、奕翔兩位助教的 幫助,讓我們的研究生活既豐富又順利。 在撰寫論文的期間,是最辛苦煎熬的,慶幸有了許多人的陪伴,是支持我繼 續努力的充電器。謝謝 101 級得碩班同學小毛、安平、Maggie、意鈴、文伶、花 花、以琳,永遠不會忘記在茶水間通宵念統計的熱血回憶,並總是在疲累時能夠 在茶水間、大教室、電腦室找你們聊聊、轉換心情,也會懷念和阿洋、致霖、喇 外放學留在所上一起覓食、一起用功、一起看卡通的場景,以及要謝謝在美國的 兩個多月中,阿葶、楊娃、千千、Ruby、周伯、筠喬、家翎對我這個唯一男生 的包容,並總是將最大份的食物留給我(雖然我瘦了兩公斤…),尤其要感謝我.

(3) 的好夥伴、大圖盃好戰友、好學長庭豪,我們總是能互相砥礪、無話不談地撐過 這段艱辛時期。另外,要特別感謝偲潔學姊,在學業與打工之餘仍然撥冗幫我看 論文、解答我的疑惑,甚至耐心地在每段加上註解,從學姊身上我獲益良多。還 有我的好友們:寶尼、臉圓總會時不時關心我的近況然後常常帶著食物出現在我 面前,跟敬業、牧凡從永和騎自行車鐵腿到淡水,和一休、金毛、大哲、老張在 籃球場揮灑汗水,與就業營第六小組夢瑜、世彥的飯局總能歡笑不斷,在美國實 習受到孟令學長的關照,在中研院實習時受到千禾姐、俞君姐的幫助,在 9x9.tv 實習時受到子軒、鈞碩、亭頤的照顧,也結交了韋龍、秉桓、柏翔、妍評、藍藍 等優秀的工作夥伴,多虧學妹筱筑的幫忙順利解決好幾份訪談逐字稿,還有學長 老劉半夜開車載我去吃宵夜,回花蓮見到錚如、詠筑、大頭、羅肥、呸仔、晏葦、 彥群都能樂以忘憂,真的非常非常感謝各位陪伴我走到現在! 最後謝謝我最愛的家人,永遠在背後無條件支持我的爺爺、爸爸、媽媽、哥 哥,每次回花蓮總是只想賴在家裡,唯有待在家裡才感到真正的放鬆,恢復我的 身心靈。謝謝親愛的宛榛,謝謝妳的體諒與包容,在辛苦下班後還要接收我的負 面情緒並努力逗我開心,在我感到沮喪失落時陪伴在我身邊。擁有你們,我覺得 我既幸運又幸福。 現在,我即將邁入人生的下一個階段,相信在研究所獲得的一切,以及各位 的不離不棄,也將伴隨著我順利開啓新的旅程! 僅以此論文,獻給最疼愛我,在天上作仙的阿嬤。. 謝佑欣 2015. 01.

(4) 摘要   網路資訊繁雜的時代,懶人包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取得資料、資訊的形式 之一,而在懶人包充斥的情況下,人們開始對懶人包質量、正確性、立場等產 生質疑。因此,本研究主要以數位內容策展觀點,從研究者歸納之懶人包製作 五大流程-主題企劃、資料蒐集與選擇、資訊編排與呈現、分享與發佈及觀看 者與後續發展的架構中,探討社會議題懶人包製作者製作懶人包之做法與想法, 同時,觀察製作者與懶人包相關之知識背景、技能背景、製作經驗,並依照不 同製作者學科知識背景以及不同製作者專業/專職身份之條件,歸納製作差異。 本研究以立意取樣符合數位內容策展概念之社會議題懶人包,使用半結構 式訪談,對 10 位懶人包製作者之訪談內容進行編碼分析。研究發現顯示,懶人 包製作可依照五大流程架構,歸納製作要點;而擁有與製作懶人包相關知識背 景、技能背景與製作經驗,均有助於製作懶人包。值得注意的是,懶人包製作 者會因學科知識背景的不同,而受到所學課程、學習環境影響,其會擁有相關 領域的先備知識,也會因專業/專職身份不同而受到工作需求、工作環境影響, 其會擁有較豐富的製作經驗或相關資源,因此造成懶人包主題選擇、立場展現、 資料蒐集管道、編排方式、發佈技巧、經營態度等的製作差異。 綜合以上研究發現,相較於過去懶人包研究僅對於製作流程中的注意事項 進行探討,製作者製作懶人包時有各種不同的製作方法;且過去研究無針對製 作者條件進行分析。本研究提供了一個懶人包的製作流程架構,供懶人包製作 者參考,製作者並可針對學科背景、專業/專職身份製作差異作出應對。此外, 亦能作為懶人包相關研究參考依據。. 關鍵字:懶人包、懶人包製作者、數位內容策展、內容策展人 i.

(5) Abstract When the online information is diverse and complicated, aggregated information become one of the ways to access to data and information. Flooded with aggregated information, people turn to question its quality and accuracy. Therefore, the study explores aggregated information makers’ motivation, disciplinary background, skills of producing multimedia, and daily Internet uses. Beside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digital content curation, the study explores the procedure of creating aggregated information in terms of five major steps including 1) planning subject, 2) collecting and filtering data, 3) editing and presenting information, 4) sharing and publishing, 5) spectators and later development. Based on interviewing 10 makers, 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techniques, and experiences of creation all help the creation of aggregated information; due to disciplinary background, the makers have prior knowledge about relevant territory from courses and academic environment; due to differences in profession/occupation, the makers have copious making experiences or relevant resources from work requirements and work environment. Therefore, the makers may plan different subjects, and have different standpoints showing, data collecting channels, editing ways, publishing skills, management positions, etc. Accordingly, while previous studies on aggregated information focus only on the notes of creating procedures without analyzing the makers’ conditions even though the makers creating aggregated information in a variety of ways, this study provides a structure of aggregated information creating procedures for the reference of the makers of aggregated information. The makers can thus correspond to the differences in disciplinary background and profession/occupation. Therefore, it also ii.

(6) serves as references for future studies regarding aggregated information.. Keyword: Aggregated Information, Maker of Aggregated Information, Digital Content Curation, Content Curator. iii.

(7) 目次   摘要.................................................................................................................................i   Abstract ......................................................................................................................... ii   目次...............................................................................................................................iv   圖次...............................................................................................................................vi   表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11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2   第四節 名詞解釋..............................................................................................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4   第一節 懶人包的發展...................................................................................... 14   第二節 數位內容策展...................................................................................... 22   第三節 全民讀寫時代下的策展人.................................................................. 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41   第一節 研究概念架構...................................................................................... 4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工具.................................................................................. 48  . iv.

(8)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51   第五節 研究實施流程...................................................................................... 53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分析結果.................................................................................. 55   第一節 製作者學科知識背景、技能背景與製作經驗.................................. 55   第二節 懶人包數位內容策展流程.................................................................. 64   第三節 綜合討論.............................................................................................. 86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106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06   第二節 研究貢獻............................................................................................ 113   第三節 研究建議............................................................................................ 114   參考文獻.................................................................................................................... 117   附錄一 懶人包主題分析.......................................................................................... 125   附錄二 訪談大綱...................................................................................................... 130   附錄三 研究參與同意書.......................................................................................... 132   附錄四 編碼架構表.................................................................................................. 133   附錄五 懶人包研究樣本示意圖.............................................................................. 134  . v.

(9) 圖次   圖 1-1 懶人包關鍵字期間熱門度變化 ................................................................... 2   圖 1-2 懶人包關鍵字熱門搜尋 ............................................................................. 10   圖 2-1 資訊素養概念圖 ......................................................................................... 34   圖 3-1 研究概念圖 ................................................................................................. 42   圖 3-2 研究架構圖 ................................................................................................. 43   圖 3-3 研究流程圖 ................................................................................................. 54  .  .  . vi.

(10) 表次   表 1-1 內容策展與懶人包比較表 ........................................................................... 8   表 1-2 懶人包主題分類 ........................................................................................... 9   表 2-1 懶人包呈現類型分類 ................................................................................. 18   表 2-2 數位內容策展相關研究 ............................................................................. 30   表 2-3 內容策展程序 ............................................................................................. 38   表 3-1 懶人包呈現種類 ......................................................................................... 45   表 3-2 受訪者基本資料 ......................................................................................... 47   表 3-3 編號命名對照 ............................................................................................. 48   表 3-4 輔助性訪談細部題項 ................................................................................. 50   表 3-5 製作者編號表 ............................................................................................. 51   表 4-1 製作者學科知識背景、技能背景資料 ..................................................... 56   表 4-2 製作者製作經驗 ......................................................................................... 58   表 4-3 製作者資訊產出習慣 ................................................................................. 60   表 4-4 懶人包製作時間 ......................................................................................... 62   表 4-5 懶人包輔助工具表 ..................................................................................... 77  . vii.

(11) 第一章     緒論   網路資訊服務流動瞬息萬變,線上數位內容多元繁雜,懶人包提供一種新的 資訊呈現方式,在許多熱心網路使用者幫助大眾梳理資訊洪流、並使懶人包逐漸 普及的情況下,又衍伸出新的問題。為說明本研究主題,本章第一節描述研究背 景與動機;第二節闡述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敘述本研究之範圍與限制;第四 節針對本研究之重要名詞進行解釋,並給予本研究的操作型定義。.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網際網路的興起由 1970 年代開始,到了 1990 年,透過 Web2.0 的社交網路 工具,漸成為更具體的全球資訊網,這些技術的進步導致了更加豐富卻也相對複 雜的資訊環境(Bawden & Robinson,2009) 。而 Moore(2011)研究提到,Google 執行董事長 Eric Schmidt 曾表示: 「由文明的誕生至 2003 年間,產生了五億兆的 資訊,但現今僅需每兩天就能創造更多的資訊,且腳步仍持續加快。」科技發展 使得網頁、電子郵件、論壇、部落格等資訊服務不斷推陳出新,在近年來成為主 流的社群網站中,影音平台 Youtube 截至 2013 年,每分鐘有超過 100 小時的影 片上傳(The official YouTube blog, 2013);Microblogging 及 Twitter 等更已成為 一種新穎的社交媒體(Yang & Counts, 2010),涵蓋資訊既多且廣。也因此,關 於現有資訊的數量和多樣性,造成了資訊超載(information overload)和資訊焦 慮(information anxiety) ;另一方面,Web2.0 的環境下造成了資訊辨識度及權威 性的喪失(Bawden & Robinson, 2009)。因此,出現了一些讓使用者能主動挑選 資訊的服務,如 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的服務讓讀者得以自行篩選資 訊,專注自己想看的、感興趣的內容,對於資訊的取得有著掌控權(翁怡葳,2010) , 讀者甚至能透過訂閱領域權威資源、意見領袖等的 RSS 作為資訊過濾的管道, 林宏達(2010a)即指出,新興的「讀網族」 ,幾乎不將時間花在電視和報紙,只. 1.

(12) 由網路意見領袖取得資訊,卻反而能更快掌握訊息。網路意見領袖有著特定資訊 來源管道,並擁有獨特詮釋能力,成為一種新興的個人媒體。 懶人包在 2005 年源起於電子佈告欄(Bulletin Board System,BBS) (XDite, 2007) ,並隨後成為 BBS 上常用流行語,簡單來說,指的是有網路使用者將一事 件整理成簡要的說明,以利一般人了解(ptt 鄉民百科,2012) 。懶人包一詞的廣 泛使用大約由 2006 年 6 月開始,持續地成長(見圖 1),並在 2013 年的關鍵字 搜尋呈現穩定地增加。. 圖 1-1 懶人包關鍵字期間熱門度變化 資料來源:懶人包(2013)。Google 搜尋趨勢。取自 http://www.google.com/trends/explore#q=%E6%87%B6%E4%BA%BA%E5%8C%8 5 發展至今,懶人包已轉變人們接收資訊的普遍管道之一,研究者身為重度網 路使用者,透過長時間觀察發現,在出現重大議題或事件時,等候雜亂多元資訊 有人彙整的民眾更是屢見不鮮,於 Google 輸入「求懶人包」1出現數量龐大的結 果,成為一種網路常見的資訊需求。. 1. https://www.google.com/webhp?sourceid=chrome-instant&ion=1&espv=2&ie=UTF-8#q=%E6%B1% 82%E6%87%B6%E4%BA%BA%E5%8C%85 2.

(13) 輔大新聞系副教授陳順孝認為,要打造個人媒體影響力,其中一種方式,是 善用最新的趨勢,成為善於蒐集、整理資訊的整合者(林宏達,2010a) ,如每次 事件發生,就有人整理成「懶人包」,讓有興趣的網友可以從一篇文章中,看到 事件的前因後果和完整討論,省去在眾多資訊中搜尋及整理出重點的時間。第 1186 期《商業周刊》同時也介紹網路上知名部落格主 XDite,她訂閱上百個國外 技術和網路經營的 RSS,自己成立一個資訊集散地,並取得資訊領先的優勢。同 時,消化完這些外文消息後,經過翻譯及整理寫成部落格與同業分享,累積每個 月平均達四、五千名工程師的用戶訂閱(林宏達,2010b) 。XDite 更在其部落格 2. 中表示,她不只在站上做了全文列表,也定期將站上文章整理成幾個懶人包,. 讓更多人知道除了最新文章外還有哪些舊文章可以看,或是很快地知道整件事的 來龍去脈,使 XDite 的部落格能夠扶搖直上。 此外,許多網友會因事件錯綜複雜、引發爭議討論而主動製作懶人包,例如 針對 2013 年 7 月的洪仲丘受虐死亡事件,因媒體所報導的事件有著眾多疑點, 且不斷出現爆料者,「公民 1985 行動聯盟」3藉由熱心民眾組成非營利組織,親 身蒐集事件相關資料、為人們整理各方資訊,甚至整理事件始末、爭議的懶人包 4. ,使人們能獲得除大眾媒體之外的不同立場資訊,揭露被媒體掩蓋、誤導的真. 實情況,也因此在同年 8 月成功策動了萬人遊行「萬人白 T 凱道送仲丘」 ,期望 透過群眾的力量還洪家人一個公道。 而 2013 年 9 月備受爭議的「多元成家立法草案」 ,在網路上分成了反對、中 立及支持三個派系,也因其涉及國家法規、社會秩序、國家發展等不同層面並與 人民生活息息相關,使得網路上充斥著意見不一的懶人包。就研究者觀察,支持 者製作懶人包5之目的在於讓受眾接受並認同,並蒐集整理正向之資訊期望受眾. 2 3 4 5. http://wp.xdite.net/ http://pttcitizen1985.blogspot.t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Hl--4AUeUA http://billy3321.github.io/tapcpr/common.html 3.

(14) 理解草案能帶來的益處。反對者製作懶人包6則彙整了偏向負面的資訊,或以宗 教角度及社會觀感評論此事件。中立者製作懶人包7則客觀地呈現法規、國內外 相關近況、評斷優劣,提供民眾完整資訊。相較之下,對於僅持續接收新聞片段、 網路文章、周圍討論等零碎資訊的人們,懶人包能夠幫助民眾理解事件重點,甚 至進一步幫助判斷立場。 而 2013 年 10 月中發生在台大批踢踢實業坊的「清大曄哥事件」 ,因女主角 遭遇令人同情、男主角行為使人髮指而引發廣大網友熱烈討論,甚至鬧上新聞媒 體,成為民眾茶餘飯後的話題。但網路上卻出現了女方說法、男方說法、男女方 友人、社團老師等不同立場之內容,一度造成場面混亂。因此有熱心網友做出文 章型8、資訊圖表型9懶人包整理各方說法,更以時間軸方式呈現,讓人們能在短 時間瞭解事件始末,使得後來出現支持男方一派,更有些網友最後認為男女方各 有問題,判定就是一場鬧劇。可看出懶人包在事件眾說紛紜、繁複冗長的情境下, 能提供受眾清楚明確的資訊。 就以上案例可發現,懶人包從一種純粹在 BBS 上由一般民眾所提供的資訊 產物,蔓延到了網站、論壇、部落格、社群網站等,甚至專業的公民新聞、報章 媒體如 PNN 公視新聞議題中心、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中央社、Yahoo! 奇摩新聞等也開始提供民眾議題事件懶人包,更有些電視節目如中天電視「大學 生了沒」為了介紹懶人包的現象,特別製作「大學生無敵懶人包」10特輯,或是 如 TVBS「食尚玩家」製作「東京天團賞櫻懶人包」11,為旅遊行程規劃類型的. 6 7. http://panogud1314.blogspot.tw/. http://appleyou.pixnet.net/blog/post/29525630-%E5%A4%9A%E5%85%83%E6%88%90%E5%AE% B6%E7%9A%84%E9%AA%A8%E7%89%8C%E6%95%88%E6%87%89%EF%BC%9F%E4%BD% A0%E7%9A%84%E5%9C%8B%E9%9A%9B%E8%A7%80%E5%8F%AA%E6%9C%89%E4%B8% 80%E5%8D%8A%EF%BC%8C 8 http://www.kikinote.com/article/12481.html# 9 https://sites.google.com/site/ddrmix2/home/TIME.jpg 1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8SUHgH2U8U 1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M1XkMv1778 4.

(15) 懶人包,亦或同樣為「食尚玩家」製作之「無敵懶人包!台北捷運美食」12,整 理介紹台北捷運週邊美食資訊等,各種有趣或實用主題資訊懶人包的節目企劃, 懶人包多元豐富的使用逐漸融入人們日常生活中各個面向。 研究者為了解懶人包的實際製作過程,使用任一主題議題為例,至 Google 搜尋「旺中」 ,發現包含新聞、影片、Facebook 粉絲頁等各種網路資料約有十億 筆,認為製作者需要非常了解此事件,並在眾多資料中篩選出相關的重要內容, 如重大事件發展點、其中相關重要人物發言、衍生事件等,依照時序脈絡組織排 列,有些內容更是經過製作者轉化詮釋,並透過軟體輔助利於閱讀,最後研究者 發現,要完成一個懶人包實屬不易,而要製作一個讓閱讀者有意願、並能夠花費 少量時間即能清楚了解事件的懶人包尤其困難。研究者深入了解懶人包案例,觀 察網友所製作之「I DONT WANT WANT」13懶人包,內容並非指單次的收購中 時、併購中嘉或洽購壹傳媒新聞,而是將時間拉長為 2008 年至 2012 年,一系列 被質疑為媒體壟斷的爭議事件和民眾的反彈。他蒐集了天下雜誌、中國時報、自 由時報、蘋果日報、中天新聞等大眾媒體及各種網路資料,甚至國外的華盛頓郵 報相關報導,截取其中內容重點,或經過製作者整理呈現,並將內容組織為時間 軸方式,漸進地用簡單易懂圖文敘述事件的發展,其中重點處更引述各種資料利 於說明。製作者使用軟體「Prezi」,以互動式資訊圖表方式,引導受眾能依照製 作者規劃之操作順序流暢地理解內容,或能利用該軟體放大、縮小、全螢幕等功 能滿足受眾需求,其直覺式的互動操作、多元的圖文及經過精心設計的呈現,讓 受眾並不只是單方面接收龐大、嚴肅的資訊。 而懶人包被人們廣為使用的情況下,也產生了一些負面評價,如有可能會發 生李怡志(2007)提到懶人包中,雖然有些經過了高超的編輯技巧,但大多仍僅 以非常原始的方式拼貼,大量無關的文字不斷湧入;或是 XDite(2007)也強調 12 1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_QXxQAvkBI https://prezi.com/cnfwehlsy3t7/i-dont-want-want/ 5.

(16) 懶人包一詞已被濫用,她認為懶人包雖然能讓閱讀者節省時間,並為部落格招攬 大量的閱覽次數,若能避免製作僅為標題整理的懶人包,能減少閱讀者時間不斷 地被浪費;此外,也發生了觀眾們指出了懶人包內容資訊有錯誤,或是認為立場 過於偏頗等爭議,如工商時報於 2014 年 3 月 24 日所刊登之新聞「懶人包謬論瘋 傳 誤導真相」14、yam 番薯藤 2014 年 3 月 28 日之新聞「台大教授鄭秀玲等的 「黑箱服貿」懶人包正在欺騙你」15,引發網路使用者們的討論。 因此,懶人包的內容及組織是最重要的一環,一個懶人包的生成牽涉到資料 檢索、過濾,截取重要片段,將重要片段排序組織,給予脈絡或依照時序編排, 甚至透過製作者知識及專業,將內容吸收內化以更清楚易懂方式詮釋,或再加上 視覺化呈現幫助受眾閱讀理解,這些步驟當中其實是需要技巧及經驗的,因每位 懶人包製作者擁有資源及各項能力不盡相同,故創造目前我們所見的多元懶人包 生態,引發了研究者的興趣。 而在內容被淹沒的網路世界,近年來出現了一個眾所關注的新名詞-「內容 策展」(Content Curation),其概念為美國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 的行銷學教授 Rohit Bhargava 於 2009 年提出(Herther, 2012a) 。內容策展是一個 持續辨識、選擇和分享一個特定主題中,最好且最相關的線上內容及其他資源, 以符合受眾的特殊需求(Handley, 2012),並能對尋求特定主題知識的人們產生 最佳的結果(Nicholson, 2012) 。其中,Bhargava(2012)提出內容策展重要五個 步驟為:一、聚合(Aggregation) :策劃某個特定主題最相關的資訊至同一位置; 二、精餾(Distillation) :將資訊轉化為更簡單的形式,並只分享最重要或最相關 的概念;三、提升(Elevation):能辨識較大的趨勢或洞察一些日常線上文章; 四、混搭(Mashups):並置出現有的內容,創造新觀點將其合併;五、時序 (Chronology):時序化顯示一個特定主題內不斷變化的歷史資訊。Rosenbaum 14 15.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324000183-260210 http://history.n.yam.com/yam/politics/20140328/20140328198481.html 6.

(17) (2011/2012)更解釋,策展在被大量內容壓垮的世界中,加設一道策展人的過 濾機制,汰除多餘的資訊,如果缺少策展,最終只是一大堆看似相關、實際上卻 缺乏定性組織的東西。2013 年《數位時代》224 期更評選策展人為「10 大跨界 新人才」。 數位內容策展實際案例可見國外媒體網站 Newsy16,其針對一熱門主題或議 題,蒐集各方權威性資源如電視、報紙、部落格等,加上比較評析,以線上新聞 影音呈現,在 2011 年每日吸引了超過四百萬人次點閱(關尚仁,2012) 。Newsy 就是以數位內容策展的方式,擬定主題議題,所有的內容均由編輯群蒐集篩選既 有不同來源的線上資訊如 BBC、紐約時報、科技部落格等作為新聞內容,整合 編排後透過畫面配合主播敘述,成為經過內容策展的新聞,顛覆傳統媒體大多派 遣記者採訪後取得新聞畫面。而國內的案例可參考前中國時報記者同時也是資深 媒體人黃哲斌所經營的「懶人時報」17Facebook 粉絲團,其經營的目的為幫助觀 眾挑選近期網路科技、社會現象與趨勢相關重要資訊,甚至是被主流媒體忽略的 重要議題,有趣的是,「懶人時報」所提供的內容並非來自於黃哲斌主動瀏覽媒 體網站,而是他透過 Twitter、Facebook、Google+頁面中所觀察到的各式資訊, 事實上這些資訊已是他身處社群中的人們、或他訂閱的消息來源已初步挑選轉帖 的,再經由他個人觀點進行第二次的過濾,所留下的會是其認為真正重要的精華 內容;同時,他也有效運用群眾智慧,歡迎觀眾分享發佈符合「懶人時報」經營 宗旨之資訊連結於粉絲團塗鴉牆,顯得策展內容更加多元豐富。 研究者在研究懶人包及內容策展的同時,發現兩者在概念上有某種程度的相 似之處,故嘗試以表格方式比較兩者之差異,如下表 1-1 所示:. 16 17. http://www.newsy.com/ https://www.facebook.com/lazy.news 7.

(18) 表 1-1 內容策展與懶人包比較表 類型. 策展. 懶人包. 主題性/議題性(Bhargava, 2009). 有. 有. 持續/連續進行(Handley, 2012). 有. 無. 搜尋(Bhargava, 2009). 有. 有. 篩選(Handley, 2012). 有. 有. 聚集(Bhargava, 2009). 有. 有. 組織(Bhargava, 2009). 有. 不一定. 脈絡(Nicholson,2012). 有. 不一定. 賦予觀點(Toshinao SAKAKI, 2011/2012). 有. 不一定. 呈現(Rosenbaum, 2011/2012). 有. 有. 分享(Bhargava, 2009). 有. 有. 立場. 無. 有. 時效性. 無. 有. 概念.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在懶人包製作過程,從觀察到選定懶人包主題議題,製作者能夠找到目標主 題或議題中需要的資訊,透過篩選其中重要的部分,邏輯性地組織整合內容,做 最適當的呈現,提供給需要的人們。而內容策展則以一個主題性包裝既有的主題 相關資訊,內容策展人以個人觀點從中精挑萃取他們所認定的優質內容,脈絡化 編排呈現,將既有資訊加值後分享。相較之下,前後兩者有著相似之處,但懶人 包因常顧及議題事件的發生而為一次性製作,也會受到議題事件發生當下人們討 論的熱烈程度影響懶人包時效,此外,有些懶人包僅為新聞連結的匯集18,或是 將來源內容全數複製貼上19,較缺乏組織、脈絡與觀點。因此,懶人包除了無法 長期持續製作之外,有些懶人包能符合內容策展的其餘概念,有些則差異較大。 綜合以上所述,研究者發現懶人包與內容策展在概念及步驟上有著一定程度 的相似性,認為能嘗試以內容策展之流程步驟檢視懶人包,又因國內少見懶人包. 18 19. http://www.ettoday.net/topic/topic-7.htm http://60.199.249.8/news/94479 8.

(19) 相關研究,研究者想更加瞭解懶人包,且內容策展相關研究尚為起步狀態,故嘗 試以兩者結合作為研究方向,沿用數位內容策展架構並提供懶人包製作框架,研 究初步規劃如下: 研究者實際以 GOOGLE 瀏覽器搜尋「懶人包」結果出現極大量的資料,參 考「懶人包這樣做就對了」網站將文字型、資訊圖表、投影片型和影片型四種類 型平均分配,並以懶人包主題針對 100 則懶人包進行分類,發現其中約有七成比 例為「社會議題」相關內容(見表 1-2)。 表 1-2 懶人包主題分類 懶人包類型. 數量(則). 1.社會議題. 67. 2.生活議題. 16. 3.教學教育. 5. 4.旅遊規劃. 3. 5.娛樂. 3. 6.網路事件. 2. 7.軟體包. 1. 8.其他. 3 100. 總計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並根據 Google 趨勢,自 2006 年至 2013 年,臺灣懶人包前八大熱門搜尋中, 有六名各為不同社會議題包括「李宗瑞」、「mini158」、「大埔」、「旺中」、「多元 成家」及「洪仲丘」 ,其餘兩名主題為遊戲軟體「minecraft」 (見圖 1-2) ,故研究 者對於社會議題部分產生極大興趣,決定以此主題使用立意取樣符合內容策展概 念之懶人包。. 9.

(20) 圖 1-2 懶人包關鍵字熱門搜尋 資料來源:懶人包(2013)。Google 搜尋趨勢。取自 http://www.google.com/trends/explore#q=%E6%87%B6%E4%BA%BA%E5%8C%8 5 基於懶人包製作與內容策展仰賴「人」的知識與技能,本研究以數位內容策 展觀點訪談社會議題懶人包製作者,了解製作者在製作懶人包時的做法與想法, 期望能透過本研究,歸納符合數位內容策展之社會議題懶人包框架,同時在此框 架之下,以不同角度觀察社會議題懶人包及其中製作差異,分析歸納研究發現, 作為懶人包製作上之借鏡,提升線上資訊質量,或提供內容策展及懶人包相關研 究參考。. 10.

(2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為,在資訊如洪水般席捲網際網路,及懶人包充斥著線上 世界的年代,製作懶人包時,製作者得對該主題議題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並基於 個人專業相關知識與技能,蒐集、評選、組織、詮釋相關資料,由形塑到發佈等 動作,均需透過製作者,製作者角色將重度影響懶人包內容組成。恰巧 2009 年 內容策展概念竄起,策展人主動將特定主題資訊進行去蕪存菁的彙整,並分享給 所需的人們,顛覆了以往人們需主動獲取資訊,仰賴搜尋工具及精準關鍵字的傳 統,「內容策展」迅速成為網路資訊界新興議題!因此,本研究將以最為常見的 社會議題懶人包為例,了解符合內容策展之社會議題懶人包製作者的學科知識背 景、技能背景、製作經驗,並透過內容策展觀點探討懶人包之選題、取材、過濾、 組織、呈現及發佈等一系列流程,同時兼顧社會議題懶人包獨特立場、時效性之 下,製作者的做法與想法。此外,因懶人包製作者個人條件狀況各不相同,本研 究也比較製作者不同學科知識背景與製作者專業/專職身份之製作差異,觀察擁 有不同條件狀況之製作者的做法與想法。研究結果期能提供懶人包製作、個人平 台經營、媒體編輯及相關研究參考。 基於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之研究問題為: 一、製作者與製作懶人包相關之知識背景、技能背景與經驗為何? 二、從內容策展觀點來看,製作者如何製作懶人包? 三、不同製作者學科知識背景是否造成製作差異?差異為何? 四、不同製作者專業/專職身份是否造成製作差異?差異為何?. 11.

(2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以具備內容策展特性之社會議題懶人包為研究對象,探討其製作者之 做法和想法,依據研究目的、研究問題與文獻探討設計質性訪談問題。因研究設 計和研究對象之因素,本研究有其範圍與限制,分別敘述如下:. 一、 研究範圍   因線上懶人包數量及主題類型眾多,不同主題議題懶人包中的資訊含量、內 容性質、內容編排方式、呈現方式等各不相同,故針對此訂定本研究範圍如下: (一)透過初步資料蒐集與歸納,本研究選定以社會議題類懶人包作為研究 對象。 (二)本研究以內容策展觀點探討懶人包製作,故未符合內容策展之社會議題懶 人包不在本研究範圍內。.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因使用之研究方法與研究樣本所影響,在研究設計上有所限制,分別 說明如下: (一)本研究訪談部分主要從研究對象獲得主觀性深度了解,因此無法以大量樣 本進行研究。 (二)訪談研究對象以社會議題類懶人包為主,由於其餘主題內容的不同,研究 結果可能限制推論及所有主題懶人包製作者之知識背景、技能背景、製作經驗及 製作過程。. 12.

(23) 第四節     名詞解釋   關於本研究欲探討之主題,為幫助理解研究用詞並避免定義上的混淆,參考 文獻中學者們之相關定義以及研究者所下之操作型定義,以下針對「懶人包」 、 「數 位內容策展」、「內容策展人」三個名詞進行解釋與界定。. ㄧ、懶人包 懶人包是蒐集並篩選特定主題、軟體或事件議題的高相關素材及文件,經重 組或排列(策編)後,閱讀者在完全未知相關資訊情況下,仍可在短時間內快速 了解事物原貌及重點(李怡志,2007;楊孝先,2013)。本研究設定之懶人包為 以社會議題為主題,並符合內容策展概念之懶人包。. 二、數位內容策展 數位時代之策展,是商業、編輯和社群的進階轉化,意指經過了「人類過濾 機制」,以主題性包裝相關性高的優質線上數位內容,進行彙整、精挑、混合排 列及時序化處理,將既存內容活化,並能對尋求特定主題知識的人們產生最佳的 結果(Bhargava, 2012;Handley, 2012;Herther, 2012a;Nicholson, 2012;Rosenbaum, 2011)。本研究取用以上學者們的觀點,在研究中以「數位內容策展」或「內容 策展」稱之。. 三、內容策展人 內容策展人的工作包含研擬一個主題,且評估受眾需求,將現存的數位資料 資訊,以策展人專業知識,進行內容蒐集、篩選、組織、脈絡化並提出見解、賦 予新意義,最後推廣分享等加值手段(Bhargava, 2009;Handley, 2012;Nicholson, 2012)。本研究將懶人包製作者視為在內容策展觀點下的內容策展人。. 13.

(2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之文獻探討共分為三節,第一節介紹懶人包之概念、發展、重要案例、 相關概念區分、類型及呈現方式。數位內容策展為一資訊整理與呈現的方式,本 研究以數位內容策展概念觀察懶人包製作者製作行為,故第二節為數位內容策展, 探討策展之演進、應用、困難及國內相關研究。最後一節則為全民讀寫時代下的 策展人,介紹科技發展下的全民讀寫時代媒體與權力的轉變,這時策展人該具備 什麼相關素養,策展人的工作為何,並歸納策展要點作為訪談大綱參考。. 第一節     懶人包的發展   本節主要在探討資訊數位時代當下,懶人包出現背景、重大事件與發展脈絡 及實際應用,並觀察現行懶人包之類型與特性,以下分別陳述與介紹。. 一、鄉民文化與懶人包   懶人包最早是指將一些高度相關文件或軟體整理放在一起的壓縮檔(李怡志, 2007) ,類似日常所見的「大補帖」 ,內容對使用者來說有可能全部有用,也有可 能僅部分能滿足使用者需求。 懶人包一詞的意義轉換,始源於 BBS,詳細日期與原作已不可考(XDite, 2007) 。BBS 的文章列表設計是採標題陳列,在許多較為熱門的版(Board)因為 文章數量龐大且更新迅速,導致發生重大事件時,核心或關鍵的文章容易被數量 淹沒,且因時效性限制,一些文章很快出現,又容易因為爭議而被刪除(ptt 鄉 民百科,2012),造成眾多 BBS 使用者(又稱為「鄉民」)時常摸不著頭緒,不 斷地在版上發問並互相懷疑和解釋,尤以新進使用者(又稱「新警察」)因不熟 悉使用功能及不諳 BBS 生態,發生問題的情況尤為常見。 如此混亂的狀況層出不窮,有心人士鑒於 BBS 的營運仍有賴舊有使用者與 14.

(25) 新血之加入,並滿足「鄉民」容易聚眾討論的特性,將一個事件的相關關鍵性文 章整理至一篇文章中,依照原因、始末、時序發展加以整理(ptt 鄉民百科,2012), 受眾只需專注於這篇文章並追蹤其更新狀況,即可在短時間內掌握事件的來龍去 脈(XDite,2007),此為現今所常見之懶人包,其概念的初步形成。. 二、懶人包重大事件與流行   重大應用約始於 2005 年東海大學的「新二二八事件」開始(XDite,2007), 此事件源自於全台最大的 BBS 站「台大批踢踢實業坊」 ,因在東海大學發生了一 件劈腿事件,受害者 apions 於 2 月 28 日至黑特(Hate)版發了一篇恨文(抱怨 文) ,引起極大的迴響,甚至有網友發動人肉搜索找出事件中人物的姓名、照片、 課表等,更有網友放話賭人,事件一度沸騰,討論此事件的文章數超過五千篇、 上站人數也由平時的一千人左右暴增至一萬人同時於恨版閱讀文章,並有人於觀 看當下 call in 至當時熱門談話性節目「全民大燜鍋」談論此事,最後還被登上了 同年 3 月 2 日中國時報的頭版。而後續更爆發了事件大逆轉,受害者 apions 在 同年 3 月 4 日又發表了一篇文章,坦承自己因為和女生分手,一時氣不過而說謊, 在態度轉換強烈的當下有不少網友質疑是東海大學校方施加壓力,而將事件登上 頭版之中國時報女記者陳洛薇更被質疑媒體不經查證即報導網路流言、將網路八 卦鬧上頭版和媒體對當事人二度傷害等相關言論,又帶動一波熱烈的討論。此一 系列相關事件風波不斷、撲朔迷離而導致有心人士整理出相關懶人包提供給網路 上的眾多使用者。 因此,後續針對懶人包的解釋偏向於,透過摘要的方式,將針對單一事件的 文字、圖片、連結等等放在同一頁面上,或將網址連結整理在一起,其中有些經 過技巧性的編輯,但大多數則為單純拼貼(李怡志,2007) 。XDite(2007)則強 調,若僅是一個彙整標題的雜燴包,只能被稱為相關閱讀,正確的懶人包用意在 於「降低人們花掉無謂時間的比例」。 15.

(26) 隨後 Web 服務的發展,部落格(Blog)的竄起與 BBS 也面臨到了一樣的窘 境,雖然部落格能夠分類,也能自行產出文章列表,卻仍碰到了三個問題: (一) 非集中式:網路上產出之文章並不一定來自同一個平台,不易找尋相關資訊; (二) 非聚合式討論:即使有書籤網站的幫助,能聚合相關討論,在掌握事物脈絡上仍 然慢上許多;(三)逆時序問題:部落格發佈系統的設計為,最新文章通常排在 頂部,且依照發佈之時間順序,較舊文章可能會被自動隱藏(XDite,2007) 。以 上缺點常造成重要文章難以查找、資訊取得落後或資訊遺漏的狀況。因此,懶人 包漸漸被使用於部落格、網頁上,其名稱的由來就是指讓沒時間精力的懶人也能 使用的封包(ptt 鄉民百科,2012) ,定義也因平台的擴展而延伸至廣義的「為了 在短時間裡面快速的深入事件瞭解始末,或跳過繁瑣指南對一個產品快速的上手, 而經過整理或改寫的精華濃縮包」(XDite,2007),而後概念被廣泛利用於軟體 更新、簡易教學描述、議題事件敘述等。. 三、獨特的編輯文體   由於資訊爆炸、網路傳播特性及網路媒體的特性,資訊的產製相對方便容易, 導致質與量難以同時兼顧,並在一般大眾媒體、網路媒體乃至於社群媒體間大量 地流通,許多對人們而言真正有用、客觀的資訊被淹沒在資訊洪流之中(陳順孝, 無日期)。因此,現在只要發生了一些重大社會議題或重要網路事件,幾乎在隔 了不久時間就會有民眾或媒體工作者製作相關懶人包,幫忙篩選重組資訊、發掘 意義和用處,並逐漸成為繼快速簡便的摘要內容、深入詳實的深度報導外,滿足 現代人資訊需求的獨特編輯文體。 懶人包對於新聞議題的重要性為: (一)快速掌握資訊; (二)歷時性的紀錄 (懶人包這樣做就對了,2013b) 。製作者幫受眾去蕪存菁,篩選有意義的資訊, 並透過每個時期不斷整理的懶人包,能夠發揮完整記錄事件發展的功能,讓整個 新聞議題的面貌更加完整。除了常見的一般網路使用者製作懶人包外,漸漸地有 16.

(27) 些大眾媒體或公民新聞也開始利用懶人包提供更進階的資訊服務。例如媒體公司 Newsy,即是利用「新聞懶人包」型式作為媒體服務,他們觀察了現代人「跳躍 式」觀賞新聞的特性,並且就算人們關注了幾個重要的資訊來源管道,還是有許 多新穎的媒體或網站是會錯過的。Newsy 所提供之新聞懶人包並不只是單純湊在 一起的新聞大集錦,而是針對一個題目或主題,整合如 CNN、BBC、政府文檔、 各領域權威雜誌等專業媒體,透過最後產出的 2~3 分鐘的新聞影片,瞭解不同角 度、地方、觀點所報導之主題相關資訊。為了質與量兼備,Newsy 擁有一個小型 編輯團隊,省去採訪的步驟,隨時監控各方實體、線上新聞,以便進行編輯整理, 產出最後的「新聞懶人包」,並成功開創營利模式(百度百科,2013)。 一般而言,懶人包編寫程序可分為以下七點(陳順孝,無日期): (一)發掘議題:重要性(民眾想知道的) 、豐富性(內容多元) 、紛雜性(多 方觀點、討論) (二)搜尋資訊:自身記憶、既有檔案、搜尋引擎 (三)篩選資訊:重點在是否可信、是否權威 (四)確立主題:確定懶人包之主題 (五)篩選材料:內容是否切題、是否值得引述、哪些部分值得引述 (六)重組材料:劃分為約三至五個面向,不宜過多或過少 (七)撰寫修潤:包含寫稿、潤稿及超連結的適當使用 而隨著網路與多媒體應用的普及,不管是使用圖文、使用文章搭配超連結、 使用動畫或是使用影片,能夠傳遞資訊的類型越來越多,「懶人包」的呈現類型 也變得越來越廣泛,各類型能夠讓人們快速了解事件始末與核心問題的各種文本 都應該可以稱作「懶人包」(懶人包這樣做就對了,2013a)。 17.

(28) 四、懶人包類型與製作要點   「懶人包這樣做就對了」是國內少數針對懶人包有系統地整理現有懶人包之 類型,舉實例分析說明,並且歸納製作要點的專門網站。其宗旨為「希望藉由分 析現有的懶人包,找到值得學習、以及可以改進的地方,歸納出有效率的懶人包 製作要點,讓懶人包簡化與溝通的特點發揮到最大。」(懶人包這樣做就對了, 2013j) 而懶人包教學網站「懶人包這樣做就對了」針對懶人包類型做了以下分類(見 表 2-1): 表 2-1 懶人包呈現類型分類 分類. 次分類. (一)文字型. 1.資訊匯集型 2.資訊整理型 3.評論整理型. (二)資訊圖表型. 1.資訊圖表 2.互動式資訊圖表. (三)投影片型. 1.純文字式 2.圖文式 3.類新聞報導型. (四)影片型. 1.並列型 2.剪輯型 3.自製型.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自懶人包這樣做就對了(2013c) 、懶人包這樣做 就對了(2013d) 、懶人包這樣做就對了(2013e) 、懶人包這樣做就對了 (2013f) 而本研究也針對網站中之分類對懶人包類型與製作方式整理以下說明:. 18.

(29) (一)文字型懶人包 以文字的呈現為主,分類說明及製作要點如下: 1. 資訊匯集型 彙整主題相關資訊,但僅提供原文連結而未以文字說明事件且未以 文字描述原文之觀點、角度等,雖然幫助讀者減少資訊蒐集時間,但他 們仍須花費時間消化文章內容。此類型懶人包不甚符合懶人包資訊整理 及改寫之精神,僅偏向於資訊或標題彙整(懶人包這樣做就對了, 2013c)。 2. 資訊整理型 資訊整理型文字懶人包的內容以新聞報導為主,且依照內文型式的 不同可再細分為三類:(1)文字說明、內文摘要和原文網址連結:以簡 短文字說明事件重點並節錄重要內容、附帶超連結,以邏輯性整理資訊, 幫助讀者迅速掌握精華,更提供深入了解相關文章的機會;(2)個人話 語陳述:並非整理新聞報導,而是以自己的話敘述議題發展,並於文末 附上參考資料; (3)Q&A 問題與回答:以問題與解答之方式,使讀者能 對應自己的疑問找尋所需內容(懶人包這樣做就對了,2013c)。 3. 評論整理型 內容為個人對議題的觀點與看法,常使用網路知名部落客或公民記 者之評論,並適時加入新聞媒體報導補充說明。除了能得知事件始末外, 也能了解一個議題中不同立場的觀點(懶人包這樣做就對了,2013c)。 4. 製作要點 製作要點需注意以下六點: (1)蒐集、篩選資訊; (2)確立內容重 點; (3)過濾多餘資訊; (4)內容舖陳; (5)文字撰寫; (6)超連結設 置點(懶人包這樣做就對了,2013g)。 19.

(30) (二)資訊圖表型懶人包 資訊圖表(infographic)最大的特點就是將資料及資訊經過視覺化設計 潤飾後呈現,讀者能清楚並容易理解內容,甚至更願意接收內容(懶人包這 樣做就對了,2013d)。 資訊圖表之設計要點可參考以下三點: (1)以設計後之圖片、圖表等取 代文字能更加吸引讀者閱讀,其中切忌擺放過多重點模糊主題焦點; (2)顏 色及字型需清楚而精簡並配合圖片使用之色調並避免太明顯的視覺效果; (3) 若加入互動式設計則可增加讀者之參與感(懶人包這樣做就對了,2013d)。 (三)投影片型懶人包 簡報工具的簡便特色能透過清楚的表達主題,提出條理分明的說明,讓 讀者接收到欲傳達的訊息,許多製作者因此將懶人包結合投影片而產出內容。 分類說明及製作要點如下:(懶人包這樣做就對了,2013e): 1. 純文字型 同文字型懶人包要點,但文字需更精簡複雜議題經過自己的理解、 消化,以更簡單淺顯的文字呈現議題內容(懶人包這樣做就對了, 2013e)。 2. 圖文型 以文字並輔以生動的圖案,將較沉重,或是需要專業知識的議題, 處理得不枯燥乏味,提升讀者閱讀意願及加深印象(懶人包這樣做就對 了,2013e)。 3. 類新聞報導型 使用手法與文字的撰寫遵守新聞專業的規則,呈現資訊豐富度及多 元性,但常造成每頁投影片有多個重點及字數過多不易閱讀的情況,忽 20.

(31) 略了投影片原本的性質及資訊呈現方式(懶人包這樣做就對了,2013e)。 4. 製作要點 製作要點除了蒐集、篩選資訊、確立內容重點、過濾多餘資訊外, 重點在於內容舖陳與簡化,要點為(1)字不宜過多; (2)避免單頁多個 重點; (3)文字淺顯易懂; (4)善用圖像化; (5)清楚的視覺導引; (6) 頁面適度留白;(7)首尾呼應(懶人包這樣做就對了,2013h)。 (四)影片型懶人包 利用如新聞片段、動畫、電影等影音素材,完整介紹一個事件或議題。 透過畫面呈現,能更生動展現事件發生的實際狀況,缺點為通常製作時較製 作其他類型懶人包困難,分類說明及製作要點如下(懶人包這樣做就對了, 2013f): 1. 並列型 製作者利用網頁或網誌,針對議題,將相關影音資源並置,雖未將 影片做進一步處理簡化,但仍可藉由文字說明指引觀看之脈絡(懶人包 這樣做就對了,2013f)。 2. 剪輯型 利用軟體重新剪輯現存之影片素材,再整合為一部完整的影片。可 運用符合製作者想法、精挑的相關影片片段,幫助傳達製作者想傳達的 觀點(懶人包這樣做就對了,2013f)。 3. 自製型 可為動畫或影片等數位形式,影音素材均需要製作者自行拍攝及製 作,自由度極高,能任意產出製作者想要之畫面並依照製作者意願做內 容的任何發展。缺點為製作時會碰到較專業性的困難如腳本、攝影畫面、 軟體技巧等(懶人包這樣做就對了,2013f)。 21.

(32) 4. 製作要點 製作要點可分為(1)影片架構與議題重點契合; (2)影片長度適當; (3)預留時間讓觀眾理解畫面; (4)搭配字卡或旁白幫助觀眾理解內容 (懶人包這樣做就對了,2013i)。 而懶人包之訂定主題性、蒐集整合相關資訊,再以清楚易懂方式將內容適當 呈現等特性,與近年來竄起的熱門詞彙「數位內容策展」之主題化、篩選、脈絡 化等賦予既有資訊新價值的概念類似,故下節將探討數位內容策展之演進、發展 及相關研究。. 第二節     數位內容策展   本節主要探討策展一詞的演化,進一步詳加介紹數位內容策展概念、列舉重 要實例、需面對的問題與困難,並爬梳國內數位內容策展相關文獻,以下將分別 陳述與介紹。. 一、策展的演進   「策展」 (curate)源自於拉丁字「curatus」 ,帶有照料(care)及療癒(之意 (呂佩怡,2013a) 。其照料之義有著「對內」的保存,如監控、照顧、整理、分 類、登錄、研究被收藏的物件等內部典藏行為。隨著十八世紀末博物館開放給大 眾,擴充為一種「向外」的呈現,策展人(curator)基於美學判斷及個人知識對 藏品進行選擇,並將挑選過之作品進行脈絡化的安排與展示。 (呂佩怡,2013b; 林宏璋,2009)。使這些受到良好保存、便於研究的藏品能夠再次發揮其價值, 或衍生出不同的文化面向,以不同面貌呈現於世人面前。 策展 2.0 為鄭慧華(2009)所提出的概念,相較於策展 1.0 由策展人擬定展 覽主題及範圍後,對現有已知藝術作品提供個人見解,受眾僅被動地接收策展後. 22.

(33) 的內容。而策展 2.0 如同 Web2.0 強調「社會網絡」 ,群眾皆可參與互動生產內容, 因此策展人僅以展覽作為平台,在未知最後結果的情況下,透過眾人民主式的參 與及過程,完成一個內容包羅萬象的多元豐富展覽,並且更貼近藝術融入社會的 本質。 數位庋用(digital curation) ,或稱資料庋用(data curation)的概念出現於 2001 年數位保存聯盟(Digital Preservation Coalition)及英國國家太空中心(British National Space Centre)所舉辦的研討會(Digital Curation: digital archives, libraries and e-science seminar)(Beagrie, 2006)。 數位庋用為包括維持、保存及加值整個生命週期的數位研究資料於一個可信 任的機構,對於研究資料在整個生命週期中有效地管理和考核能夠增加長期研究 價值,提供當前或未來使用,並減輕數位資料過時的風險(DCC, n.d.;Pennock, 2007) 。數位庋用中心(Digital Curation Centre, DCC)提出了數位庋用生命週期, 將數位物件或資料庫內容庋用的生命週期中,整個生命週期操作包括描述及表示 資訊、訂定保存計劃、社群觀察及參與、庋用與保存;序列性操作包括概念化、 創造及接收、鑑別和挑選、攝取、保護行動、儲存、訪問、使用及再利用、轉換 格式;選擇性的操作包括配置、重新評估、遷移(Higgins, 2008)。 而「內容策展」(content curation)一詞,始於 2009 年,為美國喬治城大學 的行銷學教授 Rohit Bhargava 所提出,針對未來的網路資訊發展所提出(Herther, 2012a) 。Bhargava(2009)提出內容策展人(content curator)的工作是,針對一 個特定的議題,在持續地尋找、聚集、組織、並分享網路上最優質且相關性最高 的內容。通過排序成堆的資料和內容,找到有意義的資訊,為人們提供解釋、有 用的脈絡及分析(Nicholson, 2012),其價值在於找尋使人期待的內容,以符合 主題或受眾的需求(Handley, 2012)。因此,內容策展是能為現有的優質資訊內 容再加值的一種手段方法。 23.

(34) 比較三者,策展用於藝術人文領域,強調策展人專業知識,不僅對既有事物 做整理、發揮想像力,甚至運用藝術及文化性,對社會進行批判及反思,衍生出 新的意義,有效詮釋藝術品的本質,多了情感的元素(呂佩怡,2013b) 。庋用之 目標在於對數位化研究資料的保存保護及取用,依照生命週期不同階段動作循環 重覆使用,經由維護而不致資訊過時,成為現代學術領域或圖書資訊領域的指標 之一(林玉,2012;Higgins,2008) 。內容策展則通用於各種現存的數位內容形 式,策展人角色可以專業及非專業角度,整合內容並賦予價值,從專家提出觀點 的專業知識領域,到群眾 Facebook 按讚分享等日常生活行為,都能成為策展的 範疇。基於本研究範圍,著重於內容策展部分,再進行深入討論。. 二、何謂內容策展 CNN 報導指出,2011 年 10 月蘋果(APPLE)創辦人 Steve Jobs 過世時,社 群網站 Twitter 在每秒約有一萬則推文產生,而根據尼爾森市調(Nielsen)在 2011 年 2 月的統計,全球已存在 1.56 億公開的部落格,Youtube 的報告顯示每分鐘有 48 小時的新影片發佈於平台(Bhargava, 2012) 。數位策展的興起在於資訊爆炸的 當下,過去人們期望獲得更多資訊,但現今的社會已非資訊不足,反而存在著資 訊過量的問題,民眾更需要的,是取得更精準的資訊。故二十一世紀的策展,著 重於線上如洪流般的各種數位內容資訊,將這些資訊經過篩選、組織、脈絡化, 並提出看法賦予新意義,最後分享串連(Toshinao SAKAKI, 2011/2012)。 Handley(2012)定義內容策展是持續地辨識、選擇及分享一個特定主題中 最相關且最好的內容,於特定需求的受眾,且內容可以是線上文章、部落格文字、 影片、照片、工具、推文或其他各種數位內容形式。而 Rosenbaum(2011/2012) 則認為因策展關乎選擇(selection)、組織(organization)、呈現(presentation) 及發展(evolution),能夠改善電腦以系統化處理資料。並且有兩個重點:其一 為,策展是關於人們賦予任何蒐集、組織而得事物的「定性判斷」(qualitative 24.

(35) judgment);其二為策展人可分為業餘策展人及專業策展人,其目的與訴求各不 相同,且並不相互抵觸。 同為內容加值手法,過去常有人將策展與編輯(editing)混淆,Pache(2012) 認為策展是即時、雙向的,且最大的意義在於,除了策展原創內容外,策展的本 身同時也是一種創造(creation) 。換句話說,是根據現有之內容進行再創作更大 的故事(a larger story)(Rosenbaum, 2011/2012)。 此外,由於內容策展本身具有強烈的價值性主張與目標導向,而受眾又是由 一個追求價值的社群所組成,因此,針對目標社群的互動顯得格外的關鍵(Herther, 2012b) 。除了對於策展內容所作的規劃、蒐集、處理之外,與目標社群關係的經 營也是重要的一環。 而 Herther(2012a)將內容策展定義為三個層次: (一)社群策展(social curation):以大量的使用者發現,組織,共享和促 進最有趣的內容。若要成功運行則需要一個大型、活躍的社群,若內容較為 狹窄、分眾化,則無法獲得廣大社群迴響。 (二)專家策展(expert curation):可以是一小群的策展人或甚至一個單一 策展人,能夠針對單一領域,需要該主題或領域的專家做為策展人。對於大 多數行銷人員而言,這是一個特別好的模式,能針對他們的特定群眾,引導 互相交流這些分眾化的內容。 (三)自動演算(algorithms) :存在著是否真正算是策展的爭議,因為策展 必須要基於「人」的過程。若策展人積極投入於挑選正確的內容,自動演算 能夠正面幫助找尋相關內容。 專家策展擁有策展人較能控制內容及便於實驗觀察的特點,且較符合觀察對 象的特性,故選定上述專家策展定義界定本研究之研究對象。 25.

(36) 三、內容策展案例   最早的策展概念案例可追朔於 1922 年,DeWitt Wallace 創辦了讀者文摘 (Reader’s Digest) ,讀者文摘的雛型起源於 Wallace 思考著讀者在時間及精力有 限的情況下,不被眾多雜誌內容量淹沒,他藉由蒐集諸多月刊雜誌文章培養知識, 瞭解讀者喜好,進一步摘要精隨及重新改寫。其內容涵蓋了多元主題,包括科學、 社會服務、教育、政治、產業、健康等,在電視及大眾媒體誕生前,從多種精挑 的資訊來源,蒐集、綜合並包裝美國人的觀點。幾乎同時期,Henry Luce 在 1923 年創辦了時代雜誌(Time)運用其編輯專業,由一開始邀請作家撰稿的形式, 演進為蒐集世界各地的新聞,將各地的意見與文章加以過濾、賦予脈絡並整合呈 現,提供予想利用少量時間廣泛閱讀的讀者(Rosenbaum, 2011/2012)。 哈芬登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的創辦人 Arianna Huffington 運用策展創 造了連結經濟。她認為無論實體作家、出版商、部落客甚至主流媒體,均需要連 結幫助策展。哈芬登郵報從一個政黨網站轉型為一個策展媒體、科技、運動等主 題的網站,甚至在 2009~2010 年,不重複訪客人數為紐約時報(NY Times)的 一倍,Huffington 確信,她的網站能夠有效幫助策展人,不但自己是連結者,也 是被連結的對象。而哈芬登郵報能成為策展典範的主要原因為,其內容整合了三 種內容來源:(一)以支薪的記者與編輯為核心,報導主題涵蓋政治、媒體及科 技,約有六成的內容為自產新聞報導或部落格社論,轉載其他來源的文章則約占 了四成;(二)各領域專業部落客,在不支薪得情況下,仍可吸引知名作家、名 人,或一般部落客投稿,再經由哈芬登內部員工複審、編輯及查證;(三)編輯 群搜尋網站及其他來源,找尋熱門話題、引人注目的內容,並以簡單明瞭及明顯 的方式呈現於頁面。並藉由觀察使用者點選哈芬登郵報中連結和網頁的習慣,不 斷更新推播使用者可能感興趣的內容。在以使用者免付費的前提下,改變了傳統 媒體型態並嶄露頭角,2009 年時代雜誌更稱 Huffington 為「網路先知」 (Rosenbaum, 26.

(37) 2011/2012)。 近幾年策展案例越來越多,如 Flipboard、Pinterest、9x9.tv 等專業策展軟體, 甚至社群網站上的按讚、轉推也被視為策展的行為。舉例來說,Flipboard 電子 雜誌,除了能夠依照平台中雜誌分類進行瀏覽,更能透過收藏名人、出版商、機 構、甚至朋友所創建或搜集的雜誌內容及頁面,加到自己帳號所建立的雜誌中, 換句話說,能夠依照現有的各方雜誌內容進行主題性的篩選及匯整。除此之外, Flipboard 也整合使用者所擁有的社群網站帳號如 Facebook、Twitter、Flicker 等, 透過運算,在原本的平台中能直接獲得社群中重要即時的資訊,因此也被稱為社 交雜誌。而國內主打影音策展的 9x9.tv 平台能夠針對 Youtube 的音樂及影片,使 用內建的影片頻道組訂定頻道主題,設定影片始末點便於串接,善用字卡或圖片 增加說明,並能使用排程發佈預設哪一天適合播放哪種類型節目內容。. 四、國內相關研究   國內內容策展之相關研究約由 2012 年開始,而學術研究的產出則在 2013 年後出現,成為報章媒體及網路資訊服務領域火熱的話題之一。 于治中(2013)以國內科學及科技博物館共同策劃的原創展覽「某甜點工藝 奇幻展」為例,從科學傳播及內容策展觀點分析科學與科技博物館在巡迴展示策 劃中的重要流程和關鍵,藉由訪談產官學三方面之展覽專業策展人、科學及科技 博物館專業人員與學術領域專家,發現雖然實體策展之視覺印象及感受體驗為內 容策展無法做到的,但內容策展卻能用於社群媒體之延伸,運用網路集體智慧、 分享連結、心得分享等互動功能,產生口碑傳播,能幫助實體展覽行銷也能與實 體展覽之設施相互呼應。因此認為,內容策展能成為有效帶動科學傳播的教育途 徑之一。 而許文宜(2013)、趙敏含(2013)及顏資霖(2013)均以 9x9.tv 影音策展 27.

(38) 平台研究影音策展。 許文宜(2013)針對台灣教育傳播暨科學會與 9x9.tv 共同舉辦之「2013 雲 端策展競賽」,分析策展人節目內容之構思、規劃與執行,觀察策展落實媒體近 用,以及探討內容策展優化與歸納內容策展之歷程。發現(一)運用創意之策展 有助於幫助優化現行之內容,引起社群之興趣、期待與分享;(二)雲端策展優 化能推動共有、共創與共享,並能引發個人或團體成為意見領袖之契機;(三) 內容策展人擁有個人知識、經驗、品味及聯想力等,確立目標、受眾,利用創意 策展賦予內容意義,即具備創業的潛力;(四)策展優化有助於品牌媒體行銷, 其中具市場性之策展,有利於與實際相關產業結合,除了行銷通路之幫助,也能 控管成本、獲得效益;或能有效使用關件字策略強化搜尋。 顏資霖(2013)為探討經過策展之雲端頻道與一般電視頻道的差異性,並想 瞭解其推廣性與未來發展,蒐集 2011 至 2012 年由 9x9.tv 舉辦的兩屆雲端頻道策 展大賽,以內容分析法分類頻道主題,並與一般電視頻道比較,另一方面,使用 半結構式深度訪談雲端頻道策展人、公司內部策展人及學者,瞭解頻道主題選定、 企劃、推廣並結合社群及編輯分享概念,及評估影音策展之未來發展。經過分析 發現(一)由於電視頻道對象常為一般大眾,故雲端頻道策展之頻道類型與一般 電視頻道相較之下較為多元;(二)雲端頻道策展之推廣模式,在 9x9.tv 業者的 部分,能夠運用其專業幫助電視台客製專屬、具有策展後節目內容、能查閱收視 率等功能之 APP,並透過電視台各種管道推廣此服務予社會大眾。而對於一般策 展人,大多數以社群經營模式推廣行銷頻道,若能遵守主題明確、分享重要性內 容、持之以恆及初期避免商業化四大要訣,能對粉絲團經營帶來一定的幫助; (三) 雲端頻道策展的未來發展,為可商業化、並能於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智慧電 視等諸多載具觀看之狀態,頻道內容除了經過策展之去蕪存菁,也能增設內容互 動點與觀眾互動,增加頻道之商業價值。因此歸納出兩種頻道策展模式,其一為. 28.

(39) 素人建立頻道主題品牌,再透過社群經營幫助頻道發到;其二則為幫助現有之電 視台或其餘影視產業做進一步內容加值包裝,觀眾對於未來頻道之選擇更加地多 元。 趙敏含(2013)針對 9x9.tv 的內部職員與外部策展人,以半結構式訪談及小 組座談方式,分析策展人如何在兼顧社群親近性與內容專業度下,企劃、創製作、 優化及發佈與行銷及溝通四個階段該具備何種素養與能力,以及策展人對自身及 大環境之看法。研究發現策展人對於頻道主題的常識與知識素養是策展人最重要 的能力條件,甚至包括洞悉策展內容受眾以及內容取得與解讀等,平台生態瞭解 與工具的掌握也能對策展帶來幫助。四階段重要之能力如下:(一)企劃方面: 資源環境的觀察與策略能力、內容的企劃與議題能力、工作流程規劃與效率的評 估能力及商業或合作模式的策劃能力等;(二)創製作方面:關鍵字與搜尋素材 的知識能力、內容解析的專業語文與識讀能力、資源處理的判斷力、影像敘事能 力與美感,以及策展流程的優化能力等;(三)優化與發佈:社群關鍵字的知識 能力、內容重整與後設資料的企劃力、內容發佈的策略力、持之以恆並頻繁發佈 的動力等;(四)行銷與溝通:拓展合作通路的能力、建立多角化社群並維運的 能力、社群與通路間交叉行銷的企劃與執行能力、品牌風格定位與展現能力,以 及行銷活動的策略能力等。而影視頻道策展人則會因頻道內容屬性及所處資源環 境之不同,而會有外國語文能力、資源拼湊能力及對影像敘事精緻化三種能力的 差異性。同時策展人一致認為社群親近性及內容專業度應兼備,策展人能藉由理 解目標社群所求之相關性,呈現某種程度上的專業感,也滿足親近性與專業。最 後影視策展之未來潛力受到策展人看好,認為其能符合現代人需求,但除了策展 人對於策展頻道之熱忱與其他動力外,仍須仰賴媒體平台發展及環境接受度。. 29.

(40) 表 2-2 數位內容策展相關研究 數位內容策展 相關研究.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于治中(2013) 業界策展領域、科學/科技博物館領域、 質性訪談 學術領域關鍵人物與專家,共 13 名 許文宜(2013) 9x9.tv 於 2013 年舉辦之雲端策展競賽 之獲獎頻道,共 18 個. 個案分析. 顏資霖(2013) 9x9.tv 於 2011 至 2012 年所舉辦之雲端 質性訪談、內容分析 頻道策展大賽得獎者,共 7 名 趙敏含(2013) 9x9.tv 內部職員與外部策展人,共 9 名 質性訪談 如表 2-2,本研究藉文獻探討,發現現今國內相關研究較專注於發展日趨成 熟並有實際案例之影音策展,且普遍研究涉及「策展人」,認為策展人為策展流 程之關鍵角色,並以質性訪談法研究。而本研究之主題為懶人包,相較於影音策 展,懶人包之內容形式及組成更加多元,期能探討不同懶人包製作者的做法與想 法。. 第三節     全民讀寫時代下的策展人   本節主要以全民讀寫時代的概念,在這個時代下,內容策展人該具備什麼素 養,並說明內容策展人工作流程,以下分別陳述與介紹。. 一、 全民讀寫時代   John Hartley 所著之《全民書寫運動》一書中,引介了英國文化研究的重要 學者 Richard Hoggart 之看法,Hoggart 堅信所謂的庶民文化,能夠以自己的方式 累積經驗與智慧,體會生命中的真實和真相。Hartley(2009/2012)認為這種精 神符合現代科技發展之下的全民讀寫時代理念,人們不僅擁有消費(consuming) 的能力,也擁有生產(producing)的能力,從過去的多對一的「單純閱讀」(read only),進階為多對多的「讀寫並用」(read-write)。. 30.

(41) 以往,媒體所追求的,向來都是一種專家系統性的生產模式。在其中,專業 人員生產了故事、經驗與認同,再提供給一般大眾。為此,Hartley(2009/2012) 提出了新聞的職業化(professionalisation)是一種限制的行為,從前的機械時期 與廣播時期,新聞的傳播仰賴印刷或電子媒體的產製技術,並為了擴及更廣的範 圍與達到更好的觸及率而投注大量的成本。縱使現在的媒體能夠透過網路進行傳 播,仍然偏向於一對多的模式,在技術上無法充分發揮它人人都有權實踐它的民 主性。 現今,人們透過Web2.0與社群,在部落格、Facebook、Youtube等新媒體發 聲,人們擁有更多的交流空間,比起傳統的廣播媒體與印刷媒體,傳佈資訊的費 用更低,範圍卻更廣(Rettberg, 2008),就算非專業媒體的一般民眾也能夠簡單 利用新媒體表達自己,生產者與消費者都能夠展現出生產力(productivity),打 破傳統媒體業壟斷書寫的疆界,並在數位時代中創造了新的可能性,再現、表述 自己,創造不同的歷史,甚至發展出專業(Hartley, 2009/2012),如公民新聞、 獨立媒體,非營利組織等。 社群、互動媒體已逐漸成形,傳統的新聞學成了互動媒體時代最初的犧牲者 之一。一開始只是網路,後來在各種技術平台上都迅速發展出以使用者為導向的 內容形式,包括電子書、部落格、線上協作平台等,傳統新聞學自此從專家模式 轉移到現代開放創新的環境當中,也就是從一對多變成多對多的傳播形式 (Hartley, 2009/2012)。 因此,現在媒體的角度有可能會有以下三種轉變(Hartley, 2009/2012): (一)塔列辛取向(The Taliesin function) :只有我才是真正的專業資訊提供者。 (二)甘道夫取向(The Gandalf function):我是資訊的提供者之一,但身份形 式是可以轉換的,有時能以自己的能力協助整個資訊提供系統的生產,甚 至幫助業餘資訊圖功者,而不完全控制、壟斷。 3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好了既然 Z[x] 中的 ideal 不一定是 principle ideal 那麼我們就不能學 Proposition 7.2.11 的方法得到 Z[x] 中的 irreducible element 就是 prime element 了..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For pedagogical purposes, let us start consideration from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1D) system, where electrons are confined to a chain parallel to the x axis. As it is well known

The observed small neutrino masses strongly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super heavy Majorana neutrinos N. Out-of-thermal equilibrium processes may be easily realized around the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1) Determine a hypersurface on which matching condition is given.. (2) Determine a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The difference resulted from the co- existence of two kinds of words in Buddhist scriptures a foreign words in which di- syllabic words are dominant, and most of them are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