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製作者學科知識背景、技能背景與製作經驗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分析結果

第一節 製作者學科知識背景、技能背景與製作經驗

本節將藉由分析製作者知識、背景以及製作經驗,了解懶人包製作者在製作 懶人包時所受之影響。本研究共訪談十位懶人包製作者,包括三位專業製作者、

四位一般製作者、一位在製作時屬於非營利組織及兩位在製作時任職於新聞媒體。

其中懶人包的呈現類型涵蓋文章、資訊圖表、簡報與影音四種。

一、製作者學科知識背景、技能背景、懶人包經驗與資訊習慣

根據本研究資料分析結果,歸納出個人學科知識背景、技能背景、懶人包製 作經驗與製作者資訊習慣,分述如下。

(一)製作者學科知識背景、技能背景

本研究將個人與懶人包相關的背景之訪談資料結果分為學科知識背景與技 能背景,學科知識背景意指製作者本身具備製作懶人包、了解所選之懶人包主題 議題的相關學科知識背景,技能背景指的是與製作懶人包相關技術、技能,例如 熟悉使用的軟體。各製作者與製作懶人包相關之個人知識、經驗背景資料整理詳 見表4-1。

56

57

此外,GA2 因就讀傳播相關科系,所學相當強調媒體素養,他認為類似的 相關課程影響自己對於媒體具有批判性與敏感度,對於真相保持著懷疑的態度而 會另外找資料查證。

很多事情不是就是媒體上面講的,我可能就只是想這樣,因為我本身就是廣 電 系 畢 業 的,……,所以我 們 一 直 都 有 在 上 這 種 課,那 這 種 課 一 定 影 響 我 們 很 多 , 我一直都覺得我對 媒 體 的 敏 感 度 就是這一種的。(GA2:379-380)

而NI1 擁有遊戲設計的科系背景,所學涉及動畫與遊戲設計,而常有寫故事 腳本的需求,培養怎麼說一個好故事的能力。SV1 參加過康輔社並當過課堂助教,

康輔社的經驗讓他學會怎麼讓敘述的東西有趣生動,也將此經驗融入於課堂教學,

將艱深無聊的課程內容濃縮簡化成故事並讓故事有趣吸引人。

在專業技能的展現方面,如在學時因為課程相關、社團活動所需或有興趣自 學等而有接觸到簡報軟體(SP1、GP1)、影像處理/編輯軟體(SI1、GA2、MP2)

或影音處理軟體(SV1),利用這些原本自己就有的技能輔助懶人包的呈現,製 作者就無需求助於他人,或額外花費時間熟悉軟體,減少了製作懶人包的成本。

我從國高中開始剪接,就是一些很粗糙的手法剪接,沒有說多精緻,然後畫畫我也 是就用手繪版畫一些東西,但是到了研究所的時候,這 些 東 西 對 我 來 說 成 本 已 經 很 小 了 , 就 是 我 可 以 很 容 易 地 去 做 這 些 事 情 。(SV1:96-98)

但是,當製作者們被問及是否必須具備專業知識或技能背景者才有製作懶人 包的資格時,他們雖然認為較理想的情況是製作者本身就有固定關注特定的主題 議題,會提高對相關資料的敏感度,並能更有效率地找到問題癥結點。

如果自己就是會關心這類議題的人,或者是說一 直 都 有 在 或 是 關 心 時 事 的 人 , 那 一 定 是 比 較 敏 感 ,所謂的敏感,是會立馬有想法。(GA2:287-288)

如果對 議 題 本 身 就 有 興 趣,然 後 又 兼 顧 大 量 的 閱 讀 的 習 慣,這樣子的人來整理 懶人包是最好的。(SI1:877-878)

不過以上並非製作懶人包的門檻或標準條件,製作者們覺得即使個人特質不 同或沒有任何製作基礎也不見得做不好,連專家、教授等擁有專業知識的人在製

58

59

整性,並且覺得一定是越做越好。

就是會 比 較 熟 練 , 就 是 例 如 說 你 要 怎 麼 切 一 個 問 題 , 然 後 怎 麼 樣 去 講 這 個 議 題 ,也要看類型啦,例如說可能事件導向的,……,他是本身有一個事件的,所 以你光把事件講清楚可能就要花比較多的時間,可是如果像這種是比較議題導向的,

他比較不是有一個發生什麼事,而是說我要去告訴你說這個議題有不同的想法等等 的,做法就不太一樣。(MP1:201-205)

而製作者們也認為其他相關製作經驗與製作懶人包有直接相關影響,如SP1 有製作資訊圖表的經驗,並在製作簡報式懶人包時,將單張簡報視為一張資訊圖 表製作;MP1 認為寫報導與懶人包在分段與敘事的方式相似,能以同樣的概念 模式構思;GP1 覺得懶人包與學校報告很像,都要蒐集主題內的相關資料,交叉 比對篩選,最後呈現;GA2 本身長期固定經營部落格,說明長期訓練下的文章 撰寫習慣有助於文字上的運用。

跟報導一樣啊,報導我在寫的時候也會想說噢可能要有五段,那五段分別要寫什麼,

然後怎麼樣接起來,所以我覺得那個講 故 事 的 方 式 還 滿 像 的 。(MP1:274-278)

因為其實就是長期訓練啦!就等於是其實我覺得每一篇文章都一定,你寫得越來越 好都一定跟之前寫下來有關,慢慢的越來越久,你一定就是被長期訓練下來的 。

(GA2:284-286)

(三)製作者資訊產出習慣

本研究同時也觀察製作者平時資訊產出習慣,是否會影響懶人包製作,請詳 見表4-3。

60

表 4-3 製作者資訊產出習慣

編號 身份 資訊產出習慣

SI1 專業製作者 Facebook 個人評論性貼文

SP1 專業製作者 部落格文章、Facebook 個人評論性貼文 SV1 專業製作者 無固定產出習慣

GA1 一般製作者 專欄文章、Facebook 個人評論性貼文 GA2 一般製作者 部落格文章、Facebook 個人評論性貼文 GP1 一般製作者 無固定產出習慣

GV1 一般製作者 BBS 文章

NI1 非營利組織 Facebook 粉絲團文章(工作)

MP1 新聞媒體 Facebook 個人評論性貼文 MP2 新聞媒體 採訪新聞稿(工作)

多數製作者(除 GP1 與 SV1 外)均有習慣在 Facebook、部落格、BBS 等個 人常用平台產出社會時事評論性短篇貼文或長篇文章,其中一部份製作者如NI1 因經營非營利組織所屬之Facebook 粉絲團而常有發表文章需求,MP2 因從事新 聞媒體工作需要採訪與寫稿,而這些資訊產出習慣代表製作者們平時也會思考一 些社會現象,並將心中的想法文字化,均有助於製作懶人包經驗上的累積。

你要製作有立場的懶人包,你自己比需要有評論能力,那評 論 文 章 當 然 是 一 種 形 式 啦。(SP1:454-455)

因為你 寫 代 表 你 有 去 了 解 , 然 後 你 有 一 些 想 法 , 你 才 會 去 寫 嘛 , 那 懶 人 包 也 是 一 樣 啊,你一定是覺得說something 需要了解,需要被其他人了解,……,我都 會做我就是真的覺得這個議題需要被知道,那在臉書上發文也是一樣啊。(MP1:

260-263)

一 些 Facebook 的文章,短文或者動態,那你就是要在裡面試著打動別人跟和 別 人 溝 通,所以多多少少會就是那些東西的累積就會變成你在做這個工作的時候,

的那些經 驗 的 累 績 。(NI1:335-337)

61

二、 製作者製作經驗

從製作者製作經驗中,分析製作者製作懶人包製作當下之心理狀態、製作情 境、製作歷程與是否與他人合作或有合作的經驗。

(一)製作者懶人包製作情境

製作者會考量到主題議題是有時效壓力的,認為觀眾都會希望、也需要在第 一時間內獲得資訊,因此,為了在事件爆發前後能取得最多人的關注,並擔心觀 眾會被既有的錯誤資訊所影響,會在意懶人包從製作到產出的時間,。

我覺得我大概要在兩個禮拜內趕快把這件事情解決,而且我在做的過程中從原本的 立法院變成佔領行政院,那時候就變得比較火爆,所以我就覺得哇那趕快,以 免 遺 失 這 個 大 家 了 解 這 件 事 情 的 機 會 。(SV1:187-191)

急迫性是在你自己心裡面,就是因為如 果 你 很 晚 寫 就 代 表 別 人 已 經 看 過 了 很 多 其 他 網 路 上 的 文 章 了,每 個 人 都 會 有 先 入 為 主 的 觀 念,所以那個急迫性就是我 不想比別人慢。(GA2:37-39)

因此,製作者在感到時效壓力,想要有效率地將主題議題擴散出去,在製作 懶人包時會產生一個動力能夠一鼓作氣、在一段連續時間內集中精神並且想儘快 製作完成,提供給觀眾。

幾 乎 三 天 沒 有 睡 就把這個事情給做完。(GA1:124)

我覺得那個震撼非常非常大,就你會不知道你念了那麼多書,你到底可以做些什麼 事情,那個動 力 很 大,所 以 在 做 這 個 東 西 的 時 候 就 是 卯 起 來 做。(MP2:179-180)

多數製作者在製作懶人包時並沒有固定製作的時間與地點,只要有想法、有 靈感、有工具,都有辦法持續製作。而製作者MP1 與 NI1 會受到工作場域影響 而只在上班時間與地點製作;製作者GA2 則習慣在半夜製作,認為較無人打擾,

能更專心的集中注意力。

我覺得沒 有 什 麼 影 響 , 就 是 只 要 有 電 腦 就 可 以 做 了。(GP1:118)

62

63

64

那他如果不懂他根本不知道怎麼把它變成一個別人看得懂的東西。(NI1:233-235)

此外,也有可能發生製作者被觀眾認為與社運團體或非營利組織合作,是一 種拿錢做事、被人收買的行為(SP1);或是因為製作者本身並非蒐集研究資料 者,資料均為組織團體所提供,製作者並沒有自行驗證資料而產出了懶人包

(SV1)。製作者表示因此自己的立場、專業性受到觀眾的謾罵與質疑。

因為這個公民媒體協會的立場而罵我的人,就他 們 可 能 就 覺 得 說 拿 錢 收 買 阿或是 什麼,但是就是另外一種聲音。(SV1:271-274)

我自己本 身 不 是 扮 演 資 料 提 供 者 , 跟 我 原 本 一 些 都 是 自 己 直 接 跳 進 去 做 第 一 手 資 料 的 研 究 不 一 樣 , 那 就 變 成 你 得 完 全 信 任 這 個 資 料 來 源 ,那因為那個時 間也是有點趕,那時候就沒 有 對 資 料 提 供 者 得 內 容 產 生 任 何 我 去 驗 證 的 想 法 , 就是他來了我就接受,所以後 來 的 確 有 被 一 些 人 質 疑 。(SP1: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