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數位內容策展

本節主要探討策展一詞的演化,進一步詳加介紹數位內容策展概念、列舉重 要實例、需面對的問題與困難,並爬梳國內數位內容策展相關文獻,以下將分別 陳述與介紹。

一、策展的演進

 

「策展」(curate)源自於拉丁字「curatus」,帶有照料(care)及療癒(之意

(呂佩怡,2013a)。其照料之義有著「對內」的保存,如監控、照顧、整理、分 類、登錄、研究被收藏的物件等內部典藏行為。隨著十八世紀末博物館開放給大 眾,擴充為一種「向外」的呈現,策展人(curator)基於美學判斷及個人知識對 藏品進行選擇,並將挑選過之作品進行脈絡化的安排與展示。(呂佩怡,2013b;

林宏璋,2009)。使這些受到良好保存、便於研究的藏品能夠再次發揮其價值,

或衍生出不同的文化面向,以不同面貌呈現於世人面前。

策展2.0 為鄭慧華(2009)所提出的概念,相較於策展 1.0 由策展人擬定展 覽主題及範圍後,對現有已知藝術作品提供個人見解,受眾僅被動地接收策展後

23

的內容。而策展2.0 如同 Web2.0 強調「社會網絡」,群眾皆可參與互動生產內容,

因此策展人僅以展覽作為平台,在未知最後結果的情況下,透過眾人民主式的參 與及過程,完成一個內容包羅萬象的多元豐富展覽,並且更貼近藝術融入社會的 本質。

數位庋用(digital curation),或稱資料庋用(data curation)的概念出現於 2001 年數位保存聯盟(Digital Preservation Coalition)及英國國家太空中心(British National Space Centre)所舉辦的研討會(Digital Curation: digital archives, libraries and e-science seminar)(Beagrie, 2006)。

數位庋用為包括維持、保存及加值整個生命週期的數位研究資料於一個可信 任的機構,對於研究資料在整個生命週期中有效地管理和考核能夠增加長期研究 價值,提供當前或未來使用,並減輕數位資料過時的風險(DCC, n.d.;Pennock, 2007)。數位庋用中心(Digital Curation Centre, DCC)提出了數位庋用生命週期,

將數位物件或資料庫內容庋用的生命週期中,整個生命週期操作包括描述及表示 資訊、訂定保存計劃、社群觀察及參與、庋用與保存;序列性操作包括概念化、

創造及接收、鑑別和挑選、攝取、保護行動、儲存、訪問、使用及再利用、轉換 格式;選擇性的操作包括配置、重新評估、遷移(Higgins, 2008)。

而「內容策展」(content curation)一詞,始於 2009 年,為美國喬治城大學 的行銷學教授Rohit Bhargava 所提出,針對未來的網路資訊發展所提出(Herther, 2012a)。Bhargava(2009)提出內容策展人(content curator)的工作是,針對一 個特定的議題,在持續地尋找、聚集、組織、並分享網路上最優質且相關性最高 的內容。通過排序成堆的資料和內容,找到有意義的資訊,為人們提供解釋、有 用的脈絡及分析(Nicholson, 2012),其價值在於找尋使人期待的內容,以符合 主題或受眾的需求(Handley, 2012)。因此,內容策展是能為現有的優質資訊內 容再加值的一種手段方法。

24

比較三者,策展用於藝術人文領域,強調策展人專業知識,不僅對既有事物 做整理、發揮想像力,甚至運用藝術及文化性,對社會進行批判及反思,衍生出 新的意義,有效詮釋藝術品的本質,多了情感的元素(呂佩怡,2013b)。庋用之 目標在於對數位化研究資料的保存保護及取用,依照生命週期不同階段動作循環 重覆使用,經由維護而不致資訊過時,成為現代學術領域或圖書資訊領域的指標 之一(林玉,2012;Higgins,2008)。內容策展則通用於各種現存的數位內容形 式,策展人角色可以專業及非專業角度,整合內容並賦予價值,從專家提出觀點 的專業知識領域,到群眾 Facebook 按讚分享等日常生活行為,都能成為策展的 範疇。基於本研究範圍,著重於內容策展部分,再進行深入討論。

二、何謂內容策展

CNN 報導指出,2011 年 10 月蘋果(APPLE)創辦人 Steve Jobs 過世時,社 群網站Twitter 在每秒約有一萬則推文產生,而根據尼爾森市調(Nielsen)在 2011 年2 月的統計,全球已存在 1.56 億公開的部落格,Youtube 的報告顯示每分鐘有 48 小時的新影片發佈於平台(Bhargava, 2012)。數位策展的興起在於資訊爆炸的 當下,過去人們期望獲得更多資訊,但現今的社會已非資訊不足,反而存在著資 訊過量的問題,民眾更需要的,是取得更精準的資訊。故二十一世紀的策展,著 重於線上如洪流般的各種數位內容資訊,將這些資訊經過篩選、組織、脈絡化,

並提出看法賦予新意義,最後分享串連(Toshinao SAKAKI, 2011/2012)。

Handley(2012)定義內容策展是持續地辨識、選擇及分享一個特定主題中 最相關且最好的內容,於特定需求的受眾,且內容可以是線上文章、部落格文字、

影片、照片、工具、推文或其他各種數位內容形式。而Rosenbaum(2011/2012)

則認為因策展關乎選擇(selection)、組織(organization)、呈現(presentation)

及發展(evolution),能夠改善電腦以系統化處理資料。並且有兩個重點:其一 為,策展是關於人們賦予任何蒐集、組織而得事物的「定性判斷」(qualitative

25

judgment);其二為策展人可分為業餘策展人及專業策展人,其目的與訴求各不 相同,且並不相互抵觸。

同為內容加值手法,過去常有人將策展與編輯(editing)混淆,Pache(2012)

認為策展是即時、雙向的,且最大的意義在於,除了策展原創內容外,策展的本 身同時也是一種創造(creation)。換句話說,是根據現有之內容進行再創作更大 的故事(a larger story)(Rosenbaum, 2011/2012)。

此外,由於內容策展本身具有強烈的價值性主張與目標導向,而受眾又是由 一個追求價值的社群所組成,因此,針對目標社群的互動顯得格外的關鍵(Herther, 2012b)。除了對於策展內容所作的規劃、蒐集、處理之外,與目標社群關係的經 營也是重要的一環。

而Herther(2012a)將內容策展定義為三個層次:

(一)社群策展(social curation):以大量的使用者發現,組織,共享和促 進最有趣的內容。若要成功運行則需要一個大型、活躍的社群,若內容較為 狹窄、分眾化,則無法獲得廣大社群迴響。

(二)專家策展(expert curation):可以是一小群的策展人或甚至一個單一 策展人,能夠針對單一領域,需要該主題或領域的專家做為策展人。對於大 多數行銷人員而言,這是一個特別好的模式,能針對他們的特定群眾,引導 互相交流這些分眾化的內容。

(三)自動演算(algorithms):存在著是否真正算是策展的爭議,因為策展 必須要基於「人」的過程。若策展人積極投入於挑選正確的內容,自動演算 能夠正面幫助找尋相關內容。

專家策展擁有策展人較能控制內容及便於實驗觀察的特點,且較符合觀察對 象的特性,故選定上述專家策展定義界定本研究之研究對象。

26

三、內容策展案例

 

最早的策展概念案例可追朔於 1922 年,DeWitt Wallace 創辦了讀者文摘

(Reader’s Digest),讀者文摘的雛型起源於 Wallace 思考著讀者在時間及精力有 限的情況下,不被眾多雜誌內容量淹沒,他藉由蒐集諸多月刊雜誌文章培養知識,

瞭解讀者喜好,進一步摘要精隨及重新改寫。其內容涵蓋了多元主題,包括科學、

社會服務、教育、政治、產業、健康等,在電視及大眾媒體誕生前,從多種精挑 的資訊來源,蒐集、綜合並包裝美國人的觀點。幾乎同時期,Henry Luce 在 1923 年創辦了時代雜誌(Time)運用其編輯專業,由一開始邀請作家撰稿的形式,

演進為蒐集世界各地的新聞,將各地的意見與文章加以過濾、賦予脈絡並整合呈 現,提供予想利用少量時間廣泛閱讀的讀者(Rosenbaum, 2011/2012)。

哈芬登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的創辦人 Arianna Huffington 運用策展創 造了連結經濟。她認為無論實體作家、出版商、部落客甚至主流媒體,均需要連 結幫助策展。哈芬登郵報從一個政黨網站轉型為一個策展媒體、科技、運動等主 題的網站,甚至在 2009~2010 年,不重複訪客人數為紐約時報(NY Times)的 一倍,Huffington 確信,她的網站能夠有效幫助策展人,不但自己是連結者,也 是被連結的對象。而哈芬登郵報能成為策展典範的主要原因為,其內容整合了三 種內容來源:(一)以支薪的記者與編輯為核心,報導主題涵蓋政治、媒體及科 技,約有六成的內容為自產新聞報導或部落格社論,轉載其他來源的文章則約占 了四成;(二)各領域專業部落客,在不支薪得情況下,仍可吸引知名作家、名 人,或一般部落客投稿,再經由哈芬登內部員工複審、編輯及查證;(三)編輯 群搜尋網站及其他來源,找尋熱門話題、引人注目的內容,並以簡單明瞭及明顯 的方式呈現於頁面。並藉由觀察使用者點選哈芬登郵報中連結和網頁的習慣,不 斷更新推播使用者可能感興趣的內容。在以使用者免付費的前提下,改變了傳統 媒體型態並嶄露頭角,2009 年時代雜誌更稱 Huffington 為「網路先知」(Rosenbaum,

27

2011/2012)。

近幾年策展案例越來越多,如Flipboard、Pinterest、9x9.tv 等專業策展軟體,

甚至社群網站上的按讚、轉推也被視為策展的行為。舉例來說,Flipboard 電子 雜誌,除了能夠依照平台中雜誌分類進行瀏覽,更能透過收藏名人、出版商、機 構、甚至朋友所創建或搜集的雜誌內容及頁面,加到自己帳號所建立的雜誌中,

換句話說,能夠依照現有的各方雜誌內容進行主題性的篩選及匯整。除此之外,

Flipboard 也整合使用者所擁有的社群網站帳號如 Facebook、Twitter、Flicker 等,

透過運算,在原本的平台中能直接獲得社群中重要即時的資訊,因此也被稱為社 交雜誌。而國內主打影音策展的9x9.tv 平台能夠針對 Youtube 的音樂及影片,使 用內建的影片頻道組訂定頻道主題,設定影片始末點便於串接,善用字卡或圖片 增加說明,並能使用排程發佈預設哪一天適合播放哪種類型節目內容。

四、國內相關研究

 

國內內容策展之相關研究約由 2012 年開始,而學術研究的產出則在 2013

國內內容策展之相關研究約由 2012 年開始,而學術研究的產出則在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