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成人依附風格、個體化與同理心的關連及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成人依附風格、個體化與同理心的關連及相關研究

本節主要探討助人工作者之成人依附風格、個體化與同理心的關連,藉由相 關的實徵研究加以說明彼此間的研究現況與關連性。本節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 份為成人依附風格與個體化的關連及相關研究;第二部分為成人依附風格與同理 心的關連及相關研究;第三部份為個體化與同理心的關連及相關研究。茲分述如 下:

一、成人依附風格與個體化的關連及相關研究

國際婚姻與家庭百科全書(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marriage and family)

定義「依附」(attachment)是指嬰兒與其照顧者之間的特殊關係(引自黃淑滿等,

民97)。在新生兒與主要照顧者之間的依附關係裡,新生兒除了表現出依附行為 外,尚會形成一個對自己、對他人、對外在環境進行客觀評估的內在運作模式。

而依附關係的品質,主要取決於新生兒從主要照顧者那兒感受到多少比重的安全 感而定,當新生兒能視主要照顧者為安全堡壘(secure base)時,便能以此正向 信念支持自己去外在探索世界,發展出對自己的自信及自我價值感,讓自己成為 一個獨立自主的個體(陳秉華,民84)。由此,可以看見,新生兒所感受到的安 全感及主動建構出來的依附品質,對日後的個體化發展有著相當程度的影響。

心理分離個體化的概念主要源自於心理分析理論,主要係指個體與重要他人 分離與分化的連續過程,過程中,個體與重要他人會從共生依附轉移到穩定自主 認同,並經歷「分離」與「個體化」的階段,進而形成穩定健全的人格,同時也 能在未來的人際關係中經營出健康的客體關係,促進身心健康發展。而這一切存 乎於心理分離個體化的發展程度。

在過去心理分析理論中,Blos(1979)認為個體化發展健全與否,係指青少 年必須脫除對父母的情感依賴與連結,才能獲得真正的獨立與自我認同。然而,

近年來關於影響個體化發展的因素,隨著實徵研究的增加,漸漸形成另一種不同 於過往理論的觀點。Grotevant 與 Cooper(1986)便認為青少年或大學生追求獨 立自主或個體化的過程中,主要是在親子之間持續可靠的情感連結中完成,而非 藉由情感分離或衝突造成(蘇育萱,民97)。換言之,親子間的情感連結品質、

彼此間的客體關係模式皆會影響個人的個體化發展,甚至好的親子依附關係實有 利於個人的個體化發展。

為此,Grotevant 與 Cooper(1986)更提出一整合性的觀點,強調平衡個別 性(individuality)與連結性(connectedness)兩股動力的個體化模式(individuation model)是最有助於青少年發展個體化及調適功能的。所謂的「個別性」指標包 括自我肯定(self-assertion)和分離(seperateness),是指個體有自己的觀點與意 見,並能清楚表達,以及具有表現出自己與他人不同的能力;「連結性」指標包 括可滲透性(permeability)和相互性(mutuality),是指個體能夠敏感察覺他人 的觀點,並對他人的觀點意見表現出尊重,且能回應並開放接受他人想法的表現

(蘇育萱,民97)。通常前者可協助個體獲取更清晰的自我認同,後者則能與父 母保持適當的連結,維繫適切的親子依附關係。相對於過往強調分離觀點的分離 個體化或強調連結觀點的依附來重新看待分離個體化的新貌,可以發現分離個體 化,不僅強調「分離」與「個體化」的重要性,平衡「個別性」與「連結性」的 重要性,似乎也更加重視在「良好依附關係與品質」基礎下的重要性。由此可見,

依附關係與個體化之間存有某種關連。

接下來,研究者說明文獻回顧裡,依附風格與個體化之間的實徵相關研究結 果:

Rice、Fitz、Whaley 與 Gibbs(1995)的研究發現,安全依附的大學生在「衝 突獨立」的分數較高,且與重要他人分離時所產生的焦慮也較低。反之,不安全 依附的大學生與父母間的衝突較不獨立,且與重要他人分離時,會有較高焦慮。

同時,安全依附的大學生在「功能獨立」、「態度獨立」、「情緒獨立」的分數都低 於不安全依附組。

Leondari 與 Kiosseoglou(2000)的研究發現,高依附(安全依附)的大學 生在「衝突獨立」的分數顯著高於低依附(不安全依附)。在「功能獨立」、「態 度獨立」、「情緒獨立」的分數都低於低依附組。

Lapsley 與 Edgerton(2002)的研究發現,安全依附的大學生比焦慮依附的 大學生在與父母衝突時,較能獨立自主,較不會受到父母影響。

蔡秀玲(民86)的研究發現,父母提供安全依附關係之大學生,其父母依 附分數與「衝突獨立」、「人我分化」分數為正相關,即當個體處於父母所提供的 安全依附關係中時,其在與父母發生衝突時,易減少親子關係中的衝突情緒,且 個體本身的人我分化也會較高。同時,安全依附關係之大學生,其父母依附分數 與「功能獨立」、「態度分化」、「情緒獨立」呈負相關,其關係型態為反方向。

孫世維(民86)的研究發現,依附型態對於大學生在分離個體化層面是有 顯著影響,和父母有高依附關係(安全依附)之大學生在「衝突獨立」的分數顯 著高於低依附(不安全依附)。在「功能獨立」、「態度獨立」、「情緒獨立」的分 數都低於低依附組(廖敏如,民98;鄭宇彣,民 92;蘇逸珊,民 91)。

黃郁喬(民94)的研究發現安全依附的大學生在「衝突獨立」部分高於不 安全依附組。在「功能獨立」、「態度獨立」、「情緒獨立」各方面的獨立程度都較 低於不安全依附組。

綜合上述文獻,不難發現相關研究都顯示出,不同依附風格之受試者在「衝 突獨立」方面有顯著差異,安全依附之大學生在「衝突獨立」方面皆會高於不安 全依附組,而蔡秀玲(民86)的研究更顯示不同依附風格之受試者在「人我分 化」方面有顯著差異,安全依附之大學生在「人我分化」方面皆會高於不安全依 附組。同時,安全依附之大學生在「情緒獨立」、「功能獨立」、「態度獨立」等方 面之得分皆會低於不安全依附組。雖然不同依附風格之受試者在個體化的五個分 量表上有著顯著差異,與本研究之假設相近,但可以注意到其在個體化的五個分

量表方向並非一致,而讓研究者反思,何以同為個體化之內涵,卻有著不同方向 之差異呢?此外,由於上述研究多針對處於離家階段的大學生,甚少針對助人工 作者進行相關研究,然而,對於助人工作者而言,在諮商關係中提供「涵容的環 境」(holding environment)、傳遞同理與接納氛圍的「涵容者」(the container)影 像與關係,並具備人我分化而非情緒混淆的能力,對於諮商關係的穩定發展皆是 十分重要的要素,而這些概念恰巧與良好的依附品質及個體化現象不謀而合。換 言之,助人工作者若能具備合宜的涵容者特質與個體化能力是有助於諮商關係 的,而研究者認為探究兩者關連有其意義性,因此,本研究將針對助人工作者之 成人依附風格與個體化之關連進行探討。

二、成人依附風格與同理心的關連及相關研究

由於早年的依附關係對人的一生之發展具有甚大的影響,尤其對於個體日後 的人際關係、親密關係、人際距離、安全感、信任感、對親密的渴望程度、被拒 絕的恐懼程度,以及自我效能感等情感層面或關係品質有著相當程度的影響性

(Meyer & Pilkonis, 2001),因此,有許多依附相關研究,十分關注過往的依附 經驗與照顧者品質對日後親密關係、人際關係或重要客體關係的影響。

由於諮商可視為一種具有高度張力、高度親密性的人際活動,因此,要讓具 有療效目的的諮商活動發揮功用,其工作聯盟關係的建立、助人者適切的同理與 同步(pacing)能力,便是影響功用發揮與否的重要指標之一。Pistole(1999)

便曾用依附理論的「照護傳遞」(caregiving)概念,用以隱喻諮商關係與諮商歷 程,對案主而言,與助人者之間的情感連結,就彷彿是依附關係的再現,而助人 者所展示出來的態度便是一種重現案主心理渴求的照顧者影像,當此照顧者影像 可彌補早年依附關係的缺憾或重現安全依附的連結時,自然可讓當下的諮商關係 形成強而有力的工作聯盟,使得助人者可以在情感上及心理上靠近案主,並能適

切地回應案主的需求,發揮諮商效能。而Pistole 更說到,要能提供這種安全氛 圍的「照護傳遞」(caregiving)要素便是「同理心」。換言之,穩定的諮商關係 可以增進工作聯盟(working alliance),並修復早期不良的依附關係,而促進穩 定諮商關係的要素就是同理心(唐子俊等譯,民95;Pistole, 1999)。

由於,依附對於人類情感及日後的人際關係有著極大的影響性,而諮商恰巧 也是一種人際活動,因此,Lopez 與 Brennan(2000)試圖探究助人者的依附風 格是如何影響著諮商歷程與助人者訓練的,以檢視助人者的依附行為與諮商歷程 的表現的相關性(Trusty, Ng, & Watts, 2005)。Barnett(1987)更指出早期照顧者

(caregiver)若能提供情感性及富同理心的回應時,是有助於促進孩童或接收者 的同理心發展的。若將此概念類推至諮商情境中,當助人者能提供富有同理心的 回應與安全的諮商關係時,是否也能促使案主對自己有更多同理心的瞭解與接納 呢?若是,則探索助人工作者之依附風格與同理心呈現之間的關連便有其意義 性。

在回顧文獻的過程中,發現依附與同理心的關連性研究甚少,關於兩者之關 連,也僅能從部分研究之子研究中試圖窺視得知,但因研究者認為探究兩者關連 有其意義性,且國內尚無人針對此方面進行研究,因此,本研究擬針對助人工作

在回顧文獻的過程中,發現依附與同理心的關連性研究甚少,關於兩者之關 連,也僅能從部分研究之子研究中試圖窺視得知,但因研究者認為探究兩者關連 有其意義性,且國內尚無人針對此方面進行研究,因此,本研究擬針對助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