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成人生涯混沌態度、心理幸福感與無法忍受不確定性現況分析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成人生涯混沌態度、心理幸福感與無法忍受不確定性現況分析

與無法忍受不確定性現況分析

本節呈現受試者在「生涯混沌態度量表」、「心理幸福感量表-簡式」、「無法忍 受不確定性量表-簡式」的現況分析摘要。並以獨立樣本t 檢定與相關分析報導受 試者性別、情感狀態、就業狀態在生涯混沌態度、複雜性覺察、重複性覺察、機緣 覺察、心理幸福感與無法忍受不確定性之差異情形;以皮爾森積差相關探討年齡與 生涯混沌態度、複雜性覺察、重複性覺察、機緣覺察、心理幸福感以及無法忍受不 確定性之相關情形。

一、生涯混沌態度

(一)生涯混沌態度量表得分情形

透過表 3 可知,各分量表的題平均數落在 4.15 至 4.79 之間,其中以複雜性覺 察的題平均數最低為 4.15;機緣覺察的題平均數最高為 4.79。顯示受試者在生涯 混沌態度中,對於複雜性覺察的程度較低,對重複、恆定性的覺察為其次,對於機 緣覺察程度較高。

而各分量表分數的離散程度,落在 0.76 至 0.57 之間,其中以複雜性覺察分量 表分數離散程度最高,標準差為0.76;以重複、恆定性覺察分量表分數離散程度最 低,標準差為0.57。顯示受試者整體對複雜性覺察的程度差異較大,對於機緣覺察 的程度差異為其次,對於重複、恆定的覺察程度最小。

3 生涯混沌態度量表得分情形表

理解程度有下降的趨勢。重複性覺察與年齡無相關(r = .01)。機緣覺察與年齡有 皆無顯著差異(t(762)= 1.21,.23,.88,1.61;p = .23,.82,.38,.11;d = 0.09,

0.02,0.07,0.12)。研究結果顯示,個人之情感情態在生涯混沌態度覺察程度上無

機緣覺察上皆無顯著差異(t(735)= .47,-.35,-.35,1.68;p = .64,.72,.73,.09;

d = 0.04,-0.03,-0.03,0.13)。表示有、無在職中之受試者在生涯混沌態度覺察程 度上無差異。 惑。此研究結果部分呼應了Bright 與 Pryor(2011,2014)的研究:個人的生涯發 展是一個複雜動力系統,此動力系統會與其他複雜的動力系統不斷地互動(例如:

其他個人系統、文化、政治組織、宗教抑或整個社會脈絡)因此個人終其一生都會 有不確定與混沌的感受。生涯是一連續不斷的歷程,且並非僅能用線性的觀點去理 解,Pryor 與 Bright(2003, 2004)表示混沌生涯是非線性、隨機的,人們活著,都 會感受到生命的不可預測性(Pryor & Bright, 2014)。個人的職業生涯或情感狀態

齡使用相關分析,與複雜性覺察呈負相關、年齡與機緣覺察呈正相關(3)就業狀 態在生涯混沌態度上皆無顯著差異,出現研究差異原因推測可能在於統計上人數 與方法的差異。除統計上的差異外,以下嘗試討論性別在機緣覺察上差異之原因;

年齡與複雜性覺察呈負相關、年齡與機緣覺察呈正相關:

首先,性別在機緣覺察上有顯著差異之原因,可能源自於機緣覺察量表之內涵,

其內容包括:認為生命中的轉折可以帶來機會、相信生命中的突發事件不是危機而 是轉機等等,男性傾向比女性更認為機緣是轉機;也認為機緣能掌握於手。性別在 機緣覺察上出現差異,推測也可能與整體文化脈絡相關。Wang、Leichtman 與 Davies(2000)表示男性在成長過程中,主要照顧者(通常為母親)較常與男孩延 續正向樂觀的情緒討論。不論東西方文化,其價值觀都認為男性未來是要肩負重責 大任的人,主要照顧者期望男性在生涯歷程中培養較樂觀、正向的情緒(王珮玲、

邱貞瑜、胡中凡、黃于庭,2015)。Reker(2005)比較不同性別與年齡層在「存在 信念與意義感」知覺上的差異,研究結果發現,男性比女性更認為自己在生涯中有 明確的目標、男性比女性更認為自己過著理想中的生活。

生涯混沌理論核心反覆強調「人終其一生都會受各種複雜系統的影響而改變 對自我的知覺、人生的決定、價值觀等等」,機緣覺察在性別上存在差異研究者推 測正說明男性與女性皆受他人、家庭、文化、社會脈絡等影響,而出現男性比女性 更樂觀、正向思考的情況。

再者,年齡與「複雜性覺察」有負相關意指年紀越大,對周遭世界影響自己的 覺察程度有較低的趨勢,推測可能和臺灣中老年人的身心狀態有關。罹患疾病會導 致身心資源受限,讓年齡越大的個體減少探索世界的可能性(行政院衛生福利部,

2015;吳淑菁,2013)。年齡和「機緣覺察」有正相關意指年紀越大,對覺察機緣 事件影響自己程度有較高的傾向,推測和生命經驗豐厚度相關。中老年人比較能以 宏觀、寬廣、正面的想法去解釋生命體驗(李新民、張瓊月、莊敏君,2015)。

二、心理幸福感

3. 情感狀態在心理幸福感之差異分析 的個體幸福感程度較高(Portela et al, 2013 ; Rodríguez-Pose & von Berlepsch, 2014 ;

Swift et al, 2014)此部份研究結果也回應過去文獻。

Reker(2005)年齡越大對於生命目標完成度感受越深刻,伴隨而來的是一種 對於生命的富足感,也越能領悟「存在」於世的的意義,意義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 增加,幸福與富足的感覺也會較年輕時深刻。Ryff(1989,2008)認為年齡越大者 若是要擁有較高幸福感,保持對「生活目的」與「個人成長」的增長是重要的,推 測本研究之受試者在意義感的追求上呼應Reker(2005)之研究。

三、無法忍受不確定性

(一)無法忍受不確定性量表-簡式得分情形

無法忍受不確定性量表-簡式為四點量表,共 12 題,由表 13 可知受試者整 體得分偏態為正偏態(Skewness = .50),表示分配集中於平均數以下,低分群的個 體較多,表示本研究受試者整體之無法忍受不確定性偏低。峰度為低闊峰(Kurtosis

= -.38)比常態分布來得低寬。

13 無法忍受不確定性量表-簡式得分情形(N = 765)

量表 題數 標準差 最大值 最小值 題平均數 偏態 峰度 無法忍受不確定性 12 .63 4 1 2.60 .50 -.38

(二)各背景變項在無法忍受不確定性之現況分析 1. 性別在無法忍受不確定性之差異分析結果

此部份資料並不符合變異數同質性假定,因此嘗試對原始分數進行開根號、對 數、倒數、正反弦轉換,然均無法符合同質性假定,以下分析是在不符合同質性假 定下產出的分析結果,宜更加保守的檢視研究結果分析。

性別在無法忍受不確定性之差異分析,檢定結果如表 14。結果顯示,男性(M

= 2.15,SD = .67)與女性(M = 2.65,SD = .61)無法忍受不確定性有顯著差異(t

(763)= -.58,p = .01,d = -.005,95% C. I. [-.23, -.04]),女性之無法忍受不確定 性顯著高於男性。

14 性別在無法忍受不確定性之差異分析表(N = 765)

4. 不同就業狀態在無法忍受不確定性之差異分析 Zlomke & Jeter, 2014)。本節研究結果可供參考再針對非醫療、臨床領域之對象進 行研究。 誤,此種認知偏誤會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而有改變,並非不可變動(Wright, Clark, Rock & Coventry, 2017;Zlomke & Jeter, 2014)無法忍受不確定性的研究緣起是嘗 試解釋個人面臨模糊、不確定之壓力情境時因應策略(Krohne, 1989),非在職中與

非在關係中的受試者,本身正面臨一段對未來感到不確定的情境,此不確定的情境 確實可能影響個體之無法忍受不確定性,使無法忍受不確定性相較於在職中與在 關係中者高。

年齡與無法忍受不確定性呈負相關,意指隨著年齡的增長受試者的無法忍受 不確定性漸低,表示個體越年老對於未來不確定感的忍受程度越大,且因認知上偏 誤而衝動或延遲決策的反應漸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