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生涯混沌態度與心理幸福感之關係

一、生涯混沌態度與心理幸福感之關係

目前國內外尚未有文獻探討生涯混沌態度與心理幸福感之關係,然國內外已 有學者將生涯的概念與幸福感合併探討,如:Ryff 與 Singer(2008)在探討心理幸 福感文獻中提及:「在討論幸福感時加入生涯等概念,可以更貼近人類追尋生命目 標的經驗,也更可以貼近人們的恐懼與不確定感」;王玉珍(2015)認為生涯(Career)

是關心一生如何過的更好的學問。而生涯混沌態度是田秀蘭(2017)所提出關心人 們如何感知自我生涯狀態的構念,包含複雜性覺察、重複與恆定覺察以及機緣覺察。

研究者嘗試以理論推導方式探討生涯混沌態度與心理幸福感之間的相關性。以下 將分別探究三者與心理幸福感之關係:

(一)複雜性覺察與心理幸福感

生涯混沌態度之複雜性覺察指個體針對自身生命中不同面向的理解程度,如:

童年經驗/原生家庭的影響、興趣與能力、身心狀態帶來之影響(精神疾患與生理 疾病)、社會價值與文化情境的衝突以及經濟問題等面向的覺察度。

Erikson 生涯發展理論說明,個體需要能知覺到複雜的生活情境中自我調整機 制與控制感,以應對各階段的生命任務。簡言之,若個體能知覺到生命各階段的任 務,較能具備在改變中行動的能力(Ryff & Singer, 2008)。許多研究指出希望感、

幸福感與個人投入與我們在生涯中的滿足感相關(Harter & Gurley, 2008; Snyder,

Hoza, et al., 1997),Lask(2010)提及要增進個人生涯上之希望感、幸福感與投入,

首先個人需能「覺察」自我優勢與弱勢,充分利用優勢並管理弱勢之後則在生涯之 幸福感、希望感與投入程度會上升。Law、Amundson 與 Alden(2014)提及生涯混 沌諮商的理念強調案主深度自我覺察,對整體生活脈絡覺察程度越高,案主越有可 能以開放的態度面對世界變化無常,主觀對生涯的控制感也會上升。

生涯混沌態度之複雜性覺察指個體針對生命不同面向的覺察程度,其包括個 人內在覺察與外在生活整體脈絡覺察,上述學者強調深度覺察自我與外在環境的 處境,能有助於增加幸福感之提昇。

(二)重複與恆定覺察與心理幸福感

生涯混沌態度之重複與恆定覺察,意指個體對混沌生命中恆定性與重複發生 事物的知覺程度,如:冥冥之中的安排、生命腳本的重複(性格、人際模式/因應 方式)、希望事情發展在掌控範圍內、不適應或不順遂就索性逃開、總是可以重頭 再來、發現重複的困境與突破之原因、總是容易看到自己的不足,以及習慣配合他 人需要忽略自己的感受的重複性行為模式(田秀蘭等人,2017)。

Heintzelman、Trent 與 King(2013) 在認知處理的層次上討論生命意義感,

發現固定型態的刺激相較於隨機刺激更能激發出個人意義感受,當個體覺知到過 去生命經驗「合理了」,對於生命的意義感也會隨之上升。而意義感受(Meaning In Life,MIL)和生活品質有著強度相關(Krause, 2007)。Frankl、Maslow 等人早在 一世紀前便認為人天生有追求意義的需求,追求意義為人類天生的本能與動機。

Heintzelman 與 King(2014)將意義追尋的觀點結合人類基礎生理網絡的研究,發 現有意義的生命是具有可信賴的模式與巧合,也就是當人們能在變化無常的現實 環境之中順應變化,並從混沌中理出秩序與邏輯,從不確定的事物中找出可預測的 跡象,生命便能具有意義(王玉珍,2015;田秀蘭等人,2017;Pryor & Bright, 2004)。 Ryff 與 Singer(2008)深究心理幸福感之內涵,也發現生活目的與意義感對個人的 影響力。

綜合上述,推論個人若能回顧並覺察自我生命經驗之重複性與恆定性,從中理 出秩序的程度越高,內在意義感與心理幸福的感受應越高。

(三)機緣覺察與心理幸福感

生涯混沌態度之機緣覺察意指個人覺察機緣事件、對機緣事件的轉念與頓悟、

以及覺察機緣事件帶來的認知改變程度。李新民、陳密桃(2009)針對緣份信念與 心理幸福感之關係進行結構方程模式分析,研究對象為 1300 位臺灣的國小教師,

其結果發現緣份信念與心理幸福感呈正相關,其將緣份信念解釋為華人特有的樂 觀歸因思考,特別針對華人的人際關係,因此個體若能珍惜可遇不可求的機緣,從 中建立人脈、增加正向機會,心理幸福感便越高。從哲學的角度探討「機緣」對幸 福感的重要性:「亞里斯多德採取辯證的態度檢視一般對於「幸福」的流行看法。

在此,於一般幸運(或稱機緣)影響幸福與否觀念的接受,也使得所謂「幸福」的 生活不僅僅只是靈魂的完善一致,一個靈魂遵循完滿善德性的人,一旦遇到不好的 機遇而不能克服,那他依舊不能夠被之為「幸福」的人。」(引自張勻翔,2003)

點出生命中機緣對個人幸福感的影響力。

史丹佛大學的 Krumboltz 教授在 1998 年發表關於非預期事件的研究,研究指 出「Serendipity Is Not Serendipitous」人們生涯發展中非預期的事件隨時可見,並深 刻影響人們的現在、未來甚至過去,Krumboltz 在研究中提出:(1)幫助個人接受 人生非預期的存在是重要且必須的(2)擴大個人對非預期事件的觀點,使其覺察

「非預期」事件的發生比想像中來的更正常且頻繁(3)幫助個人統整過去發生的 非預期事件,能增進個人生活滿意度與幸福感。Mitchell、Levin 與 Krumboltz(1999)

的研究中認為人可以在偶發事件中創造更多可能性。而郭瓈灩(2010)探究偶發事 件與同時性對生涯的影響,發現偶發事件的結構同時涵蓋正向與負向事件,且不論 正負向之偶發事件,也皆隱含「機會」,而能把握「突然」轉化為機會的個人主觀 上會有較好的生活品質。

生涯混沌態度之機緣覺察意指個人覺察機緣事件、對機緣事件的轉念與頓悟、

以及覺察機緣事件帶來的認知改變程度。不論是人際上的緣份抑或生活中的偶發 事件,若個人能覺察過去機緣對人生的影響,並視未來偶發事件為轉機,則較能促 進個人生活上的滿意度與心理上的幸福感。

小結

綜觀生涯混沌態度不論從哲學角度、認知訊息處理歷程觀點抑或心理學概念 面向,皆與心理幸福感有著理論上的相關性,生涯混沌態度強調個體對生活經驗複 雜性、重複與恆定性以及機緣的覺察,整體而言,推論對生涯混沌現象覺察程度越 高,對於生命的意義感受程度、對環境掌握程度也會越高,正向情緒感受可能會隨 之增加,對於未來可能也會較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