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成人生涯混沌態度與心理幸福感之相關與迴歸分析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成人生涯混沌態度與心理幸福感之相關與迴歸分析

一、相關分析

為了解生涯混沌態度與心理幸福感之關係,本節以皮爾森積差相關與迴歸分 析檢視其關係。其相關分析結果如表18 所示,心理幸福感與生涯混沌態度(r = .33, p < .01)和重複性、恆定性覺察及機緣覺察(r = .39,.55,p < .01)呈正相關;與 複雜性覺察(r = -.16,p < .01)呈負相關。表示整體而言個體生涯混沌態度得分越 高,則心理幸福感越高。整體而言,生涯混沌態度與心理幸福感呈顯著正相關,亦 個體對整體生活情境脈絡覺察程度越高,則心理幸福感越高。而個體對生活經驗之 重複、恆定性覺察與機緣覺察程度越高,心理幸福感也越高;然,對生涯之複雜性 覺察程度越高,則心理幸福感越低。

意指當個體覺察原生家庭對自我影響越深、自我思考未來對健康影響程度越 高則心理幸福感越高;而當個體覺察要讓家人理解自己的選擇是困難的、大環境的 不穩定讓家人對自己生涯干涉更多、要在經濟不穩定的情況下做決定、在滿足社會 期待與做自己之間猶豫不決、對於無法改變外在環境感到無力的程度越高,則個體 心理幸福感越低。

表 18 生涯混沌態度各向度與心理幸福感之相關矩陣表(N = 765)

變項 生涯混沌態度 複雜性覺察 重複性覺察 機緣覺察 心理幸福感 .33** -.16** .39** .55**

**p < .01.

二、迴歸分析

證實生涯混沌態度與心理幸福感具有相關之後,本研究將進一步探究生涯混 沌態度、複雜性覺察、重複性覺察、機緣覺察各別對心理幸福感之影響力。

(一)生涯混沌態度

生涯混沌態度與心理幸福感之關係如表 19 所示,生涯混沌態度對心理幸福感 有顯著影響力(β = .33,p < .001),生涯混沌態度越高則心理幸福感越高。

19 生涯混沌態度對心理幸福感迴歸分析表(N = 765)

B SE B β R2 F df

生涯混沌態度 .56 0.6 .33*** .11 90.36*** (1,763)

***p < .001.

(二)複雜性覺察

複雜性覺察與心理幸福感之迴歸分析結果如表 20 所示,複雜性覺察對心理幸 福感有顯著負向預測力(β = -.16,p < .001),意旨當個體對自身生命中不同面向的 理解程度越高,則心理幸福感會越低。

20 複雜性覺察對心理幸福感迴歸分析表(N = 765)

B SE B β R2 F df

複雜性覺察 -.18 0.4 -.16*** .02 19.14*** (1,763)

***p < .001.

(三)重複性覺察

重複性覺察與心理幸福感之迴歸分析結果如表 21 所示,重複性覺察對心理幸 福感有顯著正向預測力(β = .39,p < .001),意指個體對混沌生命中恆定性與重複 發生事物的知覺程度越高則心理幸福感會越高。

21 重複性覺察對心理幸福感迴歸分析表(N = 765)

B SE B β R2 F df

重複性覺察 .60 .05 .39*** .16 139.60*** (1,763)

***p < .001.

(四)機緣覺察

機緣覺察與心理幸福感之迴歸分析結果如表 22 所示,機緣覺察對心理幸福感 有顯著正向預測力(β = .55,p < .001),意指個體覺察機緣事件本身以及其所帶來 改變的知覺程度越高,心理幸福感越高。

22 機緣覺察對心理幸福感迴歸分析表(N = 765)

B SE B β R2 F df

機緣覺察 .67 .04 .55*** .30 325.22*** (1,763)

***p < .001.

三、綜合討論

(一)複雜性覺察與心理幸福感之關係

本研究結果發現「個體之複雜性覺察越高,則心理幸福感越低」。以下將深入 討論此與研究假設相反之研究結果。根據田秀蘭等人(2017)的研究,複雜性覺察 之主軸編碼內涵有:同年經驗/原生家庭影響、興趣與能力、身心狀態帶來之影響、

覺察社會文化價值的衝突、經濟問題的考量,等五向主軸編碼。在心理幸福感研究 中,強調環境掌握力、自主性與個人成長對幸福感的影響力(鄭博真、李新民,2017;

Ryan & Deci, 2000;Ryff & Singer, 2008)。Maslow(1970)認為當個體能夠掌握自 我內在(安全、隸屬、自尊等)與外在環境穩定,則有助於個體自我實現的目標。

人終其一生有「成為自己」的需求,在成為自己與迎合外界期待之間若是矛盾感越 大,則幸福感也越低。Maslow 強調自我實現有時需要去抗拒社會與文化的教條,

當個體對於外在環境感到無力、無法控制時,則個人環境掌握力、自主性降低,幸 福感降低。許晨韋(2014)針對臺灣成年初顯期待業中之年輕人進行生涯調適力研 究,研究結果發現,外在環境資源是生涯調適力的核心因素之一,外在環境資源包

含社會關係與環境品質,是個體無法獨自掌握之資源,若個體無法從外在關係獲得 支持、陪伴與自主感,則生涯調適力降低,幸福感下降;若個體所在環境是經濟不 穩定、收入與支出不平衡、就業機會少,生涯調適力也會降低,幸福感下降。

綜合過去研究,發現個體覺察自我內在與外在環境的同時,需能對兩者擁有

「控制感」與「自主性」,心理幸福感才會高。控制感與自主性強調個體有能力「自 我控制」與「創造」屬於自己獨特的生活環境,並能有效使用周遭的機會(Ryan &

Deci, 2000;Ryff & Singer, 2008)。屬於自我內在範疇的部分通常較能靠自我控制或 培養(如:價值觀、興趣、安全感、工作能力、健康等);然外在環境卻難以僅憑 一己之力掌握或創造(如:外在關係支持、就業市場景氣程度、薪資水準、文化偏 見等),當個體對於外在環境對自我的影響覺察程度越高,感受到現實中無控制感、

矛盾與缺少自主性的可能性也越大,造成心理幸福感下降。

(二)重複、恆定性覺察與心理幸福感之關係

依據上述分析結果顯示,重複、恆定性覺察對心理幸福感有正向影響力,與研 究假設相符。Heintzelman、Trent 與 King(2013)就認知處理的角度探討生命意義,

相較於非固定型態刺激,固定型態刺激更能激發個體之意義感受,當個人感覺到

「合理了」對生命意義感程度便會提高。Krause 在 2007 年的研究中表示個人對生 命的意義感受和整體生活品質顯著相關。當個體能覺知到生命腳本、行為、情緒等 具有重複性,並從重複的困境中發現突破的原因,也就是當個體能從混沌中理出秩 序與邏輯,從不確定的事物中找出可預測的跡象,生命便具有意義。覺察生命的重 複性帶來意義感,重複性覺察越高心理幸福感也越高。

(三)機緣覺察與心理幸福感之關係

機緣覺察對心理幸福感有正向影響力,與研究假設相符。郭瓈灩(2010)發現 偶發事件的結構同時涵蓋正向與負向事件,且不論正負向之偶發事件,也皆隱含

「機會」,若個體可以把握偶發事件轉化為機會的個人主觀上會有較好的生活品質。

除了把握機會之外,機緣覺察中也強調個體可以機緣的創造者,當個人越覺得機緣

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時候幸福感也會比較高,Mitchell、Levin 與 Krumboltz(1999)

的研究支持此研究結果,他們的計劃性偶發事件理論認為機緣並非是好運,只能靠 著等待好運解決問題的人在心理健康與幸福感之上並不高;Mitchell 等人(1999)

認為那些不可預測的機緣事件是提供個體學習機會的轉捩點,個人不應該躲掉每 一次機會,靠著經驗非預期事件、體會轉變,個體可以在非預期事件中有深度的學 習,有機會澄清自我的價值觀、信念、工作習慣等等。當個體越清楚機緣為自己生 命帶來哪些影響,便更有機會知道創造自己理想生活的方向,心理幸福感也會隨之 提高。

綜合上述,整體生涯混沌態度對心理幸福感有正向相關與影響力,當個體對整 體生命的經驗有深度覺察時心理幸福感也會越高。進一步探討發現,複雜性覺察對 心理幸福感具負向影響力;重複性覺察與機緣覺察對心理幸福感有正向影響力。意 指當個體複雜性覺察越高,心理幸福感越低;對重複性覺察、機緣覺察程度越高,

則心理幸福感越高。下一節將加入無法忍受不確定性此一變項,探究無法忍受不確 定性如何調節生涯混沌態度、複雜性覺察、重複性覺察、機緣覺察各別與心理幸福 感之間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