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成人華語多媒體口語教材

目前市面上較多的多媒體口語教材為傳統教材多媒體化,就是將已出版的紙 本教材變成多媒體電子書模式,這類的多媒體口語教材缺乏互動性,只注重原著 的還原,因而減少趣味性。若是搭配相關的媒體工具,依照功能適性的安排互動 功能及圖文擺放位置,增加閱讀舒適度及趣味性,使學習者得到不同於閱讀傳統 教材的感受,便能吸引學習者持續閱讀,並且持續購買電子書。

一、口語教材

李明浩(2004)提到口語課是強調交際性的。口語課注重過程、主動性、應 對和調整,既注意風格、語言變體和語音詞匯等言語因素,也關注非言語因素影 響,例如:環境、社會影響等;既注重言語本身的表達訓練又注重人際禮貌,也 強調跨文化等交際規則的體驗。也許口語教學會讓人覺得朗讀課文、回答教師問 題等就是課堂中的口語練習。這種現象就是忽略口語是注重雙向互動交際性的,

換句話說,就是口語教學不只重視語言能力還重視語言的語用能力。

口語教學的主要目的不在於話語的語法性正確與否,而是在於如何在真正社會交 際中使用,因為真實情景語言常常跟隨時間或者情況改變。因此,口語訓練實質 操作就是真實交際的演練,它重視的是在互動中的語言學習和反思,而不是書面 語的口頭表達。

然而該如何定義「口語」,以下研究者分成口語教學特徵、口語教學類型以及聽 力和口語探討之。

(一)口語教學特徵

H. Douglas Brown(2003)先生提出八個基本口語學習的特徵如下:

1. 說話速度

幾乎每一位外籍學者在學習任何一種外語時,都會覺得母語人 士的語速太快了。在教學時,語言教師往往會刻意放慢說話的速度,

甚至一而再地說同樣的句子,來等待學生的理解語回應。

2. 重音、節奏、句調

中文可以說是一種聲調為重的語言(tonal language),我們的漢 字造字中形字聲也佔了百分之七十,因此對學習者而言同音字的區

根據 Brown(2001)的說法,可將口語教學分成六種:

1. 模仿式(imitative)

以模仿發音為主,通常不會有任何溝通或是互動行為發生。

2. 目標式(intensive)

以指定的語法點用任何語言表達方式重複操演,可以是單人語言 輸出,也可以是兩人一組練習。

3. 回應式(responsive)

主要以問題回答的方式檢測語言使用,多為一來一往而已。

4. 交流式(transactional)

以訊息交換或傳達事實為主,可以發展成複雜對話,可是活動不 僅限於兩人一組而已。

5. 人際式(interpersonal)

比交流式還更加複雜,因為同時必須兼顧俗語、諷刺語氣、文化 語言等內容,是超乎訊息交換、達到人際關係維繫的方法,但是不包 含書面語氣。

6. 申論式(extensive)

多以獨白的方式呈現,要求說話者針對特定問題發表結構完整且 嚴謹的口語論述,如闡發大意、表達意見、口頭報告、演講等。

(三)聽力與口語

聽力教學可以分為為「自下而上」(bottom-up)和「自上而下」 (top-down)

兩種。「自下而上」為學習者對訊息的處理依照「語音→詞語→句子→語篇

Brown(2001)整理了在聽與說的課堂行為中學生能達到什麼程度(types

of classroom listening & speaking performance),詳見下表(1):

表 1 課堂聽力行為及口語聽力行為類型

課堂聽力行為類型 課堂口語行為類型

1.反應式(Reactive) 1.模仿式(Imitative)

要求學習者聽句子並反覆練習,可以將此

4. 選擇式(Selective) 4. 延伸性—獨白(Extensive-monologue) 要求學習者從聆聽較長的言談(如演講、

故事等)中找出文章段落的重點,學習者 需具備場域獨立能力(field independence),也 就是幫助學習者在整體情景中分辨文章語 用。

此為中高級程度學生的可能進行的任務,

包含口頭報告、演講等口語練習,語體更 正式。

5. 廣泛式(Extensive) 5. 人際式—對話(Interpersonal-Dialogue) 通過各種長短不拘的題材,由上往下

(top-down)的訓練學生培養整體理解能力。

涉及真實語言的練習,例如非正式語體(a casual register)、俗語、省略語等,目的在希 望學習者能夠真實融入社會環境對話。

同步線上課,與教師反覆操練,提高學習效率。

則,等等。

與漢字的安排;話題、功能、語境和情景的設計等等,都是屬於科 學性應該注意的範圍。

(二)CEFR 歐洲共同語言參考架構之教材分級

蔡雅薰(2009)提到 CEFR 是以六個等級來涵蓋歐洲語言學習者的學習 能力空間。由基礎到精熟分為 A、B、C 三個等級,每個等級再細分為 A1、

A2、B1、B2、C1、C2。總體能力指標說明如下圖(2):

圖 2 CEFR 歐洲共同語文參考架構總體能力指標

本教材訂為基礎級-實用教材,涵蓋 A1-A2 範圍,而每一等級的分項指標又 分為「表達能力」、「理解能力」、「互動能力」和「轉述能力」四大項目,根據蔡 雅薰、林振興、藍玉如(2008)之項目內容指標,研究者將根據此內容指標規劃 教材教學大綱及教學內容,研究者整理出基礎級須達到之項目如下表(3):

表 3 CEFR 歐洲共同語文參考架指標細項

分項指標 指標細項 A1 A2

總體能力 總體能力指標

1. 能了解並使用熟悉的 詞彙用語,滿足日常生 活的具體需求。

2. 能介紹自己及他人,並 能針對個人基本資料 作出問答。

3. 能在對方說話清晰緩 慢且提供協助的情況 下,做出簡單的回應。

1. 能以簡單用語描述個 人背景、家族現況及 切身需求事物。

2. 能以簡單用語描述購 物、周遭環境及工作 現況。

3. 只能對單純或例行性 任務進行溝通及簡單 直接的訊息交換。

表達能力

6. 能寫出簡單的想像性 自傳或簡短的詩句。

表達策略

無適切指標。

1. 能從常用詞語中排練 適當的用語。

2. 能重常用詞與語中,

使用手勢來釐清或確 認所要表達的意思。

理解能力 聽覺理解能力

1. 能跟上緩慢且仔細說 出的話語。

2. 能聽懂簡短、簡單、緩 慢的說明。

1. 能理解緩慢清晰、且 與切身領域相關的句 子及表達用語。

2. 能大略確認緩慢清晰 的討論主題。

3. 能聽懂簡短、清楚、

簡單的訊息與宣布事 項的部分重點。

4. 能理解簡單的方向指 引說明。

5. 能聽懂日常生活中、

簡短的、已預知的,

並以緩慢清楚方式表 達的語音媒體。

視覺理解能力

互動功能

3. 能使用常用詞語表示

三、多媒體互動原則

教材與教學活動在多媒體學習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為學習者有很多 時間是透過教材或是教學活動來進行學習,教材與教學活動的設計不僅受教學理 論的影響,而且和多媒體介面設計或多媒體教學設計的理論都有密切的關係。由 於多媒體(multimedia)在電腦與網路媒體都能有效的處理,所以在數位學習領 域中有很大的發揮空間,以下列出 Mayer(2002)根據多媒體學習理論 (Cognitive Theory of Multimedia Learning),透過實證研究後對多媒體口語教材的運用提出了 八大設計原則:

1. 多媒體原則 (multimedia principle):運用多媒體可以提升學 習的效果,例如以文字搭配圖形就比僅用文字要好。

2. 空間連續原則 (spatial contiguity principle):相關的文字與圖 形最好能置於鄰近的地方,對於學習的效果較佳。

3. 時間(spatial contiguity principle):相關的文字與圖形最好能 同時呈現,效果比較好。

4. 一致性原則(coherence principle):與學習主題無關的文字、

圖形與聲音等內容最好不要放入學習內容中。

5. 形式原則(modality principle):在學習上,動畫加旁白的效果 要比動畫加文字的效果為佳。

6. 重複原則(redundancy principle):人類對於同時呈現的視覺與 聽覺資訊的處理容量有限,所以動畫加旁白的效果比較好,動 畫加文字的效果不佳,因為看動畫的同時可能無法很專注地讀 字幕。

7. 個別差異原則(individual difference principle):每個學習者的 特性都不一樣,有的教學設計適用於某些人,對於其他人效果 反而不佳。所以設計時需要考慮個別差異。

8. 鄰近原則(Contiguity Principle)::當說明相同訊息的文字 與圖例同時呈現時,比先後依續呈現的文字及圖例,更有助於 學習者學習。

Mayer(2009)將多媒體區分為文字和圖像兩類,這之中包含了所有視覺及 聲音的語言、圖片及動態影片等,所以使用多媒體學習就是「學習文字及圖片 (learning from words and pictures)」Mayer(2009)。而多媒體學習是經過設計、

具有教學目標,用來輔導與引導學習的內容,其製作、處理與傳遞都與資訊技術 密切相關(顏春煌,2008)。「多媒體教材」是指利用科技、電腦整合各種媒體,

包括文字、圖像、動畫、 視訊、聲音等技術,讓我們可以做瀏覽、互動式操作、

傳遞媒體來進行學習的材料(資策會,2003)。 綜合兩者可得知多媒體教材包含

了各種形式的多媒體內容,如文字、圖片及聲音等等,所以又能稱「多媒體數位 教材」。

多媒體教材融入教學可定義為:教師知道運用適當的多媒體教材資源,評估 在教學的適當性與可用性,以協助學員習得知識與技能;也就是在教學活動中運 用多媒體教材是屬於資訊科技輔助教學的一種數位學習。袁寧均(2012)引用顏 春煌數位學習理論提到,多媒體教材是專門用來輔助及引導學習,透過資訊技術 處理與呈現的多媒體內容,需經過教學設計才能達成教學目標。因此研究者認為,

透過多媒體教材學習需要有非常縝密的多媒體教材設計,並且以學習者角度為基 準,設計出適合的數位教材。

本研究運用 Mayer 理論指出通常在製作數位教材時,往往會注重內容及美感 等,透過科技完美的呈現教學內容,但卻經常忽略數位教材設計是否符合學習者 以文字及圖片的組合來學習的方式。所以提出多媒體學習認知理論,如何利用多 媒體將短期記憶,成為永久的長期記憶,為現今數位教材的一大挑戰。

四、小結

綜合以上學者之論點,本研究根據口語教學特徵和口語教學類型選擇符合本 研究「華語文多媒體口語互動教材」之教學內容,參考趙金銘(2004)口語教學

綜合以上學者之論點,本研究根據口語教學特徵和口語教學類型選擇符合本 研究「華語文多媒體口語互動教材」之教學內容,參考趙金銘(2004)口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