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古文字所見教育與成人

第二節 成年的象徵:冠與笄

對生物而言,教育最基本的內容即在教授求生的技能,讓新一代 能夠獨立覓食乃至於長成、繁衍,對人類而言,教育的內容已經從生 物性的尋找食物,進一步提昇為社會化的過程,也就是學習在社會中 生存而成為一個社會人。在完成此一教育之前都屬幼童,1完成教育 之後即進入成人的社會,故在各個社會中都有相應的儀式以代表幼兒 教育的完成,較原始的民族或仍以體能、狩獵能力甚或勇氣、忍耐痛 苦的能力等為檢覈標準,如布須曼人在男孩額頭上刻上部落的記號並 實施一個月的隔離生活、肯尼亞吉庫龍人男孩到 12 歲時要行割禮、

澳大利亞原住民族則在舉行成年儀式時,將一束鮮苔貼在生殖器周圍 和腋下,使之看來有成年人的樣子等。2在中國,則以冠禮作為成人 的代表,故以下分別討論代表男子成年的冠字,以及代表女子成年的 笄字。

03 冠 一、《說文》訓解

(冠),絭也,所以絭髮弁冕之總名也。从冖从元,元亦聲。

冠有法制,从寸。 卷 7 下〈冖部〉

二、字形簡表

戰國 《上博二》容成 52 武王於是乎素△冕

《上博四》內禮 8

△不介

3

《睡》日甲 91 正 可以△

說文 參考字形

春秋 子犯鐘《新收》1023 黼巿△諸侯

子犯鐘《新收》1011 黼巿△諸侯

三、字義使用

(一)出土文獻 1. 帽子的總名:

1 如《漢書.終軍傳》「軍死時年二十餘,故世謂之『終童』。」終軍歿時已二十餘歲而仍被稱 為「童」,有可能就是尚未行冠禮的緣故。

2 宋兆麟:《中國風俗通史.原始社會卷》,頁 228。

3 此為摹本,見張守中:《睡虎地秦簡文字編》,頁 48。

武王於是乎素冠冕。 《上博二.容成氏》

2.戴帽(男子成年禮):

以生子,肥。可以冠。 《睡虎地秦簡.日書甲》

(二)先秦文獻 1.帽子的總名:

葛屨五兩,冠緌雙止。 《詩.齊風.南山》

我在伯父,猶衣服之有冠冕。 《左傳.昭 9》

2.戴帽(男子成年禮):

及衛,冠于成公之廟。 《左傳.襄 9》

四、創意討論

冠字絕少見於古文字,就小篆字形而言,許慎在字形分析上只說

「从冖从元」,意蘊不明,徐鉉引徐鍇曰:「取其在首,故从元。」才 說得較清楚。至於从寸之說顯然過於迂曲,林義光云:

寸非法制義。从寸之字古多从又,象手持冖加元之上。元,

首也。1

林義光對小篆字形的分析確實比許慎合理多了,許進雄先生對冠字的 說解是:

手加冠於一人頭上,成年加冠之禮。2

亦同於林義光說,宜屬可從。冠字所从的元和又應分別代表被冠者與 授冠者,是為人戴帽而非自己戴帽,其初義應非只指單純的戴帽而已。

冠字目前在古文字僅見於睡虎地秦簡及新出的上博簡。冠字在睡 虎地簡中見於〈日書甲〉簡 13 正貳、14 正貳、91 正壹等,但皆作「寇」, 整理者謂:

「寇」應為「冠」字之誤。隸書「寇」、「冠」二字常不分。《隸 釋.徐氏紀產碑》「弱冠」寫作「弱寇」,是其證。《隋書.經 籍志》有《臨官冠帶書》一卷。3

其說可從。上博簡中的冠字,據〈容成氏〉中的辭例「武王於是乎素

1 林義光:《文源》,收入:劉慶柱、段志洪主編:《金文文獻集成》第 17 冊,頁 530-531。

2 許進雄:《古文諧聲字根》,頁 542。

3 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編:《睡虎地秦墓竹簡》,頁 182。

冕」思考,整理者逕釋為冠字應屬可從,但此字上从尹、下从元,

(一)出土文獻,簪(固定髮髻或弁冕):

生 之經筓。 天星 4607

(二)先秦文獻

1.簪(固定髮髻或弁冕):

皮弁筓。 《儀禮.士冠禮》

2.戴筓(女子成年禮):

女子許嫁,筓而醴之,稱字。 《儀禮.士昏禮》

四、創意討論

筓的造字創意大部份學者都贊成《說文》的看法,將幵視為聲符,

本文則認為筓應是象形增形,幵象簪形,竹則是說明材質的意符。以 上兩種說法的差別自然是出於對幵的看法有所差異,《說文》對幵的 解釋是:

(幵),平也。象二干對構,上平也。 卷 14 上〈幵部〉

幵从二干,而干則是:

(干),犯也。从反从一。 卷 3 上〈干部〉

按,干字在甲骨繁形作 (《合》4944)、簡省者作 (《合》32834),

金文作 (豦簋)、 (毛公鼎),許進雄先生云:

干,兼有攻擊及保衛之盾形。1

小篆的干與甲金文一脈相承,即是金文字形的進一步發展,推溯其原 形仍是盾形,故最上一筆仍保留了兩頭上曲的特徵;而小篆的幵字最 上筆都是齊平的,可知幵顯然不从象盾形的干字。

何琳儀認為幵字所从的干應是主字,其說云:

幵,甲骨文作 (佚存 286 作 )。从二主,會對偶平齊之 意。金文作 (元年師 簋麗作 ),加 o 為飾。戰國文字承 襲商周文字。或演化作 、 等形。2

甲骨文中主確實有作 (《合》14841)的,將 視為二主在字形上自

1 許進雄:《古文諧聲字根》,頁 478。

2 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頁 998。又,《佚》286=《合》31437,核無 字;見於《合》367,

應為《佚》386。

然可備一說,但神主在一般情況下都是唯一的,如果是合祭也不會只 有二主,即便只有二主,兩位神主之間總是有尊卑長幼之序,兩者間 的關係也不會是平等的,故以幵取象於二主以會對偶平齊之意恐怕不 是很適合。

本文認為,幵字所从的「干」實際上就是簪形。殷墟考古中曾發 現了各式各樣的骨筓:

笄的形式較多,按頭端的區異,主要有齊頭形、方牌形、鳥 體形、象徵鳥體形、鷄冠形、羊字形、夔形、蝎子形、干字 形、錐頂形以及活帽插杆形等 11 類(圖二五六,1-11)。1 筓的形式雖多,但共同的要件是頭端(筓帽)必須和簪體呈垂直形才 能發揮固定頭髮的功用,故最簡單的簪形就是圖片中編號 1 作 形的 骨簪,2卜辭有 字(《合》27250),郭沬若云「象女頭箸簪之形」,3裘 錫圭更進一步指出:

甲骨文有 字(《甲骨文編》869 頁),象女人頭上插二「筓」,

當即「姸」字初文。4

其說誠是, 字上的筓正作 形。因為筓帽是為了固定頭髮的,因此 也不妨重複和簪體垂直的部份,自編號 2 以下其實都是同樣的原理,

編號 8、11 兩件也只不過是增加雕刻的繁縟以求美飾而已,簡單的 在字形因而就表現為「干」形了。筓是固定頭髮的工具,沒有一定的

1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編:《殷墟的發現與研究》,頁 392-393。

2 許進雄先生指出,在良渚文化(3300-2200B.C.)中有一種玉錐型的髮簪,只作細長形,在尾 端有長約四毫米的榫狀小針,小針上有小孔,可能是用作髮簪時加繫繩索以固定頭髮的,見:《中 華古文物導覽》,頁 152-454。這類髮簪的時代較 形髮簪為早,形製也更為簡單,不過可能是 因為不便使用,因而沒有為笄字所取象。

3 郭沫若:《殷契粹編附考釋》,頁 422。

4 裘錫圭:〈史牆盤銘解釋〉,收入:尹盛平主編:《西周微氏家族青銅器研究》,頁 281。

數目,因為在使用時不限於只使用一支,故在字形上重複「干」就是 小篆所从的幵了。

《儀禮.士昏禮.記》云:

女子許嫁,笄而醴之,稱字。

《鄭注》:笄女之禮,猶冠男也。 《儀禮.士昏禮.記》

可知笄女如同冠男,行筓禮代表女子已經成年。不過《儀禮.士冠禮》

有「爵弁笄」、「皮弁笄」之名,〈士冠禮〉的內容是男子的成年禮,

故知男子也用筓固定頭髮,但男子用筓純在固定頭髮而已,女子用筓 則兼有裝飾的效果,許進雄先生云:

甲骨文的每( )字,其本義是豐美,作一跪坐的婦女頭上 插有多支髮笄之狀。在幾個商墓,曾發現婦人頭部遺留幾十 支髮笄的情形,真是驚人的盛裝。1

因為女子用筓的情形可以遠較男子為豐富,故筓雖然是男、女都使用 的工具,其意義則有不同,故男子以冠為成年禮,女子既不戴冠,其 成年禮就以筓代表了。

1 許進雄:《中國古代社會(修訂版)》,頁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