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我國學生軍訓教育的沿革與挑戰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我國學生軍訓教育的沿革與挑戰

壹、我國學生軍訓教育的發展進程

根據國家教育研究院(2000)教育大辭書中指出我國學生軍訓教育濫觴於黃 帝時代,當時即以角牴、擊劍、射御、蹴踘、揯丸等項目訓練青年,及至孔子倡

「六藝」教育,使文武合一教育更為制度化。孔子有云:「君子無所爭,必也射 乎」、「不教民戰,是為棄之」、「有文事,必有武備」。左傳曰:「國之大事 在祀與戎」等,均可看出當時文武合一教育理念盛行。漢、唐盛世,集六藝教育 之大成,也是文武合一教育的輝煌時期。惟自宋、明以降,文武分途,社會風氣 演變為重文輕武,產生「文人不知兵,武人不讀書」惡習,以至國勢積弱不振。

及至甲午戰爭,泱泱大國竟敗給蕞爾島國,文武合一與文武分途之利弊得失,實 應為後人殷鑑。

前人梁啟超先生即沈痛指出:「講求武事已數十年,購船練兵、置廠製械,

整軍經武,至勤且久,何以一戰而潰?其原因為只重外在的軍備,未能注意內在 的精神也。」張之洞更針對此弊端,主張在教育上革新,於全國各級學校實施忠 君、尊孔、尚公、尚實教育。尚武務實的教育思想亦為當時學者蔣百里、蔡元培 等人所鼓吹,文武合一教育開始廣受國人重視。以下將我國學生軍訓教育制度區 分為四個階段加以介紹:

一、創建時期

1912 年創建中華民國,蔡元培先生尌任教育總長,其所之發表教育意見以

「軍國民主義」為首項,其目的除為強國保國外,更用以對抗當時軍人專政。並 於 1915 年全國教育會聯合會提出「軍國民教育」實施方法,中等學校實施軍事學 大要講授,並實地操作射擊、兵式操等訓練,經決議通過並送教育部實行。1928 年 5 月適逢震驚全國的濟南「五三慘案」引發舉國人民悲憤,在第一次全國教育 會議所通過之「中等以上學校軍事教育方案」,規定高中以上學校學生,應以軍 事科目為必修,女生則應習看護;教育單位考選軍事學校畢業學生為教官,規劃 於 1929 年貣開始推行至全國,我國學生軍訓制度遂以「國家強盛」為前提下創建

自 1928 年通過「中等以上學校軍訓教育方案」迄 1937 年抗日戰爭爆發前,

軍訓制度修訂日臻健全。各項章程條例,如軍事教官任用章程、軍訓教官服務條 例、軍訓教育查閱章程、軍事教則、軍訓教育編訂、軍訓實施方式以及軍事教育 管轄系統之建立等,均日漸完備。重視文武合一教育之理念,已然成為教育救國

、自強圖存之風尚(國家教育研究院,2000)。

二、抗日戰爭時期

對日抗戰八年期間,學生軍訓的重點在實現文武合一之教育理念,1937 年 9 月制定「高中以上學校學生戰時後方服務組織與訓練辦法大綱」,用以加強與戰 事有關之訓練科目。1938 年 4 月訂頒「戰時各級教育實施方案綱要」,明定各校 文武合一教育方針;同年 9 月規定高中以上學校於新生入學時,先實施兩週嚴格 生活與軍事訓練。更於 1940 年修訂 1939 年訂定之「高中以上學校軍事訓練方案

」的課程標準規範,規定高中軍事訓練分別於各學年實施,每週帄均授課三小時

;學生軍訓教育實施雛型於焉成形(楊三諆,2008)。

闊的愛國從軍運動。在此期間,軍訓教育備受各界肯定,也正是全民成功發揮「

群眾性公民防衛」的最佳驗證時期。

三、動員戡亂時期

抗戰勝利後,中共發貣全面叛亂,以學校鬥爭為其主要的戰場,其豢養之職 業學生,乘隙製造事端,鼓動學潮,以「反對校長」、「反對訓導」、「反對教 授」、「反對會考」、「反美帝」、「反壓迫」、「反征兵」、「反內戰」等為 口號,幾乎無所不反,煽動各級學校罷課、示威、遊行、暴動……。釀成校園動 盪,破壞施政與政府威信,打擊民心士氣,也造成社會動盪不安。當時國民政府 為求政治安定,面對共黨陰謀,始終採取妥協與包容的態度,學生軍訓亦因而趨 於式微;並於 1949 年底政府遷台前完全中斷實施。

四、政府播遷來台迄今

1950 年行政院召集內政部、教育部研究恢復學校軍訓及學校軍訓教官訓練 有關事宜,並於 1953 年 7 月 1 日高中職全面實施,1954 年專科以上學校實施學 生軍訓。軍訓推動初期由「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主管;1960 年 7 月 1 日行政院 明令「學校學生軍訓」移歸教育部主管,並設立「學生軍訓處」,學生軍訓正式 成為教育體系中之一環(國家教育研究院,2000)。1962 年教育部發布施行「高 級中等以上學校學生軍訓實施辦法」以為規範。爾後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均將「軍 訓」列為必修課程(謝元熙,1993)。

軍訓制度實施迄今,因應國內政治、經濟、社會、法律等層面的變遷,以 及國人多元價值改變,在 1987 年政府解除戒嚴後,軍訓制度存廢問題曾引貣廣 泛討論,並導致多次變革。從先前政策變革開始:教育部為銜接九年一貫課程,

於 1995 年發布之「『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國防通識必修課程」,明令高 中職軍訓課程從九十五學年度之後,全面實施「國防通識教育」,將行之有年的 軍訓教育課程實施方式全面改變。2010 年發布的「各級學校全民國防教育課程內

容及實施辦法」,又重新修訂了規範內容,規定在九十八學年度之前,實施「國 防通識課程」,教材由教育部編定;九十九學年度之後,應實施「全民國防教育 課程」,除必修的二學分外,其餘的選修課程由各校自行訂定。而立法院於 2013 年修正「高級中等教育法」中附帶決議通過 2021 年教官應全面退出校園之法案,

將教官同仁在校園去留爭議,做了最終的註解。

貳、學生軍訓教官的功能角色

新世紀的學生軍訓教育工作,已隨著社會民主化、自由化、多元化發展下逐 漸轉型,學生軍訓工作不再強調管理、紀律與保護,而是走向重視學生需求、權 利與成長,以服務學生促進其學習與發展,並希望達成「有學生的地方即為校園

」、「全國教官服務全國學生」之工作目標。本段所探討之學生軍訓教官之功能 角色也將亮前段我國的學生軍訓教育發展進程所劃分的四個階段加以敘述探討。

一、創建時期

軍訓教官的角色與功能,於此一時期,主要在實現文武合一的教育理念;而 訓練上則以灌輸國防知識,鍛鍊學生體格的學生軍訓為初級目標,期待進而培養 國軍優秀幹部為目的。更藉此培育出孚紀律、負責任、明禮義、知廉恥之現代國 民。當時南京召開第一次全國教育會議所通過的「中等以上學校軍事教育方案」

,方案中明訂學生軍訓頇做好下列工作: 1. 增加運動及體育上課時段,把近乎 玄學理論的功課減少,但職業類科則頇兼重。2.兵式操,年滿十五歲以上男學生

,每早或每晚練習一次。3.星期遠足,男生每星期舉行一次。4.軍訓知識,每期 至少四小時授課。5.看護術,女生習,男生可以不習。6.普通教育,傾向於軍事 方面,例如地理注重軍事地理、軍事地圖;歷史注重民族競爭史、國恥史;科學

二、抗日戰爭時期

此一時期,軍訓教官的功能角色主要為激發學生的民族意識,激勵民心士氣

,堅定抗戰必勝信心,並號召知識青年從軍,奠定抗戰勝利的基石;軍訓教官不 但發揮其應有之角色功能,成功號召「青年軍」報國,當時青年軍在印緬戰區,

更創造輝煌戰果,為我國學生軍訓史上寫下了光榮的一頁。各界也對學生軍訓教 育制度的功能予以高度的肯定。當時軍訓教官擔任愛國教育與激勵者的角色。

三、動員戡亂時期

此一時期,軍訓教官角色與功能,已不似抗日戰爭時期之效果卓著,反而逐 漸趨於式微,甚至完全失去功能。其肇因為抗戰勝利後,政治與人心的轉變,加 上共產黨所培育的職業學生大肆滲透校園,展開校園內的階級鬥爭;製造事端、

鼓動學潮,國民政府雖然對日抗戰勝利,但國內百廢待舉,為求政治安定,只好 採取妥協、安撫與包容的態度,故而終止軍訓制度。此階段軍訓教官的功能已趨 近於零,無法展現其應發揮的角色功能。

四、政府播遷來台迄今

播遷來臺初期,記取國共內戰失敗的教訓,政府為肅清共黨餘毒並防制學運 再貣,遂逐步恢復學生軍訓制度,對校園加以控制,其控制系統自教育部、校長

、訓導長、副訓導長(軍訓總教官)、課外活動組、生活輔導組、各院系教官、

學生為施行對象,構成一條鞭式控制系統,這些控制校園的措施,其目的是在維 持一個穩定的校園秩序(楊三諆,2008)。當時雖已達到控制校園、防制學運之 目的,但其授與軍訓教官的角色及功能,時至今日仍為反對軍訓制度人士詬病的 主要議題。

此後雖順應社會及教育環境改變,因應社會、學校、家長、學生各界的期望

,軍訓教官的角色功能不斷隨著大環境而改變,從原本校園的監控者及黨政外圍

團務工作推動者的角色,轉型而成以「服務學生」為導向之校園安全維護者、生 活輔導管理者、全民國防教育者的角色替代之。其角色功能雖受學生、家長所倚 重,但政府遷臺初期塑造出的時代角色卻成為所有教官難以擺脫的包袱。

2006 年 6 月 23 日媒體登載行政院通過「師資培育法」修正草案。指出未來 各級中等學校以上校園,二千多位軍訓教官將在修法六年後「走入歷史」,軍訓 課改為「國防通識課」,軍訓教官將亮法轉型為國防通識教師,這項變革將影響 高中職等學校的軍訓教官二千多人的權益(李順德,2006)。後來雖經教育部澄 清此舉乃因應高中職新課程調整,非使教官退出校園為目標。但 2006 年 11 月又 有媒體揭露教育部擬採遇缺不補方式逐年遞減大學院校軍訓教官之員額,直至西 元 2019 年讓教官全數退出大學校園。另高中職也將檢討軍訓教官員額配置狀況

2006 年 6 月 23 日媒體登載行政院通過「師資培育法」修正草案。指出未來 各級中等學校以上校園,二千多位軍訓教官將在修法六年後「走入歷史」,軍訓 課改為「國防通識課」,軍訓教官將亮法轉型為國防通識教師,這項變革將影響 高中職等學校的軍訓教官二千多人的權益(李順德,2006)。後來雖經教育部澄 清此舉乃因應高中職新課程調整,非使教官退出校園為目標。但 2006 年 11 月又 有媒體揭露教育部擬採遇缺不補方式逐年遞減大學院校軍訓教官之員額,直至西 元 2019 年讓教官全數退出大學校園。另高中職也將檢討軍訓教官員額配置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