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戲劇活動融入英語教學的實施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戲劇活動融入英語教學的實施

戲劇活動究竟為何?戲劇活動包含哪些?如何在教室課堂上實施?本節將綜合 許多專家學者的看法,針對戲劇活動教學內容與戲劇活動的實施方式,作更進一步 的說明。

一、戲劇活動的意涵

(一)戲劇活動的定義

探討「戲劇活動」於教育上的影響作用之前,有必要了解戲劇的定義、戲 劇在教育上的意涵等概念。

「戲劇」運用在語言學習時,意指一種教學活動,使學習者扮演成某種情 境中的人物。換句話說,戲劇活動在教學中其實指的是學習者在課堂內模擬真

實情境的角色扮演或模仿活動(simulation)。模仿是人類的天性,而戲劇正是 源自模仿,藉由表演或遊戲,透過表情、動作與聲音,表達現實生活中的情境。

何三本(1989)對戲劇的定義:戲劇是為了達成一個特定的教育目的或功 能,而設計出的一種遊戲活動,而這個遊戲活動只不過是達成這個目的的一種 手段而已,孩子同樣以感到高興和滿足,因此,老師可以將它運用在教室裡,

以達成教育的目的。

本研究所指的「戲劇活動」是以「戲劇活動」為手段促使達到教學目標的 教學活動,並非以走上劇場或舞台演出為目標的戲劇教學,其中包含「創造性 戲劇」(Creative Drama)與「教育戲劇」(Drama in Education)中的策略或形式,

將其應用在教學活動中,以觀察學生對此教學方法的英語能力與學習態度之影 響。

(二)戲劇活動的緣起

戲劇活動被運用在兒童教育上,作為啟發兒童的學習方法的歷史,可溯自 二十世紀初的英國和美國, 並因受到進步主義( Progressive Education)美 國的杜威等學者的影響,更助長了這部分的成長。當時學者們提出教育應以啟 發「全兒童」(Whole Child)為目標,強調孩子的心靈與情感教育和智能教育 同等重要,而經驗是學習的關鍵,透過實際經驗學習對兒童是重要的,也就是 所謂的「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在這樣的觀念影響下,老師們開始 嘗試尋找適合教學的方法。其中,當時任教美國西北大學的溫妮佛吾爾德 (Winifred Ward),他結合自己在戲劇的專長,在小學開設戲劇教學並名之為 創造性戲劇活動(Creative Dramatics,後來簡稱為Creative Drama)(林玫君,

1994;區曼玲譯,1998;陳仁富譯,2001;張曉華,2003;舒志義、李慧心譯,

2005;鄭黛瓊譯,1999a),於是,戲劇在當時的美國即被發展做引導學生學習 的方法。

我國受到美國這一波兒童戲劇思潮的影響,曾於民國五十七年,由中國戲 劇藝術中心創辦人李曼瑰教授將觀念引進國內,並推動「創造性的戲劇活動」。

它是一種引導式的教學方法,尊重學生個別的經驗,以團體即興創作的方式進 行,重視參與過程,目的不在演出(鄭黛瓊等,1999a)。可惜當時的教育當局 是以戲劇表演比賽的方式來推展戲劇活動,雖然創作了許多表演的劇本,但這 種推展方式只造就了少數會將劇本背熟而演出的學生,並未在當時將這引導式

的教學方法普及於各級學校教育當中。

從戲劇和教育演變的淵源,以及戲劇活動的定義,可以發現戲劇活動融入教學 呼應我們目前教育當局所推動教育改革的理念,即學習是自發的,學生學習的過程,

是透過將新的素材和舊有的經驗結合,然後產生一個新的學習內容。老師只是一個 引導者,引發學生學習的能力,提供學生學習過程,讓學生能夠探索他的舊經驗,

發展出新的東西(鄭黛瓊等,1999)。因此,若能將戲劇活動融入教學落實於學校 的各個領域的課堂中,正好呼應九年一貫課程中最重要的理念:「培養學生帶得走 的能力」。

二、戲劇活動的內容

戲劇活動在教學中不但能學習戲劇與其相關的藝術,更可用作為教學的媒介,

成為一種教學工具,藉以學習其它的領域學科。就主題式或概念性教學而言,更是 值得作為其它學習領域教學所能運用的「作中學」(learning by doing)活動教學模 式(張曉華,1994)。Barbara 表示在兒童的發展中,透過不斷的討論及分析自我與 他人的學習經驗中,戲劇活動能鼓勵孩子發揮其聆聽及細心觀察的能力(引自林玫 君,1994)。

研究者從國內外一些學者翻譯的書籍或研究中(林玫君,1994;區曼玲譯,1998;

陳仁富譯,2001;張曉華,2003;舒志義、李慧心譯,2005;鄭黛瓊譯,1999),將 戲劇活動整理成兩大類「創造性戲劇」與「教育戲劇」,以利教師們在進行教學前依 據自身的教學環境來加以選用及延伸變化。研究者分述如下:

(一)創造性戲劇(Creative Drama)

真正有「創造性戲劇」一詞出現,始自 1920 年代的溫妮佛‧瓦德(Winifred Ward),她強調以過程為主的戲劇教學,並發展出一系列的戲劇活動。

根據美國戲劇教育協會(AATE)的定義創作戲劇是一種「即興、非表演 性質、且以過程為主的戲劇活動。其中由一位領導者,帶領參與者運用「假 裝」的遊戲本能,去想像、反省、及體驗人類的生活經驗」。在自然開放的教 室氣氛下,透過肢體律動、五官認知、即席默劇、及對話等戲劇形式,讓參 與者運用自己的身體與聲音去傳達或解決故事人物或自己所面臨的問題與情

境,進而建立自信、發揮創意、綜合思考且融入團體,成為一個自由的創造 者、問題的解決者、經驗的統合者及社會參與者。(林玫君,2002)

對於創造性戲劇活動的內容,許多專家都各提出自己的意見,研究者大致 歸納出常見的內容且項目如下(林玫君,1994;陳仁富,2001;張曉華,1999;

鄭黛瓊等,1999;王涵儀,2002): 1.想像(Imagination)

以身體動作和頭腦思考結合活動,用以激發學習者的經驗與想像。

2.模仿(Imitate)

透過觀察後,以自己的肢體感官去展現一個目標物,以抓住模仿對象 的形態和特徵。

3.肢體動作(Movement)

在有結構、目標、計畫的指導下,配合音律、舞蹈等美感的肢體動作,

明確而有意義的表現出適宜的動作與舉止。

4.身心放鬆(Relaxation)

以調節性動作來暖身、消除緊張、穩定情緒,並加強知覺訓練。

5.戲劇化遊戲(Game)

由扮演的角色,在有計畫的引導下配合情景、目的,完成遊戲內容,

以建立互信與自我控制的能力。

6.默劇(Mime)

是一種不用語言的戲劇表演,通常採用故事中的一段情節,讓學生以 肢體動作將它表演出來,以擴大觀察、理解與思維的空間。

7.角色扮演(Role Playing)

在一個主題之下,參與者擔任某一個角色或或人物,依自己的想像、

觀察或經驗來表達出該角色的人物的性格、思想與感覺等特質。

8.說故事(Storytelling)

以各種不同的引發點和建議,由教師引導,讓參與者運用想像、組織,

建構新的故事。

9.即興表演(Improvisation)

依簡單的現況、主旨、人物等線索,即興的進行故事或情節的一種演 出方式,以培養機智反應、組織、合作的能力。

10.偶戲與面具(Puppetry and Masks)

偶戲與面具是以製作、操弄和表演偶具或面具,擴大自信,釋放情感,

來經驗工藝的製作和表達的趣味性。

11.戲劇扮演(Playmaking)

以學生分組形式,依選用之故事、詩或其他素材,採即興創作的方式,

進行一齣完整的戲劇性扮演。

以上所述戲劇活動的內容中,本研究所參考的活動有模仿、肢體動作、

身心放鬆、戲劇化遊戲、默劇、角色扮演、說故事、即興表演以及戲劇扮演。

創造性戲劇除了能夠從個別表現,分組活動、集體創作來做活動與表演之外,

也可融入各個領域的課程教學之中,例如語文、社會、表演藝術等等課程的 教學。任教的老師,亦可依課程特性、老師本身個性的傾向、學習者的年齡 與發展階段、班級氣氛、學校資源以及學生需求,選擇適切可行的教學內容,

採取適當的教學方法,讓學習得到最大的效果。

(二)教育戲劇(Drama-in-Education,簡稱 DIE)

教育戲劇是運用戲劇與劇場之技巧,進行學校課程教學的一種方式。在教 師或領導者有計畫的引導下,以創造性戲劇即興表演、角色扮演、模仿、遊戲 等方式進行,讓參與者可由彼此互動的關係中發揮想像,表達意念,從實作中 學習,以期能使學習者除了獲得美感經驗,並能增進智能與生活方面的技能,

因此教育戲劇可作為學校許多學習領域課程內的教學活動(張曉華,1999)。

其主要不同點在於美國的創造性戲劇活動專注在行為目標上,而英國則著重於 經驗主義與邏輯上(鄭黛瓊,1999a)。

教育戲劇在形式與作法上,不拘泥於任何形式,也不限人數的多寡。鄭黛 瓊(2003)將之稱為「戲劇教學活動」,是一種運用戲劇的元素在教室中進行教 學的策略。教育戲劇是一種重過程且以即興創作為主的戲劇活動,其組成的人 員與場地時間的應用與創造性戲劇相似;但其教學的目標、戲劇發展的觀點、

主題的選擇及帶領的方式上卻不盡相同(張曉華,1999)。

研究者歸納學者(王涵儀,2002;張曉華,1999;鄭黛瓊,1999a、2003)

較常使用的教學技巧說明如下。

1.老師入戲(Teacher in Role)

教師扮演課文中或某情境中的一個角色,藉由製造問題情境,促進彼

此對話,並適時提出建議,同時掌控學生發展情節過程,讓戲劇扮演活動繼 續發展。

2.坐針氈(Hot Seating)

在團體中找出一位扮演大家所要探索的角色,坐在其他同儕面前,只 有這位同學入戲,其餘同學針對這個角色提問,而扮演這個角色的同學則 入戲回答。在問答當中逐漸發現更多的資訊,提供未來戲劇探究的線索。

3.戲劇遊戲(Drama Games)

老師用來引導進入主要戲劇活動的遊戲, 它會依教學目的加入情節,

將複雜的經驗表現出來。

4.雕塑(Sculpting)

針對課文或特定情境,由個人或小組集體去塑造表演者的肢體,協調 姿勢和空間的關係,進入重要凝住的一刻,而呈現靜止的畫面。

針對課文或特定情境,由個人或小組集體去塑造表演者的肢體,協調 姿勢和空間的關係,進入重要凝住的一刻,而呈現靜止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