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戶外教學的意願

本節針對戶外教學之相關文獻進行回顧,共分為六部分,分別為:

一、戶外教學的定義;二、戶外教學的目的;三、戶外教學的內容;四、

戶外教學的方式;五、意願的定義;六、戶外教學意願的相關研究。

一、戶外教學的定義

戶外教學是落實教育即生活的理念,把戶外教學與學科相結合,使 學生能運用感官進行觀察,提升學習意願和教學效果(王佩蓮,1998)。

所以戶外教學是學校重要的教學活動,對學生的學習與達成課程目標有 重要的影響,因此在各正式學科的教學中都被廣泛應用(謝鴻儒,2006)。

美國戶外教育學者 George Donaldson (1958) 將戶外教育簡單定義為:

「戶外教育就是戶外教學,含有關戶外的教學,以及為戶外而教學。」

(引自李崑山,1996)。美國國家教育協會(1970)認為戶外教學是所有 學校科目、知識與技能的結合,是教師利用自然或人為、公園或都市、

歷史地標或風景區等環境資源,去幫助學生瞭解各學科、環境和人之間 的相互關係,以協助藝術、科學、社會研究或傳播學等學科的教學(引 自王鑫、朱慶昇,1995)。許多國內外學者對戶外教學的定義也有不同的 論述,整理如表 2-14 所示。

44

Donaldson (1958)

Priest (1986)

45 學者

(年代) 定義 備註

徐治霜

(2006)

戶外教學是教師設計有系統的課程,並利用 校外的資源讓學生做觀察與探索的活動,使 學生獲得不同的感官刺激,以增加學習經驗。

林士揚

(2007)

戶外教學是教師配合課程規畫,運用校外資 源及環境,讓學生走出校園,獲得課本以外 的學習經驗。

鍾尚哲

(2011)

戶外教學是走出教室,讓學習者在戶外真實 的情境中直接接觸、體驗、操作,從中獲取 學習經驗的一種有意義的教學方式。

黃淑琪

(2013)

戶外教學是教師設計與學習領域相關的課程,利 用戶外的各項資源,讓學生經由感官來探索,獲 得最直接的經驗,並體驗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註:以年代編排

綜合以上學者的論述,可總結戶外教學就是在戶外場地實施教學,

讓學生直接利用感官進行觀察、發現與體驗戶外真實且自然的教學素材,

以獲得課本以外的學習經驗。

二、戶外教學的目的

李崑山(1996)指出小學階段的戶外教學,在訓練學童獨力思考的 判斷力與對環境的敏銳觀察力,培養學童尊重、關懷、欣賞與愛護環境 的情操,進而建立正確的旅行休閒觀、環境倫理及鄉土觀。所以戶外教 育的目的是在引導兒童建立自然保育態度,培養尊重與關懷環境的情操,

並學習獨立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兒童將所學與實際生活結合,進 而於日常生活中實際落實環保行動﹙徐治霜,2006﹚。其他中外學者對於 戶外教學的目也有許多不同的見解,茲將各學者之敘述整理如表 2-15 所 示。

46

County Council)

47

48

三、戶外教學的內容

李崑山(1995)認為國小的戶外教學是整合與印證了正式課程之各 學科實際內容,並訓練統合與觀察能力,它的內容涵蓋了自然、社會、

生倫、健教、音樂、美勞、國語、數學等。王鑫(1995)也指出戶外教 學是整體性的活生生教材,是課本內容之驗證,也是課外的加深加廣,

內容樣樣具備,包括德育(生倫、健教)、智育(學科知識、自然奧妙)、

體育(遊憩活動)、群育(維護環境、群體生活)、美育(欣賞自然、愛 護自然情操)等。除了上述正式課程以外,戶外教學也包括了非正式課 程。英國教育學者Smith (1987) 將戶外教學的內容分為三大部分(引自 王鑫、朱慶昇,1995),如圖2-3所示。

圖 2-3 戶外教學的主要內容

資料來源:王鑫、朱慶昇(1995)。「戶外教育的範疇」。教師天地,

75,2-11。

(1)戶外探究

.安全的體認

.生理的技能

.個人與社會的 發展

.休閒預備

.冒險

(2)戶外研究

.對環境的喜悅

.美的體認

.理論的發

環境的體認

.尊重與關注

.保育

(3)戶外生活體驗

.個人與社會的發展

.獨立與自信.自我體驗

.與他人配合.人際關係

.發展責任感.學習與他人 合作

安全感 成就感 滿足感 喜悅感 感知

49

戶外探究偏向技能的學習,通常帶有某種程度的危險,例如爬山、

露營和徒步旅行等,這些活動可能需要讓學生在外生活一段時間來體驗 大自然;戶外研究是一種戶外觀察、發現與感受的活動,它能使學生從 戶外學習活動中建立自我觀念,在地理、歷史、人類學、自然科學等學 科是很重要的;戶外生活體驗是使學生實際去體會真實生活的情境,促 使學生社會化發展,為將來的成人生活做準備。

戶外教學對學校正規課程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媒介,經由戶外 教學可以使學生對自然環境有機會更深入的瞭解,並從實際體驗中,培 養與自然的相處之道;對非正式課程而言,戶外教學的課程還包含了環 境教育、探險教育、經驗教育、保育教育、野營教育、戶外探索、終身 學習、自然資源、鄉土教育、休閒教育等(謝鴻儒,2006),可見戶外教 學的內涵真是包羅萬象。

四、戶外教學的方式

戶外教學所採取的方式很多種,並無一標準的模式。茲將國內外學 者對戶外教學的方式之論述說明如表 2-16 所示。

表 2-16

戶外教學的方式 學者

(年份) 論述 備註

Rillo (1985)

戶 外 教 學 方法 包 括 觀 察 、 發 現 學習 、 探 究 教 學 法、省思教學、小組教導;戶外教學的類型包括 住宿、整日、娛樂休閒、文化與審美等型態。

Hall (無年代)

戶外教學依學習層次的高低,分成五種不同的方 式,依次是戶外示範(Field demonstration)、戶外 踏青(Field excursion)、戶外研習(Field study)、戶 外檢驗(Field testing)、戶外發現(Field discovery)。

引自 黃朝恩

(1990)

註:以年代編排

(續下頁)

50 學者

(年份) 論述 備註

王順美

(1994)

戶外教學活動的方式可分為七類:1.欣賞;2.探 索/調查現況;3.訪視歷史遺跡;4.參觀現有設施 運作過程;5.參與現實社會的環境聚會;6.在社 教機構學習 7.改善環境為目的。

李崑山

(1996)

1. 校 園 裡 的 戶 外 教 學 實 施 方 式 : 步 道 式 、 多 點 式、定點式、綜合式;2.校外的戶外教學方式:

綜合性戶外教學、主題性戶外教學、成立少年科 學教育社團、辦理寒暑假之夏(冬)令營、親子 戶外教學。

謝鴻儒

(2006)

1.戶外教學與課程配合的模式:自由模式、學科 模式、主題模式、統整模式;2.實施戶外教學的 活動方式:欣賞性活動、野外探險活動、露營或 體能技巧訓練活動、娛樂休閒活動、調查探究活 動、參觀設施活動、參與現實社會的聚會、改善 環境為目的的活動、校際或社區之表演、發表等 交流活動、在社教機構的學習活動;3.戶外教學 的教學方法:解說示範、觀察調查、發現學習、

探究教學、小組教導、遊戲學習、討論教學、實 地操作;4.學校推展戶外教學之方式:學校行事 曆排定實施、舉辦各類主題週活動、辦理各項戶 外比賽、藉由各類社團活動推展、辦理冬令營或 夏令營、辦理親子戶外教學、鼓勵教師自發性辦 理、辦理綜合性活動。

註:以年代編排

從以上的學者論點來看,各學者所提出的戶外教學方式,其內涵有 涉及戶外教育課程模式、戶外教學方法、戶外教學原則、學生學習方式 等等,說明了戶外教學的方式是多樣性的,會因為教師的觀點不同,而 有不同的選擇方式來進行戶外教學。事實上,戶外教學活動是具有連續 性、整體性的,在整個戶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活動與學生的學 習活動都是相互配合的。

51

五、意願的定義

對於「意願」的定義,中外各有學者提出不同的見解。例如 Williams (1972) 認為意願是指個人為達到目標的一種慾望傾向,這種傾向是個人 的行動準則,指引著個人朝目標實現(引自陳映琇,2009)。柯樹青(1979)

提出意願是人類處於抉擇、決定目的及社會行動常模的立場與自由意念 的表現。王儷靜、邱淑玫(2001)則指出意願是個體不斷思考某一目標 可能造成的影響後,以實際的趨避行動將心中的決定表現出來。

綜合上述,本研究認為意願是一種心裡傾向,是個人對某種行為的 認同,而願意以實際行動達成某特定目標的行為傾向。因此,本研究的 濕地戶外教學的意願,是指國小教師欲以濕地做為教學場所進行戶外教 學達成教學目標之行為意向。

六、戶外教學意願的相關研究

本研究欲調查國小教師濕地戶外教學的意願,但以濕地為教學場所 的研究不多,故將相關研究擴大為不同地點的戶外教學意願。針對戶外 教學意願之相關研究,其衡量工具之構面與研究的現況整理如表 2-17 所 示。

表 2-17

戶外教學意願相關研究之衡量工具與現況 學者

(年代) 研究主題 衡量工具之構面 現況

蔡淑惠

(2004)

台 北 市 國 民 小 學 教師對生態旅遊 認 知 及 以 生 態 旅 遊 進 行 戶 外 教 學 意願之研究

1. 自 然 資 源 保 護 面 向;2.環境教育面 向 ; 3.負 責 任 的 行 為 面向;4.總體面向

受 試 教 師 對 以 生 態 旅 遊 進 行 戶 外 教 學 具 有 高意願。

註:以年代編排

(續下頁)

52

53 淑惠(2004)、賴信婷(2008)及張淑珍(2009)之相關研究,而提出「學 生」、「教師行為意向」、「濕地保育」三個面向,做為量表的構面與題項

54

55

研究所指意涵相同,故將本研究的社經背景變項「參觀過濕地」以「參 加相關活動」一詞代替,而「參加濕地研習」則以「參加相關研習」一 詞代替。

表 2-19

社經背景變項在戶外教學意願差異性之相關研究彙整表 研究者

(年份) 性別 年齡 年資 職務 教育 程度

加入 保育 團體

參加 相關 活動

參加 相關 研習 蔡淑惠

(2004) - - - - - * * * 徐治霜

(2006) - * 林士揚

(2007) - - - * * * 張裕祥

(2007) - - * - - * 賴信婷

(2008) - - - - - * 張淑珍

(2009) - - - - * * * 鍾宏寬

(2010) - * * - - * 鍾尚哲

(2011) - - * - -

洪美琴

(2012) - * * - * * 黃淑琪

(2013) * * - - - * * * 註:以年代編排,「-」表示未達顯著差異,「*」表示達顯著差異。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