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本章總結

根據上述文獻探討得知,濕地是指位於水域與陸域過度地帶,並且 經常性或週期性被水淹沒的土地,且此土地之土壤養分能提供生長其間 之水生植物與動物所需,構成完整的濕地生態系。它具有多項功能,例 如淨化水質、調節微氣候、調節世界氣候、保護海岸、製造氧氣、化學 及營養物吸附等,它的存在為地球上的人類或是生物提供了不可缺少的 價值,無論是在生態系或是人類的社會、經濟、教育、休閒等方面,都 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臺灣得天獨厚的環境,形成了各式各樣的濕地,

幾乎擁有了國際自然保育聯盟所分類的各類型濕地,因此臺灣的濕地生 態系統極為豐富。我們應該要更加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濕地生態資源,對 民眾宣導濕地的環境教育,讓民眾瞭解濕地的功能與價值,從而建立起 保育的態度,讓濕地環境生態永續存在。

戶外教學就是在戶外場地實施教學,讓學生直接利用感官進行觀察、

發現與體驗戶外真實且自然的教學素材,以獲得課本以外的學習經驗。

它的目的是希望學生將所學與實際生活世界整合,學能所用、豐富經驗。

不僅能發展學生的自然保育態度,也讓學生獲得獨立學習、自由思考、

69

及問題解決的能力,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正確的環境倫理觀及休閒 態度。如果在小學階段,即能利用濕地做為戶外教學的場所,讓學生經 由親自的觀察與體驗,從而建立起對濕地保育的態度,濕地保育概念便 能從小紮根。

因此,本研究根據專家學者之相關研究分類,在 濕地的認知方 面以「濕地的定義」、「濕地的類型」、「濕地的功能」及「濕地的保育」

等四個構面為研究內容,以瞭解高雄市國小教師對濕地的認知情形;在 濕地戶外教學的意願方面以「學生」、「教師個人行為意向」及「生態保 育」等三個構面為研究內容,瞭解高雄市國小教師進行濕地戶外教學的 意願情形;而濕地戶外教學的影響因子方面則以「課程」、「學生」、「教 師」及「教學場所」等四個構面為研究內容,瞭解高雄市國小教師進行 濕地戶外教學之影響因子。

根據前所論及之相關研究中顯示,不同社經背景變項對濕地的認知、

戶外教學意願及戶外教學影響因子並無一致的顯著差異,但不同主題的 戶外教學之認知與意願間大部分有正相關性存在。本研究擬探討高雄市 國小教師對濕地的認知及濕地戶外教學的意願的情形與差異,以及二者 間之關係程度,並探討濕地戶外教學之影響因子的情形與差異,是否也 支持相關研究之結果,因此透過文獻探討加強本研究濕地的認知、濕地 戶外教學的意願及濕地戶外教學之影響因子的相關理論與研究架構之基 礎。

70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