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批判性思考教學的理論與視覺藝術課的關係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批判性思考教學的理論與視覺藝術課的關係

壹. 批判性思考及其教學本質之探討

教育部(1998)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提出學生透過課程的學習,

會具備「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思考能力的建立,為當前中 小學教育中需要強化的一環;傳統的教育中,國中階段因升學壓力,學科 重視單一的標準答案,老師提供學生記憶,忽略了尋找處理答案的歷程,

所以學生的思考學習並未被正視。

本節就批判思考及其教學的理論,和視覺藝術課教學之間的關係進行 探討;批判思考教學有助於提升學生自我認同之功能分析,並在融入視覺 藝術課後所彰顯的教學理想;最後,敘述批判思考教學融入視覺藝術教材 活動設計之原則。

一、批判性思考的定義與內涵

溫明麗(1997)指出,綜合國內外批判性思考學者,為批判性思考下 一個定義:「批判思考是一位具自主性自律者,其心靈所從事的辯證性活動。

此辯證活動包括質疑、反省、解放與重建的心靈運作,此心靈活動的主要 目的,旨在使人類生活更具合理性。」本研究係融入批判思考教學於視覺 藝術課程中,擬採用溫明麗提出批判性思考的辨證活動進行教學模式。以 下為批判性思考辨證活動之過程:

(一)質疑:質疑是主動的過程,乃至於偏見或自我價值觀之追尋、探究

30

與詰問。質疑呈現的主要方式,以對論據、理由、方法、過程、結論、語 詞、語義等之清晰性、精確性、矛盾性、周延性、一致性、可靠性、普遍 性、權威性等之考量與懷疑。

(二)反省:反省所顯露的人格特質主要為謹慎、深思、細心、耐心、專 心、持久性、警覺性、敏感性,並有追求完美的動力與理想。反省時,可 以利用歸納、演繹、比較、類推等方法,去分析內容、推論因果、詮釋關 係、分辨偏見與真偽。

(三)解放:解放的意涵,若就批判性思考所追求的合理性生活的目的來 說,特別指放棄不合理之自我價值觀,開放的採用各種不同的規準,並促 使解決方案具「變通性」與「創新性」。

(四)重建:所謂的重建,在批判性思考中主要指價值觀的重新定位。價 值觀所以能夠重新定位,是基於認知模式之重組與改造;其具體的行為表 徵是正確、合理的抉擇;共識的形成與解決策略的提出。

Norris 與 Ennis(1989)更明確指出批判思考的能力應包括四大能力:

(一)澄清的能力(clarification):澄清的能力包括基本的澄清

(elementary clarification)和高級的澄清能力(advanced clarification)。

1.基本的澄清能力

(1)能注意問題重點之所在。

(2)能對爭論加以分析。

(3)能提出有助於澄清或改變問題的疑問以及解答。

2.高級的澄清能力

(1)能解釋名稱以及判斷定義。

(2)能辨識假設。

(二)奠基的能力(basic support)

1.能判斷資訊來源的可信度。

31

2.能運用並且判斷觀察。

(三)推理的能力(inference)

1.形成演繹和判斷演繹的能力。

2.形成歸納和判斷歸納的能力。

3.從事價值判斷且加以辨識的能力。

(四)運用策略與技巧的能力(strategies and trctics)

1.能為行動做決定。

2.能與他人互動。

二、批判性思考的教學精神與課程設計原則

人類具有批判思考的潛能,但經諸多學者(Kukn,1991;Perkins,Allen and Hafner,1983)的研究發現,不論學生或成人,多數人的思考模式傾向於人 云亦云的直覺思考,而無法提出可靠、值得信賴的證據以支持其論點。Van Gelder(2005)將學習批判性思考譬喻成學跳芭蕾舞一般,要使學習者能 用腳趾尖跳舞前,得先經過長期痛苦、昂貴與專注的訓練。同理,批判性 思考是一種高層次的認知能力,係將諸多較低層次、易於習得之認知能力 予以巧妙整合運用的高級能力,也必須經過長期的學習與訓練始能獲致(黃 俊斌,2007)。

國內外學者對於批判思考教學的特色與實踐,各有不同立場與層面,

例如:Paul(1993)曾比較傳統講述教學(didactic teaching)與批判思考 教學(critical teaching)的差異,並詳細列出二十一項細則,逐一分析前述 二種教學原則的特徵(黃俊斌,2007);溫明麗(1998)則提出六項批判性 思考教學概括性的通則,包括:因材施教、民主氣氛、問題與反省、提供 學生反思機會與想像空間、運用討論教學法。學者間雖不乏類同之主張,

亦多有獨到之見解,茲歸納其要綜合整理如下:

(一)兼具技巧、知識與生活經驗的學習內容

32

1.教導「如何思考」的技巧

知識經由思考產生而獲得,教師應指導學生有助於思考的技巧,例如:

如何提問、傾聽、分辨真偽、對話、論辨與綜合辯證的技巧。

2.充分的背景知識

不同的領域,需要不同的知識才能理解並解決問題。充分的背景知識 是發揮批判性思考的必要條件。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討論一個議題時,儘量 廣泛且深入理解相關知識,以奠定批判思考能力的基礎。

3.選擇與學生生活經驗有關的教材

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出發的教材,往往能夠激發學生主動蒐集、分析 及評價相關資訊,讓學生的學習產生最佳的學習遷移。

(二)激發學生思考的教學方法 1.因材施教

由於性別、性向、家庭背景、人格特質、個人經驗等因素的影響,學 生在思考模式上(thinking model)顯現不同類型,因此批判性思考教學在 教學形態上應力求活潑、變化,一則適應學生不同的思考模式,提供發揮 優勢的機會,一則提供多元的學習途逕,避免形成過度典型的思考模式。

惟就培養批判性思考能力的立場而言,不論何種思考模式類型,均應強調 批判性思考習慣與態度的養成(溫明麗,1998)。

2.不斷詰問質疑

詰問主要目的在於激發質疑與反省,而問題的好壞與層次,直接影響 思考的品質與深度。因此,教師不但要善於發問技巧,激發學生的思考,

教師更當進一步指導學生如何發問,培養主動探究的習慣與能力。

3.提供思考的情境

教師於教學時提供具爭議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練習尋找解決問題,評 估、運用或學習相關知識,或發揮想像力超越經驗的瓶頸,進一步反省問

33

題並洞察解決問題背後隱藏的價值觀。

4.討論法

對話與辯論必須在討論中進行,且不斷往返質疑、澄清、評估、形成、

修正與改造的討論參與中,不但對於知識與價值的合理性與正當性加以淬 煉,對於清晰的表達能力、尊重他人的說話權利與傾聽他人意見內容的溝 通與修養,亦有莫大的助益(溫明麗,1998)。

5.深層理解

學習如只知其表面,會不知其所以然。教師對於更關鍵性的基本原則、

預設基礎、邏輯關係、深層價值或意識形態,鼓勵學生更深入去探問。

(三)開放的教學情境與氣氛

批判性思考教學應鼓勵學生對話與辯論,教師營造自由、民主參與、

溫暖、尊重的教室氣氛,能讓學生真誠地開放自我,培養說理的習慣與能 力。

(四)水平的師生關係

師生之間維持水平關係,可以讓學生有機會形成自己的觀點,與他人 或教師意見交流;此外,教師應指導學生認清自己的需求,體會積極學習 的重要性,承擔主動探究與建構知識的學習責任,非仰賴他人傳輸知識。

(五)多元的學習評量

批判思考教學注重公開對話與論辯中,建構形成自己的知識,與專家 權威式的預定評量成員並不一樣。

綜上所述,本論文所融入的批判性思考教學精神及課程設計原則,將 參考溫明麗教授批判性思考教學六大守則及通則,歸納如下:以合作學習 的小組討論,營造教室相互討論的空間。其次,教學進行中,充實教學主 題的背景知識,教師除講述內容,並於其中提出具有反思機會的問題,或 是矛盾、衝突的開放性疑問,沒有標準答案,以民主方式和氣氛,安排時

34

間小組間討論,提供學生自由的想像空間。最後,透過習作和學習單的表 現,教師在設計學習單的問題,以突破現有狀況的問題設計再進一步引導 學生進行批判思考,回答提問。

貳. 批判性思考理論融入視覺藝術課程之必要性與提升自我認同能力之功能

一、批判性思考理念融入視覺藝術課程之理由

(一)批判思考教學為視覺藝術課的理想教學模式

史登堡(Rober J.Sternberg)的思考三元論(triarchic theory of thinking)

提出思考包括以下基本層面:分析性思考(analytical thinking)、創意性思 考(creative thinking)、實用性思考(practical thinking)。分析性思考包涵 分析、判斷、評估、比較、對照、檢視等能力;創意性思考包涵創新、發 現、創造、想像、假設等能力;實用性思考包涵實踐、使用、運用、實現 等能力;本研究的批判性思考是屬於分析性思考,透過批判性思考教學,

使學生在學習的歷程中逐步構築自己的思考模式,能夠在社會的變遷中適 應。

國中的視覺藝術教師扮演著幫助孩子統整其藝術經驗與能力的角色,

與這些學生未來是否能體認藝術為生活不可缺的一部分有密切的關係。無 論是藝術工作者或是藝術欣賞者,在創作或欣賞的過程中,得以超越自我,

洞悉生命的本質並使種種負向的情感得以淨化、昇華。藝術誠然不是生命 存在的必要條件,但卻能豐富生命的本質,並讓成長的過程更順利,更顯 得多采多姿。藝術創作之有別於其他學科,在於其能反映真實且獨特的自 我,肯定個體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國中視覺藝術教學成功的要件:1.學習 動機的引起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3.兼重合作學習與個別表現 4.創造思考 的強化 5.美學知識的強調 6.提供合理化防衛機轉的管道 7.循序漸進擴展知 能(紀寶活,2007)。

35

以上的教學方式和批判性思考不謀而合,且批判性思考在訓練高層次

以上的教學方式和批判性思考不謀而合,且批判性思考在訓練高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