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發現

第一節 招生與升學現況

少子化現象日益嚴重與著重學校績效評鑑的浪潮一波接著一波,教育市場化 已從高等教育向下延伸至國民義務教育,學校組織環境從過往的弱技術環境轉變 成為強技術環境。於強技術環境強調競爭與績效表現之下,「招生」與競爭關鍵 產品「升學率」將是學校組織於組織環境轉變後首當其衝須面對的問題。

欲了解多元國中招生情況,學校所位處「特殊地理位置」對招生的影響將是 首先需要說明的。多元國中位處「城市邊緣」及「縣市交會處」的地理位置易受

「縣市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所衝擊。學校所在縣市的教育資源相較城市地區稀少,

家長於比較的心態下選擇越區至城市內學校就讀,導致學區內學生流失。一位家 長於說明學校為何招生情況不佳時即表示:

因為講實在一點,城市的資源還是比我們這縣市,因為這縣市幅員太廣闊,

所以它基本上它就是所謂的那個教育資源來講,就分散開了,它大部份都還 是留在那個城市的學校,那其實分配到這一些比較偏遠一點的鄉村的學校的 資源來講的話,反而相對變很少。(P1:5)

家長所關心的教育資源具體來說,則為「經費」、「硬體設施」與「教學相關 軟體」等(P1:4)。家長對縣市教育資源分配存有不均的刻板印象,即使對於目 前仍無標準化評鑑措施的「師資水準」亦認為有縣市落差,一位家長即提及:

師資啊,對。我會覺得師資,然後應該還有一些學生的素質,我覺得應該會 有差。然後課業啊!應該都會有差吧!對!我覺得應該重點是師資啦,師資 會,我會覺得城市比較好啦!(P4:3)

全國縣市的教育資源分配雖屬中央層級政府機關的管轄權責,卻向下深入影 響學校組織。關於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情況,即使影響招生,仍僅得尊重家長多 重比較下的選擇。

位處縣市交會處的確會讓家長比較兩個地區教育資源的差異,然而校內老師 與行政人員皆認為多元國中位處交通不便捷的位置,更是促使學區內學生離開,

前往城市內學校就讀的推力(T1:2;T7:6;E3:7)。

強技術環境強調學校組織的績效表現,於社會仍保有學術導向與文憑至上的 價值時,各學校,尤其是國中及高中,其所生產的產品與用來衡量績效最關鍵的 標準即為「升學率」。對於多元國中而言,如本節前段提及,位於縣市交界的地

理位置讓家長因比較縣市教育資源差異與考量交通可及性而選擇出走至城市內 學校就讀,對於多元國中招生情況形成挑戰,而此現象更與學校的升學表現有直 接相關。

究竟是何種特徵的學生會選擇越區就讀他校呢?學校教師提及家庭社經背 景中高與經濟環境較佳的學生是多數:

他們希望小孩就是小學畢業之後直接送到城市,這還蠻多的。家長比較有 經濟,能力比較好的,或說他甚至可以派人接送的,那社經環境比較好的 家長,他甚至孩子都是一直規劃送像城市裡的A國中、B國中……所以像那 個我們學區其中一個國小畢業有一半以上都是往城市跑。(T7:5)

家庭社經背景中高的家長擁有各項資本與教育資訊可以為孩子進行教育選 擇,且此類家庭背景學生經常被認為是「素質較好」的學生。家長會長即提到:

很多的好的學生都會跑到城市裡去唸,都跑到城市去,所以相對的好的學 生都不容易留下來,多元國中不容易招到好學生。(P1:4)

於強調升學表現的背景下,學校認為所謂「素質較好」的學生即多指「學業 成績表現較優異」。因此,多元國中教師與家長皆認為當學區內成績佳的小學畢 業生出走至他校,學校無法招收到素質較好的學生時,無法提昇升學率是可以預 期的現象:

我覺得不管在哪個區域,應該是看這個學校學生的升學狀況,這是一個很 現實的問題。(所以學校的升學率不是很好?)還可,不是很好,不是還可 以,就第一志願都一兩個一兩個,可是我覺得這也不能怪學校,因為我們 學生的質大概就是差不多就是這樣。(T9:7)

你要升學率高,但是問題是你一般國小的比較好的孩子都送去城市裡了,

請問我們學校如何高?能夠高到哪裡去?我們學校好,可能好的孩子有,

但是可能不多,可能沒幾個人,那基本上中等或中下,那如何讓學校的 個升學率提高?我們後來有幾個家長在講啊,對啊,你怎麼提高?所以一 定要有機會讓好一點的學生進來讀,就有可能。(P2:15)

學校教師及家長皆認為學校招收學生的素質會影響學校升學率,而升學績效 表現則又是左右家長選擇就讀意願的關鍵,因而影響學校招生。升學率與招生兩 者為一緊密關連的循環關係(T1:3;T7:5;T9:7;E3:42)。

從前述說明可歸結,當面對學校組織環境轉變成為「強制度環境、強技術環 境」時,多元國中的組織目標面臨兩個挑戰:1.因應強技術環境下強調學校組織 招生與升學表現,學校應如何提昇升學率,以提高學區內素質優良學生就讀意願,

甚至是學區外學生跨區就讀;2.雖然升學率是學校最關心的績效表現,然而當學 校組織仍受強制度環境影響,需符合社會對教育組織最根本的培養五育均衡發展 的期待時,學校應提供目前就讀的學生何樣的多元教育,協助其適性發展亦是需 思考的問題。兩個問題於校內比重為何,校內資源如何分配,又校內行動者如何 看待與行動,這些皆是多元國中現階段需處理的議題。

雖然升學率是學校組織於組織環境轉變為強技術環境下最重要且關鍵的產 品,然而衡量學校績效並非僅有學生升學表現單一標準,仍包含學校組織內其他 面向,如:學校特色發展、校長領導、課程與教學、設備環境、與家長社區互動 關係及組織氣氛文化等。

針對多元國中學校特色,多數受訪者皆表示原住民發展重點學校與數理資優 班是學校發展特色之處。關於校長領導,則被許多受訪者認為是影響學校發展的 關鍵人物。以上兩者皆將於本章後續章節加以詳述。至於課程與教學層面,學校 從首任校長開始即推動教學演示與觀摩,以影帶紀錄方式,提供教師自我精進及 同儕間相互學習(T1:13;R1:9)。近年來教育行政機關加強推廣的教師專業 發展評鑑,則因領導人未有方向與評鑑內容不清楚而遲遲未執行(T1:37;E2:

27)。學校未有教師專業發展社群(E2:23),不過教師們普遍十分用心認真 於教學與班級經營則是許多受訪者的評價(T1:16;T9:7;E1:6;P1:8;P2:

5)。關於設備環境,受訪家長表示仍不及城市地區學校,是多元國中不利因素 之一(P1:20)。

從受訪內容發現,多數受訪者們對於校內所實施的特色措施敘述較多,關於 學校組織其他層面的績效表現,則較少進行詳述及提出看法。一方面或許是因這 些層面未能有標準評鑑指標與具體數據,因此無從評斷良莠;另一方面則從受訪 者回答的語料當中發現,「升學表現」仍是組織行動者們最重視的績效表現,特 別是於現今招生日益困難的趨勢之下,升學率仍是家長選擇的首要考量,是學校 招生的最佳利器:

家長對於多元國中還是覺得不夠有信任感,啊他們要怎麼看妳知道嗎?就

啊你們第一志願有幾個。(T2:36)

妳想想看今天如果說,我們第一志願各十個,哇,這就真的把這區其他學 校就把他敲到暈掉了。(T5:35)

就是上高中這一塊,再提昇的話,那我相信應該會比較好一點。(你覺得家 長在選擇學校的時候,還是很容易看這一塊?)對啊,我就看你的升學狀 況。你讓我只看到後面的學校,有看到這種學校那麼多,沒有意義啊。他 還是會有個想法,說我兒子如果是第一志願有多好。(E3:43)

(可是妳從哪裡得知城市學校覺得是比較好?)升學率啊!因為比較起來 我們這邊升學率就沒有人家這麼好。(升學率是指說前三志願嗎?)也不一 定啊!公立的啊!(P4:2)

由上述可見,即使於學校組織逐漸走向強技術環境,應強調學校多方面的績 效表現,然而目前仍未跳脫以升學表現為主軸的單一思考面向,並於此框架下進 行組織運行。

多元國中的各項不利條件,如:地理位置、教育資源分配、素質優良學生出 走與升學表現不突出等,皆使多元國中於組織環境轉變為強技術環境下面臨許多 壓力,進而影響組織目標的設定,而組織目標又是帶領組織內部各項運行的關鍵。

因此,多元國中於組織環境轉變下組織、組織行動者與組織環境如何互動,將於 後進行進一步探討,接下來將先描述與分析亦是影響組織目標及運行的重要因素

即組織行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