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發現

第三節 校內特色教育措施

欲分析多元國中的學校組織、組織行動者與組織環境三者關係需從了解校內 各項較具特色的教育措施辦理動機、目標與內涵為何開始,理解學校組織行動者 對這些措施評價為何並探討這些措施對學校組織的整體影響。同時,這些教育措 施是否又回應或背離現今學校所位處之強制度環境與強技術環境更需進一步了 解。本節將說明與分析多元國中三項特色教育措施,分別為原住民發展重點學校、

數理資優班與嚴格的常規管理。

壹、原住民發展重點學校

原住民這個部份其實刀是兩面利刃的……往好的方向去看,你從國中就跟 不同族群的小孩子有互動,那孩子的視野自然就會變更寬廣、更不一樣。

但是我們如果過度,曾經就有外面的負面聲音說,那個學校好像原住民學 校一樣,原住民那麼多,原住民活動好多這樣子。(T5:35)

一、成立動機與目的

於前一節描述組織行動者時已提及多元國中周圍屬於原漢並存的社區,漢人 對原住民(以下簡稱原民)仍多持有負面的文化認知與刻板印象,因此許多受訪 教師們認為原住民學生比例高是學校招生的阻力之一及待解決的問題。

學校需具有一定的原民學生比例始得成立由政府法規核可之原住民發展重 點學校。然而,學校教師提及,成立與否更關鍵的因素是學校的「領導者」是否 意圖發展。多元國中即由R3 校長上任後始開始推動,期待能夠改善原民此被視

為學校問題的部份:

其實我覺得還有一個重點就是那個校長願不願意發展。那我們之前就是 R3 校長,那個校長的理念比較是,因為他就會覺得說反正我的學區已經這麼 多原住民了,那他希望把,因為一般而言大家對原住民的觀感是比較負面 的,然後他就一直很希望說不要再讓大家有這種想法,所以他比較積極去 爭取一些經費。(T1:6)

多元國中成立原住民發展重點學校的目的一方面是透過發展與推廣各樣原 民活動,學校可協助共同保留原民傳統文化,同時提供較無學習動機的原民學生 有表現專才的舞臺:

我覺得是一個,應該是說讓原住民學生認識自己文化的一個很好的方式 ……一般學校如果沒有這樣的社團的話,其實學生就是我只知道我是原住 民,然後可能會不會聽,會不會說,好像沒有那麼重要……那我們有這個 團體,其實會讓可能不是很認識的人進來這個團體之後,會更認識自己,

或是一些自己的文化的東西這樣子。(T4:23)

就是給原住民的小朋友參加的,我覺得那也是對他們也是一個很好的一個 成就感的東西。因為他們真的學習動機很低,可是在於那些活動上面給他 們很多的安慰嗎?很多的鼓舞這樣子。(T8:19)

另一方面,校內教師認為學校辦理此措施更深的企圖則是希望改變社區漢人 對原民學生的負面觀感,且認為多元國中於原民教育上多所著力,對提昇學校的 正面形象有幫助:

原住民的資源很大量挹注進來,其實的確對孩子有很大的幫助……那一段 時間其實我覺得可能社區大家的觀感是比較,我覺得有比較變得比較正面 一點啦,對。(對原住民的觀感嗎?)起碼對學校的原住民的觀感會好一點。

對,然後就是也比較容易被人家看到說有在努力。(T1:6)

那之前的校長的確是,比如說他在發展那個原住民,我們有原民社團這個 部份,我覺得這個特色就發展得很好……啊那個部份我覺得是一個很正向 的一個形象,對應該是嗯對於說社區和學校的部份,會有一些些改觀。

(T3:15)

國家補助原民資源豐富,申請成為原住民發展重點學校可獲得來自行政院原 住民族委員會及各縣市原住民族行政局兩者資源的挹注,申請經費容易且數量多

(T1:6)。因此,「經費」考量更成為學校實施該措施「隱微」的因素。過去曾 擔任教務主任,對於申請原住民發展重點學校經費運用熟悉的受訪教師即提及原 民經費申請後,不分原漢學生皆可一體均霑:

其實家長不知道的地方是我們靠著原住民的經費也幫了很多漢人的學生,

都會夾帶夾帶用在漢人學生身上,反而是資優班的錢他不見得是嘉惠到其

他小孩,反而是原住民的錢比較可以這樣運用。(T1:2)

社區里長亦提及:

因為大家都知道原住民的經費比較好申請嘛,比較好申請,所以說像國小 國中在辦原住民的活動喔,之前的校長就比較喜歡去辦原住民的一些活動,

因為他申請經費比較好申請……只要學校說我們要辦這個原住民的活動,對 不對,那我就來申請,跟教育部申請,或是跟原民會申請,然後一筆就會下 來,他可以採購很多設備,那開完一次會,設備都歸學校了。(S1:35)

多元國中期望透過成立原住民發展重點學校以協助保留原民傳統文化,讓原 民學生有專屬的表演舞臺,解決原民學生原本被視為問題的情況,進而提昇社區 對學校的正向觀感。同時,原民經費的運用可讓全校不分原漢學生皆受惠亦是學 校辦理此措施另一個隱藏意涵。

二、組織行動者對此措施的看法

多元國中不同的行動者對學校辦理原住民發展重點學校此措施具其個人詮 釋與認知,背後則帶有價值及自利考量。該措施因而承載著各種不同的價值判斷,

並隨著不同力量牽引而改變執行走向。

多元國中成立原住民發展重點學校首要考量為「解決問題」,即係從學校的

「整體自身利益」考量出發。不同行動者更是因為各自的利益衝突而對此措施評 價不一。

(一)漢人家長的看法

首先,漢人家長批判政府對於原民資源補助多,原漢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此不 合理現象:

一個不合理的一個狀況發生是原住民,他學校辦的任何活動,只要套上原 住民三個字,我告訴你,它的經費就是很容易!跟上面的教育部教育局去 申請經費,就是易如反掌!你只要套上任何活動,你只要套上原住民三個 字,你就覺得這個東西是真的是不可理喻的事情。你知道嗎?為什麼我現 在學校要申請很多的經費,我都必須套上原住民三個字,為什麼是這個樣 子?對啊,真的不合理,非常不合理!(S1:30)

更多的批判是來自於漢人與原民間生活型態與家庭教育模式的差異。漢人家 長眼中所見的原民社區是生活隨性、家庭教育功能不彰等,與同身為藍領階級卻 是漢人的自己辛勤工作、重視家庭管教的生活與教育型態大相逕庭。然而政府卻 僅因原民身分即給於補助,漢人家長對此產生不公平的認知。於此同時,更批判 了挑戰國中亦與政府相同,將資源投注於錯誤對象:

說到這邊我很不平衡,政府給他們非常多的補助,很優惠啊……我發現他 們學生不是不聰明,就因為真的沒有人管他們,沒有人帶他寫,對啊。所 以這個學校你給再多的資源,他們父母親還是這樣。我覺得那真的很浪費 資源,真的。……重視沒有關係,可是我真的,我一直認為是家庭問題比 較重要嘛!你學校給那麼多資源,給他們那麼多,你回到家庭還是一樣。

(P4:22)

除了對於原民家庭教育功能不彰而無法解決根本問題卻仍可獲得資源補助 的不滿之外,漢人家長還認為學校內資源分配比例不均衡。學校發展重點與資源 投入僅佔全校學生十分之一的原民學生特色活動,不符合「比例原則」:

那其實這裡的原住民已經不是說佔的比例那麼高了,那不要把這個社區,

讓他感覺就是說這個社區就是屬於好像說原住民的學校。因為多元國中不 像一些是真正的屬於原住民的學校,那你這個來講的話,就不要是一個就 是一個所謂的它的特色太重的學校,我覺得不要這樣子比較好。(P1:21)

我們又不是原住民卻把我們當成原住民的學校。(妳覺得他們人數其實根本 沒有很多?)我會覺得說對啊,我們好像怎麼是原住民的學校,校長反而 去重視他們,對。(P4:22)

漢人家長提出因原民學生比例不高而不應投入過多資源。然而,數字比例僅 是表象,多元國中另設有資優班,學生人數僅為個位數,佔全校學生比例更低,

漢人家長卻認為資優班才是學校應投入資源,重點發展的特色:

那你這樣子的話,讓人家感覺好像這個就是原住民的學校,我覺得不是不 好,而是說幫助性不大,還是要在裡面,就是說這個只能當一個社團,但 是你對外表演,對外的話,也要多元化,也要廣泛一點……那讓外面的家

長或各方面的話,都會覺得說這個就是原住民的學校,我覺得這樣對學校 的長遠來講不是很好。反而我是比較,像我就跟主任他們講說像,其實數 理資優班才是真正需要這一邊來做推廣的東西……我覺得這樣子幫助應 該是更大一點這樣子。(P1:21)

由此可見,更深層隱含的仍是「族群」間的差異與偏見,對原民的負面認知:

我說儘量不要,尤其多元國中的這一邊,不要讓人家感覺這裡是原住民的 主要學校。因為講實在,原住民不是不好,但是他的感覺就是不是說很那 個,人家很多因為也知道,原住民以前叫番仔嶺,番仔,這裡以前叫番仔 寮。(P1:21)

對原民的負面認知從部分漢人家長表達原民學生是特別需要被多所「注意」

對原民的負面認知從部分漢人家長表達原民學生是特別需要被多所「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