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指標體系權重之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指標體系權重之探討

本節探討指標體系的權重及其計算方法,詳述權重的意義及方法,對本 研究所採取的權重計算工具層級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有 詳細的論述;以下分別說明。

102

權重係數Wi 指的是某一評鑑在整個指標系統重的重要性程度,所有評 鑑指標的權重係數﹝w1, w2,….. wn﹞稱為權集合。做決策問題探討時,權重是 一項關鍵性的因素,權重可造成各關鍵因素之間相當程度的差別。例如:經 考量權重因素後,決策者即可在眾多選項中,輕易挑選最佳方案。「權重」

是真正可做為價值判斷,並反映出評估事物真正目的的分析工具之一。評鑑 決策單位可利用權重系統,進行被評鑑組織內部改革、資源分配或未來策略 訂定的重要參考依據(楊士德,2004)。表 2-26 為專家學者對「權重」的定 義,綜合各專家定義內容分析可以發現主要以「決策內涵」考量。

表2-26 專家學者對權重的定義一覽表

專 家 學 者 ( 年 代 ) 權 重 定 義 概 念 Kahneman 及 Tversky

(1979)

決策權重意味著可能性的選擇,亦即類同於偏好中所意 味的主觀機率(subjective probability)。然而決策權重 並非機率,不服從機率公理,且不應解釋為等級或信賴 的量度」;決策權重不只是指對事件所感知的可能性,

而是在量測可能性對事件之影響。

Hammond、McClelland 及Mumpower (1980)

權重的概念起源於對偏好或推論的相對重要性之判斷。

B. F. Anderson 等

(1981)

權重表示一維度或某一維度之水準的重要性數值。

Anderson (1981) 權重可被視為在所給定之維度中,對屬性重要性的判斷。

Von Winter 及 Edwards

(1986)

重要性的概念對許多決策者而言深具意義,因為它可以 透過重複且穩定的方式量測,因而可以增加穩定性,並 有效面對所有的模式。

Fischer (1995) 屬性的權重是一尺度常數(scaling constant),用以反映 屬性在整個價值指標上影響程度之範圍。

資料來源:蔡向榮、張宏光(1998)。權重方法之評估與選取。

103

貳、權重的計算方法

關於權重的計算,廖錦文(2002)認為,在建構指標層級架構或編製綜 合指標時,權重值(weighting value)的考量是相當重要且必要的,以便正 確判斷各項指標的重要性與賦予準確的權重,使研究分析結果更為正確。目 前研究法常使用層級程序分析法或模糊評估法,進行指標權重的建構與估 算,並採用專家決策軟體(expert choice)進行分析考驗,以獲得較為客觀、

合理與有效的相對權重。整體來說,評定權重各個屬性(attribute)的種類 有兩種:

一、政策掌握法(policy capturing)

決策人員看到某一個多重屬性的問題時,即回答一整體評估數值,答完 全部問題後,分析人員即可藉由統計方法,求出該決策人員對每一屬性之權 重。由此方法所求得的權重,稱推論權重(inferred weights)。

二、價值誘探法(value elicitation)

決策人員直接賦予每一屬性,其所認為之權重,由此法所得出之權重,

即稱陳述權重(stated weights)。本研究所建構的計算方法比較屬於這類方法。

至於常用的權重計算方法有下列幾種:

一、專家協商確定法

由高等教育、行政、教師和教育評鑑人員等領域有經驗的專家(一般為 10 人以上),對初列的評鑑指標共同實施整體評估(overall evaluation),協 商後獲得指標權重係數的方法。由於這種方法省事、省力、省時,因而受到 普遍適用。然而,此種方法所得到的指標權重係數的合理性和客觀性常因參 與人員對評鑑本質、參與人員素質、心理因素如附會、遷就、以偏概全、堅 持己見、倉促定案等影響。

104 二、指定指標權重對比定量法

由專家認定某一項主要指標為標準,取值為一,然後將其他指標與之相 比較後所得到的重要性係數。

三、價值層級法權重

專家在兩個相異層級間,針對每一屬性,分配點數而求得的權重。

四、關鍵要素歸一定量法

實施方法是請較多的專家針對每一屬性投票,提出自己認為較重要的項 目,然後按照得票多少依序排列,從中確定得票較多的為關鍵項目,接著將 其得票化為一,即可得到每一個關鍵因素的權重係數。

五、德懷術專家諮詢法

利用實施三回合的德懷術問卷所得到係數的一種方法。

六、李克特七點分配權重

經七點尺度分配計算而求得的權重。

七、層級分析法

藉屬性之間的相互比較,由「極為重要」至「極為不重要」,計 9 個層 級分別設定數值(9, 7, 5, 3, 1, 1/3, 1/5, 1/7, 1/9),將其填入矩陣中,再經由幾 何平均值求得權重。AHP 幫助決策者以直覺、理性或非理性處理有不確定 因素的複雜問題,對屬性之間做層級分析,藉著成對(pairwise)的比較,

減少複雜的決策過程並綜合其結果。進而做出在某一觀點下最好的決策,是 非常有利且靈活的決策法。

105

參、層級分析法探討 一、層級分析法的意義

層級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是 Thomas L. Saaty 在 1971 年所發展的一套權重決策方法,主要應用在不確定情況下,具有多個評估準 則的決策問題上。層級分析法屬於一種多目標的決策方法,利用組織的架 構,同時建立具有相互影響關係的層級結構(hierarchical structure)。

AHP 最大的特色為利用層級結構將影響因素間的複雜關係有系統地連 結,且兩兩因素間成對比較方式,可以減輕決策者負擔,使決策者意向能更 清楚地被反應,再則其集體決策特性可以將個別專家意見,進行層次分明的 層級系統整合分析,增加評估的有效性與可靠性,AHP 法的主要功能在於 決定多個變項間的相對重要性(即權重),而且除了可以求得同級各個變項 的權重分配數值外,並可測出所求得結果的一致性。

AHP 進行決策問題時,主要包含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建立層級結 構,將影響系統的要素分解成數個群體,每個群體再區分為數個相對應的子 群體,藉由逐次分層建立全部的層級結構。第二階段是計算各層級要素的權 重,首先建立成對比較矩陣,某一層級要素以上一層級某一要素作為評估基 準,進行要素間之成對比較,所使用之數值分別是1/9,1/8…,1/2,1,2,

3,…,8,9。另外再計算特徵值與特徵向量,檢定成對比較矩陣是否具有 一致性。第三階段是計算整體層級權重,計算各層級要素間的權重後,再計 算整體層級權重與整個層級結構一致性之檢定,最後依據各替代方案的權 重,決定最終方案的最適替代方案。

二、AHP 的基本假設

AHP 的基本假設主要包括下列九項(Saaty, 1980;羅應浮,2006):

106

(一)系統可被拆解成許多種類(Classes)或成份(Components),形成層 級結構。

(二)層級架構中,每一層級的要素均具有獨立性(Independence)。

(三)每一層級中的要素,可以用上一層級中某些或所有的要素進行評 估。

(四)進行比較評估時,可將絕對數值尺度轉換成比率尺度。

(五)進行成對比較後,可以使用正倒數矩陣(Positive reciprocal matrix) 處理。

(六)偏好關係滿足具遞移性(Transitivity),不僅優劣關係遞移性(A優 於B,B優於C,則A優於C),同時強度關係也必須滿足遞移性 (A優於B兩倍,B優於C三倍,則A優於C六倍)。

(七)完全遞延性不易存在,所以容許些許不具遞延性的情況存在,但 必須測試其一致性(Consistency)的程度。

(八)要素的優先程度可以用加權法則(Weighting principle)求得。

(九)任何要素只要出現在層級架構中,不論優先程度如何,皆與整個 評估架構有關。

三、層級分析法的實施步驟

AHP 實施步驟說明如下(鄧振源、曾國雄,1989;盧淵源,1994):

(一)建立評估層級結構

由規劃群體的成員,利用腦力激盪法或焦點團體法界定出評鑑項目行為

107

的評估準則、次要評估準則、替代方案的性質及替代方案等。其次,將此一 初列結構,提報決策者或決策群體,以決定是否有些指標需增減。

(二)問卷設計與調查

每一層級要素在上一層級某一要素作為評估基準下,進行互相比較,在 1~9 的尺度下,讓決策者或決策群體的成員填寫問卷。

(三)建立成對比較矩陣

某一層級的要素,以上一層級某一要素件評估基準下,進行要素間的成 對比較,若有 n 個要素時,則需要進行 n(n-1)/2 的互相比較;進行成對 比較矩陣後,即可求取各層級要素的權重,進一步使用數量分析法中常用的 特徵值(eigenvalue)解法,找出特徵向量或稱優先向量(priority vector)。

(四)一致性檢定

在要求決策者做成對比較時,為達前後一貫性,需要進行一致性檢定,

檢查決策過程中決策者的回答是否一致性、有無前後矛盾。AHP 創始者 Saaty 建議以一致性指標(C.I.)與一致性比率(C.R.)來檢定一致性,整個層級 結構的一致性Saaty 建議在 0.1 左右。若不符合要求,則層級的各元素關聯 有問題,必須重新進行元素及其關聯的分析。

(五)整體層級權重的計算

各層級準則間權重計算後,再進行整體層級權重的計算。

108 四、層級分析法的評量尺度

Saaty 建議將其分成九級,如表 2-27 所示。

表2-27 AHP 評估尺度意義及說明表

評 估 尺 度 定 義 說 明

1 同等重要 y等強(Equally)

兩比較方案的貢獻程度據同等重要性 3 稍重要 y稍強(Moderately)

經驗與判斷稍微傾向喜好某一方案 5 頗重要 y頗強(Strongly)

經驗與判斷強烈傾向喜好某一方案 7 極重要 y極強(Very Strong)

實際顯示非常強烈傾向喜好某一方案 9 絕對重要 y超強(Extremely)

有足夠證據肯定絕對喜好某一方案 2、4、6、8 相鄰尺度之

中間值

需要折衷值時。

資料來源:引自鄧振源、曾國雄(1989)。層級分析法的內涵特性與應用。

五、層級分析法的優點

依據Satty(1988)的看法,層級分析法具有以下的幾項優點:

(一)效用性:對於非結構性的問題,AHP 提供了一個簡單、易瞭解、

且賦有彈性的快策模型。

(二)複雜性:AHP 結合了演繹法與系統分析的方法,以解決複雜的問 題。

109

(三)階層性:AHP 運用人類自然的思惟,將一個系統分成多個不同的

(三)階層性:AHP 運用人類自然的思惟,將一個系統分成多個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