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採取質性研究方法之原因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採取質性研究方法之原因

質的研究主要是從現象中建構出意義 ,以進入研究對象的概念世界。質的方 法特別以探索、發現和歸納的邏輯為導向。歸納分析始於特定的觀察,且逐漸建 立起一般性的組型。分析的範疇或向度,會在研究者為了了解存在於經驗世界之 方案組型的開放式觀察中顯現出來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9)。質性研究由於 具有以下的特性(吳明清,2005;李奉儒等譯,2001;林生傳,2005),所以可 在生活當中的各種事件中建構出意義來 。

壹、整體觀的描述性資料

質性研究重視現況與事實的了解,不強調原因的分析,所以質性研究的書面 成果儘可能以資料被記錄或謄寫時的形式呈現 ,包含了文字或圖像。質性研究在 蒐集描述性資料時,乃是假定沒有任何事物是瑣碎的,任何事物都有可能發展成 線索,對研究對象要做整體的理解,藉以全面理解所研究的事物 。

貳、動態歷程的關注

整個研究情境發生於教育生態環境裡面 ,研究者與參與者構成一個動態系 統,兩者不斷的互動、持續的磋商調適,研究者要隨時觀察、注意這動態過程並 詮釋其意義。質性研究者專注研究歷程,而不僅僅是結果,歷程即是研究者所設 定的終點,而非達到其他點的中介。旨在探討成果或結果是如何形成 ?事件如何 發展?以及特定觀念如何成為常識的一部份 。

叁、歸納性的分析

質性研究,是在資料蒐集與理解的過程中漸漸發現其中的範疇 ,面向與關 係,形成概念。質性研究者在進行研究之前 ,對於所要了解的問題,是以開放、

自認不足的態度看待,儘可能的從各種線索蒐集相關的資料,然後以由下而上的 方式建構理論。質性研究乃是將許多相異的片段連結成集體的證據 。

肆、獨特存在的意義

質性研究重視參與者的主體性 、特殊性、個別性,質性研究者關心的是研 究參與者對於生活事件的「觀點」,而研究者所設定的一些策略與程序 ,乃是為

了幫助研究者能從資料提供者的觀點來考量他們的經驗 ,所以抱持著中性態度,

不預設立場,利用同理心,避免偏見、成見或妄加判斷,理解行為者的認知參考 架構、行為動機及其真正的意義。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的原因,大致可以從下列幾個理由 說明:

首先,生命教育不同於其他的課程,涵蓋的層面極為廣闊,沒辦法非常明確、

具體的說那是什麼?要教什麼?所以倚重老師詮釋的成分就非常高。老師所詮釋 出來的生命教育,就涉及到教師知識背景、個人經驗、意識型態、價值信念的內 在系統,這個價值信念系統是充滿著個殊性的 ,需要運用質性的方法發覺其獨特 的意義。

其次,一個人價值信念系統的形成,是生活各面向運作的一個總和,是個動 態歷程,必須從時空上做整體性的理解與歸納分析,才容易瞭解眼前所呈現的現 象,背後是怎麼樣一個系統在支撐,這樣才能了解教師教室課程實況中的 「是什 麼」到底是「為什麼」。

再其次,生命教育教學,包含課程面的運作、教學策略運用、環境的營造、

師生互動情形、以及教師所能提供的或是教學情境中的潛在課程等等 ,非常廣 泛。唯有不斷開放自己,透過觀察、訪談、分析資料等多方位的資料蒐集,在各 種線索中去分析、推論、建構、歸納,這種整體觀的描述資料,才容易對教師的 生命教育教學做深刻的探討。

此外,受到西方實證科學的影響,學校以理性科學為教育主流,反觀宗教所 講的信仰層次、心靈修持,都無法具象操作、實證考驗。除了少數宗教團體創辦 的學校會在校園中談宗教信仰外 ,公立學校幾乎都在我國教育當局對宗教採取

「教育與宗教分離」的政策(黃隆民,1994)下,不敢公開談宗教,老師的宗教 信仰也被小心的隱藏起來,禁止教師以個人宗教信仰影響學生。由於質性方法容

易注意到傳統上不在主流研究中的觀點 ,且有描述社會衝突的複雜性之優點 ,因 此質性方法有助於研究非主流且被排斥的人群之觀點 (李奉儒等譯,2001)。教 師信仰宗教雖然不是被禁制或被排斥,而教師被提醒不能以個人宗教信仰影響學 生是事實。但是經過這樣的提醒,宗教信仰真的就不會在課堂上影響學生嗎 ?質 性研究重視對現象與事實的了解及深層剖析 ,似乎更容易發現其中的奧秘,因 此,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的方法和策略探究 ,希望能夠獲得更深入的答案 。